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技術實驗課如何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2 / 2)

例如,在計算機硬件組成以及安裝實驗課程中,學生在書本上獲得的計算機硬件知識,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可以分為控製器、運算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5個部分,一般地又把運算器和控製器合稱為中央處理器。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在數碼賣場看到的電腦配置參數又與上述有些不同,較多學生不懂參數的含義。在這一環節的實驗中,學生通過親手拆開主機箱,對應講解部件參數,拆卸安裝主板、CPU、硬盤、內存、光驅等部件,可以加深對計算機硬件知識的了解。學生對計算機的“來曆”有了明確的概念,激發了學習興趣,方便了以後的學習。

3)實驗課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有利於學生形成較強的信息能力。所謂的“信息能力”就是指信息素養的核心,是人們運用信息工具開發、利用各種信息資源的各種能力的總稱。在學生信息素養培養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它不是簡單的加工、存儲,而是運用數據分析,對已有信息采取選擇、重組、編輯的方法,從而展現了高中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學習有關網站的製作實驗課程中,網站製作是一項很複雜的工程,是一個深入淺出的過程,同時也是對新時期高中生信息能力的一個挑戰。網站製作涉及方方麵麵,小到一個按鈕外觀的設計,大到整個係統的更改。從申請域名、購買空間、定位網站,到進行網站需求分析、網站風格設計,最後測試網站、上傳網站,對網站進行維護。在製作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鍛煉著學生的信息能力,而且在分析網站需求時,對高中生未來的經濟眼光、理財觀念都有很大的導向作用,生動有趣的信息技術實驗課程會幫助學生更完整地形成較強的信息能力。

3 高中信息技術實驗課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及應對策略

3.1 信息技術實驗課與一般上機課的內在區別

說到信息技術實驗課,一般會認為就是上機課。其實信息技術實驗課和普通的機房上課是大不相同的。雖然兩者都可以在機房裏實現,但是課堂的組織和實施過程卻不相同,在教學組織形式、硬件設施、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麵都有區別。一般的上機課,是在機房采取講練結合、實時輔導的形式將課堂講授內容再練習、再鞏固,教學評價以學生的上機表現及上交的作業為主要參照。而實驗課應該是具有嚴格的實驗流程,在教學中運用實驗形成、發展和檢驗理論原理,並使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應用,教學評價一般應該通過實驗的整個過程以結論的得出、實驗報告的生成為主要參照的。

3.2 信息技術教師和學校領導存在的認識誤區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開設實驗課需要學校硬件設施的提供和課程安排的配合,有部分學校領導及教師會認為實驗課會帶來安全及經費的問題,對開設實驗課存在畏難心理,主張信息技術隻要能通過學測考試,平時教師直接講講就夠了。但是這樣的平淡教學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導致學生產生厭惡信息技術課程的心態,更無從談起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這和課程主要目的是背道而馳的。信息技術實驗課是近些年才提出的一個新鮮事物,需要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去努力探索。

在現代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進程中,教師應該將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作為目標,合理運用實驗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運用能力,為我國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蔡秀娜.淺談職校計算機教學的改進與完善[J].現代農村科技,2011(21).

[2]鍾玉琢.多媒體計算機技術[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