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急救

1.創傷

創傷可分為閉合性創傷和開放性創傷兩類,前者受傷部位皮膚與粘膜完整,沒有開放傷口或外出血,包括挫傷、紮傷等;後者受傷部位的皮膚粘膜破裂而有開放傷口及外出血,並伴有深部組織損傷,包括割傷、刺傷、裂傷等。

對創傷處理的原則是:對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對切割傷、刺傷等小傷口,若能擠出少量血液反而能排出細菌和塵垢;對傷口宜用清潔的水洗淨,對徹底清潔的傷口,須用清潔的布覆蓋其表麵,不可直接用棉花、衛生紙覆蓋。

(1)割傷:淺的傷口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衝洗拭幹後,以碘酊與酒精消毒、止血,或以“好得快”噴霧劑噴於傷口,然後包紮,一般多能較好痊愈。對較小傷口外用“創可貼”即可。對較深的傷口,應立即壓迫止血,宜速到醫院進行清創術,視傷情而縫合修補。刀傷傷口不可塗抹軟膏之類的藥物,以利傷口愈合。

(2)刺傷:宜先將傷口消毒幹淨,用仔細滅菌過的針及鑷子,將異物取出、消毒後包紮傷口。異物留在體內易化膿感染。對傷口小、出血少者,宜在傷口擠壓出一些血液比較好。指甲的刺傷不易處理,可先將近指甲剪成V字型口,將刺拔出,或到醫院處理。若被針、金屬片等刺傷而留於體內,應到醫院在X光下取出。深的傷口可能有深部重要組織損傷,常並發感染,可予抗炎藥物治療。不潔物的刺傷要預防破傷風的發生,宜到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3)挫傷:鈍器打擊所致的皮膚和皮下軟組織損傷,皮膚無裂口,傷部青紫,皮下瘀血、腫脹、壓痛。輕者可用傷濕止痛膏外貼受傷區。對胸腹部挫傷及頭部挫傷,應考慮有無深部血腫或內髒損傷出血,宜到醫院觀察診斷。

(4)扭傷:常發生在踝部、腰部、頸部及手腕等處。扭傷的一般處理原則是讓患者安定情緒,固定受傷部位,用冷濕布敷蓋患處。手足扭傷者可抬高患部,頸部、腰部扭傷者在搬運時不可移動患部。扭傷常伴有關節脫位或骨折,宜到醫院診療。另外,扭傷後無論輕重,不可即刻洗澡、按摩,須觀察1周後視情況而定。扭傷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局部封閉(0.25%~0.5%普魯卡因)、藥物外敷內服、理療等。

2.觸電

如果家庭成員或鄰裏中有人觸了電,不要緊張、不要觀望,首先要盡快去切斷電源。若是閘盒離得近,要立即斷開,如果一時找不到閘盒的位置,使用幹燥的木棍、竹竿、擀麵杖、椅子把、塑料棍等隨手可以找到的絕緣工具,用力將電線撥離。千萬不要用金屬或潮濕的東西接觸傷員以免自己也觸電。假如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東西,或者傷員的手死死的抓住電線,可用電工絕緣鉗或帶木把的斧子,將電線剪斷或砍斷。有時觸電傷員倒在潮濕的地方,救護的人要注意穿上膠鞋或站在幹木板或凳子上,因為金屬和潮濕的東西都是傳電的。傷員離開電源後,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及心髒擠壓,同時立即設法盡快請醫生前來或送醫院治療。

3.溺水

不熟悉水性的人誤入深水中,千萬不可慌張,要努力保持頭腦清醒,采取自救措施,方法是盡量仰頭,口向上方,使口鼻露出水麵,這時就能進行呼吸。呼氣宜淺,吸氣宜深,萬不可將手上舉或掙紮,這樣反而會使身體下沉,同時立即向岸上的人呼救。

如果溺水的人還在水麵活動,救護人員宜從其背部拉住腋窩托出,如果救護人員遊泳技術並不熟練,最好攜帶救生器材下水,但需注意不要被溺水的人緊抱纏身,以免累及自身。

如溺水的人呼吸已停止,可在水中邊遊泳邊作口對口人工呼吸,救上岸後,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汙泥、雜草及分泌物,有活動的假牙也應取出,以免墜入氣管,還需解開溺水者的衣扣、腰帶。

如發現溺水者口內有水或肚子膨脹,應將水控出。救護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曲,將溺水者腹部放在自己的膝蓋上,使其頭下垂,然後再按其背部。也可利用地麵上的自然斜坡,將頭部放在下坡位置;用小木凳、大石頭等墊在溺水者肚子底下也可以控水。小孩溺水,可倒提雙足控水。應注意,如按背幾下無水外溢,就不必再堅持控水。若呼吸、心跳已停止,要立即做人工呼吸及心髒擠壓,絕不可再為控水耽誤時間。即使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也不能停止人工呼吸和心髒擠壓。

4.中風

中風多由腦血管疾病引發,是一種常見急症。處理原則是:

保持病人安靜,讓病人臥下,將頭部稍墊高,偏向一側。應有人照看,注意嘔吐物的及時消除,避免誤入氣管,並防止病人從床上摔下。可針刺雙側曲池、足三裏、人迎以降低血壓。待病情稍穩定後,將病人轉送醫院,在送往醫院過程中,注意動作要輕慢。

5.休克

休克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因嚴重創傷、大量出血、脫水、過敏、中毒、心功能不全、感染等致病困素引起的綜合征。

休克者表現皮膚蒼白、肢冷、精神緊張、煩躁不安、口渴、無力、渾身出冷汗、呼吸急而淺、血壓下降、脈搏快而弱,尿少或無尿,感染性休克可出現體溫升高至39℃~40℃,有畏寒、寒戰,如不緊急搶救,逐漸進入意識不消的昏迷狀態,就可能導致死亡。

體克的急救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發現病人出現休克,應立即撥打120電話,呼叫救護車,盡快將病人送醫院搶救,因為在家中無法糾正病人的休克。

(2)保暖對休克病人非常重要,可用毛毯、棉被等包住身體,使肌體溫暖,減少耗氧量。

(3)針對休克的病因,確定具體的處理方法。如創傷引起的休克,要固定傷肢,避免過多搬動;出血引起的休克,要立即止血等。

(4)令病人取平臥位,下肢抬高,如有心衰、肺水腫等情況出現,病人可取半臥位。

(5)對昏迷病人,應注意呼吸道是否暢通,並隨時清除病人口內異物。

(6)有條件者應及時為病人吸氧。

(7)在運送病人的途中,力求平穩,不要劇烈顛簸;上下肢動脈損傷者,及時壓迫止血,並用止血帶加壓包紮。

(8)未昏迷的病人,可飲用含鹽飲料,不要大量飲用白開水,以免發生低鈉血症。

6.猝死

病人的心跳突然停止,意識突然不清,周身大動脈停止搏動,呼吸不規則,或四肢突然抽搐,是猝死的症狀,要立即進行搶救。醫學證明,從心跳停止到完全死亡的時間一般是8分鍾,超過8分鍾,腦細胞就可能損壞,即使搶救過來也會成為廢人。因此,一旦發生猝死,要立即爭分奪秒組織現場搶救。具體做法是:

(1)先使病人氣道通暢,讓病人仰臥並撤去枕頭,脖子伸開,頭上仰。

(2)進行口對口呼吸,搶救者宜在病人右側,右手托住病人下頜,左手捏住病人鼻孔,然後進行大力吹氣,每分鍾20~30次的速度進行,同時做心髒擠壓。此兩種方法交替進行。如二人同時搶救病人,可由一人口對口呼吸,另一人擠壓心髒。以上過程要在2~3分鍾內完成,如操作得當大部分病人可起死回生。

7.中暑

首先應將病人迅速移到通風較好的蔭涼地方,解開衣扣、讓病人平臥、用冷水毛巾敷其頭部、扇扇、並給予清涼飲料。輕型病人可服人丹、十滴水,也可采用針刺療法。針刺大椎、委中、合穀或曲池、百會、人中等穴位。對較重病人要進行降溫。先用10℃~15℃的水擦身,然後逐步降低水的溫度,可在大血管處放些冰塊。為使體內餘熱更快地散失,在用冷水降溫的同時,用扇子扇病人,或用電風扇,以增加空氣對流,並適當補充水分和無機鹽類。如病人能飲水,可給喝涼鹽開水或清涼飲料;不能飲水者,靜脈輸入生理鹽水。必要時要及時送往醫院。

8.咯血

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膿腫以及心髒病發生心力衰竭時都可能咯血。遇到這類病人,尤其是大量咯血者,首先判明是由呼吸道咯出的,還是由消化道嘔出的。嘔出的血液呈暗紅色,無泡沫血痰,並混有食物。大咯血的急救原則是:

讓病人安靜躺臥,頭偏向一側,輕拍其背部,清除口鼻內的血塊,以保持氣道通暢,給病人以精神安慰,不要搬動病人。病人咳嗽時要輕咳,但也不要強忍,不要把血咽下去,待病情稍緩和些,速送醫院治療。

9.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由於通氣或換氣功能嚴重損害所導致的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瀦留而產生的一係列臨床表現。

呼吸衰竭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呼吸衰竭是由於突發因素,如溺水、電擊、中毒、顱腦疾病、神經肌肉疾患、過敏反應等引起的急劇發生的呼吸道阻塞、呼吸中樞抑製、呼吸肌麻痹和肺內氣體交換障礙。呼吸或急速、或變慢、變淺且不規則,呼吸間歇,甚至停止。此外,在嚴重創傷、休克、重症感染或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由於肺泡上皮、肺毛細血管損傷,導致肺水腫、肺不張、肺泡內透明膜形成,嚴重阻礙氣體交換,引起(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病人呼吸急促、窘迫,迅速出現紫紺,缺氧進行性加重,一般吸氧療法無效,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搶救措施,病情將迅速惡化,危及生命。

慢性呼吸衰竭,多繼發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心病、廣泛支氣管擴張、重症肺結核及嚴重胸廓與脊柱畸形等。病人有長期慢性咳嗽、咳痰與氣喘病史。隨著氣道阻塞加重和肺泡通氣明顯減少,機體不僅缺氧,且體內二氧化碳排出也不通暢,致二氧化碳瀦留。由於上述過程發展緩慢,開始機體通過加深、加快呼吸的代償作用,病人雖有呼吸衰竭,但尚可維持日常生活。如果因感冒合並呼吸道感染,或由於理化因素與過敏因素的作用,從而加重呼吸功能的損害,則失去代償作用。此時,病人呼吸困難明顯、紫紺加重、心率加快、頭痛、多汗、失眠、嗜睡、恍惚、昏迷或譫妄、狂躁、抽搐、眼球突出、結膜充血、水腫、額角淺表血管迂曲、膨脹、脈搏洪大。對已有肺心病者,可有右心衰竭、肺水腫表現。嚴重者可有嘔血、黑便。

動脈血氣分析可確定呼吸衰竭的性質和程度,對治療有指導意義。呼吸衰竭病人血氣分析可有如下3種情況:一是僅有缺氧而無二氧化碳瀦留,多見於肺間質炎症、水腫或有纖維化增厚,致氧彌散困難病例,如彌漫性間質性肺炎一肺纖維化、(成人)呼吸窘迫綜合症;二是兼有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多見於肺泡通氣嚴重減少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是有二氧化碳瀦留而無缺氧表現,多見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病人和用氧治療不當,氧量過大、氧濃度太高,而氣道阻塞無明顯改善的病例,需要調整治療方案。

呼吸衰竭的急救,重點是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保持氣道通暢為首要環節。可給氨茶堿、舒喘靈等支氣管擴張劑,化痰片、碘化鉀、氯化銨等溶痰祛痰劑,並配合局部超聲霧化吸入抗生素,以清潔氣道。同時,根據血氣分析結果,合理給氧。如單純缺氧,則給高流量、高濃度(>50%)氧;若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則經鼻塞或鼻導管持續吸入低流量、低濃度(<35%)氧。給氧後,病人呼吸困難見好,紫紺減輕,心率下降,說明用氧有效。若病人嗜睡,或呼吸變慢、變淺且不規則,則應加用呼吸興奮劑可拉明、洛貝林(山梗菜堿)等,促進清醒,增加肺通氣量。如果經上述治療無效,或加重,且有意識障礙,則應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連接呼吸機進行輔助或控製呼吸。值得強調的是,呼吸衰竭的首要誘因是呼吸道感染,因此抗菌消炎治療就顯得十分重要,通常可給青黴素肌注或靜滴,並用鏈黴素。根據情況亦可選用紅黴素、慶大黴素或頭孢菌素。這樣病人有時失眠、興奮不安,要慎重選用鎮靜劑,禁用催眠藥,以免引起呼吸中樞抑製,加重呼吸衰竭。對同時伴有水腫、右心衰竭者,亦應謹慎使用利尿劑和強心藥物毛地黃等。

10.骨折

骨折,是外傷及暴力造成的骨骼斷裂。骨折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局部有疼痛、壓痛和腫脹;受傷部位有外形改變,如短縮、彎曲或形成不正常的角度(即變形);不是關節的部位,表現異常活動和骨摩擦的聲音;多發性骨折或特殊部位的骨折,可造成大出血、休克,並危及生命。骨斷端可損傷而殘廢。

外傷以及暴力擊打骨骼;從高處跌落或重物擠壓身體;老年人骨質疏鬆導致骨頭不結實,用力過猛,或下樓提物,或跌倒,均可造成骨折。

發生骨折後,應立即進行家庭急救,然後送往醫院。家庭急救方法有以下幾種:

(1)止血和包紮傷口,注意骨折傷口,無論大小都不宜使用外用藥物(如止血粉等藥)和未經消毒的水衝洗。妥當的處理是把傷口周圍消毒後,用無菌紗布覆蓋,加壓包紮止血。沒有大血管損傷時,不要使用止血帶止血。

(2)任何骨折都要給予臨時性固定,其目的是不讓骨折部位活動,以免加重損傷。

骨折固定要點是:固定範圍一定要超過受傷部位上、下的關節;固定時要添加堅硬不易彎曲的支撐物才有效,比如木棍、木板、樹枝、雨傘等物。

(3)骨折端如有畸形、彎曲等情況而皮膚又無傷口時,應使用手法牽引(一般是向兩側牽拉)後,進行骨折複位,再用夾板固定;如骨折斷端已穿破皮膚,應隻行包紮而不要複位,以免將汙物帶入傷口深處,導致感染。

(4)骨折病人必須固定後才能夠搬動和運送,尤其是脊柱骨折時更應注意,防止不正確的運送方法而加重損傷。

骨折固定如沒有現成的夾板,可就地取材,用木棒、竹板、手杖、傘以及樹枝等。常見中老年骨折固定方法如下:

①大腿骨折:將傷腿拉直,夾板長度上至腋窩,下過腳跟。兩塊夾板放於大腿內、外側,用繃帶或三角巾纏繞固定。

②小腿骨折:將傷肢拉直,夾板長度上至膝關節、下過腳跟。兩塊夾板放於小腿內、外側,用繃帶或三角巾纏繞固定。

③前臂骨折:上肢呈屈肘狀,夾板長度上至肘關節,下過手心。兩塊夾板放於前臂內、外側,用繃帶纏繞固定,然後用三角巾懸吊傷肢。

④上臂骨折:上肢呈屈肘狀,夾板長度上稍高於肩,下過肘關節。如有兩塊夾板,則一塊夾板放在臂內側,另一塊放在臂外側;如一塊夾板固定,則夾板放在臂外側,用繃帶來回纏繞固定,用三角巾懸吊傷肢。

⑤脊柱骨折:嚴禁亂加搬動,應在保持脊柱安定的狀況下,輕巧平穩地移至硬板擔架上,用三角巾固定,轉至醫院。如扶持傷員走動,或躺在軟擔架上,脊柱骨折會加重並引起神經損傷,發生截癱。

11.凍傷

凍傷是低溫引起的人體損傷,可分為兩類:由10℃以下、冰點以上的低溫加以潮濕條件所造成的稱為非凍結性凍傷,如:凍瘡、戰壕足、浸漬足等。另一類稱凍結性凍傷,由冰點以下的低溫所造成,又分局部凍傷和全身凍傷。

(1)非凍結性凍傷:凍瘡在我國一般發生於冬季和早春,長江流域比北方多見。因為長江流域冬季雖然氣溫較高於北方,但比較潮濕,且防寒措施不及北方地區。兒童常不顧防寒,故患凍瘡者常見。戰壕足和浸漬足過去多發生於戰時,前者是長時間站立在1℃~10℃的壕溝內所引起,後者是站在冷水中所引起。在平時這兩種凍傷也可在某種施工、水田勞動或部隊執勤等情況下發生。發病往往不自覺,常待手、足、耳殼等部位出現紅腫時才能察覺,局部發紅或發紫、腫脹、發癢或刺痛;一部分可引起水泡,而後糜爛或結痂。

預防凍瘡要注意保暖。冬季在野外勞動、執勤的人員,應有防寒、防水服裝。患過凍瘡的人,在好發季節之前,用茄秸煎水浸泡或生薑片塗擦易患部位,也可塗凍瘡霜劑。發生凍瘡後,可局部塗凍瘡膏,糜爛處可用含抗生素、可的鬆類的軟膏包紮換藥。

(2)凍結性凍傷:局部凍傷和全身凍傷(凍僵)大多發生於意外事故或戰時,人體接觸冰點以下的低溫,例如在野外遇到暴風雪,陷入冰雪中或工作時不慎受致冷劑(液氮、固體二氧化碳等)損傷。局部凍傷皮膚蒼白、冰冷、疼痛和麻木。複溫後的局部表現與燒傷相似,一般分為四度。

一度凍傷:傷及表皮層。局部紅腫,有發熱、癢、刺痛的感覺,數日後表皮幹燥脫落而愈,不留瘢痕。

二度凍傷:損傷達真皮層。局部紅腫較明顯,有水泡形成,水泡內為血清狀液或稍帶血性,痛覺遲鈍。經2~3周脫痂愈合,部分留有瘢痕。

三度凍傷:損傷皮膚全層或深達皮下組織。創麵由蒼白變為黑褐色,痛覺消失,需植皮手術,愈合甚慢,留有瘢痕。

四度凍傷:損傷深達肌肉、骨等組織。治愈後多留有功能障礙或致殘。

全身凍傷開始時有寒戰、蒼白、發紺、疲乏、無力、打嗬欠等表現,繼而出現肢體僵硬、幻覺或意識模糊甚至昏迷、心律失常、呼吸抑製,終於發生心跳呼吸驟停。病人如能得到搶救,其心跳呼吸雖可恢複,但常有心室纖顫、低血壓、休克等;也可能發生肺水腫、急性腎功能衰竭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礙。

發生凍傷時,應迅速使病人脫離低溫環境和冰凍物體,立即施行快速複溫,用38℃~42℃溫水浸泡傷肢或浸泡全身,水量要足夠,水溫要比較穩定,浸泡20分鍾左右。注意凍傷後勿用冰雪塗擦傷處,勿用火爐烘烤。複溫後,一度凍傷創麵保持清潔幹燥,數日後可治愈。二度凍傷經過消毒後,創麵幹燥者可加軟幹紗布包紮;有較大水泡者,可將泡內液體吸出後,用軟幹紗布包紮,或塗凍傷膏後暴露。三度、四度凍傷多用暴露療法,保持創麵清潔幹燥,待壞死組織邊界清楚時予以切除。若出現感染,則應充分引流;對並發濕性壞疽者常需截肢。小麵積一二度凍傷,可在家中治療,而麵積較大的二度凍傷和三、四度凍傷,病情重,並發症多,常需進行全身治療和手術治療,所以,以住院治療為宜。

預防凍傷應做到以下幾點:

在寒冷條件下的工作人員和部隊,均需用相應的防寒裝備;

個人需做到防寒、防濕、防靜“3防”。防寒,即衣著鬆軟厚而不透風,盡可能減少暴露在低溫的體表麵積(用手套、口罩或頭罩等),外露的體表上適當塗抹油脂等;防濕,即保持衣著、鞋襪等幹燥,沾濕者應及時更換。治療汗腳(如用5%甲醛液、5%硼酸粉、15%桔礬粉等);防靜,即在嚴寒環境中要適當活動,避免久站或蹲地不動。進入低溫環境工作以前,可進適量高熱量飲食。但不宜飲酒,因為飲酒後常不注意防寒,而且可能增加散熱。預計可能遭遇酷寒(如進入高海拔或高緯度地區)的人員,應事先鍛煉身體耐寒能力,如行冷水浴、冰上運動等。

預防凍傷事故的措施,還涉及野外工作、執勤中的通訊設置、基地的交通運輸工具(如直升飛機)等。總之,有了充分的防凍準備,雖進入高寒地區和環境,仍能預防凍傷發生。

12.酸堿入眼

酸堿一旦進入眼睛,其腐蝕作用極快,尤其是氨水、生石灰,幾分鍾可引起嚴重後果。必須爭分奪秒,在最短的時間內洗掉,不能等待上醫院、坐失自救機會。

自救的方法是就近取水,充分衝洗傷眼,最好用水盆衝洗,將臉浸入水中,用手將上下眼皮扒開,同時用力睜大眼睛,頭在水中左右晃動,使進入眼睛裏的酸或堿迅速被水衝掉,衝洗要徹底。一般至少要衝洗10分鍾左右,然後到醫院進一步處理。

13.石灰入眼

如果石灰進入眼睛,應該十分迅速地進行急救,否則後果嚴重。因為石灰的腐蝕作用非常快,入眼後幾分鍾內即能滲入到眼球深部,輕者使視力受到嚴重損害,重者會導致失明。

急救的辦法很簡單,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用自來水或清潔的河水、井水徹底清洗眼睛。有自來水的地方,最好在自來水龍頭下睜開眼睛,反複衝洗;在沒有自來水的地方,可用水壺盛水,不斷衝洗患眼,或者把麵部浸入在盛滿清水的麵盆裏不斷睜眼閉眼。這樣可將石灰(也適用於氨水等毒物)衝擊或稀釋,減少對眼睛的損害。然後,盡快到醫院進行治療。

14.毒蛇咬傷

毒蛇咬傷後,應迅速用寬帶子勒住傷口上方,臥床少動,免得毒液蔓延。隨之用清水或1∶1000高猛酸鉀液或冷茶、冷開水衝洗傷口,以衝走留在表麵的毒水。然後用鋒利的刀片在火上燒一燒,以毒牙痕為中心,劃個十字切口,使毒液能暢通地流出。也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把毒拔出來。這樣反複做幾次,使毒水流淨,再用鹽水衝洗幾次,然後,將止血帶去掉,立即送附近醫院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