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死亡之穀,黑竹溝。(2 / 2)

“山神勿怪!山神勿怪!”

張誌東念念有詞,再走動時,不由得小心了幾分。

從第一次的徒步“萬裏長城”,到兩年前的“喜馬拉雅”,張誌東在路途中的經曆告訴他,有時候傳說,並非是空穴來風。

就好比“喜馬拉雅”流傳的“雪怪”傳說,他就生生的遇見了!也正是因為“雪怪”,他才負傷回歸,修養了兩年!事實上,肉體的創傷不到兩個月就好了,難養的,是心靈上的創傷!

而此次的“死亡之穀”之行,也是他療養的“藥方”之一。

三個小時後,張誌東從馬鞍山上走了下來,來到了山腳歇息。

按照他的計劃,今天傍晚之前,需到達黑竹溝的腹地“石門關”,然後在“石門關”夜宿一宿,再進入“幽穀”探險。

午後的陽光顯得有些刺眼,靜謐的野外卻悄無聲息,不知是起風了還是怎麼的,在四周植物襯托下,反而有些陰冷。

歇息了兩個小時後,張誌東一手拿著地圖,一手拿著指南針,背上行囊開始往“石門關”進發。

“獵戶入內無蹤影,壯士一去不回頭!”這是“石門關”的真實寫照。

縹緲的迷霧飄飄蕩蕩,一株株參天巨木在迷霧中若隱若現,夾雜著巨木上寄生的野生蔓藤,遠遠的看去,就像是一個個靜靜守衛的巨人,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土地。

近處,茂密的植被在雨季雨水的滋潤下,形態各異,長的格外茂密。各種奇蟲異獸生活在此,發出熱鬧的“交響樂”,甚至更遠的地方,隱約傳來了虎嘯的聲音。

這裏,仿若千百年來沒有人類踏足過。

“沙沙沙沙……”

一陣腳步聲傳來。

密林,一下安靜了。

叫的正歡的鳥兒,吹的起勁兒的蟲兒,一下像啞了嗓子,沒了聲音。

“嘩……”

一處齊腰深的草叢一陣窸窣,鑽出一張蒙著,隻露出一雙眼睛的臉來。他全身上下被迷彩服緊緊包裹著,戴著戰術手套,一手拎著柴刀,一手握著指南針。

在他的背上,鼓鼓當當的行囊上,還掛著不少的或被扯斷,或被砍斷的植物蔓藤,看切口還留著青汁,顯然是剛剛從一片茂密的蔓藤林中穿行而過。

“呼呼……”

那人從草叢中鑽出之後,尋了塊稍平坦的地兒坐了下來,接著抽出地圖鋪在地上。

張誌東看著地圖,將手中的指南針放在了地圖上,他看著那指針不停的左右擺動,一副老子就知道你會撂攤子的表情。

“看來黑竹溝的磁場效應比其它地方要嚴重的多,這指南針是我專門花大代價弄到的,可以屏蔽相當的磁場紊亂,卻在我預期的位置之前失靈了。”

地圖之上,密密麻麻的標注著各式各樣的參數,其上人工畫著幾條不同的線路,路線上每隔一段距離,都有一個三角形的標記。

一條藍色的主線,由馬鞍山經由密林,石門關,最終通向幽穀,線路彎彎曲曲,繞過了一些打了紅叉標注的區域。而順著藍色主線的另一條紅線,則是前半段與藍線一致,後半段則是一條直線,筆直的通向石門關。

張誌東拿出筆,在紅藍線分叉的地方畫上了一個三角形。

“此處是紅藍線的分界點,藍線表示相對安全的路線,也是大多數探險者選擇的路線,但是要多繞十多公裏;紅線則是一些少有人跡的地方,據說還有一條數百年前的古道,距此隻有三公裏。”

此時的天色已經慢慢暗了下來,密林裏也開始慢慢有些潮濕。據張誌東的經驗分析,夜間這密林絕對會起霧,到時一片漆黑,樹冠又遮雲蔽月,那就真的是伸手不見五指,方位難尋。

“指南針比預期的壞的早了些,導致多繞了一兩個小時,若按藍線走,天黑之前肯定到不了預定的位置。”張誌東暗暗思量,一咬牙,收起了指南針:“走紅線,去找那條古道!”

然而張誌東沒有發現的是,在他收起指南針的那一瞬間,左右擺動的指南針不在擺動,而是順著逆時針的方向,一圈又一圈的快速轉動!

而密林中的潮濕感,在這一瞬間,濃了兩倍不止!

認準了方位,張誌東接著出發了,慢慢的消失在這片密林。

死寂的密林,就像是有意識一般,又慢慢的恢複了生氣,蟲鳴,鳥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