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前社會基本問題哲學思考(1 / 2)

當前社會基本問題哲學思考

特別策劃

哲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它處於各種學科金字塔的頂端,從邏輯和思維層麵進行延伸和拓展,任何學科的最頂端研究所指都為哲學問題,而政治、科學、法律、宗教、倫理道德、美學、邏輯學更是哲學不可或缺的研究對象或者組成部分。

希臘人將哲學稱為“愛智慧之學”,賦予其透過現象看本質,探尋世界本源和世界普遍規律的使命。因此,關於某個事物或者某個問題的哲學研究也就成為人們探究一個事物是什麼,如何生成,因什麼存在,將會如何發展,其演變規律何在等根本性問題的代指。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研究既包括對涉及世界觀的基本問題,即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關係問題的研究,還包括認識事物的方法、手段、規則等在內的一套方法論。如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其本身既包括對物質本身存在形態的判斷,也包括看待事物的一套方法,即: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是辯證的還是絕對的等等。思維方式決定認知結果。以哲學研究的態度去分析和理解社會問題,也意味著既要找準問題,又要以正確的方法去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

當前中國發展形勢嚴峻,利益衝突、價值矛盾錯綜複雜,人們參與社會問題探討的熱情日益高漲,爭議也更加激烈。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中不迷失方向,如何化解利益衝突,尋求價值共識,對於社會發展而言意義重大。

今天我們以哲學的名義,選擇有關社會發展基本問題和核心價值的話題進行探討,意在以此為例,正視爭議、凝聚共識,更在提倡一種“求智慧”的精神,主張無論學術討論或社會實踐都能回歸根本,探究事物的因果規律,找準問題、研究透方法,以理性務實的態度推動社會穩步良性發展。

以傳統文化的傳承為例,中國共產黨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的主張,但是縱觀中國近代史,似乎執政黨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和政策並不總是一樣的,執政之初的否定和批判,如今的繼承和發揚,其轉變的依據何在?是徹底的轉向,還是有其連貫性?影響執政黨對於傳統文化態度和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關係何在?隨著傳統文化所處坐標的複雜化,對其的批判、繼承和創新選擇標準有何不同,如何平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又反作用於經濟基礎,沒有不變的文化,也沒有對待文化不變的態度和政策,雖然有些變化與人們的期望有落差,但社會就是在這樣的更迭中發展的。

本期我們邀請哲學相關領域知名學者就文化、價值論和國家治理與社會發展相關的主題進行分析,無論對於社會基本問題而言或者是哲學研究而言,能呈現的都不足這些領域的萬分之一,唯其思辨方法和求真態度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