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
在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中,我們還需要特別把握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發展的三個曆史特點。一是儒家思想雖長期居於主導地位但始終和其他學術處於和而不同的局麵之中;二是能順應社會發展而與時遷移、應物變化,因而具有長久的生命力;三是堅持經世致用原則,把對個人、社會的教化同對國家的治理結合起來。
—李誌峰 樂愛國
任何社會思潮和製度從來都是一定價值觀念的產物,有其特定的價值取向,有其追求的價值目標,社會主義也不例外。當前要在堅持社會主義本質、反映社會主義價值、遵循社會主義製度的基礎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澄清社會主義價值本源,消除對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誤解,並結合全球化時代、信息化時代的嶄新時代特征,不斷深化價值研究新途徑,創新價值研究新視野,賦予價值研究新內涵,拓展價值研究新領域,進而科學描述和闡釋未來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價值言說。
—王學儉
雖然價值觀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開放性和人們行為選擇的自主性與多樣性,對於激發社會活力和推動社會進步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在一個國家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如果價值觀過於多元化、甚至“碎片化”,缺少一種社會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勢必給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帶來諸多不穩定的因素,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大挑戰。
—苗瑞丹 徐雅芬
理解當前中國的公正問題,一方麵需要突出權利維度,另一方麵又需要突出平等維度。這不僅是由於權利與平等之間存在一種天然的對置,同時也是因為,我們既麵對著來自於權利變異的不公正,也麵對著來自於結果不平等的不公正。除了把握權利維度與平等維度之外,還要把握道德維度。隻有將道德補入進來,厘定道德維度,才能填補法留下的空地,實現公正的價值。
—李佃來
中國夢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對新時期世界和平問題認識的新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主張和平的社會主義,中國夢也是世界和平夢。作為和諧世界建設的重要載體的“中國夢”的實現,必將為全世界的和平發展增添強大動力。馬克思主義世界和平觀,對和諧世界的構建以及世界和平進程的有利推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是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的理論原則。
—房廣順 張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