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子(1 / 1)

道,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西漢末年(公元14年),劉家基業日間衰敗,篡權之帝王莽縱有衝天之誌,難力往狂瀾,加之內憂外患,連年災害,神怪並出,異象頻生,百姓苦不堪言。另一話說,亂世出英傑,在這朝更帝替之時,英雄輩出,在遼闊的中原大地上,悲天憫人,誌在四方之士才要在這紛亂之秋有所作為。

修行之人,但有三路,修道,修武,武道雙修。其行各有利弊,多年來暗流湧動,難分高下。

修道之人,講求人天合一、人天相應、虛心實腹、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用天地之氣,禦五行之物,高深者能縱風火雷電,能使水木土氣,移天添海,造化無窮。

修武之人,講求外家剛猛驍勇,內家柔納百川,內修心法,養氣於心;外煉體魄,易筋洗髓;高深者能裂山斷穀,劈金斬鐵,摘華飛葉皆可製敵。

武道雙修者,講求平衡心法,將武道雙融,可用神兵,可禦風雷,或可飄搖如葉,或可不動如山,另人神馳心往,於是功利使然,修此門者如過江之鯽,但成就之人乏善可陳,而多庸碌之輩。雖間或有道德武功高深之人世出,怎奈此類人多看破紅塵,飄然世俗之外,唯餘江湖俗子逐鹿中原。

新朝九年(公元17年),北海派在一孤礁之上發現一巨石,高及數丈,玄黑粗重,上刻玄妙文字,相傳乃上古遺石,所書無上心法,修之可得無量神功和長生之術。中原各派獲知,紛至遝來,皆欲具之己有,加逢亂世,一時中原刀兵四起,本來各派多聰慧之人,多有過目不忘之能,怎奈神石上所書文字實在過於龐複,且不入情理,觀之時久便令人頭暈目眩,卻怎能熟記於胸。

時年七月十四,各派門人在孤礁左近展開私鬥,死者逾百,傷者過千,虧得少林派掌門行癡大師力往狂瀾,使無上心法,展絕世神功,將各派平複,隧於神石前立盟啟示,令北海、天池、少林、泰山以及雲霄五大派各遣一人鎮守神石,餘派不得接近,又命人取紙做一拓片,送至廬山五老峰上一巨室之中,各大門派均派一絕頂聰慧之人前去參詳,各安天命,各派見久爭不下,又各有損失,變依此計行事。

新朝十年六月初三,北海孤礁忽迎晴天霹靂,將巨石擊為數塊,鎮守的五人盡皆身死,等到接應者來到礁石之上,隻見波濤瀾瀾,碧空萬裏,哪還有巨石身影;不到三天,峨眉山傳出噩耗,各派所送研究石書之人或突發暴病而亡,或忽失心自盡,天書未能參研出頭緒,不到一日死了個幹淨。當晚,石文拓片在上百少林護衛麵前不翼而飛,落下個無頭懸案。

此後數年中,各派互相猜忌,但都無憑證,表麵雖相安無事;暗地裏機關算盡,都欲尋到那天書,年複一年,日複一日,歲月入刀,刻去世間無數風塵,卻斬不斷那勢利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