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基於寬帶項目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策略研究》研究報告
理論研究
作者:張有成 李當智 劉旭堯 劉永玉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特別是農村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養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因此,以課題《民族地區基於寬帶項目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策略研究》作為科研方向,通過“邊研究邊實踐,邊實踐邊研究”的方式,探索全麵提高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小學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能力。
1 課題背景
2011年6月,天祝縣抓喜秀龍鄉紅圪墶小學被教育局確定為寬帶項目試點學校後,學校按照教育局的總體部署,結合教育輔導站製定的學校發展規劃,圍繞工作目標任務,把設備安裝、安全運行、科學管理、校本培訓、服務師生作為試點工作的切入點,在中國移動天祝縣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硬件設備運行正常。
寬帶網絡全麵覆蓋農村中小學實驗試點項目的目的是試驗在農村地區利用中國移動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技術,對農村中小學寬帶網絡全麵覆蓋的可能性、效果和可持續發展機製,同時探索在農村中小學網絡全覆蓋的條件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思路和模式。同時,通過組織相關的教學教研活動,進行監測、評估分析和總結,為促進全省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發展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
2 選題的意義和研究的價值
在2011年全省電化教育工作會議上,甘肅省教育廳副廳長旦智塔講到:在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資源的同時,引進使用最先進的信息化教學設備,實現與現有設備對接、升級和提升,把“黑板換成白板”“紙質的教(學)案換成電腦(電子化、數字化)”作為全省未來教育信息化“跨越式”發展的核心目標。“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既是基本國策之一,也是全球教育事業發展的方向,今後一段時間信息化工作的重點放在普及信息技術的應用。
當前,很多教師對優課數字化教學係統和暢言數字化教學係統比較陌生,計算機應用水平較低。紅圪墶小學在2011年6月被甘肅省信息化中心確定為寬帶項目試點學校,是為了更好地實施寬帶試點項目,切實提高新時期民族地區教師信息化水平,提供新的理論上的保證和借鑒的依據。
3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3.1 研究的目標
1)通過研究,建立少數民族地區教師信息化水平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製;
2)探討少數民族地區教師培訓的有效途徑、方法和形式;
3)提高教師信息化的能力和素質,培養實用型的教師;
4)全力打造教育信息化“跨越式”的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3.2 研究的內容
1)調查研究全校教師對教育信息技術的各種需求;
2)探索提高全校教師掌握教育信息技術的途徑和方法——自學法;
3)轉變教師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意識。
3.3 創新之處
“寬帶全麵覆蓋農村中小學實驗試點項目工程”加快了農村基礎教育發展,雖然為實現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創造了條件,但是隻有硬件是不夠的,有效的應用才是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通過對教師信息技能的係統培訓,全麵提升教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提高教師將信息技術運用在日常教育教學和教學設計中的能力,深化現代信息技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應用力度,培育教師信息素養,一年內使教師的信息技能、應用水平有質的飛躍,思想觀念和教育理念有質的變化。
4 課題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根據課題研究內容的不同,提出課題研究的目標、觀點,同時還要對研究的方法和過程設計可行的方案,采用多種研究方法,在研究實踐中把課題的研究引向深入。
4.1 文獻分析法
主要是通過學習所收集的與課題相關的理論和信息,正確地掌握課題相關理論的內涵,從而達到準確地界定課題研究的價值性、可行性,並製定課題研究目標和實施方案。
4.2 行動研究法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最終形成有效的方法體係。
4.3 實踐調查法
運用觀察、訪談、問卷等方式收集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然後對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比較與歸納,從而得出研究結論:1)調查教師的現代教育理念、現有信息技術水平,發現問題;2)調查、總結、推廣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成功的新經驗、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