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胃腸病患者的生活保健(2 / 3)

有些人打麻將不分晝夜,並且常為輸贏而大喜大憂。由於生活節律的改變和精神緊張的狀態可促使胃酸分泌亢進,增加胃腸肽釋放,而胃腸肽也會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誘發潰瘍病;致使胃動脈功能性攣縮,造成胃黏膜缺血缺氧;精神過度亢奮促使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也可促使胃腸肽分泌,增加胃內酸度。

玩麻將隻是一種娛樂活動,切不可沉迷於此,因小失大傷了自己的身體。

胃腸病患者要注意適當運動

適當的運動鍛煉

缺少運動,是腸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適當的運動鍛煉,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減少或防止疾病的發生。腸胃病者加強鍛煉,尤其是腹部鍛煉,可以提高胃腸道的緊張度和增強胃腸的蠕動功能,促進食欲,加強消化吸收,從而減少各種腸胃病的發作。

運動要循序漸進

根據自己的體質及原來是否運動、運動的強度來決定運動量的大小,動作要由慢到快,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時間要逐漸增加。運動要持之以恒,長期堅持,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冬季鍛煉要科學

堅持冬季鍛煉,不但能健身防病,還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有效地改善機體的抗寒能力。

經常進行冬季鍛煉,不斷接觸寒冷的自然條件,能有效地提高中樞神經係統的體溫調節功能,使產熱過程加速,散熱量減少。同時血液循環係統也發生相應的變化,血液重新分配的能力得到改善,既能使關節、肌肉運動器官等有關組織的血管擴張,以提供更多的氧氣和能量,有利於加強產熱過程,同時又能使位於體表的血管收縮,盡可能減少散熱程度。血液循環的加強,也促進了新陳代謝,冬練者的食欲會明顯加強。

冬練有講究。練前要做好準備活動,采用慢跑、擦麵、浴鼻及拍打等方法,調動身體各個部分的機能,提高中樞神經係統的興奮性和反應能力,然後加大運動量,可以避免運動損傷。鍛煉切勿到車輛多、行人擁擠的大街上去,以免發生意外。另外,霧天不宜出門鍛煉。

不要過度勞累

過度勞累,不管是腦力勞動如過度的大腦疲倦,還是形體活動如過量的身體疲乏,對於慢性胃腸道疾病患者來說,都有可能加重其病情。

過度的腦力勞動,大腦神經持續興奮,會抑製其饑餓中樞,同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迷走神經抑製,進而可產生腹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腹瀉、便秘等,加重病情。中醫也認為,過度思慮會傷脾氣,導致脾氣鬱結、脾胃功能失調。

過度的體力活動,可使人體胃腸道係統的免疫抗病能力和代謝能力下降、應激反應失調,有慢性胃腸道疾病的患者在此種情況下,很容易誘發加重病情。中醫也認為,形體勞累可先傷人體的元氣,進而損傷脾氣,引起脾虛氣弱。

因此,應該勞而有度、勞逸結合、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腦力勞動者,在稍覺大腦疲倦時,應該起來適當做些活動,散散步、做做操,對於腦力的恢複和神經的調節有好處;體力勞動進行的時間不宜過長,體育鍛煉和其他活動也不宜過於劇烈。

二、胃腸病患者四季保健

氣候條件對胃腸病的影響

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的髒腑功能活動、氣血運行與季節變化息息相關。一年之中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四時更迭,從而使萬物表現出生、長、收、藏的變化規律。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外界環境包括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的生理、病理產生巨大影響。有些胃痛、腹瀉病人特別怕冷,遇受冷便發作,或者症狀加重。還有一些人,一到夏秋季節便會食欲不振,腹瀉頻作。氣候驟變,受涼著濕,是誘發或加重胃腸病的重要原因。

春季是常見疾病的高發期,這與一定的氣象條件有關。其前期氣象條件是氣溫持續偏高,或氣溫上升過快,或長期低溫轉為高溫,或氣壓增加過大,這就會時常誘發胃炎、腸炎、胃腸炎等疾病。

炎熱的夏季,酷暑難當,在高溫環境下,為了散熱,心髒就要增加搏出量,以使血液能流向體表的皮下血管網中,而有限的血液向體表分流較多,大腦血流自然相應減少,便出現頭暈,頭痛,胃腸道血流不足,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當最低氣溫降至零攝氏度以下時,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高發期。急劇的天氣變化,如一次寒潮過後,氣溫急降10℃以上,寒冷的刺激使大腦皮質功能紊亂,胃、十二指腸黏膜血管痙攣,促使胃、十二指腸黏膜受酸性消化酶侵蝕而形成潰瘍,胃腸出血病人也會大大增加。

春季怎樣預防胃腸病

《壽親養老新書》說:春季天氣漸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使人受寒。《攝生消息論·春季攝生消息論》指出,春季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理,時備夾衣,溫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

這些雖是針對老年人而提出的,實際上對於各年齡層次的人都是適用的,尤其是胃腸病患者,體質多較弱,易被病邪傷害,更應引起重視。

人們生活在自然環境中,人體內的生理活動也常隨著外界環境的周期性變動而表現出同步的周期性適應變化。冬季氣溫不斷下降,會引起體內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以維持體內產熱能力增加的生理要求。而到了春季,隨著產熱需要減弱,這些物質會減少分泌。但初春天氣冷熱無常,突襲的寒潮會使已經下降的軀體產熱能力應付不了外界自然的需要而得病。我國是世界著名的季風氣候區,多數地區受季風影響,季節變化明顯。冬季受西伯利亞高壓控製,寒冷幹燥形成大陸季風;夏季主要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製,溫暖濕潤形成海洋季風。而春天則是冬季風和夏季風交替轉換的過渡時期,冷暖氣團互有進退。由於南北不同性質氣團的交綏,中間形成了一個狹窄的過渡地帶—鋒區。鋒區附近的天氣變化十分劇烈。注意保暖,避免一下子脫得過多而受涼,就可以減少寒冷的信息輸入,通過恒溫的辦法,使機體獲得一點補償,避免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