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12~15歲青春期預防與醫療2(3 / 3)

6少女多毛症

據觀察,少女的多毛現象90%以上屬體質性多毛,而真正實質性疾病所引起的多毛症乃至男性化為數極少,僅占多毛症的5%左右。其中,最常見的疾病是多囊卵巢。其卵巢腫大,裏麵含有多個充滿液體囊腔,外表凸凹不平。除了多毛之外,還有肥胖和閉經,特點明顯。

腎上腺的病變,也是引起女孩多毛症的重要原因。它包括多種先天性的和後天性的肥大、腫瘤等等。患病後,有的外表變化很大,表現為以腹部為主的肥胖,四肢相對較細,麵圓而紅,全身乏力,月經不準和高血壓,而且身高增長差;有的則外生殖器兩性畸形,陰蒂長大,以及男性化。

病態性的多毛症和男性化,是因為發生病變的卵巢或腎上腺皮質,產生過多的雄性激素,刺激了毛囊所致。女性體內雄激素主要來自腎上腺,少量由卵巢提供。

特發性多毛症,可能與遺傳有關,父親、母親毛發較重,女兒就很可能毛發較重。目前原因尚不清楚。有的可能雄激素稍高於正常人,有的根本不高,隻是毛囊對雄激素過於敏感。

特發性多毛症,多發生於青春期前後,它盡管毛發重,但絕大多數月經正常,無陰蒂肥大,也沒有內分泌功能紊亂。

多毛症的女孩,要找醫生檢查,如果確定為卵巢或腎上腺皮質的病變,應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如果並非病態多毛症,那就不要過於擔心和緊張。

如果是特發性多毛症,可借鑒國外藥物治療法。

(1)服用醋酸氯羥甲烯孕酮(醋酸賽普龍)。它有對抗激素的作用,據觀察,對於多毛、痤瘡、皮脂分泌過多等,在數月至1年之內均有一定療效。為了避免畸胎副作用,還應同時聯合服用女性素(乙炔基雌二醇)。

(2)口服含有女性素較多的避孕藥,能抑製來源於卵巢的男性素的產生。

(3)小劑量使用強地鬆龍,可抑製來源於腎上腺的雄激素。

後兩項藥物可交替使用,效果較好。

7少女蝴蝶斑

孕婦臉上常出現淡褐色的斑塊,分布在鼻和鼻兩側,形似蝴蝶,即稱為蝴蝶斑。但並不一定是孕婦才長蝴蝶斑,有些少女也長蝴蝶斑。

長蝴蝶斑,和人體皮膚的色素代謝有關。皮膚裏有一種黑色素細胞,這種細胞形成黑色素。它的多少和密度,在個體之間,以及在一個人的不同部位有所不同,如麵、手、頸、腋窩、乳頭、陰部黑一些,就是由這種黑色素決定的。

孕婦長蝴蝶斑,是由於懷孕時,體內黃體酮和雌激素增加,促進了局部的色素沉著,或者是由於垂體分泌較多的黑色素劑激素引起的,一般在分娩後半年左右可自然消退。

少女長蝴蝶斑,也與內分泌有關。因為垂體、卵巢等內分泌器官都可以影響色素代謝,如有子宮、卵巢功能失調或疾患,就可能引起較多的黑色素沉著。此外,有肝炎的人,麵部也顯得灰暗或有斑塊。當這些疾患治好後,臉上的褐斑也會逐漸消失。也有些則是過多地接觸日光、維生素缺乏造成的。

蝴蝶斑影響美觀,可內服一些調節內分泌紊亂的藥物,也可外塗3%氫錕霜等。夏季外出時,要戴草帽以防日光曝曬。

8乳房疼痛

進入青春期的少女,有的感到乳房疼痛或摸到包塊,心懷疑慮,又不好意思就醫,不知所措;也有一些少女一出現乳房痛,就認為是大病,到處亂投醫、濫用藥。

其實,女性在不同時期,由一生理變化可引起暫時性乳痛,醫學上稱“生理性乳房痛”。這種乳房痛無關緊要,大多不需治療,可以自愈。對少女來說,常見的生理性乳房痛有以下兩種:

(1)青春期乳房痛。女孩子到了9~13歲,下丘腦會分泌一種促性腺素釋放激素,促使腦垂體產生促性腺激素,促進卵巢發育,使之分泌雌激素,於是乳房就會逐漸隆起,摸上去內部就有一個質地比較硬的塊狀物,呈豌豆到蠶豆大的圓丘形硬結,有輕微脹痛或隱痛感,這表明乳房內的腺體開始發育。但這種乳房痛,可隨月經來潮後和乳房發育成熟而自行消失。隨著年歲的增長,乳房和塊狀物也會逐漸增大,所以,一般情況下少女乳房內的腫塊是乳房逐漸發育成熟的現象,不是病變,不需治療。

(2)經前期乳房痛。乳房的增長發育是受到雌激素和孕激素影響的,在月經前,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較高,對乳腺刺激作用較大,故有很多少女在月經來潮前會發生乳房脹痛,輕者乳房脹滿、發硬、壓痛,重者乳房輕微震動(如跑步時)或碰撞即脹痛難忍,原有的顆粒狀或結節感更加明顯。月經來潮時,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降低,於是脹滿感減輕。因此,乳房隨著月經周期的脹滿、疼痛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是乳腺增生和乳腺間組織水腫引起的,不是病,一般不需處理。

對於以上2種少女青春期乳房症狀,如果過於嚴重的,可在月經前一周起吃含鹽少的飲食,也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少量利尿劑,以減輕局部腫脹,還可口服甲基睾丸素,每次5毫克,每日3次,用上3~5天,以“對抗”一下過多的雌激素。中藥逍遙散,亦有較好的效果。

此外,有些少女的乳房腫塊和疼痛是纖維腺瘤所致。這種乳房纖維腺瘤在25歲以前最為常見。這是一種乳房良性腫瘤,硬塊境界清楚,絕大多數是單側單個,大小不等,光滑活動,不甚疼痛,隻是偶然發現而已,應手術切除,術後不影響乳房的外形美。

必須指出,少女時期乳房長惡性腫瘤的很少,若乳房腫塊生長迅速,有粉紅色流液,疼痛明顯,乳房表麵皮膚出現像桔子皮樣的變化,則可能是乳腺癌的表現了,應及早就醫診治,不得延誤。

9少女貧血

青春期貧血雖然不會直接威脅少女的生命,但對身體健康和發育都非常不利。尤其是少女缺鐵未糾正,在將來結婚後的妊娠、分娩和哺乳期,就很容易發生嚴重貧血,不僅自身痛苦,還會影響優生。

多數少女缺鐵性貧血起病緩慢,在缺鐵早期隻是體內貯存鐵減少,而無其他症狀,稱為缺鐵症。當體內貯存鐵被大量消耗,紅細胞合成下降,帶氧量減少,引起組織缺氧時,貧血的症狀才表現出來。少女患了貧血後,常出現麵色蒼白無華或“白嫩而不透紅”,經常頭暈、眼花、耳鳴,容易疲倦,全身乏力,記憶力減退,稍一活動便感氣急、心慌,頭發顯得蓬鬆、幹燥、少光澤、易脫落,指(趾)甲扁平、反甲、無光澤、脆薄易裂,皮膚顯得幹燥、多皺紋,口角易發生皸裂,還易患舌炎、口腔炎或有吞咽困難等。病情嚴重者還會影響到消化係統功能,出現食欲減低、惡心、嘔吐、腹脹、浮腫,甚至還會出現月經紊亂,影響心髒功能。

對於可能患貧血或已有上述症狀的少女,應及時到醫院做血液檢查,根據化驗結果,可以判斷貧血的程度:輕度貧血者,血紅蛋白為(每100毫升血內)9~12克,紅細胞300~400萬(每立方毫米血中);中度貧血者,血紅蛋白6~9克,紅細胞200~300萬。還應根據需要做其他有關檢查,盡力找出貧血原因。

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首先要注意從飲食中攝取足夠量的鐵,多選擇含鐵豐富又易被人吸收的食物,如牛肉、動物血、豬肝、魚、海帶、發菜、紫菜、木耳、香茹以及芹菜、豆類、蛋類等。從食物中吸收鐵是人們獲得鐵補充的主要途徑,並且最好是葷素食品混合食用。研究發現,植物食品中的鐵在體內不容易被吸收,吸收率隻占5%~10%,而動物食品中的鐵容易吸收,吸收率占1%1~12%。如果動植物食品混合食用,可大大增加人體對食品內的鐵的吸收。從對鐵的需要量來說,動物食品營養價值高於植物食品。少女在發育期中對營養素的需求量必須要給予特殊的增加,除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外,還要補充各種蛋白質。在酸性環境中,鐵能被還原為低價鐵,吸收更容易一些,所以在膳食中適當加點醋或口服適量維生素C,可使鐵吸收增加。另外,要注意日常食物多樣化,不偏食、不挑食,盡可能做到粗、細糧及動、植物食品合理搭配,這樣才對身體的生長發育有利。

一旦確診為缺鐵性貧血,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適量鐵劑,一般治療1周後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就開始上升,1~2個月貧血即可糾正,但恢複正常後還應繼續服鐵劑2~3個月,以補充消耗過多的貯存鐵。對於少女貧血,還可用中藥治療,即用代赭石30克,紅刺30個,水煎服,每日2次。服用紫河車(胎盤粉)也有良效。如果因痔瘡、鉤蟲病等而引起的貧血,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最後必須指出:預防少女貧血的關鍵在於建立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膳食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