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天子這時因為李傕和郭汜相互火並,所以請人保駕。
而這時送信的使者已經來到冀州,袁紹現在已經成為天下最有實力的諸侯。其實袁紹也並非是個草包。在群雄伐董卓時期,韓馥唯恐袁紹坐大,故意減少軍需供應,企圖餓散、餓垮袁紹的軍隊。而袁紹並不滿足於一個渤海小郡,對被稱為天下之重資的冀州垂涎已久。袁紹也是個誌向遠大的人。在聯兵討董時,袁紹曾經問過曹操:“大事如果不順,什麼地方可以據守呢?”
曹操反問:“足下的意思怎樣呢?”
袁紹答道:“我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兼有烏丸、鮮卑之眾,然後南向爭奪天下,這樣也許可以成功吧!”北守燕、代,其中間廣大地區正是物產豐富、人口眾多的冀州。袁紹早已垂涎已經。取冀州早在袁紹的計劃之內。但那時袁紹的實力有限,袁紹最大的缺點就是隻做有把握的事情。所以門客逢紀建議他攻取冀州時,袁紹非常躊躇,拿不定主意。對逢紀道:“冀州兵強,我軍饑乏,如果攻打不下來,我連立足的地方都沒有了。”
逢紀獻計道:“有時要取勝不一定要出兵,我有一計可以不用一兵一卒,拿下冀州。“
袁紹大喜,道先生請講。”逢紀道:“韓馥是一個庸才,我們隻要讓韓馥感到外來的威脅,你想他會怎樣?”
袁紹道:“自然是請我們幫忙。可是哪裏來的威脅。”
逢紀道:“我們可以暗中與遼東屬國長史公孫瓚相約,讓他南襲冀州。待他大兵一動,韓馥必然驚慌失措,我們再趁機派遣能言善辯的人去和他道明利害關係,不怕他不讓出冀州來。”
袁紹道:“公孫瓚是個無利不起早的家夥,怎麼會幫我們呢?“
逢紀道:”答應平分冀州,他必然答應。“
袁紹有些急了道:”這怎麼可以。“
逢紀笑著道:”隻是口頭答應。“袁紹這才放下心來。袁紹他的意思寫一封信送給公孫瓚。
袁紹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個機會。
韓馥部將麴義反叛,韓馥討伐不利,袁紹派使者與麴義結交。袁紹同時請公孫瓚發兵,南襲冀州。韓馥一戰敗績,慌了手腳,此時袁紹抓住時機派道客高幹、荀諶不失時機地到了鄴城。高幹是袁紹外甥,荀諶與韓馥的關係不錯。他們對韓馥道:“公孫瓚乘勝南下,諸郡望風而降;袁車騎也領兵到了延津,他的意圖難以預料,我們私下都很為將軍擔憂。”
韓馥一聽,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急切地問:“既然如此,那怎麼辦呢?”
荀諶不正麵回答,反問道:“依將軍估計,在對人寬厚仁愛方麵,您比袁紹怎樣?”
韓馥道:“我不如。”“在臨危決策,智勇過人方麵,您比袁氏怎麼樣?”
韓馥又道:“我不如。”
“那麼,在累世廣施恩德,使天下人家得到好處方麵,您比袁氏又當如何呢?”
韓馥搖搖頭:“還是不如。”連提了幾個問題後,荀諶這才道:“公孫瓚率領燕、代精銳之眾,兵鋒不可抵擋;袁氏是一時的英傑,哪能久居將軍之下。冀州是國家賴以生存的重地。如果袁氏、公孫瓚合力,與將軍交兵城下,將軍危亡即在旋踵之間。袁氏是將軍的舊交,而且結為同盟,如今之計,不如把冀州讓給袁氏。袁氏得到冀州以後,他一定會厚待將軍。公孫瓚也就不能和他抗爭。那時,將軍不但能獲得讓賢的美名,而且您還會比泰山更加安穩。希望將軍不必疑惑!”
韓馥生性怯懦,缺少主見,聽荀諶這麼一道,也就同意了。
這樣袁紹憑借著,威望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入主冀州的機會。機會既是等來的,也是自己掙來的。袁紹緊緊的抓住這次機會。而韓馥的許多部下都憂慮重重,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曆勸諫道:“冀州雖然偏僻,但甲士百萬,糧食足以維持十年,而袁紹則是孤客窮軍,仰我鼻息,就如同嬰兒在我手上一般,一旦斷了奶,立刻就會餓死,為什麼我們竟要把冀州讓給他?”
韓馥無奈地道:“我是袁氏的故吏,才能也不如本初,量德讓賢,這是古人所推崇的,你們為何還要一味加以責備呢!”駐屯在河陽的都督從事趙浮、程渙聽到消息,急急自孟津馳兵東下,船數百艘,眾萬餘人,請求出兵抗拒袁紹,韓馥不同意。
這樣韓馥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