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7章 二三九、轉生(2 / 2)

且不說這付家之人諸多靈氣,世代皆有許多得意子孫高榜有名,門生遍野,便說這三百年間,任由天下改朝換了三代,這付家依舊能在朝野中屹立不倒,可謂朝堂一抹常青綠,當數得這三地九州三百年間頭一朵驚豔奇葩。

尤其今世,付家家主付存在朝三十餘載,在那吏部折轉十餘年,而今穩穩坐在禮部尚書之位已有三年,又得聖上隆恩垂青,標稟為“天下頭一號治國能臣”,聖恩正隆,禦賜“太傅”之位,連市井亦已流傳,付家這位付存家主,不日便將入閣做了學士。又聞付存今朝不過五十有二,日後尚有首輔之相,說不得付家便能再進一步,出一位權傾天下的宰相,可謂盛極一時。

能投胎在付家,做了那家主付存長子付瞻基的大公子,日後怕是逃不了宰相首輔長孫的頭銜,這付延實在福緣深厚之極,足以讓天下人嫉妒非常。

真個說這付家聖恩正隆,果然不同凡響,付延出生不過月餘,便有公公踏上付府,當眾賜下聖旨,隻道禮部尚書付太傅得降長孫,便有後嗣蒙蔭之福,長孫付延聽受聖賜“昭武將軍”,從七品武官銜,賜禦馬甲,良駒一對,如意一柄,禦賜歲酒百壇,黃金千兩。

這於付家而言,不止是付延的榮耀,更是整個付家的殊榮,激動得付瞻基緊抱住付延,率領家中親眷叩謝聖恩,連呼“萬歲”不止。

歲月如梭,似是轉瞬已過了十年春秋,那付府大院裏,年僅十歲的付延熱汗淋漓,已是滿身疲憊,卻猶自麵色堅毅,跟著練武師父似模似樣的比劃著一口長刀。

“哈!喝!”

“嘿!”

“……”

待見自家長子脾性堅執,心性聰穎遠超同輩,已然耍弄二十斤重刀兩個時辰,渾身酸軟卻猶自堅持,看得在旁的付瞻基心疼不已,卻也為之自豪與滿意。心性、悟性皆是萬裏挑一,得子如此,實為家門大幸。

正所謂窮文富武,窮人家自是寒窗苦讀,寄望著以科舉改變家境,而身為名門之後的付延卻無需這般重任。

他身在富貴人家,自幼便錦衣玉食,又得禦賜“昭武將軍”這武官職,其父付瞻基便琢磨著也該讓孩兒名副其實,學業不曾耽擱之餘,便也該學些武功把式。也不說將這武藝熬煉得如何精湛,隻須能自保其身便已足夠。

讓孩兒學武卻是一舉多得,一來讓這“昭武將軍”的頭銜名至實歸,二來也能強健體魄,以習武熬煉心性,雖不需他戰場能殺敵,但得有一技傍身,也能在危難中自保一二,再見得自家孩兒對這武藝頗為喜愛,身為其父的付瞻基自是樂見其成。

身在書香門第的付家長孫付延,自幼聰穎非常,三歲成詩,九歲已將五經倒背如流,而今這十歲時,又將《中庸》一書背得滾瓜爛熟,令得教書先生對其笑口常開,私下裏更是止不住的驚歎,不吝讚溢之詞,將這付家長孫誇得神童之名。

但說來也怪,明明這孩兒在文秀上大露鋒芒,但得閑暇私底下,卻也未曾偏頗對武藝的喜愛,自小便喜好揮劍舞刀,尤其在父親請來練武師父,將其領入武道後,他更是對這武藝呈現出執著的癡迷,每日苦練不輟,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四年來竟沒有一日荒廢過習武。

而這付延在諸多武藝中,獨愛刀法,其餘十七般武藝,也不過是勉強上了手便自舍棄,偏偏這刀法才能令他日思夜想,癡迷成性。但得請到練刀的師父,他便不吝耍弄心機,扮可憐、裝乖巧,或纏著父親贈送師父厚禮,以此換來那師父獨傳的刀法。

付瞻基見狀,也曾為這長子對刀法出奇的癡迷而日夜擔憂,生恐因此荒廢學業,但嚐試縱容了三、五年之久,便見自家孩兒極是克己,將自家時日安排的有條有理。該到讀書時,他在學堂正襟危坐,全神貫注聽聞先生授業解惑,待到習武時,亦會聚精會神,竟是兩邊都未落下。

眼見自家便將有個文武全才的長子,心性、悟性皆俱遠超同輩,付瞻基自是欣喜得做夢都會笑醒過來,也便不再阻撓孩兒習武之事,任由他自成才去了。

但得今日,付府大門又被敲開,便見一位公公當先捧著聖旨入了大院,麵色陰冷也不理會付瞻基的討好、結交,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尖著那公鴨嗓子宣了聖旨。

待得心懷不安聽完聖旨,付瞻基如遭雷擊,仿佛聽聞了晴天霹靂般,當場直愣愣栽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