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12~15歲青春期預防與醫療2(2 / 3)

(3)貧血症。由於鐵等參與人體多種功能活動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攝入量不足,加之經期的失血,可導致少女發生嚴重的缺鐵性貧血症狀,如腰酸背痛、頭暈眼花、精神萎靡、麵色萎黃等。

(4)肢體浮腫。由於蛋白質攝入量不足,致使血漿蛋白濃度降低,肢體將出現程度不同的水腫,臉色暗淡無光澤。

(5)器官和種種生理功能受到損害。長期節食減肥的少女,可導致肝功能受到損害;影響正常的免疫功能,機體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種感染性疾患;因機體化學平衡失常而易患心髒病;因激素分泌紊亂,將來可能喪失生育能力;因鈣元素在骨骼生長發育階段缺乏,將使骨骼受損,易發生骨折,並在成年後過早地形成骨老化和患骨質疏鬆症,等等。

青春期少女不可過分關注體形、體重和飲食,更不可以進行對機體健康有潛在危害的減肥。如果真正的體重增長過速,體形過胖,應當在醫生或營養學專家的指導下,合理、科學地減肥。

二、疾病與治療方法

1痤瘡

痤瘡是青春期皮膚衛生的突出問題。由於青春期內分泌功能劇烈變化,雄激素分泌增加。雄激素的作用之一就是促進皮脂腺的皮脂分泌。由於過多的油脂堆積在度脂腺內不易溢出,引起皮脂瀦留而成為乳酪樣物質使毛囊堵塞不通,皮膚上就會鼓出一個個小紅疙瘩,這就是痤瘡。痤瘡發於臉、胸、背等皮脂腺發達的地方,以臉部最常見。

痤瘡是青春期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從十二、十三歲到二十二、二十三歲約10年中,青少年均可能長痤瘡,男性較女性多見。隨著青春期發育的完成,體內雄激素水平恢複到正常,痤瘡也會自行消退。但是,如果不注意皮膚衛生,痤瘡容易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發炎,產生丘疹、膿皰、囊腫等,甚至膿腫,消退後形成疤痕,影響美觀。

防治痤瘡的正確方法是:

(1)不能用手擠壓痤瘡,否則會造成細菌感染的機會。

(2)洗臉時可用溫水或中性肥皂,以去除臉上的油脂,不要用油性化妝品。

(3)在飲食方麵應少吃脂肪和糖類,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吸煙喝酒,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4)若痤瘡嚴重,並導致炎症時,應請醫生診治,不要自做主張亂用藥物。

2“月經過多”

月經周期正常,但出血時間超過7天,出血量明顯增多,叫“月經過多”。

月經過多的原因比較複雜,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子宮肌層收縮力弱。子宮肌層發育不良,或分娩、流產後子宮恢複不好,子宮肌層收縮力弱,造成經血過多。其他如炎症,或子宮後傾、粘連,也可對子宮肌層發生不良影響,導致經血過多。

(2)盆腔充血。如雌激素分泌過多或性生活過度以及手淫都可能引起盆腔充血,造成經血過多。

(3)卵巢功能不正常,或子宮上長瘤子,都可使月經過多。

因此,出現經血過多的現象,要及時就診。此外,有治經血過多的驗方,可以試一試。

方劑一貫眾炭研末,每日2次,每次6~10克。用9節菖蒲3~6克煎水服用。

方劑二桂皮30克,母雞1隻,加水煨湯服用,每日1劑,連服3日。

3“痛經”

痛經是少女常患的毛病,治療時要注意對症。寒冷是誘發或加劇痛經的不可忽視的因素,在天氣轉冷時要注意保暖,經前或來經時少進生、冷的食品,盡可能減少運動,休息時下腹部放一個熱水袋,這些都可以減輕疼痛。

在藥物治療方麵,可準備適量阿托品、複方顛茄片、元胡止痛片、複方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止痛藥,在經痛尚未開始前服用。一個月服用幾片止痛藥,對身體並不會有傷害。但是,止痛藥的作用都是暫時的,一般3~4個小時後就消失了,因此不能完全依賴藥物止痛。此外,有些止痛藥會上癮,用幾次以後就離不開了。例如嗎啡、杜冷丁之類強鎮痛劑,一般是禁用的,一旦成癮,後患無窮。

由於痛經和前列腺素增加有關,而前列腺素的生成必須依靠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如果使前列腺素合成酶受到抑製就可以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疼痛可明顯減輕。凱扶蘭是較好的藥物,它的作用快,每次1~2片,每日3次即可。還有肖炎痛,每次口服25毫克,每日4次,連服3天,於月經前7~10天服用,對前列腺素升高引起的痛經有效。

對於一些模樣痛經的少女,可肌肉注射黃體酮10~20毫克,於月經前1周開始,每日或隔日1次,共用50~60毫克,可收到較好的止痛效果。還可用益母草30克水煎服,紅糖調味。

痛經的少女不可采用針炙的辦法止痛,如針刺三陰交、氣海、關元、子宮等穴位。

必須指出,有些少女的痛經是由子宮畸形、子宮內膜異位症、腫瘤等所致。像這類的痛經,就需到醫院婦科請醫生檢查治療了。另外,有些少女出現急性下腹疼痛,有可能是卵巢囊腫破裂或扭轉、子宮或陰道積血、急性輸卵管炎等所致,不要自以為是痛經而濫服止痛藥或挺一挺就過去了,這是很危險的,要及時去醫院診治,千萬不可麻痹大意。

還要強調的是,對痛經的治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而對初潮後痛經劇烈而屢治不愈的少女,必須上醫院進行全麵的檢查,尋找原因,早作治療,不要一拖再拖。

痛經的少女,除了請醫生檢查,尋找原因,給予治療外,還應注意保持穩定情緒。長期焦躁不安、悶悶不樂、精神緊張,或者是緊張的學習、工作的不適應,都會通過中樞神經係統影響丘腦下部、垂體前葉,進而影響卵巢功能,導致痛經。因此,痛經少女應消除焦慮和恐懼感,避免精神過分緊張,保持心情愉快。此外,還要注意下麵四點:

(1)充足的睡眠休息。行經期間,由於盆腔充血,陰道流血,機體抵抗力差,故長時間站立、下蹲都可加重充血而誘發痛經。因此,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2)注意下身保暖。少女在經前期及經期切忌冷水浴,不要長時間接觸冷水(特別是冬季),盡量減少寒冷的刺激,避免受涼,更忌在冷水中勞動。

(3)注意日常飲食。經前及經期忌食冷飲,忌食酸辣、酒類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保持大便暢通,以減輕盆腔充血程度。還應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可減輕痛經程度。

(4)保持外陰清潔。每天用溫水擦洗外陰1~2次,以免感染上疾病,忌坐浴,保持月經墊的幹淨,防止發生婦科病、性病而使痛經加重或難愈。

4陰癢

女陰瘙癢症,是婦科常見的“隱患”。患者發病部位局限於陰道口和陰道,奇癢難忍,甚為痛苦,但往往羞於啟齒而延誤診治,導致病情加重或發生意外。

引起女陰瘙癢症的病源很多,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外陰炎陰道口外圍易受經血、白帶、尿、糞等等汙染,如不注意外陰衛生,便會產生感染,出現局部紅腫、疼痛和瘙癢。倘若抓破潰爛,流黃水,更加難以治愈。

陰道炎常見的有滴蟲性、黴菌性、單純性及老年性4種,以前兩種罹患率為高。各種陰道炎的共有症狀是陰道瘙癢,陰道內有灼熱或疼痛感,白帶增多。

女陰皮膚病如外陰濕疹、疥瘡、白斑及神經性皮炎等。

寄生蟲病如蟯蟲病、陰虱等。

全身性疾病如皮膚過敏、糖尿病、神經官能症,以及更年期外陰皮膚萎縮等,均可引起女陰瘙癢。

防治女陰瘙癢,關鍵在尋覓病源,對症根治。同時要講究外陰衛生,如每晚用清水洗滌會陰部,特別是已婚婦女更要注意性生活衛生,常換洗內褲,以穿棉織三角內褲為宜。中藥蛇床子、地膚子、桑皮、苦參、白蘚皮各15克煮水,熱薰溫洗外陰部,有止癢、消炎、殺蟲等功效。

5“石女”

女孩先天性處女膜閉鎖,也就是俗話常說的“石女”。

女孩子外生殖器的陰道口內緣附著一層特殊的薄膜,就是處女膜。完整正常的處女膜中間是有小孔的,有的人隻有一個,有的人則有好幾個。每個處女膜的大小、形狀,薄膜的厚薄、彈性都各不相同。這些小孔對女孩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們是經血排出體外的出口。有的少女的身體雖然處在正常發育階段,但是她的處女膜上卻沒有孔,卵巢的成熟必然使女孩有了月經,月經形成後找不到出口,經血便在陰道裏積聚可造成腹部疼痛。

“石女症”發現得越晚對少女的危害就越大。月經血排不出去就會在陰道裏積聚,成年累月越積越多,以後會向上擴展到子宮腔和輸卵管,甚至通過輸卵管的遠端開口,倒流到腹腔裏去,使輸卵管破損,腸子粘連,後果相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