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防治篇14
11鼻咽癌
鼻咽部位於鼻腔之後,口咽部的上方,位置深而且隱蔽;鼻咽上方即為顱底,兩側為咽鼓管開口,鼻咽部長癌稱為鼻咽癌,在我國發病率高,居世界第一位,特別是我國南方,如廣東、廣西、福建、江西等地,對人們的威脅很大。鼻咽癌好發生於青壯年,男多於女,惡性度極高,延誤診斷及治療,可產生腫瘤的廣泛轉移而危及生命。
鼻咽癌的病因至今還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與種族、遺傳、病毒,特別是EB病毒的感染和生活環境中的致癌因素有比較密切的關係。由於病因不明,預防工作的重點隻能放在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上。
由於鼻咽部隱蔽,所以鼻咽癌瘤的早期發現比較困難。但隻要提高警惕,有些症狀還是可以作為早期診斷線索的。
早期鼻咽癌有3大症狀:鼻部症狀。早期病人有鼻出血,不是擤出的鼻涕中帶有血絲就是痰中混有血跡,特別是每天早起時第一口抽吸的鼻涕中帶血,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除鼻出血外,鼻堵也是鼻咽癌的症狀之一;頸部腫塊。鼻咽癌很小時,就可產生頸淋巴結轉移,所以有頸部腫塊,特別是耳後下方頸上部深處的腫塊,應該檢查鼻咽部,以除外鼻咽癌;耳部症狀。由於鼻咽部兩側為咽鼓管的開口,鼻咽癌病人常首先表現為耳鳴、聽力下降,有的表現為滲出性中耳炎,中耳腔內有積液。
當腫瘤向顱底方向發展時,還可以產生眼疾的症狀,如眼球活動受限、眼球突出,腦神經的症狀如頭痛、惡心、嘔吐、口眼斜,說明顱底腫瘤侵犯,標誌腫瘤已到晚期。
由此看來,鼻咽癌早期症狀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常常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如鼻子出血和鼻堵常誤認為是鼻炎或鼻竇炎;耳鳴、聽力下降誤認為是滲出性中耳炎;頸淋巴結腫塊常就診於外科而誤診為頸淋巴結炎或淋巴結核;頭痛者常就診於內科、神經科而誤診為神經官能症;眼的症狀則常就診於眼科等,由此而引起的誤診、誤治的病例不在少數。
各科醫生應對鼻咽癌的臨床表現有更深入的了解,耳鼻喉科醫生更要對有相關症狀的病人作鼻咽部檢查,必要時需作病理檢查,以便早期作出確診,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另外,作好鼻咽癌的科普宣教,使全民的衛生常識有所普及,對鼻咽癌的早期症狀和危害有所了解,也是醫學工作者的職責。
得了鼻咽癌應盡快到醫院,由耳鼻喉科醫生檢查腫瘤的侵犯部位及範圍,由放射科醫生安排作放射治療,隻要病變未發展到晚期,療效還是比較好的。
有的患者不及時到醫院治療,而是聽信某些人的流言,找江湖醫生或找偏方治療,花了許多錢、花了許多時間和精力,癌病不但沒有治好,而且還在不斷發展,拖延了治療時間,有的發展到晚期,發生了全身轉移;有的由於亂服中草藥,產生發熱、肝功異常等,對病人非常有害。
放射治療是治療鼻咽癌的主要手段。為防止腫瘤的全身轉移,有的病人可加用化學藥物治療。個別病例還可以作手術切除腫瘤,這些都要由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醫生檢查決定。
無論是放射治療或是化療都有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咽幹、咽痛以及白血球下降等。這些不良反應,有的可以用藥物治療,有的則很難避免,需要患者加以克服,積極配合,以便圓滿完成治療計劃。
鼻咽癌患者,應對自己的病持正確的態度,要從聽到自己有病時的悲觀、失望和恐懼心態中盡早擺脫出來,在治療過程中逐漸樹立起信心。樂觀的情緒,戰勝癌症的信心,有時顯得比治療本身更為重要,因為不論是放療或化療,對病人來說都是一種消耗,樂觀、向上的情緒可以動員全身一切力量與癌症作鬥爭,對病人的康複非常重要。
已經慷複的鼻咽癌患者應定期複查,包括鼻咽部的檢查、血常規化驗、頸部的觸診等,必要時還需作一些特殊檢查,如胸片、腹部B超、CT複查、鼻咽部的病理檢查等。複查間隔時間為:放療後第一年,1~2個月複查1次;第2~3年,2~4個月複查1次;3~5年,每半年複查1次,其間出現特殊情況隨時檢查。
日常需充分的休息和營養,要勞逸結合。要經常衝洗鼻腔及鼻咽部,保持清潔,避免結痂和感染。要忌煙酒,防止感冒。
12陰莖癌
陰莖癌曾經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男性外生殖器疾患,50年代時占泌尿男性生殖係腫瘤的第一位,以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衛生條件的提高,發病率日趨減少。
陰莖癌的發生與包莖和包皮過長密切相關,這是由於瘀積包皮囊內的包皮垢具有致癌作用,長期刺激包皮及龜頭而導致癌變,所以猶太民族出生後即行包皮環切術,極少發生陰莖癌。
本病多發於40~60歲中老年男性,具有包莖和包皮過長者。
早期若包皮可上翻者,可見陰莖頭部的紅色斑塊、丘疹,繼之形成突起的小腫物及潰瘍,病變繼續發展腫物增大,可穿破包皮而向外生長,病人有瘙癢感及輕度疼痛,有血性分泌物及惡臭。
部分病人腫瘤轉移至腹股溝淋巴結,甚至穿破皮膚形成癌性潰瘍,少數病人腫瘤可血行轉移至肺、肝、骨等處。
若有疑問可作活體組織檢查,即在陰莖頭部腫物處,切取一小塊組織,作病理切片即可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