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民辦高校學生自主管理
高教研究
作者:郭和平
[摘要]:對民辦高校學生的現狀、和做好民辦高校班級學生管理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等方麵進行了論述,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怎樣建立一套新的民辦高校學生自主管理的班級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
[關鍵詞]:民辦高校 學生 自主管理
根據《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精神,民辦高等教育是民辦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我國民辦高等院校數量大大提升,在國民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民辦高等院校的學生數量呈現上升態勢。抓好學生管理教育工作,不僅關係到民辦高校能否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而且關係到民辦高校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對此,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
一、 民辦高校的學生現狀
我國的民辦高等院校屬於最後批次錄取院校,因此,較公辦高等學校學生而言,分數線普遍較低,學生綜合素質也低於公辦院校,甚至有部分學生是為了混張畢業文憑而選擇上民辦高校。因此,打架、鬥毆現象時有發生。歸納起來,民辦高校學生大致有以下特點:
(一)懶惰,怕吃苦,厭學情緒較濃
大多數作為獨生子女的學生,在家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的生活。對於學習,他們感到很辛苦,不願意下工夫,沒有刻苦鑽研精神,也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打瞌睡、說話,上課遲到、早退甚至逃課,從而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
(二)生活上攀比心理嚴重,花錢大手筆
有些學生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花錢大手大腳。因此,學校周邊的門店五花八門,商品琳琅滿目。學生口袋中的錢成為最好賺的錢。吃飯天天下館子,穿衣要穿名牌。同學之間相互攀比,錢花完了就以各種理由向家長要錢。而作為家長,也經常是“有求必應”,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從而不加限製地最大滿足孩子的需求。
(三)思想上要求獨立,而行為上卻不能獨立
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自我中心主義思想比較強,總是認為自己已經是個大人,在家不希望父母管,在學校不希望老師管。自尊心特別強,家長或老師一說,就會感覺“沒麵子”,從而與家長或老師對著幹。但行為上,畢竟他們還沒有具有完全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打架、鬥毆、沉迷於網絡遊戲、談情說愛等違反校紀校規現象時有發生。
(四)個性突出,各有所長
民辦高校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相對落後於公辦高校,但其張揚的個性和突出的專長卻不亞於公辦高校。他們個性十足,思維活躍。有些同學是體育場上的健兒,有些同學天生有一副好嗓音,有些同學能夠隨著音樂翩翩起舞,還有的同學愛好文筆字畫。他們不愛學習,但熱衷於文體活動,每到文藝彙演時,這些同學總能別出心裁,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
二、民辦高校班級學生管理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一)落後的管理理念不能適應當前民辦高校的發展需要
當前大部分民辦高校都在宣稱實行“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推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管理措施,但在現實中卻往往從學校利益出發,注重學校的利益,無視學生管理者和學生的利益和人性,往往采取偏嚴格的封閉式或半封閉式管理,注重對學生的管理,卻不注重對學生的服務和引導,管理得多,服務得少。這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果,但與當前民辦高校學生的“消費者”心理發生衝突,又壓製了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學生的多方麵發展需要,極大地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我完善,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和消極行為,從而影響到民辦高校的良性發展。
(二)落後的學生工作管理體製受到了挑戰
“千餘線一根針”,學生管理工作要涉及多方麵的工作,凡涉及到學生的各個部門的工作最終都要依托良好的學校管理製度來實現。而當前民辦高校現行的工作體係,工作內容的龐雜,導致學生管理者每日陷於無法避免的事務堆,疲於應付,似乎什麼都在管,但對學生成長成才最基本的素質,諸如學習方法上的轉變、生理心理解疑、重大問題的平等交流、人生緊要幾步處的指導(就業、考研)等卻引導較少,導致現行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仍然處於“缺漏補漏”“缺樣補樣”的狀況,未能擺脫“消防”式的工作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