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鎊阻止蘇格蘭獨立?
專欄
作者:趙岩
菲亞特貨幣成了人類現代經濟中最具魔力的發明。它是一張沒有任何商品價值的漂亮花紙,支撐它的是看無法觸摸的信用。蘇格蘭經濟不差、信用不差,但獨立卻遠非換張紙那麼簡單,而是牽涉到債務、結算、央行調控等一係列問題。
當“勇敢的心”遇到去無依憑的貨幣,將向自由傾斜,還是向現實妥協?
2014年9月18日,蘇格蘭將發起全民公投,決定獨立還是留在英聯邦,一個跳躍了百年的獨立夢似乎正因“貨幣”成空。
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領袖薩蒙德公開承認,在他們的獨立計劃中,如果不能使用英鎊,不知道該使用什麼貨幣。而英國明確表示,如果蘇格蘭獨立,不能使用英鎊。
8月5日(上周二),薩蒙德和No陣營的領袖、前任財政大臣達林舉行了蘇格蘭獨立公投前的首場電視直播辯論。《蘇格蘭每日郵報》的民調結果顯示,辯論後,多達69%的受訪蘇格蘭人認為,民族黨政府需要說明獨立後貨幣的備選方案。八成受訪者認為,貨幣的問題對於他們來說很重要。由Survation進行的民調顯示,支持獨立的選民中有56%希望知道貨幣備選方案。
菲亞特貨幣成了人類現代經濟中最具魔力的發明。它是一張沒有任何商品價值的漂亮花紙,支撐它的是看無法觸摸的信用。蘇格蘭經濟不差、信用不差,但獨立卻遠非換張紙那麼簡單,而是牽涉到債務、結算、央行調控等一係列問題。
這張紙,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已經成為人類經濟的紐帶,而人類管理它的技巧,左右著財富時運和經濟變遷。也有特立獨行者如北朝鮮,給自己在全球經濟中“關禁閉”,但就是獨立王國也不能對貨幣的苦惱而免疫。
貨幣而今在朝鮮,出籠如猛獸,入籠如囚徒。雖然這個國家甚至沒有貨幣體係,也沒有貨幣政策可言。
朝鮮7月30日新發行5000朝鮮元麵額紙幣,一位朝鮮消息人士指出:“人民軍和各機構、單位上月25日接到了更換貨幣的通知。誤以為推行貨幣改革的平壤和部分地區的糧食價格一度飆升,還出現了搶購現象,引起混亂。”
風聲鶴唳,全因為朝鮮此前幾次貨幣改革,可不是換幣這麼簡單。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在朝鮮內部滋生的“市場勢力”,被認為削弱了金正日對體製的控製力。
在人人宣誓孝忠領袖的朝鮮,人人卻都不信任有領袖像的朝元。
市場上,普遍以人民幣和美元等外彙進行交易。朝鮮領導層屢次在推進貨幣改革的同時,想禁止外彙交易和關閉綜合市場。意圖逼迫構建自主的商品流通網絡,並主導自由商業交易的“新興富裕階層”拿出自己積累的外彙,同時迅速將充滿大量中國產品的綜合市場置於當局管理之下。所以稍早朝鮮貨幣改革,規定新舊幣兌換上限——用行政手段讓多出的民間財富積累報廢。
這屬於典型的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法定貨幣之所以為人們接受,是因為人們相信國家的稅收與財政會為貨幣的購買力“背書”,朝鮮從1974年4月1日就取消了各種稅金,現在對一些外資企業進行征稅,缺少一個健全的稅收體係。在開城或者其他工業園區的工人工資將近一半要上供給一個叫“Office 38”的機構,以表示忠心。
“Office 38”是朝鮮統治精英的“生錢機器”,當然這裏麵的錢基本都是外幣。換句話說,朝鮮的統治階層都不相信朝鮮元了,更不用說外國企業或銀行會持有朝鮮元。
貨幣是不同經濟間對話的語言,人類經濟的信號傳輸網絡,它是一種看似可以用權力扭曲,但卻必然尊重最樸素的定價原理的定價工具。它可以變身為國際霸權、國內強權,但隻有真正懂得它的人才能驅使它,而從朝鮮的最高領袖到猶疑的蘇格蘭人,天天離不開貨幣的人類又有多少人理解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