富商劉永好讓女兒接班引發熱議財富接班與精神接續
百味人物品評
眾多名企的創始人近日陸續卸任。日前62歲的新希望集團創始人劉永好也加入了這一陣營,將董事長的位置讓給了80後獨生女、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劉暢。62歲的劉永好,如今依然是中國最大農牧企業之一新希望集團的董事長。這個62歲的成都人,在商海沉浮30載,創下多個無人企及的第一:他創立的新希望集團是新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以“集團”注冊的民營企業:他是第一個在政協大會上發言的民營企業家;新希望集團是以民營企業身份上市的第一家公司:由他參與發起的民生銀行是中國第一家民營資本組建的銀行……
1980年劉暢出生的時候,父親劉永好還是四川機械工業管理幹部學校的普通講師。這樣看,劉暢並不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嬌小姐。兩年後,劉永好辭去公職,到農村創業。四兄弟變賣手表、自行車,借了1000塊錢,以養鵪鶉起步。
傳承什麼比傳承多少更重要
民營企業家的代表、中國前首富劉水好退休了,接班人毫無懸念,真正有懸念的是劉暢為何此時接過父親的“槍”,而不是提前或再等幾年?
33年前,劉暢出生的時候,她父親還是一所學校的普通講師。兩年後,劉永好辭去公職,到農村創業,四兄弟變賣手表、自行車,借了1000塊錢,以養鵪鶉起步。6年後,1000元變成了1000萬元,他們的業務從種植、養殖發展到飼料生產。7年後,劉永好四兄弟正式“分家”,各自發展。之後,劉暢去美國留學。劉水好說:“當年,我帶她到飼料廠、養豬場,她說太臭,不去。”
這時候的父女倆很難有所交集,更不用說事業傳承了。劉水好對女兒不著急不著慌地培養,女兒對父親小事保持個性,大事言聽計從。劉永好不抽煙不喝酒,生活簡樸,沒穿過什麼名牌,絕少應酬,回鍋肉、麻婆豆腐就是他的最愛。這樣的富一代最先傳承給二代的不是張揚、奢侈、權力欲望,而恰恰是與之相反的東西。這是那些未富先奢的人、一夜暴富的人、揣著不義之財擔驚受怕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在1995年成首富時,劉水好兄弟普通的桑塔納轎車、樸素的穿著常被形容為“不像個有錢人”
2002年,劉暢從美國讀完MBA回國,開始進入父親的公司,劉暢說:“我從國外回來,我爸不讓我見媒體,把我保護得非常好。”這與那些過度曝光而且曝的不是什麼好光的“二代”們相比又是一種無壤之別!在新希望的將近10年裏,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員工李天媚就是劉永好的女兒。這10年,她幾乎每個領域都特過了,直到2011年全國兩會,她被父親帶到北京,正式介紹給媒體,也用回本來的名字:劉暢,劉水好一直不著急不著慌培養、鍛煉女兒,劉暢也基本自覺地接受父親的安排,劉暢的母親李巍也是位自立門屍的“女強人”。父母的正麵形象使得劉暢從小就認為上什麼學,學什麼專業,走什幺路,父母定的肯定比她自己選的好得多。
2004年,多次換崗、也經受了失敗和挫折考驗的劉暢從新希望離開,向父母借了一些錢,再次用李姓的名字在成都開了家小飾品店……劉水好當年挨家挨戶收雞蛋,多午後,女兒劉暢也背著大包從溫州進貨,備嚐創業艱辛……這一路徑又與許多在環境和自我消耗中洗染自己的同齡人大大不同。兩年後,重新歸來的劉暢帶領團隊管理集團在上海的房地產業務,很幸運地趕上了房地產業最賺錢的末班車。當年“嫌臭”的她開始喜歡父親的工作了。劉永好說:“很多工廠她去了我還沒去……慢慢的,她開始熱愛這個公司,熱愛養豬,熱愛這個企業。”劉永好說賺笨錢才能長久,而他教育女兒的方法也很“笨”——不走捷徑,不拔苗助長,更不代替女兒成長,他不著急不著慌地“等”了30年,終於等到女兒自覺地與父母與企業與員工融為一體。向下一代傳承什麼,遠比傳承多少、怎樣傳承更為重要,這是劉永好一家帶來的啟示。
夯石
有一種財富叫精神
對於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接班這個詞曾經很親切,後來又變得陌生,如誇叉變得非常熟悉,這就是時代流轉的一個佐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