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身體是事業的本錢:男性身體健康堪憂
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說:我畢生唯一的工作就是保持健康。由此可見,健康多麼重要。身體是事業的本錢,而健康的身體是一個人立身存世的關鍵。忽視健康,就是在忽視自己的生命,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第一節過度疲勞就是在追逐死亡
一健康的紅燈亮給男性“頂梁柱”們
男,田力也,似乎古人造字時已考慮到了男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作用。一直以來,男人就是主要的財富創造者。在現代社會,男人肩上的擔子有增無減,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為家庭、為事業、為理想,一往無前地奮力打拚,讓男人無暇顧及自身的健康。有這樣一群男人,他們事業小有成就,薪酬不菲,社會地位高,人們對之投以羨慕的目光,並送給他們一個光彩無限的稱號:精英。但頭頂光環的精英們,每況愈下的健康狀況卻成為他們的“薄弱環節”,成為他們幸福、成功路上的絆腳石。關注中國精英男性的健康現狀,已是許多男人與女人共同關心的問題。
中國的曆史上不乏女性精英,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已經進入社會的各個行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但由於生理特點和角色定位的原因,男性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相對更大一些。而35至60歲的中年男性,更是由於閱曆豐富,經驗廣博,在家是支柱,在單位是中堅,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
無論在政治、經濟、教育、科研領域,35歲~60歲的中年男性都是主導力量,人才學研究也表明,人創造力最強的年齡是25~45歲,峰值年齡是37歲。正是中年男人用自己的聰明和才智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說他們是精英,毫不為過!然而,這樣一群精英,健康狀況卻不容人們樂觀,甚至可以說他們用身體的健康換取了頭頂閃耀的光環。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樣的道理人人都懂。作為社會的主導力量,為家庭、為單位、為社會殫精竭慮的精英們,他們的身體如何?
據統計,近5年內,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有135位教授死亡,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33歲;
自改革開放以來,改革前沿的深圳已有近3000人倒在自己的辦公椅上,平均年齡為52歲;
在北京一份追蹤了10年的在職知識分子早逝情況調查顯示,他們的平均壽命從10年前的58~59歲了降至53~54歲,比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北京市平均壽命低22~39歲;
中國科學院醫務所丁燕娣大夫曾對某科學院24個所局1984~1992年的死亡人員年齡和病因進行統計,結果表明60歲以下中青年知識分子死亡人數占42%,其中男性占極大比例。
越來越多的事例、越來越多的數字,迫切地提示著人們:關注男人們的健康,調動社會、家庭、個人的各方麵因素拯救虛弱的男人,已經是刻不容緩。拯救這個社會的主要推動力量,不僅關乎個人和家庭的幸福、最終也將影響到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發展。
二體力透支會導致“過勞死”
“過勞死”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從日文“過勞”引申出來的詞。“過勞死”是一種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現象,對其原因的最簡單解釋就是:超過正常勞動強度而致死。造成“過勞死”的根本原因則是長期的高強度、超負荷的勞心勞力,加上缺乏及時的恢複和足夠的營養補充而導致機體細胞的超前老化,這種老化一旦超過一定的限度,“衰老因子”在體內達到一定量,就容易造成急性心腦血管疾患暴發而引起死亡。用比較專業的語言來解釋,“過勞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正常工作規律和生活規律遭到破壞,體內疲勞淤積並向過勞狀態轉移,使血壓升高、動脈硬化、髒腑功能失和,進而出現致命的狀態”。這種潛性的因過度疲勞引起的死亡在日本媒體上被稱作“過勞死”。這個名詞簡潔形象,所以被廣泛傳播使用。日本前首相小淵惠三的突然中風死亡,引起國際社會對“過勞死”的極大關注。其實“過勞死”不僅在日本是普遍現象,目前在中國也廣泛存在,在美國疲勞綜合征與艾滋病齊名,被視為“21世紀人類最大的敵人”。種種令人難以置信的過勞死亡病例的發生正應驗了英國科學家貝弗裏奇的預言:“疲勞過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
日本人普遍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視為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工作狂或工作至上論者是日本人的代名詞。正是在這種工作理念的督促下,近年來,日本因大腦疾病、心髒病死亡人數每年在30萬以上,大部分都因勞動負荷過重而死。美國《時代周刊》題為《日本許多公司的老板為何相繼去世》一文中披露,在1995年,日本著名的精工公司、川崎製鐵公司和日本航空公司等12家大公司的總經理相繼突然去世。令人震驚又費解的是,在男子平均壽命高達75歲的日本,生活條件十分優越的大公司老板,竟大多在五六十歲猝然去世。日本醫學專家分析認為,由於近年來日本經濟不景氣,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在心理超負荷的應激狀態下,許多人拚命地工作卻休養不足,下班後,差不多每晚都得去參加酒會,高熱量高脂肪食品吃得太多,酒喝得太多,而休息時間過少,疲勞不能及時消除,時間久了,勢必積勞成疾,增大了“過勞死”的危險。
中國近年來“過勞死”危機也逐漸顯現,許多事業有成的男士英年早逝。從前,“過勞死”還是四五十歲人群擔心的問題,現在,死亡者的年齡已經突破30歲的門檻。專家預言,“過勞死”現象正在中國蔓延。
“過勞死”的發生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男性居多。調查顯示,“過勞死”主要青睞三種人:有錢人,特別是隻知消費不知保養的人;有事業心的人,即“工作狂”;有早亡遺傳基因又自以為健康的人。
然而,在人們的印象中,不論是精英瀟灑男士,還是普通居家男人,都是那麼強壯有力,似乎百毒不侵,百病不入,他們似乎永遠都在用自己的身軀承擔來自各方麵的責任壓力。誰又能想到正是在對男性的缺乏關愛的社會氛圍中,男士們用一個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遺憾來呼喚人們的關注,這可能是不善表達男性的一個個呐喊。
幾乎所有人對疲勞都有體會,體力透支、思慮過度、久病不愈的時候,疲勞感就隨之而來,且因為常見,往往容易為人們所忽視。長期以來男人一向以強者硬漢的形象出現在社會上,他們錚錚鐵骨,豪氣衝天,可是繁重的家庭和事業負擔卻會漸漸磨損男人的體魄;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男人會逐步走向衰弱:腰酸膝痛,失眠多夢,體力不支,精神不振,華發早生,這些警訊常常被自詡強壯的男人當成是不值一提的小問題。
很多男性認為,疲勞隻是體力消耗過度的結果,休息一下就萬事大吉了。實際上,體力消耗雖然可以引起疲勞,但用腦過度、情誌過激以及各種尚未察覺的疾病才是現代男人疲勞的主要原因。男性最先感受到衰老跡象也是疲勞,它可能持續時間較短,也可能長久不退,並日益加重,這與是否得到足夠的休養補充有關。但多數男性健康意識淡薄,加之忙碌無暇,往往任精力透支、疲勞延續,最終形成身體的內耗,體質、耐受力、免疫力逐漸下降,為健康留下隱患,甚至加速衰老過程。
按中醫的道理來說,男性疲勞的真正原因是精氣虧損。男子的陰精虧損除因先天不足者外,還有其他原因。這是因為:男性乃陽剛之體,髒腑功能強盛,消耗自然很大;男性,特別是知識分子的成就動機很強,他們長期處於心理亢奮期,甚至晚上睡覺腦子仍在運轉,為了事業情願付出一切;由於大氣、水源、食物的汙染形成的有害物質進入人體積累起來,易損傷腎之精氣;由於承受過重工作壓力、家庭負擔造成的精氣虧損,使得男性患某些疾病的概率高於女性;男性為了工作要四處奔忙,生活起居不規律;時常參加各種應酬,往往吸煙、酗酒、嗜飲濃茶過量。
男子長期精氣虧損,意味著根基不固,會導致體質虛弱,周身血脈運行不暢,髒腑功能削弱,免疫力下降,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減弱,各種致病因素緩慢積累,必然引起體質進一步下降。過度的體力消耗導致機體代謝產物在血液中沉積過多,機體超負荷運轉,這種疲勞稱為體力疲勞。思慮過度會引起疲勞,這種疲勞稱為心理疲勞。如果你長期奔波勞碌,終日昏昏沉沉,精力不足,這說明你的精氣已經處於虧耗狀態,髒腑功能已經下降,機體的生理功能已經由盛轉衰,你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調整機體功能,彌補虧耗,及時休息調整。
從另一個角度講,疲勞也可以說是人體生理功能的晴雨表,疲勞反映的生理功能的衰退是無法回避的,它是身體向男人發出的健康警號。“小問題”往往是“大問題”的征兆和表現,它的背後隱藏著腎、脾、肝等髒腑功能下降的大問題。如果長期忽視,這些“小問題”不但會發展成為“大問題”,嚴重威脅男性的生理健康,也同時會在心理上折磨著好勝的男人,使其逐漸喪失自信。這種心理上的折磨是對男性更大的挑戰與考驗。
三警惕不正常的健康信號
為了工作、事業,男人們整日忙忙碌碌,疲於奔命,經常超時加班,挑燈夜攻,這種精神著實讓人佩服。然而,當他們累了一天回到家後,精神卻立馬蔫了下來,感到渾身疲勞與不舒適,於是蒙頭大睡,一覺醒來,又開始一天的衝刺。這種疲勞的循環不斷持續,身體已經處於絕對疲勞的狀態。
身體是最忠實可靠的“情報員”,當身體將要出現“過勞死”的時候,它會向人發出種種警號,如果你不是粗心大意,也不是對自己的健康漠不關心,那麼你應當敏銳地覺察出這些危險信號,並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疲勞,走出疲勞狀態,恢複到完全健康的“第一狀態”。
危險警號一:頭痛、胸悶、耳鳴、目眩
當這些症狀初起時,可能你並不在意,因為當你睡上一夜,休息過後,症狀就有所緩解或消失了。其實,這些症狀是在提醒你,應當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放鬆身心,強迫休息,讓它們徹底消除。假如你不理睬這些信號,假如你持續出現上述症狀,假如你休息睡眠之後仍不能消除它們,那麼就是你的身體向你發出了“危險”的警號,你就要高度重視它們了!假如你對這些症狀仍聽之任之,無視其存在,那身體將會對你進行更大的“報複”,直接危害你的健康。
危險警號二: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也是過度疲勞的症狀之一。睡眠障礙是一種廣泛發生的臥床難眠或間斷多醒、早醒的症狀。最近的調查顯示,38%的人有睡眠障礙。在2000年對泰國、菲律賓和我國台灣省的3668例個案的調查更顯示出,超過一半的亞洲人在最近的一年中有睡眠障礙,而75%的亞洲人表示自己曾有睡眠障礙經曆。
睡眠不僅僅能使人恢複體力和腦力、消除疲勞,完成自身恢複,更重要的還在於它能使人體保持免疫能力,使自身能抵禦疾病的侵擾。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體免疫力主要是在夜間睡眠時產生,缺少睡眠將影響人體的免疫力,從而使人容易生病。研究結果表明,如果一個人睡眠時間減少4小時,第二天,他身體內的免疫細胞的活力將大大減弱。
生存壓力、競爭壓力、心理壓力是導致睡眠障礙的主要原因。現代社會人與人的交往更加密切,一個人總是處於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網絡中,如何處理好上下級關係、家庭關係、朋友關係、客戶關係、鄰裏關係等,人們每天必須麵對的問題,成為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同時,娛樂場所如酒吧、夜總會、網吧等,使人們的夜生活更加豐富,因而“越夜越精彩”,導致一部分人的睡眠時間通常是半夜兩點到上午10點。這部分人不到半夜根本睡不著覺,這種情況醫學上稱“睡眠時相延遲綜合征”,是睡眠障礙的一種。同時,燈光還會影響人體生理節律,使體內生物鍾受到破壞。所以一些從歌廳或舞廳裏麵出來的人經常頭暈目眩,麵色蒼白,出冷汗,嚴重時還會休克。同時不少收入豐厚的中年人頻繁地入咖啡廳、娛樂城、夜總會等場所。但他們並不知道,在這些場所享受人生樂趣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地感染上了“夜生活綜合症”——豪華的舞廳燈光變幻無窮,令人眼花繚亂,使人眼的晶狀體超過承受能力,會造成視力的衰退。
工作壓力也容易導致睡眠障礙。人們為了做出成績,加班熬夜,為工作應酬而酗酒,為保持工作狀態而飲用濃茶、咖啡等,這些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睡眠節律紊亂。
危險警號三:性功能障礙
性功能障礙是“過勞死”的性信號。早期的症狀是每天清晨的自然勃起消失,隨後可能會有腰酸背痛、渾身無力、性欲減退等症狀。不明原因的陽痿、早泄是“過勞死”逼近的征兆。同時,還應當警惕相反的情況,莫名其妙的性亢進、性欲過旺也是一種過度疲勞造成的不正常生理現象。
危險警號四:健忘
工作、生活上丟三落四,提筆忘字,剛才還在手邊的材料,轉眼就忘記放在哪兒了,或者發生頭戴帽子還在尋帽子之類的怪現象,總之其特征是近期健忘,而對遠期的事物仍有記憶。健忘是一種腦力疲勞和記憶衰退的表現,也是老年癡呆症的早期征兆。而本該是老年期出現的某些症狀,卻出現在中年人甚至青年人身上。
危險警號五:肥胖
肥胖可引起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亦可造成心理障礙,這些很多人都已經比較了解了,但肥胖還可引起一些大家尚不熟悉的病症。首先,腹部大量脂肪堆積,使身體重心前移,腰背肌和脊椎小關節負荷加大,長此以往,會導致肌肉疲勞、韌帶勞損,使腰背越來越痛,還可以發生腰痛向小腿及足部放射一係列的坐骨神經痛的症狀,以及椎體滑脫、椎管狹窄等。
肥胖也可引發高脂質血症關節炎,此病與風濕性關節炎雖然都可出現關節疼痛,但不是一種疾病。兩者發病機理不同,治療措施也不同,前者減肥降血脂,後者風濕性關節炎主要與鏈球菌感染相關,所以要進行抗風濕治療。
肥胖還可以使男人變成“痿哥”,因為人體攝食4~5小時後是排鈣的高峰,很多男人晚餐與飯局時間太長,來不及達到排鈣的高峰時就入睡了,體內的鈣在腎盂或輸尿管存留時間過長,易形成泌尿係統結石。過多的膽固醇在動脈血管內堆積,會形成斑塊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生殖器的動脈也不例外,再加上肥胖的男人並發糖尿病也很多見,兩種原因都會影響性功能,導致性衰退。
關鍵肥胖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而“過勞死”大多死於心腦血管病。經過對203位死於過度勞累者的死因調查,601%死於腦中風,379%死於心髒病,2%死於大動脈瘤破裂,這些病均與肥胖有密切聯係。
危險警號六:煩躁易怒
這是過度疲勞者的典型精神心理狀態。長期的精神重壓超出了正常的耐受能力,就會使人出現精力難以集中、思維遲鈍、精神恍惚,時而易怒煩躁、時而悲觀沮喪,情緒難以自控等症狀。出現這些情況時,你就應當毫不猶豫地采取消除疲勞的措施了。
危險警號七:食欲不振
過度疲勞會導致消化係統障礙,引起消化腺分泌減少,腸胃蠕動減緩,呈現出各項消化功能減退的症狀。人變得懶散乏力,懶得動,懶得睡,懶得吃。人的新陳代謝停滯,免疫力降低,人體的多個器官都麵臨著疾病的威脅。
所以男人應當經常對照這七大警號,審視自己的身體,采取措施,消除疲勞。如果具有上述七大警號中的兩項,就可以視為黃牌警告,如果具有四項,應當視為紅牌警告。如果你黃牌警告、紅牌警告都不聽,那麼你的身體就會給你一個嚴厲的懲罰。它所帶來的將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後果。
四關於“過勞死”的進一步思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過勞死”也不是突然之間就會出現的現象,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觀察、警惕、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悲劇的再次出現。
上午,某雜誌社組織職工赴溫泉度假村參觀學習。或許是受晴好天氣的影響,中午吃飯的時候,同誌們的精神都很飽滿,互相開著無傷大雅的玩笑,陸先生像往常一樣,和相處得一直很好的同事們開著玩笑。大概是中午一點半左右,大家吃完午飯,準備回各自房間休息。陸先生來前曾特意吩咐單獨要一間,準備趕寫幾篇稿子。下午原本有一個參觀蝴蝶展的自由活動,大家想到陸先生說過,要趕稿子,就沒有打擾他。四點半左右,看展覽的人陸續回來,三三兩兩地在涼亭和魚池邊散步。然而這時仍不見陸先生的身影,大家有些不踏實:寫稿寫到這會兒,也該歇歇了,怎麼還悶在屋裏?大家開始往陸先生房間打電話。鈴聲響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沒人接。大家更不踏實了,馬上讓服務員打陸先生的房間——眼前的一幕讓同事們都驚呆了:陸先生頭朝東俯臥在浴池裏,身上沒有穿衣服,右側臉頰有明顯磕青的痕跡!保健醫生小王不顧一切地跳進浴池,一遍一遍地嘶喊:“陸先生,你幹什麼,你可別嚇唬我們呀!”她吃力地拉起陸先生的手,然而手腕已沒有脈搏了,同時,她看到陸先生的遺體上已出現屍斑。醫學常識告訴她:陸先生走了已經有幾個小時了!
幾分鍾後,120急救中心的醫生和110的民警趕到。法醫檢查陸先生的遺體,初步認定係因病猝死。陸先生的書桌上,攤開著剛剛寫完的兩篇草稿,顯然,他完成兩篇草稿後,準備泡溫泉,好好放鬆休息一下,結果出了事。這兩篇文稿竟成為了他的絕筆!
實際上半個月前,陸先生剛剛從歐洲旅遊回來。他滿懷興奮,也滿懷疲憊剛剛回家,就看到一大堆約稿信,陸先生是一位有求必應的作家,雖然歐洲之旅極度疲勞,還是答應了約稿請求。一直以來,陸先生身體都不錯,他每周爬景山,每天遊泳,一下水就是800米!他的心、腦血管都很健康,前不久單位體檢,也沒有發現這方麵的疾病。家人為他準備的救心丸、硝酸甘油片之類,他從不帶在身上。他對自己身體太自信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這種自信害了他!多年來,他夙興夜寐,筆耕不輟,無窮無盡的稿約使他始終疲於奔命,應接不暇,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這種要工作不要命的工作狀態長期積累,使陸先生得不到應有的休息、補充,機器都還需要加油,何況人呢?
我們從陸先生的“過勞死”中,可以得出許多發人深省的思考以此作為借鑒。
思考一:“過勞死”是猝不及防的。事先誰都料想不到,中午吃飯時還談笑風生的一個人,怎麼會幾小時以後就突然失去了生命?死神的到來,既不事先通知,也沒有多少征兆。應當說,這比任何疾病都可怕。就算是得癌症,也還有個過程,可以讓親人、朋友有個心理準備,病人還來得及對一些重要的事情做出安排交代。“過勞死”卻死不容情,讓人如遭受晴天霹靂。
思考二:身強力壯、經常鍛煉、營養良好都擋不住“過勞死”。不少的專家、學者在他們的講座、著作中讓人們警惕疲勞,告誡人們要經常鍛煉,增強體質,加強營養,以便經得住疲勞的折磨。陸先生的教訓告訴我們,男人的生命是極其脆弱的,男人往往過高估計了自己,人們也高估了男人的“強壯”,畢竟男人的身體對於疲勞的承受能力也是有極限的,超越了極限,再強壯的身體,也抵抗不了死亡的威脅。預防“過勞死”的根本之道在於從源頭上減負,不要在疲勞極限之下工作、學習、生活。也許有人會認為:“事情趕到那兒了,任務擺在那裏了,你不拚行嗎?還顧得了疲勞極限嗎?”是的,責任在肩,不得不挑。但是,事業、任務、擔子是無限的,你就是365天,天天不睡覺也幹不完,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精力、能力、體力是有限的,以有限去搏無限,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還是要量力而行。疲勞而死不光榮,量力而行也不可恥。畢竟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如果連自己都不珍惜,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人從7歲上學,二三十歲工作,真正為國效力,為社會作貢獻的時間不過四十多年,如果再英年早逝,50歲左右就去見馬克思了,才奉獻了多少年華?再想想,一個正值中年的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全家人靠這根頂梁柱撐著,過早地垮了,妻兒老小依靠誰?如果你能夠量力而行,多貢獻10年20年,算總賬於國於民於己還是有利的。
思考三:腦力疲勞對人的傷害比體力疲勞大。人的大腦在思維、記憶、創作、想象的過程中,高速運轉,緊張工作,其對氧氣和多種營養物質的消耗是非常可觀的。與體力疲勞不同的是,腦力疲勞不易察覺,也不容易控製。疲勞不疲勞隻有自己知道,意誌頑強的男人,常常不在乎腦疲勞發出的信號,而把那些信號當成暫時的、偶然的不適。其實,因為超負荷用腦而導致的腦缺氧、腦缺血、腦缺營養,已經使男人瀕臨死亡邊緣。仍以前述的陸先生猝死案為例,陸先生多年來夙興夜寐,筆耕不輟,已經是疲於奔命,應接不暇。從歐洲歸來後,又勉為其難地應付一大堆稿約,一直到最後一天還趕寫完兩篇稿子。陸先生的腦疲勞早已埋下禍根,他早該調整生活節奏,厚積薄發,注意休息和補養。如果他能夠對健康少一些盲目自信,多培養一些科學養生觀念,也許他還能為文學史多留下幾部傳世之作。
痛定思痛,通過對於像陸先生這種“過勞死”的反思,我們會發現“過勞死”離男性真的很近,尤其是對那些“工作狂”。要及時從自己的身體收取疲勞的“信號”,並加以重視,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讓“過勞死”遠離自己。
第二節男性需要關注自己的亞健康狀態
中國經濟在高速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在這些成果背後,有男人們的卓越貢獻。然而,當你走近男人,聽聽他們的聲音,你會發現風光的背後也有無奈:男人的工作通常是很辛苦的,這種辛苦可能不是來自體力上的辛苦,而是來自於競爭壓力。很多男人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了豐碩成果,但是往往是以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為代價的。來自社會和家庭的種種壓力使男人像陀螺一樣瘋狂工作,產生多種健康隱患,而不健康的觀念和生活方式更加劇了他們健康狀況的下滑。於是,亞健康在人們的注視中產生了。
然而,忙碌的生活與沉重的生活壓力往往會讓人們忽視自身的不健康信號,或者認為問題不大,隻要挺一挺就會過去。事實上,這是錯誤的,亞健康對人體的危害不能小看。
一男人們的亞健康生存現狀
“亞健康”是指人體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是一種動態變化的中間狀態,即健康——亞健康——疾病,亞健康處於中位,較之健康或疾病更為複雜。盡管世界各國醫學家對“亞健康”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未發現特異的致病因素,因而缺乏真正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手段。醫學界已經把“亞健康”列為21世紀人類健康的頭號大敵。
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對全國16個省、直轄市轄區內各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進行了調查,發現北京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比例是753%,上海是7349%,廣東是7341%,這三個地區的亞健康率明顯高於其他地區。
專家指出,出現如此高比例的亞健康人群,主要與人們的工作壓力增大、生活節奏加快有關。亞健康嚴重者可以影響神經係統和心腦血管係統,誘發高血壓、冠心病、偏頭痛,影響內分泌係統,出現婦女月經異常、男子陽痿等症狀。據調查,城市中40歲以上的白領階層中,由於負荷過重而引起慢性疲勞、情緒不穩和代謝異常的情況比較突出。肩負事業和家庭雙重負荷的男人千萬不能對亞健康狀態無動於衷,否則,將會為自己所付出的健康代價後悔不已。
男人們的體質早衰是亞健康的重要表現。
上海首家市民體質監測指導中心近年來對近500名體質監測者體質監測數據比對發現,約80%被監測者的體質年齡大於實際生理年齡。另一項研究表明,目前中國高收入人群的過速老化趨勢已經超過歐美國家水平。
男人的體質早衰,與他們普遍缺乏鍛煉、工作壓力大、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有關。據上海社科院亞健康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上海市健康人群占16%,非健康人群占14%,亞健康人群占70%(其中輕度患者約占40%,慢性患者約占30%),而亞健康人群中又以“男性為眾,知識分子和企業管理者的比例最高,約達七成左右”。
病例一:4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
王先生今年44歲,在一家企業任高層領導。因為工作過於緊張,他老是覺得疲勞、乏力,不久前到市民體質監測指導中心作體質監測,心肺功能、平衡感、柔韌度、耐力、爆發力、敏捷度等幾個方麵評價下來,他的體質年齡為52歲,比實際年齡整整大了8歲。
據體質監測指導中心主任丁先生介紹,前來監測者多數為白領,年齡在20~50歲之間,其中隻有20%的人體質年齡小於實際年齡,從檔案記錄來看,他們80%工作繁忙,基本上不參加體育鍛煉,或者進沒有行針對性的鍛煉,體質發展不平衡。
病例二:35歲已經滿頭白發
李先生今年35歲,可不熟悉他的人還以為他今年過50了,很多40多歲的人稱他為大哥。他是一家跨國公司的研發技術總監,在國內名牌高校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有多項科研成果獲得了國家專利。可他常抱怨“感覺很累”,每天都疲憊不堪,逐漸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更讓他感到無奈的是,由於性能力下降明顯,妻子已經開始表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