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護理篇
一、急救
1創傷
創傷可分為閉合性創傷和開放性創傷兩類,前者受傷部位皮膚與粘膜完整,沒有開放傷口或外出血,包括挫傷、紮傷等;後者受傷部位的皮膚粘膜破裂而有開放傷口及外出血,並伴有深部組織損傷,包括割傷、刺傷、裂傷等。
對創傷處理的原則是:對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對切割傷、刺傷等小傷口,若能擠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細菌和塵垢;對傷口宜用清潔的水洗淨,對徹底清潔的傷口,須用清潔的布覆蓋其表麵,不可直接用棉花、衛生紙覆蓋。
(1)割傷:淺的傷口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衝洗拭幹後,以碘酊與酒精消毒、止血,或以“好得快”噴霧劑噴於傷口,然後包紮,一般多能較好痊愈。對較小傷口外用“創可貼”即可。對較深的傷口,應立即壓迫止血,宜速到醫院進行清創術,視傷情而縫合修補。刀傷傷口不可塗抹軟膏之類的藥物,以利傷口愈合。
(2)刺傷:宜先將傷口消毒幹淨,用仔細滅菌過的針及鑷子,將異物取出、消毒後包紮傷口。異物留在體內易化膿感染。對傷口小、出血少者,宜在傷口擠壓出一些血液比較好。指甲的刺傷不易處理,可先將近指甲剪成V字型口,將刺拔出,或到醫院處理。若被針、金屬片等刺傷而留於體內,應到醫院在X光下取出。深的傷口可能有深部重要組織損傷,常並發感染,可予抗炎藥物治療。不潔物的刺傷要預防破傷風的發生,宜到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3)挫傷:鈍器打擊所致的皮膚和皮下軟組織損傷,皮膚無裂口,傷部青紫,皮下瘀血、腫脹、壓痛。輕者可用傷濕止痛膏外貼受傷區。對胸腹部挫傷及頭部挫傷,應考慮有無深部血腫或內髒損傷出血,宜到醫院觀察診斷。
(4)扭傷:常發生在踝部、腰部、頸部及手腕等處。扭傷的一般處理原則是讓患者安定情緒,固定受傷部位,用冷濕布敷蓋患處。手足扭傷者可抬高患部,頸部、腰部扭傷者在搬運時不可移動患部。扭傷常伴有關節脫位或骨折,宜到醫院診療。另外,扭傷後無論輕重,不可即刻洗澡、按摩,須觀察1周後視情況而定。扭傷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局部封閉(025%~05%普魯卡因)、藥物外敷內服、理療等。
2觸電
如果家庭成員或鄰裏中有人觸了電,不要緊張、不要觀望,首先要盡快去切斷電源。若是閘盒離得近,要立即斷開,如果一時找不到閘盒的位置,使用幹燥的木棍、竹竿、擀麵杖、椅子把、塑料棍等隨手可以找到的絕緣工具,用力將電線撥離。千萬不要用金屬或潮濕的東西接觸傷員以免自己也觸電。假如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東西,或者傷員的手死死的抓住電線,可用電工絕緣鉗或帶木把的斧子,將電線剪斷或砍斷。有時觸電傷員倒在潮濕的地方,救護的人要注意穿上膠鞋或站在幹木板或凳子上,因為金屬和潮濕的東西都是傳電的。傷員離開電源後,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及心髒擠壓,同時立即設法盡快請醫生前來或送醫院治療。
3溺水
不熟悉水性的人誤入深水中,千萬不可慌張,要努力保持頭腦清醒,采取自救措施,方法是盡量仰頭,口向上方,使口鼻露出水麵,這時就能進行呼吸。呼氣宜淺,吸氣宜深,萬不可將手上舉或掙紮,這樣反而會使身體下沉,同時立即向岸上的人呼救。
如果溺水的人還在水麵活動,救護人員宜從其背部拉住腋窩托出,如果救護人員遊泳技術並不熟練,最好攜帶救生器材下水,但需注意不要被溺水的人緊抱纏身,以免累及自身。
如溺水的人呼吸已停止,可在水中邊遊泳邊作口對口人工呼吸,救上岸後,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汙泥、雜草及分泌物,有活動的假牙也應取出,以免墜入氣管,還需解開溺水者的衣扣、腰帶。
如發現溺水者口內有水或肚子膨脹,應將水控出。救護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曲,將溺水者腹部放在自己的膝蓋上,使其頭下垂,然後再按其背部。也可利用地麵上的自然斜坡,將頭部放在下坡位置;用小木凳、大石頭等墊在溺水者肚子底下也可以控水。小孩溺水,可倒提雙足控水。應注意,如按背幾下無水外溢,就不必再堅持控水。若呼吸、心跳已停止,要立即做人工呼吸及心髒擠壓,絕不可再為控水耽誤時間。即使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也不能停止人工呼吸和心髒擠壓。
4中風
中風多由腦血管疾病引發,是一種常見急症。處理原則是:
保持病人安靜,讓病人臥下,將頭部稍墊高,偏向一側。應有人照看,注意嘔吐物的及時消除,避免誤入氣管,並防止病人從床上摔下。可針刺雙側曲池、足三裏、人迎以降低血壓。待病情稍穩定後,將病人轉送醫院,在送往醫院過程中,注意動作要輕慢。
5休克
休克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因嚴重創傷、大量出血、脫水、過敏、中毒、心功能不全、感染等致病困素引起的綜合征。
休克者表現皮膚蒼白、肢冷、精神緊張、煩躁不安、口渴、無力、渾身出冷汗、呼吸急而淺、血壓下降、脈搏快而弱,尿少或無尿,感染性休克可出現體溫升高至39℃~40℃,有畏寒、寒戰,如不緊急搶救,逐漸進入意識不消的昏迷狀態,就可能導致死亡。
體克的急救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發現病人出現休克,應立即撥打120電話,呼叫救護車,盡快將病人送醫院搶救,因為在家中無法糾正病人的休克。
(2)保暖對休克病人非常重要,可用毛毯、棉被等包住身體,使肌體溫暖,減少耗氧量。
(3)針對休克的病因,確定具體的處理方法。如創傷引起的休克,要固定傷肢,避免過多搬動;出血引起的休克,要立即止血等。
(4)令病人取平臥位,下肢抬高,如有心衰、肺水腫等情況出現,病人可取半臥位。
(5)對昏迷病人,應注意呼吸道是否暢通,並隨時清除病人口內異物。
(6)有條件者應及時為病人吸氧。
(7)在運送病人的途中,力求平穩,不要劇烈顛簸;上下肢動脈損傷者,及時壓迫止血,並用止血帶加壓包紮。
(8)未昏迷的病人,可飲用含鹽飲料,不要大量飲用白開水,以免發生低鈉血症。
6猝死
病人的心跳突然停止,意識突然不清,周身大動脈停止搏動,呼吸不規則,或四肢突然抽搐,是猝死的症狀,要立即進行搶救。醫學證明,從心跳停止到完全死亡的時間一般是8分鍾,超過8分鍾,腦細胞就可能損壞,即使搶救過來也會成為廢人。因此,一旦發生猝死,要立即爭分奪秒組織現場搶救。具體做法是:
(1)先使病人氣道通暢,讓病人仰臥並撤去枕頭,脖子伸開,頭上仰。
(2)進行口對口呼吸,搶救者宜在病人右側,右手托住病人下頜,左手捏住病人鼻孔,然後進行大力吹氣,每分鍾20~30次的速度進行,同時做心髒擠壓。此兩種方法交替進行。如二人同時搶救病人,可由一人口對口呼吸,另一人擠壓心髒。以上過程要在2~3分鍾內完成,如操作得當大部分病人可起死回生。
7中暑
首先應將病人迅速移到通風較好的蔭涼地方,解開衣扣、讓病人平臥、用冷水毛巾敷其頭部、扇扇、並給予清涼飲料。輕型病人可服人丹、十滴水,也可采用針刺療法。針刺大椎、委中、合穀或曲池、百會、人中等穴位。對較重病人要進行降溫。先用10℃~15℃的水擦身,然後逐步降低水的溫度,可在大血管處放些冰塊。為使體內餘熱更快地散失,在用冷水降溫的同時,用扇子扇病人,或用電風扇,以增加空氣對流,並適當補充水分和無機鹽類。如病人能飲水,可給喝涼鹽開水或清涼飲料;不能飲水者,靜脈輸入生理鹽水。必要時要及時送往醫院。
8咯血
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膿腫以及心髒病發生心力衰竭時都可能咯血。遇到這類病人,尤其是大量咯血者,首先判明是由呼吸道咯出的,還是由消化道嘔出的。嘔出的血液呈暗紅色,無泡沫血痰,並混有食物。大咯血的急救原則是:
讓病人安靜躺臥,頭偏向一側,輕拍其背部,清除口鼻內的血塊,以保持氣道通暢,給病人以精神安慰,不要搬動病人。病人咳嗽時要輕咳,但也不要強忍,不要把血咽下去,待病情稍緩和些,速送醫院治療。
9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由於通氣或換氣功能嚴重損害所導致的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瀦留而產生的一係列臨床表現。
呼吸衰竭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呼吸衰竭是由於突發因素,如溺水、電擊、中毒、顱腦疾病、神經肌肉疾患、過敏反應等引起的急劇發生的呼吸道阻塞、呼吸中樞抑製、呼吸肌麻痹和肺內氣體交換障礙。呼吸或急速、或變慢、變淺且不規則,呼吸間歇,甚至停止。此外,在嚴重創傷、休克、重症感染或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由於肺泡上皮、肺毛細血管損傷,導致肺水腫、肺不張、肺泡內透明膜形成,嚴重阻礙氣體交換,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病人呼吸急促、窘迫,迅速出現紫紺,缺氧進行性加重,一般吸氧療法無效,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搶救措施,病情將迅速惡化,危及生命。
慢性呼吸衰竭,多繼發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心病、廣泛支氣管擴張、重症肺結核及嚴重胸廓與脊柱畸形等。病人有長期慢性咳嗽、咳痰與氣喘病史。隨著氣道阻塞加重和肺泡通氣明顯減少,機體不僅缺氧,且體內二氧化碳排出也不通暢,致二氧化碳瀦留。由於上述過程發展緩慢,開始機體通過加深、加快呼吸的代償作用,病人雖有呼吸衰竭,但尚可維持日常生活。如果因感冒合並呼吸道感染,或由於理化因素與過敏因素的作用,從而加重呼吸功能的損害,則失去代償作用。此時,病人呼吸困難明顯、紫紺加重、心率加快、頭痛、多汗、失眠、嗜睡、恍惚、昏迷或譫妄、狂躁、抽搐、眼球突出、結膜充血、水腫、額角淺表血管迂曲、膨脹、脈搏洪大。對已有肺心病者,可有右心衰竭、肺水腫表現。嚴重者可有嘔血、黑便。
動脈血氣分析可確定呼吸衰竭的性質和程度,對治療有指導意義。呼吸衰竭病人血氣分析可有如下3種情況:一是僅有缺氧而無二氧化碳瀦留,多見於肺間質炎症、水腫或有纖維化增厚,致氧彌散困難病例,如彌漫性間質性肺炎一肺纖維化、(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症;二是兼有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多見於肺泡通氣嚴重減少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是有二氧化碳瀦留而無缺氧表現,多見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病人和用氧治療不當,氧量過大、氧濃度太高,而氣道阻塞無明顯改善的病例,需要調整治療方案。
呼吸衰竭的急救,重點是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保持氣道通暢為首要環節。可給氨茶堿、舒喘靈等支氣管擴張劑,化痰片、碘化鉀、氯化銨等溶痰祛痰劑,並配合局部超聲霧化吸入抗生素,以清潔氣道。同時,根據血氣分析結果,合理給氧。如單純缺氧,則給高流量、高濃度(>50%)氧;若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則經鼻塞或鼻導管持續吸入低流量、低濃度(<35%)氧。給氧後,病人呼吸困難見好,紫紺減輕,心率下降,說明用氧有效。若病人嗜睡,或呼吸變慢、變淺且不規則,則應加用呼吸興奮劑可拉明、洛貝林(山梗菜堿)等,促進清醒,增加肺通氣量。如果經上述治療無效,或加重,且有意識障礙,則應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連接呼吸機進行輔助或控製呼吸。值得強調的是,呼吸衰竭的首要誘因是呼吸道感染,因此抗菌消炎治療就顯得十分重要,通常可給青黴素肌注或靜滴,並用鏈黴素。根據情況亦可選用紅黴素、慶大黴素或頭孢菌素。這樣病人有時失眠、興奮不安,要慎重選用鎮靜劑,禁用催眠藥,以免引起呼吸中樞抑製,加重呼吸衰竭。對同時伴有水腫、右心衰竭者,亦應謹慎使用利尿劑和強心藥物毛地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