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菜兼有福州、閩南、閩西不同技巧和風味。其特點是:清鮮、味淡、爽口,偏於甜酸,尤其講究吊湯,有“無湯不行”的說法,湯鮮味美,湯種多樣。調味善用紅糖,有煎糟、紅糟、拉糟等多種調味。

閩菜中著名菜有:七星魚丸、佛跳牆等。

2代表品係

佛跳牆

主料

水發魚翅500克,水發魚唇、水發刺參各250克,魚肚100克,淨肥母雞1隻約1250克,金錢鮑6隻約15克。

輔料

水發豬蹄筋250克,豬肚3隻,淨肥鴨1隻約1250克,淨火腿腱肉150克,羊肘、豬蹄1000克,鴿蛋12隻,淨冬筍塊500克,花冬菇200克,水發幹貝100克,上等醬油125克,冰糖75克,薑片50克,八角1粒,紹酒2500克,味精15克,上湯750克,雞湯、白蘿卜各1500克。

製作方法

(1)將魚翅洗淨去沙,剔整排在竹箅上,放進沸水鍋中,加蔥30克,酒150克,薑片15克,煮10分鍾去腥味,揀去蔥、薑,潷去汁。

(2)將竹箅拿出放在湯碗裏,魚翅上放上豬肥膘肉,加酒100克,上籠蒸2小時取出,揀去肥膘肉,潷去汁,將魚唇切成2寸長、15寸寬的塊,放進沸水鍋中,加蔥段30克、酒150克、薑片15克,煮25小時去掉腥味,揀去蔥、薑,潷去汁。

(3)將金錢鮑放進籠屜旺火蒸爛,取出洗淨,每下切成2片,剞上十字花刀,盛在小碗裏,加清水100克,上籠蒸30分鍾,撈起放在清水中浸20分鍾取出;剝去鴿蛋蛋殼,用醬油少許染色。

(4)將雞、鴨去頭、頸、腳和內髒;豬蹄尖剔去蹄殼,拔淨毛,洗淨;羊肘刮幹淨,以上四料各切12塊;鴨肺切開去腦膜,洗淨與雞等四料一起放入沸水鍋中氽一下,去掉血水,清水洗淨瀝幹,豬肚洗淨,用沸水焯2次,去掉異味,切成12塊,放在煮沸的上湯中,加紹酒125克,氽一下起,湯汁不用。

(5)將海參洗淨,每隻切成2片;豬蹄筋洗淨,切成2寸長的段;花冬菇,用水發開,洗淨;火腿腱肉放在碗裏,加清水150克,上籠旺火蒸半小時取出,潷去汁;火腿肉連皮切3分厚的片;冬筍放入沸水鍋中氽熟撈起,每隻冬筍直切成4塊,用刀輕輕拍扁;白蘿卜去皮,切成直徑8分圓的球形,每個重50克。

(6)將炒鍋置旺火上,注入熟豬油,燒至七成熱,將染過的醬油鴿蛋下鍋2分鍾,瀝去油,鍋放回旺火灶上,倒入上湯250克,加入味精5克,醬油50克煨爛,撈起裝碗。

(7)原鍋坐旺火上,下熟豬油燒到八成熟時,將魚肚下鍋炸至能折斷時撈起,瀝去油。將魚肚放入冷水中浸透後取出,切成15寸長、08寸寬的塊。

(8)原鍋留油50克,炒鍋放旺火上,舀下熟油50克,至七成熱,下蔥段35克、薑片45克,煸出香味後,再放入雞、鴨、羊肘、豬蹄尖、雞肺、豬肚等炒後,加入醬油75克、味精10克、冰糖、紹酒1500克、雞湯、八角、桂皮炒勻,加蓋煮20分鍾,撈去蔥薑,裝在小盆裏。

(9)取出中型酒壇一隻洗淨,倒入清水500克,放在燒木炭的爐子上,用微火燒至壇內水熱後,倒掉壇中熱水,取一小竹箅放入酒壇底層,先將煮過的雞、鴨、羊肘、豬蹄尖、豬肚、雞腦等塊放入,然後把魚翅、火腿、幹貝、鮑魚用淨紗布包成長方形放進雞入鴨等肉塊上麵,紗包上麵排上花冬菇、冬筍、白蘿卜球,最後倒入湯汁,用荷葉蓋在壇口上封嚴,再蓋上一隻小碗。接著,將裝有食物的酒壇放在木炭爐上,用小火煨2小時後啟蓋。速將刺參、蹄筋、魚唇、魚肚放入壇內,封好壇口,再煨1小時取出。

(10)上菜時,將壇中精料邊倒盆裏,邊用小鐵扒將壇中食物扒幹淨。同時將炸過的鴿蛋排在各料上麵。上時可跟蓑衣蘿卜一碟、油辣芥一碟,熟火腿片拌豆芽一碟、冬菇炒豆苗一碟,還有銀絲卷和芝麻燒餅共食。

杏仁豆腐

主料

苦杏仁50克。

輔料

洋粉、桂花、青絲、紅絲各25克,白糖1000克。

製作方法

(1)將洋粉洗淨,瀝幹,放大碗內,加水後蓋蓋,上屜蒸化。

(2)將杏仁用開水浸泡,去皮,放臼內搗成泥,加水後攪勻,用潔淨白布瀝出杏仁水。

(3)用蒸化的洋粉水,加杏仁水、白糖250克,再加適量的清水,攪勻,倒入24厘米湯盆內,每盆要七成滿。蓋蓋後放冰箱,凝成豆腐狀,即成杏仁豆腐。

(4)取小鋁盆1個,放白糖750克、桂花,用沸水衝開,攪勻,晾涼,放冰箱冷藏。

(5)將冷藏杏仁豆腐切成象眼塊,裝入湯盆,澆上冷藏白糖、桂花水,撒青紅絲即成。

海鮮魚翅

主料

水發排翅500克。

輔料

蝦仁15隻,新鮮墨魚1條,海參2條,蛤蜊肉l/2杯,香菇4朵,胡蘿卜片20片,小青梗菜10支,筍絲1杯,上湯5杯,酒2湯匙,醬油1湯匙,生粉3湯匙,蔥2根,薑3片,胡椒粉適量。

製作方法

(1)將發好的排翅整齊的排列在小盆(或深碟)內,加入蔥薑及清水2杯,上鍋蒸1小時,倒出湯汁,另放2杯清水,再續蒸1小時,再將上湯倒出不用,將筍絲放入塞滿。

(2)熱鍋熱油,放入蔥爆香,淋酒並注入上湯2杯及醬油1湯匙,煮滾後倒入蒸魚翅的小盆內,再上鍋蒸1小時。

(3)將小盆內之湯汁倒入鍋中,並另加入3杯清湯同煮,然後放下各種配料(蝦仁留尾殼背,上切一刀口,墨魚切雙飛片,海參切大斜片,香菇也切片,胡蘿卜片煮熟,青梗菜燙熟),煮滾後加入鹽調味,用生粉加水調勻勾芡,盛入碟中時,需將排翅先扣在中間,四周圍配青梗菜和其他用料,撒胡椒粉即可。

九、北京菜

1京菜特色

北京菜係亦稱京菜,曆史悠久,獨具特色和風味,融合了漢、滿、蒙等民族的烹調技藝,吸取了全國主要地方風味,尤其是山東風味。烹調技法以爆、烤、涮、煨、炒、扒見長。菜肴講究酥、脆、鮮。北京菜係主要由山東風味、民族風味、宮廷風味三方麵逐步演變而形成的。

著名菜有:油爆雙脆、涮羊肉、掛爐烤鴨、燜雞脯、烤肉、鹽爆肚仁等。

2代表品係

北京涮羊肉

主料

羊腿肉或五花肉750克。

輔料

酒、醬油各50克,芝麻醬100克,米醋、蔥花、辣椒油各50克,水粉絲、白菜或菠菜各250克,腐乳4塊,芫荽末、鹵蝦油、醃韭菜花各50克。

製作方法

(1)將羊肉洗淨,去板筋、骨和皮,切成10~13厘米長、16厘米寬的薄片,每150克1盤攤放在盤裏待用。

(2)把芝麻醬、醋、辣椒油、醬油、蔥等調料分別裝在小碟子裏。

(3)食用時,生火鍋(用缸炭),注水,將水燒沸,把少量羊肉片放入湯中煮燙,待肉片呈灰白色時,即用筷子夾出,食用時蘸著配好的調味料,肉片要隨燙隨吃,肉片吃完後,放入粉絲和白菜,煮好後連菜帶湯食用,湯又鮮又燙,粉絲和白菜能和胃解膩。

烤肉

主料

羊肉(上髒及後腿肉)500克。

輔料

大蔥150克,芫荽50克,紹酒10克,醬油75克,白糖25克,麻油30克。

製作方法

(1)將羊肉剔除肉筋,放入冰箱冷凍室,凍冷,然後切成長5厘米、寬3厘米的肉片,再將肉片橫截兩刀成3段。

(2)燒熱烤肉的鐵盤,用生羊尾油擦一擦。然後將醬油、酒、薑汁、白糖、味精、麻油調和均勻,把切好的肉片放入調料中醃一下。

(3)將事先切好的蔥絲(3厘米的斜絲)放在烤肉盤上,上麵放醃好的肉片,邊烤邊用特製的大竹筷翻動,肉變成粉白色時,盛入盤中,和著燒餅、糖蒜或嫩黃瓜同食。

叉燒京鴨

主料

填鴨1隻。

輔料

白糖、白酒、蔥、薑各50克,大料、桂皮、草果、豆蔻、砂仁各3克,丁香25克,鹽、紅曲粉、黃酒各25克,麻油適量。

製作方法

(1)洗淨填鴨,剔去全部骨頭,隻留鴨肉備用。將紅曲粉放入碗中,加入黃酒浸泡30分鍾後倒入鴨肉盆中,使鴨肉上色。

(2)將大料、桂皮、草果等香料放入湯勺中,加入適量的水,上火煮沸,出香味後離火晾涼,加入各種調味品,攪拌均勻,把上好色的鴨肉浸泡在調料汁中,醃製4~5小時即可。

(3)將醃製好的鴨肉整齊地碼放在烤盤中,放入烤箱,30分鍾即可成熟,取出後,在鴨身上抹一層麻油,晾涼。食時改刀裝盤即成。十、上海菜

1滬菜特色

上海菜又稱滬菜。以上海地區本幫菜為基礎,兼有京、魯、蘇、川、粵、閩、皖、湘等菜係,及清真菜和西餐等特色風味。上海具有內聯全國,外通世界的商埠特點,為適應五方雜處的口味需求,菜肴特色均有變化,形成了兼容並蓄、廣采博收、淡雅鮮醇、開拓趨勢的海外風味。烹調技法以滑炒、生煸、紅燒、清蒸見長。口味注重原料本味,講究清淡而多層次,款式新穎精致。

滬菜的著名菜品有:鬆子魚、燒圈子、鱔糊、醉蝦、醉蟹、熏魚等。

2代表品係

熏魚

主料

青魚中段500克。

輔料

紅醬油200克,白糖100克,茴香1克,蔥、薑各5克,黃酒25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花生油750克。

製作方法

(1)將青魚洗淨後,從脊梁骨處下刀,將魚段剖成兩片,然後再斜劈成約12厘米厚的坡形瓦楞塊,把魚塊放入容器中,加醬油50克、黃酒10克,醃漬2小時後,放大竹篩上晾幹。

(2)油鍋置旺火上,注油,燒至七成熱,將魚塊放入油中。魚塊剛下油鍋時不要翻動,以免破碎,將魚塊炸呈金黃色,外表鬆脆時即可撈出。

(3)在油炸魚塊的同時,將另一炒鍋置旺火上熱鍋,將花生油25克倒入鍋中,待油燒熱後投入蔥結、薑塊、茴香,炸出香味後,加水400克(用鮮湯更佳)、醬油150克、白糖100克、黃酒15克,用旺火燒至鹵汁肥濃,再加入味精,改用微火。

(4)將炸好的魚塊投入鹵汁中,翻炒幾下,使魚塊充分吸收鹵汁後,即可取出,待冷卻後改刀裝盤。

醉蟹

主料

蟹2500克。

輔料

曲酒50克,精鹽300克,黃酒200克,花椒25克,白糖50克,薑汁20克。

製作方法

(1)將蟹刷洗淨泥沙,瀝幹水分;蟹內水分用幹布拭幹。

(2)旺火坐鍋,將花椒鹽炒香,盛出晾涼;另將150克鹽、500克水放入鍋中燒開,待鹽溶化後倒入容器中冷卻。

(3)將蟹臍蓋剝開,放入花椒鹽(內中要有花椒兩粒),再將臍蓋合上,如此逐一將蟹醃好;然後將蟹放入小缸內,放一層蟹撒一層花椒鹽,然後將黃酒、曲酒、鹽水和白糖放入,麵上撒上花椒鹽,用小石塊壓上,蓋上缸蓋10天後即可食用;也可用荷葉紮口,外封黃泥,可保存至隔年春天。十一、回民菜

1回民菜特色

回民菜又稱清真菜,其選料以禽類、羊、牛肉為主。回族的飲食禁忌食豬肉,不吃豬油。還忌血生,即宰殺家禽時,須將餘血放盡,否則不吃。其他山珍野味如野雞、熊掌等也不食用。忌用無鱗和無鰓的魚、螃蟹、帶殼的軟動物等水產品。回民菜所用羊肉要選用綿羊,因山羊帶皮與豬相似,故不用。這些都是回民的風俗習慣。回民菜對羊肉的烹製頗為講究,其中“全羊席”最具代表性。回民菜的烹調方法以炒、溜、煨、爆、涮、煮、扒、燒、烤見長。口味注重清鮮、脆嫩、酥軟、鬆香。

著名菜品有:涮羊肉、蔥爆羊肉、白煮羊頭、醬羊肉、水爆羊肚等。

2代表品係

扒羊肉條

主料

煮熟羊肉300克。

調料

青蒜3克,醬油20克,料酒15克,鹽2克,味精2克,清湯100克,水澱粉25克,植物油75克,蔥薑末3克。

製作方法

(1)將熟羊肉改刀,切成長10厘米、寬33厘米、厚02厘米的片條狀,肉麵向下碼於盤內。將青蒜洗淨,再切成33厘米長的段,備用。

(2)炒鍋上火,燒熱,注植物油50克,用蔥薑末熗鍋,烹入料酒、清湯、醬油、鹽、味精調好味,把肉條推入鍋中,用微火煨至熟透,待鍋內湯汁見少,移置旺火,淋入水澱粉勾芡,再淋入明油,大翻勺裝盤。把青蒜段再入熱油鍋,煸至色綠,澆於肉條上即可。

手扒羊肉

主料

肥羊腰窩500克。

輔料

花椒1克,大料1克,醬油、鹽各25克,香菜末1克,蔥、薑10克。

製作方法

(1)把肥羊腰窩切成4厘米長、3厘米寬的長方塊。

(2)旺火坐鍋,加入羊肉塊、水、花椒、大料、鹽,煮2~3小時後將羊肉塊撈出,碼在碗內,上籠屜蒸10分鍾左右,然後取出扣在盤裏;再將醬油、蔥、薑、香菜末、辣椒末兌成汁,將羊腰窩肉蘸汁食用。

涮羊肉

主料

羊磨襠、上腦、小三岔、大三岔、黃瓜肉各1000克。

輔料

白菜(中段),水粉絲、菠菜各250克,香菜100克。

芝麻醬150克,醬豆腐1塊,韭菜花100克,香油50克,辣椒油、蝦油各100克,醬油、醋各150克,蔥絲100克,薑絲25克,料酒50克,糖蒜5頭。

製作方法

(1)將洗淨的白菜切成2厘米寬的段;將菠菜去根,去老葉,洗淨,切成4厘米長的段;水粉絲可在中間截一刀;香菜摘去爛葉,去根,洗淨,切成15厘米長的段。待用。

(2)將事先入冷庫(或冰箱)凍好的羊肉,切前齊去肉邊,剔去雲皮和筋膜,然後把不同部位的肉分別放在木墩上,覆上蓋布。以防切片時肉塊滑動。右手持刀,貼緊左手拇指關節下刀,來回拉切,每刀切到肉的厚度1/2時即將已切下的上半片肉都成對折兩層。將肉切成16厘米長、極薄的長薄片,按部位碼入5個碟內,每碟200克。要求切出的肉片薄、均勻、整齊。

(3)將芝麻醬150克、香油50克調好;將醬豆腐加涼開水成漿粥狀。

(4)將已經好的芝麻醬、醬豆腐、辣椒油、醃韭菜花、香油、蝦油、醬油、醋等調料分別盛入小碗,每碗內放羹匙一隻。

(5)在兩個小碟內碼蔥絲、薑絲,糖蒜掰開小瓣,另碼入小碟內。

(6)食者每人1碗,根據自己嗜好選配調料。

(7)取火鍋,木炭,臨涮前15分鍾將火鍋生著。火鍋內添水,燒沸後上桌。先將少量肉片用筷子夾入湯中抖散,肉片變色,即可夾出蘸著配好的調料食用。在肉片涮完後,再放入白菜、菠菜、粉絲等,也可用涮肉的湯煮麵條。

十二、朝鮮族菜

1朝鮮菜特色

朝鮮族菜簡稱朝鮮菜,在丹東、吉林的延邊地區最具代表性。朝鮮菜口味以辛辣爽口、脆嫩鮮香見長,常給人一種餘味無窮的感受。烹調方法有燉、蒸、煮、烤、熬、煎等。朝鮮菜原無炒的技法,現在已開始吸取其長處,朝鮮菜中的冷拌技法,狗肉製作,蔬菜泡製有獨特的風味。

代表菜品有:冷麵、狗肉湯、狗肉火鍋、辣香湯、泡菜、烤羊肉等。

2代表品係

烤羊肉

主料

羊後腿肉500克。

輔料

大蔥200克,醬油100克,腐乳汁2湯匙,香菜、糖少許,料酒2湯匙。

製作方法

(1)把羊肉切成約13厘米長的薄片,大蔥切成6厘米、長1厘米寬的斜段,香菜也切段。

(2)將大蔥、香菜段、醬油、料酒、腐乳汁、糖和羊肉調和均勻。

(3)在專烤羊肉的鐵鍋下麵燒鬆柴,鍋上鐵條燒熱,把拌好的羊肉倒在上麵,用筷子迅速撥動,約3~4分鍾即可食用(喜歡吃老的,可多烤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