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冬去春來。
夏軍雖有數百人非戰鬥減員,但仍舊在接受範圍之內,戰力未損。
不過,這次大軍推上,卻是比去年要順利的多,一路之上並沒有遇到多少胡人的部落。但誰都知道,這並非什麼好事,因為這說明胡人已經開始收縮兵力。
籟安侯李濟卻絲毫不管前路如何,就算連隻兔子都沒碰上,也是如同去年那般緩緩前行,每前進一段路程,軍隊就會停下駐紮,待確定道路已經鋪好,確定堡壘驛站已經建好,確定百姓已經安置妥當,他們才會繼續前進!
一日複一日,一月複一月,夏軍就是那樣不緊不慢的進軍,轉眼間,又到了夏軍與匈奴去年開戰的初秋時節。而此刻,夏軍與草原民族的軍隊也再次在黃河天險之邊相遇了。不過,這次他們麵對的是匈奴與白狄的五十萬大軍,夏軍則仍舊是三十萬!
不止是禦蛟,全部一萬騎兵都被收歸了中軍。這個時候李濟不由得歎息夏國的騎兵還是太少了,麵對這種大軍團的正麵對抗,騎兵起到的隻有輔助作用。
即使這次夏軍是以少打多,但是夏軍的攻擊陣型卻和上次對抗二十萬匈奴騎兵時並沒有什麼不同。
戰爭追求的本來就是用最快速,最直接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
而如今麵對匈奴與白狄的聯軍,李濟老將軍所做的就如禦蛟所崇尚的那樣——“一力破百巧”!
可是,有些時候,終日打雁的老獵人也會被雁啄了眼。
“大將軍!三萬匈奴人從上遊淺水處過河了!最多還有兩個時辰就要殺到了!”偵騎可以說是連滾帶爬的下了馬,又連滾帶爬的進了帥帳。
頓時,原本迎接勝利的眾將官們變得鴉雀無聲。
這裏畢竟是匈奴人的家園,他們比漢人更加熟悉地形,也更加善於利用地形!
戰鬥進行到現在,夏軍的鈹兵、戟兵、刀盾兵、車兵全部壓上,和敵人膠著在一起;矛兵與弩兵則已經在前邊的戰鬥中用盡了力氣,已經退到了後陣,半個時辰之內根本無法恢複戰鬥力;一萬騎兵現在也隻剩下了半數,其中的五千已經被李濟派上去撿漏了。但誰知道,自己卻被人家撿了個漏!
“夏都尉聽令!”
“末將在!”
“命你帥騎兵一萬,攔截匈奴騎兵!”
“得令!”
這軍令,或許說是送死更加正確。但是,李濟沒有顧忌禦蛟作為他學生的身份,也沒有顧忌他今上禦弟,夏國君侯的地位,此時此刻,無論是他還是禦蛟都知道,他們一個是軍隊的最高指揮官,而另一個不過是他手下的一位將領而已……
所以,李濟沒有絲毫猶豫的下令了。
所以,禦蛟沒有絲毫猶豫的領命了。
所以,五千鐵騎沒有絲毫猶豫的踏上了戰場!
“攔截匈奴騎兵”這是一個沒有表明確切攔截時間的命令,或者說,這是一個隻有兩個選擇的命令:在死之前等來援軍,到死都無法等來援軍……
冷兵器作戰的戰場上,士兵之間的對壘也是隨著距離的靠近而一步一步展開的。
第一距離——攻城器械!
這次,騎兵與騎兵的對撞並沒有用上大型器械。匈奴人是沒有,而夏人則是已經來不及變換重弩的位置了。
第二距離——箭!
匈奴人的弓箭,夏人的□□!夏人弩兵所使用三連發中弩射程遠遠大於匈奴人的弓箭,但是騎兵所使用的小型臂弩卻不過於匈奴人的弓箭射程相當。畢竟臂弩不過是單手便可上弦,放箭,弩弦的力量遠遠不如中弩。
不過,匈奴人愛馬,無論如何饑餓幹渴都不吃馬肉!夏人的騎手卻是冷血的軍人,奉行的是最大殺傷原則!因此,對射的結果,夏人或有人中箭,但精良的鎧甲擋住了大部分致命的攻擊,即便受傷,卻仍舊不妨礙接下來的戰鬥。匈奴人則是一陣人仰馬翻,就算有護主之馬,臨死一刻扭動身軀並未傷到主人,但是,後來的騎兵也會毫不猶豫的將曾經的同伴甚至親人踩在馬下!
快者三箭,慢者兩箭,雙反的前陣互有死傷之後繼續逼近著。
第三距離——長兵器!
禦蛟抽出鞍邊掛著的長矛,將矛尾夾於腋下,以手緊握住矛杆,筆直前身。此時的矛尖,正對著敵人的胸膛!
匈奴人在這個距離上,卻隻有砍斷的木頭。
距離越來越近,禦蛟抬頭,緊緊的盯著那些朝他疾馳而來的敵人。
“嘭!”
手裏長矛劇陣,他對麵的男人被刺穿,從馬背上跳了起來。
“嘭!”
短時間內長矛又是一震,此刻匈奴人已經成了糖葫蘆。
大夏騎兵卻也已陷入匈奴人陣中。
第四距離——近身搏鬥!
匈奴人養馬強於中原人,但是此刻已是秋季,草黃林稀,匈奴人的馬兒已經開始掉膘,但是,漢人則不同,沒有草他們還有糧食,這些寶貴的戰馬甚至每日所吃的食物比軍官都要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