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勞動衛生1
傳統的農田勞動容易發生哪些疾病?
傳統的農田勞動,是指體力勞動,生產工具落後,體力消耗大,易發生因過度疲勞所致的疾病,主要是肌肉疲勞,肌肉使用過度,其新陳代謝中產生的物質在肌肉中堆積,就會使肌肉發生疲勞,進一步發展下去,就會疼痛、腫脹,甚至僵直。越是激烈的勞動,越是時間長的勞動,就越容易產生肌肉疲勞。如麥收季節,除肌肉疼痛、腫脹外,還會發生手背和腕部的急性腱鞘炎。這是因為在勞動中,手及腕部長時間持續用力,肌腱和腱鞘之間頻繁地活動、摩擦所致。另外,在收割中,大部分是彎腰勞動,甚至是下蹲性勞動,這種不自然的姿勢長時間持續時,就使腰、背肌肉處於持續緊張狀態,必然導致疼痛,有時活動困難,甚至影響睡眠。這種姿勢還使腹部受到壓抑,時間長了,可能引起胸部及胃腸疾
病。
為了避免過度疲勞,應當注意勞動方式和生活習慣。
在勞動中應增加休息時間,以調節肌肉的緊張。長時間持續勞動之後進行大休息,例如在同樣勞動時間內多增加幾次小的休息,因為勞動時間越長,疲勞越不容易恢複,所以
持續勞動1~1.5小時後,休息15分鍾為好。休息時不要
躺在地上不動,而是作體操及深呼吸,以便使全身血液循環暢通、胸腹部伸展,從而減少疾病。此外,勞動前要做些準備活動,活動一下全身的各個關節,使肢體靈活,以減少勞動中不必要的損傷,便於更好的勞動。
每天勞動歸來,最好能洗洗澡,至少洗手洗臉洗腳,尤其是用溫水洗腳,對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疲勞大有好處。當然,充分的營養和足夠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
勞動中引起的外傷,也是常見的,如鐮刀、鋤、鏟等工具外傷,一般不太嚴重,多能自己處理。但令人擔心的傷口汙染,泥土及其他不潔淨的東西進入傷口,有導致破傷風的可能。所以,有汙染的外傷,要及時注射破傷風類毒素。在農忙季節,農戶要準備一些治療外傷的消毒包紮等藥品,以備應用。
怎樣預防農業機械外傷?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業機械增長很快,原來靠傳統的體力勞動作業逐步被機械作業代替。農業機械造成的外傷逐漸增多起來,如脫粒機、收割機、拖拉機等造成的外傷。受傷部位以四肢最為常見,特別是手、臂,幾乎占80%以上,其次為胸部和腹部。農業機械造成的外傷,比鐮刀、鋤頭的外傷要嚴重得多,甚至傷及肌肉和骨骼,一般都需送醫院治療。農業機械外傷怎樣預防呢?首先要接受機械操作的訓練,在熟練掌握操作規程後再上機操作,沒有經過培訓的人不能上機操作。經過培訓的人員一定要嚴格掌握操作規程。第二,使用機械前要認真檢查,一切正常後再開機作
業。
農業機械,必須進行嚴格的檢查和保養,發現故障及時
排除,特別是製動裝置,要特別靈敏才行,否則不準使用。第三,要加強個人防護,操作人員因睡眠不足,飲酒或過度疲勞者不準上機操作。作業時間要穿防護服戴安全帽,特別是婦女,要注意頭部的防護,防止長發卷入機械。這樣的事故在農村是多有發生,一定要注意防護。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除持機戶主注意機械的保養和維修外,村及鄉鎮要設立維修點。或在農忙季節,維修人員要深入田間地頭,隨時維修。
春耕期間要注意哪些衛生問題?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春耕、播種的繁忙季節,也是萬物複蘇、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活躍的季節。因此,人們也容易患病,所以要注意以下衛生問題:
1.搞好室內外衛生結合生產積肥,春節期間進行衛生大掃除,大力開展以除害滅病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保持生活環境清潔。住室要經常開窗換氣,保持空氣新鮮,防止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