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肝癌
肝癌的概述
肝癌屬於中醫學的“積聚”、“症瘕”、“黃疸”、“鼓脹”、“脅
痛”等範疇。古又有“肥氣”、“痞氣”、“積氣”之稱。
肝癌的症狀
右脅疼痛,腹部結塊,腹脹大,黃疸,納差,乏力,消瘦是主
要的臨床表現。
右脅(肝區)疼痛最常見,間歇性或持續性,鈍痛或脹痛,有
時可痛引右側肩背、右腰。突然發生的劇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提示癌腫破潰。
腹部結塊右脅部進行性肝腫大為最常見的特征性體征之一。肝
質地堅硬,表麵及邊緣不規則,常呈結節狀;合並有肝硬化與門靜脈高壓的患者還可出現左脅部脾腫大。
腹脹大見於中晚期合並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等引起的腹水患者。
納差胃納減少,食欲不振,可伴見惡心、嘔吐、腹瀉等症。
乏力、消瘦早期即可見乏力,中晚期則逐漸消瘦,晚期少數病
人可呈惡病質狀。
肝癌發生轉移的患者,出現相應的轉移灶的症狀和體征
肝癌的原因
髒腑氣血虛虧,加之七情內傷,情誌抑鬱;脾虛濕聚,痰濕凝
結;六淫邪毒入侵,邪凝毒結等可使氣、血、濕、熱、瘀、毒互結而成肝癌。
情誌久鬱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故一身之氣機暢達與否主
要關係於肝。若情誌久鬱,疏泄不及,氣機不利,氣滯血瘀,是肝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脾虛濕聚飲食失調,損傷脾胃,氣血化源告竭,後天不充,
致使髒腑氣血虛虧。脾虛則飲食不能化生精微而變為痰濁,痰阻氣滯,氣滯血瘀,肝脈阻塞,痰瘀互結,形成肝癌。
濕熱結毒情誌不遂,氣滯肝鬱日久,化熱化火,火鬱成毒;
肝鬱乘脾,運化失常,痰濕內生,濕熱結毒,形成肝積,肝之疏泄失常,影響及膽的排泄功能亦失常,故此種病因所致肝癌多伴膽汁外溢而呈黃疽。
肝陰虧虛熱毒之邪阻於肝膽,久之耗傷肝陰,肝血暗耗,
導致氣陰兩虛,邪毒內蘊,此為本虛標實。
總之,肝癌病位在肝,但因肝與膽相表裏,肝與脾有密切的五
行生克製化關係,脾與胃相表裏,肝腎同源,故與膽、脾胃、腎密切相關。其病性早期以氣滯、血瘀、濕熱等邪實為,主,日久則兼見氣血虧虛,陰陽兩虛,而成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其病機演變複雜,由肝髒本髒自病或由他髒病及於肝,使肝失疏泄是病機演變的中心環節。肝失疏泄則氣血運行滯澀,可致氣滯、血瘀,出現脅痛,肝腫大;肝失疏泄則膽汁分泌、排泄失常,出現黃疸、納差;肝失疏泄,氣機不暢,若影響及脾胃之氣的升降,則脾胃功能失常,氣血生化乏源,而見納差、乏力、消瘦,水濕失於運化而聚濕生痰,濕鬱化熱,而出現脅痛、肝腫大;肝失疏泄,氣血運行不暢,若影響及肺、脾、腎通調水道的功能,則水液代謝失常,出現腹脹大、水腫。故由肝失疏泄可產生氣滯、血瘀、濕熱等病理變化,三者相互糾結,蘊結於肝,而表現出肝癌的多種臨床表現。日久則由月於病及脾、腎,肝不藏血,脾不統血而合並血證;邪毒熾盛,蒙蔽心包而合並昏迷;肝、脾、腎三髒受病而轉為鼓脹。
中醫辨證分型的對症療法
氣滯血瘀
【臨床症狀】
脅痛如錐刺,痛牽腰背,固定不移,入夜痛劇,納差,惡心,
脘腹脹悶,脅下痞硬,呃逆噯氣,或伴腹水,大便不實,乏力。舌苔淡白,質紫暗,舌邊尤甚,呈紫斑狀,脈弦澀。
【飲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多吃大蘿卜、荔枝、橘子、山楂、絲瓜、桃仁、雞內金、芹菜、
油菜、鯪魚、墨魚、花生、油菜、慈姑、桃子、茴香等活血類食物,以及苦瓜、苦菜、西紅柿、綠豆、綠豆芽、黃豆芽、芹菜、白菜、包心菜、金針菜、油菜、絲瓜、李子、青梅、山楂及柑橘等清肝火的食物。
(2)忌食食物
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煙、酒、咖啡、蔥、蒜、韭菜等。
【食療藥膳】
(1)平肝芍藥湯
[原料]白芍12克,炙甘草6克,柏子仁克,瘦肉適量,蜜棗4
枚,鹽少許。
[做法]把以上各藥同瘦肉置瓦煲,加清水煲約兩小時即成。
[功效]白藥為瀉肝安脾、緩中去水要藥,有養血散淤、清熱
止痛等功效;柏子仁為滋潤要藥,有養肝舒脾益心氣之功能;甘草為調和氣知要藥,效益甚多。
(2)烏龜雙藥湯
[原料]芡實51克,田七15克(搗碎)、烏龜一隻約500克左
右,瘦豬肉90克。
[做法]烏龜去內髒斬碎,瘦豬肉切細,合以上雙藥,加水適
量,燉至爛熟,和鹽調味即成。
[功效]田七有止血散淤消腫定痛等功效,芡實為固本益精要
藥。
(3)鯉魚薑糖赤豆湯
[原料]鯉魚1條,赤小豆、薑糖、油各適量。
[做法]鯉魚剖開去腸雜,留鱗洗淨,放入油鍋文火煎至雙麵微
黃,同赤小豆一起置瓦堡加水煮熟,再入薑糖略煲即成。
[功效]鯉魚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且有利水消腫之功,赤小豆為
行水活血、消腫解毒。
【中醫治法】
[主治]活血化瘀,行氣消積。
[常方]複元活血湯
[處方]柴胡10克、當歸10克、桃仁10克、穿山甲10克、
三棱10克、莪術15克、元胡20克、水蛭6克、土元10克、丹參10克、鬱金10克、石見穿20克、蜈蚣2條、蛇六穀20克。
[方義]桃仁、丹參、元胡活血祛瘀;天花粉”消撲損瘀血”;當歸活血補血;柴胡行氣疏肝;穿山甲疏通肝絡;甘草緩急止痛。三棱、莪術、延胡索、鬱金、土元、水蛭等增強活血定痛,化瘀消積之力。蜈蚣散結通絡,蛇六穀解毒、消腫、化痰、散結、行淤。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加減]有尿赤便秘等熱象加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龍葵;
伴苔膩、脈弦滑或濡,胸悶惡心等加製半夏、茯苓、石見穿、菌陳。
【中藥處方】
(1)柴胡黃芩湯加味
[主治]行氣活血、化瘀消積。
[處方]柴胡、黃芩、白芍、鬱金、桃仁、白術、大黃、由三七
(先煎)各10克,莪術15克,半枝蓮、鱉甲(先煎)各3O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2)柴油草白芍丹參湯
[主治]清熱解毒,祛瘀消症。
[處方]紫草根10克,白芍6克,丹參6克,地黃5克,甘草5
克,薏苡仁30克,蔗糖適量。
[用法]將前五味藥煎湯去渣,加薏苡仁、蔗糖煮食。每日1劑,
連服15~20日為1個療程。
(3)膈下逐瘀湯加減
[主治]理氣止痛,祛瘀消症。
[處方]當歸12克,川芎6克,桃仁12克,丹皮12克,赤芍15
克,枳殼12克,柴胡12克,炙鱉甲15克,徐長卿15克,元胡12克,田七片12克,石見穿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兩次服。
【穴道治療】
[取穴]期門、支溝、陽陵泉、足三裏、太衝等穴。
[操作]針灸療法:針刺期門、支溝、陽陵泉、足三裏、太衝等
穴以理氣活血止痛,輔助治療肝癌兩脅疼痛。用瀉法。
濕熱蘊毒
【臨床症狀】
兩脅痞硬,刺痛不移,發熱汗出,心煩易怒,口幹口苦,身目
黃染,惡心少食,便結溺赤。舌苔黃膩,舌質紅而紫暗,脈弦數稍滑。
【飲食宜忌】
(1)宜食食物
木耳、豬血、綠豆、蜂蜜、西瓜、豆腐、豆豉、絲瓜、冬瓜、
冬瓜皮、茄、茭白、水芹、黃瓜、鯉魚、生梨、苦瓜、苦茶、海帶、海芥菜、黃瓜、竹筍等
(2)忌食食物
少喝酸甜飲料,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煙喝酒,少食過於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