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體育運動中的安全預防

如何處理運動中腹痛

1.在運動中發生腹部疼痛時,不單是運動性疾病的運動中腹痛,還有可能是內髒器質性病變及其他內科疾病發生,尤其是首先要考慮到急腹症發生的可能性,要迅速準確地做出鑒別,停止訓練,送醫院急救。

2.腹痛在沒有明確診斷前,不能服用止痛藥,因為會掩蓋病情造成誤診。

3.一般運動過程中腹痛時,可適當減速,調整呼吸,並以手按壓。如果用上述方法疼痛仍不減輕並有所加重時,即應停止運動,進行檢查,找出原因,酌情處理。

4.如屬胃腸痙攣,可針刺、手刺和手指點揉內關、足三裏、大腸俞、陽陵泉、承山等穴,亦可用阿托品0.5毫克即刻注射,或口服“十滴水”。如屬腹直肌痙直肌痙攣,可作局部按摩和背伸動作,拉長腹部肌肉。

如何預防運動中腹痛

因腹內或腹外疾患所致的腹痛,以治療原發性疾病為主,加強醫務監督,定期做各項身體檢查。慢性病,應堅持治療。

鍛煉要講科學,運動量的增加應循序漸進,並應合理安排膳食,飯後1~2小時才可參加劇烈運動,不吃冷飲和難以消化的食物。

準備活動要做得充分、合理,要由一般的慢的身體練習開始,逐漸加大運動量和強度,直至把身體調節到與邀烈運動相適應的程度,再進行專項練習或比賽。運動過程中應注意呼吸節奏,失水較多時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和鹽。

運動傷害的分類

一、急性傷害

是由一次內發性或外來性暴力所造成的組織破壞,受傷者往往記得是在某次練習或比賽中所發生的。

二、慢性傷害

是累積多次微小傷害所產生的結果,受傷者往往無法肯定在何時何地所發生的,但最後總會因症狀嚴重到影響其運動能力而被發現。

踝關節損傷的預防

1.重視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和關節協調性訓練,如負重提踵、跳繩、足尖走路等練習,使踝關節周圍小肌肉群,韌帶得到鍛煉,增強踝關節的力量、協調、平衡和適應能力。

2.應掌握正確的落地方法,在平時練習中要注意正確的動作要領。在平時走路過程中也有意識地控製踝的動作。這樣可用潛意識支配踝關節活動範圍,較易極度內翻而受傷。

3.做好運動場地醫學監督,培養良好的習慣,在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及相應的輔助練習,減小關節韌帶的黏滯性。

4.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例如若騰空著地感到不穩,應快速地順勢緩衝,不要強行站立。膝關節損傷的預防

1.在平時訓練、比賽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使膝關節運動靈活而協調,使體溫上升,減小肌肉黏滯性,增加肌肉和韌帶的伸展性,加大柔韌性。必要時,可佩戴護具,如護膝、繃帶等。

2.加強對膝關節功能鍛煉。提高股四頭肌肌力。如,負重靜蹲或蹲起練習。

3.合理安排運動量。要避免膝關節的局部負擔過重,當持久訓練出現動作反應遲鈍時,應終止基本部分練習,預防因此造成動作不協調而致傷。

4.培養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注意提高他們身體平衡的自我感覺和自控能力,要防止粗野動作致傷。

5.要做好運動場地的準備和醫務監督,避免場地因素致傷。

怎樣控製運動負荷

1.為了達到全麵鍛煉學生身體的目的,在每學期開始前,總結上學期的經驗,依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合理編寫教學計劃,盡量使學生在每一節課中得到全麵的鍛煉,切勿片麵或集中練習。

2.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規律,符合學生的運動心律曲線,掌握課的過程與節奏,即從課的開始起,心率要逐漸上升,在課中後不出現高峰,然後逐漸下降。

3.根據心脈每搏輸出量和心輸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