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曾拉著馬尾巴走出草地真實李雲龍文武雙全(1 / 2)

曾拉著馬尾巴走出草地真實李雲龍文武雙全

百味人物鉤沉

說起李雲龍,很多人會立刻聯想到電視劇《亮劍》中那個耿直剛烈的男主角。電視劇裏的人物當然是虛構的,不過,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中華大地上,確實有過不少“李雲龍”。他們之中,有一位恰好與電視劇的男主角同名——也叫李雲龍。

從14歲參加紅軍走上革命道路,到1965年因病去世,李雲龍一生與軍隊結緣。從一個不諳世事的紅小鬼,到成長為解放軍的高級將領,李雲龍的故事是一部真實版的“亮劍”。

說起李雲龍,很多人會立刻聯想到電視劇《亮劍》中那個耿直剛烈的男主角。電視劇裏的人物當然是虛構的,不過,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中華大地上,確實有過不少“李雲龍”。他們之中,有一位恰好與電視劇的男主角同名——也叫李雲龍。

從14歲參加紅軍走上革命道路,到1965年因病去世,李雲龍一生與軍隊結緣。從一個不諳世事的紅小鬼,到成長為解放軍的高級將領,李雲龍的故事是一部真實版的“亮劍”。

李雲龍(1919-1965):福建長汀人。1933年參加紅軍,1936年入黨。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宣傳員,八路軍115師教二旅5團營教導員,魯南軍區5團政治處主任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8縱特務團、教導團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34軍100師政治部主任、華東野戰軍33軍100師副政委等職,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高炮第63師政委,舟嵊要塞區岱山守備區政治委員、舟嵊要塞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5年因病逝世,安葬於雨花台功德園。

客家少年參加紅軍,識文斷字當上宣傳員

1919年,李雲龍出生在福建長汀縣,是客家人,祖輩一直很重視文化。小手工業者出身的李家,雖然經濟條件並不好,但還是將李雲龍送進私塾學習。

長汀是福建的邊遠山區,但由於地處閩、粵、贛三省的邊陲要衝,地理位置非常重要。1929年3月,紅軍入長汀,在這一帶建起了蘇維埃政府。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少年李雲龍萌發了參加紅軍的想法。1933年2月,14歲的李雲龍來不及與親人告別,就跟著紅三軍團走了。這一走就是20多年。

在紅三軍團裏,李雲龍曾擔任過司號員。後來,因為他上過私塾,還寫得一手好字,就被安排去當宣傳員。1934年初冬,紅軍戰略轉移,離開中央蘇區。李雲龍也跟隨紅三軍團北上。

長征途中,李雲龍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湘江戰役。湘江戰役發生在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苦戰五晝夜,從廣西全州、興安間搶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到3萬餘人。

長子李冀閩記得,父親生前曾跟他談起過湘江戰役,“說起那些犧牲的戰友們,說起被鮮血染紅的湘江,他那種凝重肅穆的表情我永遠無法忘記。”

萬水千山隻等閑,拉著馬尾巴走出草地

長征途中,李雲龍跟隨紅三軍團參加了遵義戰役、土城戰鬥、會理戰鬥等許多重要戰役。除了慘烈的戰役和戰鬥,長征途中,李雲龍還時刻要準備與病魔搏鬥。部隊進入四川以後,由於條件惡劣,再加上水土不服,李雲龍全身潰爛,幾乎失去了行動能力。但是,頑強的毅力一直支撐著李雲龍。

1935年8月底,部隊進入了環境險惡的草地,《第三軍團史》中這樣記載草地行軍的情景,“天空不見飛鳥,地上沒有走獸,到處是一叢叢野草,一個個泥潭,一片片散發腐臭氣味的黑色汙水。時而驕陽似火,熱浪襲人;時而濃霧彌漫,天昏地暗;時而狂風四起,大雨謗沱;時而漫天飛雪,冰雹驟降。紅三軍指戰員就是在這樣惡劣的地理和氣象條件下,艱難地在草地上行進。稍一不慎,踩進泥潭,就很難拔出腳來,有的指戰員甚至被泥潭吞沒,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種強度的行軍,對於瘦小體弱的李雲龍來說,更顯得艱苦,時任十團政委的楊勇,就“命令”李雲龍拉著他的馬尾巴一步一步向前挪,終於挪出了草地。1935年10月,紅一方麵軍長征順利結束,李雲龍所在的紅三軍團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第一軍團第四師,為實現新的任務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