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富人的財富藏在哪?
財經
作者:白朝陽
可以說,全球沒有一份能反映富人財富真實數額的榜單,即使是所謂的官方數據。據英國媒體報道,由麥肯錫管理谘詢公司前首席經濟學家詹姆斯·亨利和一位避稅港研究專家進行的“離岸藏匿財富”的分析報告指出,在私人銀行的幫助下,大概有21萬億~32萬億美元(約133.93萬億~204.08萬億元人民幣)從各國流向盧森堡、瑞士、開曼群島和百慕大群島等地。而富人在他地所擁有的飛機、遊艇、收藏、房地產等資產也並未算在內。
當然,光靠兩個專家,哪怕是根據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和各國中央銀行的權威數據分析出來的全球富人“小金庫”規模,也依然不敢說十分精準。然而,麥肯錫的報告無疑表明,富人藏匿的財富遠比我們知道的要多得多。
問題是,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避稅天堂
所謂“避稅天堂”,其實就是指那些信息保密度高,沒有外彙管製,更不用承擔沉重的稅務負擔,避稅方便的地區和金融機構。
以韓國為例,據韓國進出口銀行的資料顯示,自1968年以來,韓國在海外投資額約為2億美元,今年3月其中的10%被吸引到了避稅天堂。英國媒體報道稱,韓國在近40年中在海外避稅天堂隱藏資產高達7790億美元。
這麼一大筆沒有繳稅的資產難免讓各國政府眼紅。2008年,德國政府花了420 萬歐元向一位列支敦士登LGT銀行的前數據保管員購買了1250個客戶的詳細交易資料,並拿來同美國政府共享。事後,該數據保管員又把同一份客戶數據在英國政府那裏再賣了一次,作價10萬英鎊。
有了詳實的逃稅名單,三國政府都開始大張旗鼓地調查和拘捕涉嫌偷逃稅收的本國企業法人代表和高級管理人員。列支敦士登官方指控德國政府對其實施商業間諜行為,而三國則指責列支敦士登政府配合他國企業逃稅洗錢,各方打起了熱鬧的口水仗。
列支敦士登的銀行名聲臭了,但在瑞士等國金融機構的保密製度依然保護著客戶的信息。
除了金融機構,很多國家和地區也成為海外企業的避稅天堂。在英屬維爾京群島,“國際商業公司無需向當地政府繳納稅金,隻需繳納極少數量的年費:注冊資本在50000 美元以下的公司,每年年費為650 美元左右;注冊資本在50000 美元以上,每年年費為1500 美元左右。”
在這裏,注冊公司的程序非常簡單,隻需一名董事或股東即可成立公司,董事或股東沒有國籍限製,且公司法人代表亦可出麵擔任。公司不需呈報稅務報表。公司可在世界各地,使用任何貨幣,來從事合法商業活動。
目前,麵積僅有153 平方公裏的維爾京群島,已注冊有大約40萬家公司。有人計算過,這個小島平均每個居民擁有近20家企業,一個籃球場的麵積上就有一家公司。
跨國企業的內部價
如果富人擁有自己的跨國企業,如何為公司避稅也是他們要考慮的事。
今年7月底,日本夏普公司遭到大阪國稅局的調查,因其在5年裏通過海外子公司避稅,並存在偷稅現象。大阪國稅局公開的數據顯示,5年裏,夏普避稅金額約74億日元(約合6.03億元人民幣)。夏普是通過海外子公司在輸出製造產品時,以低於正常價格出售,通過減少交易價格來避免繳納更多稅款的。麵對上述指控,夏普方麵僅僅是否認,尚無具體回應。
夏普的這種避稅方式為轉移定價。
轉移定價是指跨國公司內部,在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銷售產品,提供商務、轉讓技術和資金借貸等活動所確定的企業集團內部價格。轉移定價所包含的範圍很廣,它是利用各國間稅率參差不齊和規定的差異,來達到避稅的一種手段。轉移定價不僅隻是海外企業內部貨物及勞務方麵的內部價格轉移,而且在其他諸如貸款、投資、專利和專有知識、租用、租購、租賃及管理成本、勞務手續等方麵,均可以通過轉移定價來達到避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