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角色定位的心理認知(2 / 3)

六是計劃療法,將計劃明確寫在紙上,在治療過程中嚴格遵循計劃。

七是非我療法,你的患得患失主要都是由於對自己、對過去曾經屬於自己的東西過度關注。非我療法是指利用移情、轉移注意、改變世界觀價值觀等手段,將你的認識擠出意識,讓你在特定時期忘記你的心理療法。第四節失落感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

所謂失落感,指的是原來屬於自己的某種重要的東西,被一種有形的或無形的力量強行剝奪後的一種情感體驗或是某件事情失敗或無法辦成的感覺。

在這種失落的情緒影響下,很多過著“三飽兩倒”的生活,庸然無序,吃飯不香,見人話少,煩躁鬱悶,危害極大。

那麼老年人們應該如何認識和麵對失落感呢?

1、認識老年失落感

失落感是一種由多種消極情緒組成的情緒體驗。如憂傷、苦惱、沮喪、煩躁、內疚、憤怒、心虛、傍惶、痛苦、自責等。

老年人比較容易有失落感,這是因為許多老年人在離退休前,黎明而起,吃些早點,拎起皮包匆匆而去;傍晚回來,睡一夜,第二天再上班。天天、月月、年年如此,雖說有些機械單調,但相當充實。

而一旦退休,生活變的悠閑了,但也無聊了。往沙發上一靠,度日如年,失落感油然而生。特別是退休前擔任領導或白領階層,這種失落感尤為明顯。往日的榮耀沒有了,待遇不如從前了,辦事、說話也沒人聽了,就連生病都沒人過問。這些變化過去沒有感受過,所以常把“人走茶涼”掛在嘴上。

由於心理因素的影響,在別人看來明明身體很好,自己卻感到一天天的衰老,記憶力也差了,對生活感到枯燥無味,整天唉聲歎氣,無奈與不滿的心理日趨嚴重。

2、消除老年失落感的方法

失落的機製是以哀為主體,並夾有“怒”和“懼”成分在裏頭的消極情緒,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極其不利。尤其是強烈的失落感會引發人精神產生不良狀況,嚴重的容易導致崩潰。所以我們老年人為了保持身心健康,還是應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莫生“失落感”,遠離“失落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做一些調適。

(1)看淡人生名利

淡泊名利自然就淡薄了失落。有位哲人說:“人的欲望好比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合情合理的欲望可以使人產生不懈的追求和前進的動力。然而也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一說,這便是“欲海難填”。一個人一旦刻意於追名逐利,永不滿足,“失落感”就會總是伴隨左右,而且還會生出許多事端,甚至葬身欲海!

離退休朋友步入老年,深知人生幾十年,餐食三兩米,夜宿五尺床,一切都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必再讓名利折磨自己?人一旦淡泊了名利,就會達到“事到知足心常愜,人至無求品自高”的境地,“失落感”從何而生?

(2)去除盲目心理

舍棄盲目必然就能舍棄失落。人們的“失落感”往往是由盲目攀比產生的,而且多是以己之長比人之短,越比自己越優越,越比自己越完美,越比自己越盲目。當然,越比也就越憋氣,便產生了極強烈的“失落感”。因而怨天尤人,折磨得自己無精打采,食不甘味,寢不安席。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們老年朋友盡管已經離退休,仍應注意去掉思想上的盲目性,做到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看待別人,正確看待環境。上不攀,下不比,快快樂樂過自己,永遠也不會失落,那才叫“瀟灑老一回哩”!

(3)樹立“補償”心態

過去為了工作,兢兢業業奮鬥了幾十年,所取得的成績,與家人支持是分不開的,但以前我們對家庭和子女的關心可能很少,某種程度上會有一種虧欠心理。

此時,我們閑下來了,正好可以利用退休後閑暇時間較多的機會,幫助老伴做些家務,幫助子女照顧、教育孫輩。這些都是很好的“補償”辦法,還能融洽家庭氣氛,享受天倫之樂。

(4)保持胸襟坦蕩

胸襟坦蕩就能蕩滌失落。古語說:“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失落感”不在客觀而在人的自身。“酒不醉人人自醉,語不傷人人自傷”,道理也在於此。生活中有許多煩惱都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是自己讓自己陷入了失落,自己給自己製造了麻煩,自己給自己釀造了苦酒。

一個心胸狹隘的人,遇事總愛斤斤計較,想什麼都不公平,看什麼都有毛病,心理失衡,心事重重,遇事總感到失落,總也沒有平衡之時。久而久之,不折騰出病來才怪哩!如能自己給自己營造一個好的心理環境,“失落感”能奈我何!

(5)保持心情愉快

心情愉快才能百病不侵,所以我們老年人要消除不愉快心情,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認識到離退休是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自己應該努力適應新的生活,避免使自己總是沉浸在消極、悲觀、傷感的不良情緒之中。

(6)廣交青年朋友

與年輕人交友,建立“忘年交”,這使老少兩代人在思想上互通、道德上互敬、精神上互慰、智力上互補、生活上互助,對於老年人來說,“忘年交”的可貴之處是使自己在與青年人交往中,又能夠找回失去了的“童心”,增添“第二人生”的歡樂,使晚年的生活過得更豐富、更愉快、更幸福。

總之,進入老年,我們廣大老年朋友一定要遠離名利,遠離失落,不想崗位,不去攀比,懷著愉快的心情參加各種活動,這樣才能保證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晚年,才是最重要的、最現實的事情。

貼心小提示

老年人失落感產生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無事可做,所以要消除老年人失落感,就應該經常找一些事做,找一些休閑娛樂的事情打發時間,不要讓自己閑下來。

例如我們可以多參加社會活動。進入老年,我們沒有多少具體的事可以做,所以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積極參加社區內包括街道、社區組織的各種工作,參加老年大學的學習。參加這些活動,不僅學習新知識,而且還擴大了接觸社會麵,融入新的集體中,結交新的朋友。

我們還可以豐富生活內容,培養生活情趣。進入老年以後,我們老年人應該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如種花、養魚、集郵、欣賞音樂、書法繪畫、弈棋、學電腦、旅遊等。由於過去工作忙而無暇顧及的愛好,離退休後,有了充足閑暇的時間,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以豐富自己晚年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此外,我們老年人還應該堅持健身體育活動,作息有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序,有節奏規律的生活習慣可以保持離退休後的生活具有穩定良好的情緒。第五節去除記憶力衰退的心理恐懼

記憶是大腦的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記憶力會逐步衰退,記性越來越差,總愛忘事,這讓很多老年朋友感到沮喪、苦惱。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達到七八十歲,記性也還好,有的年僅五六十歲,記性卻很差,就是同一個年齡,記憶減退也有各異。從這個差異中,我們可以看出,老年人的記憶力衰退並非不可挽回,隻要我們調整心態,記憶力衰退並不可怕。

1、記憶力衰退的概述

記憶是一種心理活動,是大腦對客觀世界反映的一種功能。隨著年紀變老,大腦的記憶功能會起變化。人至高齡之後,對記憶減退十分敏感,並且存有恐懼心理,以致加劇記憶力的改變。

例如,有位中年婦女常常夜裏夢見自己記憶力完全喪失,連東南西北的方向都搞不清了,70歲時,她競陷入了嚴重記憶障礙的狀態,連子女的名字都記不起,甚至識別不了方向,唯獨記得她中年做過的夢,說自己記憶力變壞是實現了夢的預言。這位老婦人活到84歲,臨終前竟能寫出一封非常完整的信,記述了家庭生活的瑣事,一切都十分準確。

從上麵這個事例我們能夠看出,老年人的記憶並非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壞,而是常年存在著恐懼心理使他們陷入了嚴重的記憶障礙之中。因此,為了正確麵對老年人記憶力衰退的問題,我們老年朋友要對老年記憶要有正確的認識。

從總的發展趨勢來看,老年人的記憶力是有所衰退,個別的老年人出現急劇減退的現象,確實令人擔憂。但從整體上講,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樣嚴重。

心理學研究證明,社會上對於老年記憶錯誤的傳統觀念與老年人對自己記憶失去信心,是加速老年記憶衰退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比年齡增長對記憶的影響大得多。因此,消除對老年記憶的錯誤認識,從對老年記憶衰退的煩惱情緒中解放出來,對於防止老年記憶衰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實際上每個老年人的記憶力潛力都大得多。有些學者指出,人的大腦還有相當大的潛力沒有發掘出來,據估計,大腦未加使用的潛力竟達90%。

有的學者指出:如果你始終好學不倦,那麼你的腦子一生中儲藏的各種知識,將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裏藏書的50倍。這就是說,人腦的記憶容量相當於5億冊書籍的知識的總量。記憶力好的人,就是幾十年前的往事,也能記憶猶新。人的記憶一般能夠保持長達70年至80年以上。

從上麵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老年人的記憶力確實存在一定的衰退,但其衰退的程度並不是很嚴重,因此,我們不必為記憶力的衰退感到恐慌,而應該積極地去麵對這一現象。

2、懂得老年記憶力的護理

保持良好的記憶能力,有所作為地度過晚年對我們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為了防止我們記憶力的衰退,我們應該學會做好對記憶力的護理。

(1)保持心情舒暢

要維護我們的記憶力,我們要保證穩定情緒,舒暢心情。心情舒暢時,精神輕鬆愉快,記憶反應靈敏,思維聯係廣泛,處理問題確切。反之,無意關心事物,記憶難以建立。

(2)調節大腦功能

大腦需要適當調節才能不會變鈍。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我們應該安排一定時間聽音樂、散步、栽種花木、短程旅遊等活動,這樣可以可調節大腦功能,增強記憶。

(3)保護大腦神經

大腦神經受損會促使記憶力減退,故老年人注意保護大腦神經更為重要。具體做法包括搞好腦血管疾病的防治,力戒過量飲酒、吸煙和過度用腦等,都是保護大腦功能、加強和保持記憶力的重實措施。”

(4)鍛煉大腦功能

老年人往往因事務繁忙或生活過於悠閑,學習文化知識和某種技藝的機會少,容易引起大腦功能衰退,記憶力下降。因此,我們平時要安排一定的時間學習,使大腦功能得到鍛煉,延緩衰退的進程。

(5)保持生活規律

生活規律性強,大腦功能活動正常,可使意識清晰,思維有條不紊,記憶深刻準確。因此,我們老年人要有合理有序的生活節奏,勞逸結合,起居有常,睡眠充足,飲食適量,這對增強老年人的記憶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6)注意加強身體鍛煉

“生命在於運動”,“智慧在於運動”,防止身體早衰的最好方法就是運動。運動就其作用來說,幾乎可以代替任何藥物,但是世界上的一切藥品並不能代替運動的作用。因為一切體力活動都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從而使生命活動旺盛,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運動促進老年人身體的新陳代謝更為重要。當然運動情況應根據老年人身體狀況因人而異,做到合理安排。

(7)注意科學的飲食

大腦在工作時,要消耗大量的氧和營養成分,需要及時補充“能量”,大腦需要的營養第一位不是蛋白質,而是一種叫做“結構脂肪”的東西。它主要存在於動物的腦、肝髒、心、肺及肌肉中。人缺乏結構脂肪,其表現為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現象。因此要多吃粗製食品、植物果實等,因為其中含有人腦必不可少的無機鹽類。

(8)注意合理地用腦

大腦的正常發展,一方麵需要營養物質,如蛋白質和核糖等。另一方麵更重要的是與大腦是否得到嚴格、係統鍛煉有關。這主要取決於後天的學習和環境影響,也就是取決於用腦的程度。二者缺一,都會使腦的功能瀕於枯萎。

有的神經生理學家研究認為,人的大腦,受訓越少,衰老也就越快,而工作開始得越早,持續的時間越長,腦細胞的老化過程就發展得越慢。所以終生勤用腦,是推遲衰老的一個妙方。

大腦使用越少,衰老越快。應該養成定時的習慣,定時起床、吃飯、工作、學習、睡眠,這種習慣可大大提高思維的效率,每個老年人都應摸索出自己思維活動的規律,並充分利用之。

總之,老年人要了解自己的記憶狀況,製定有效措施,保持或增強記憶力,以防止記憶力過早減退。

3、減緩衰退的方法

影響老年人記憶力衰退的因素是極其複雜的,主要是與個體內部的生理因素、外部的社會因素以及個體的心理因素有密切關係。人在老年多加強意義記憶,既可彌補機械記憶之不足,又可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記憶。要想改善記憶,可以試著采取到以下幾種措施:

(1)建立積極的心態

信心足而頭腦靈,有決心而記憶深。如學習外語,如果一開始就覺得自己中國話都沒學好,還學什麼外語,連學的問題都沒解決好,怎麼能談得上記憶和學好;如果持另一種態度,覺得“別看我年齡大了點,但一定能學好它”,通過刻苦學習,就會學得好,記得牢。

此外,要對記憶減退現象有個正確認識,從心理上消除“衰老到來”的沉重負擔。在回憶事件時,一時記不起,不要焦急,要相信這種現象會延時解除,隨時會在頭腦中回憶起來。

出現健忘情形時,要盡量避免過度緊張、焦慮和激動。防止不良情緒對細胞造成強烈刺激。同時要加強思想修養,提高心理素質,妥善處理各種關係,以和睦、寬鬆、愉快的心情對待周邊的人和事,才有利於預防智力和記憶力的衰退。

(2)明確識記目標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識記的持久性依賴於人所確定的識記任務,目標確定為暫時記住與確定為永遠記住,效果是不同的。因此,老年人在識記有價值的材料時,要有明確的記憶目標,要有恒心,強迫自己的大腦長期記住它。

(3)運用記憶經驗

別人總結的記憶經驗,可使本來枯燥的記憶材料變得生動有趣,便於記憶。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朋友說,他的電話號碼是24361,話音剛落,愛因斯坦馬上說:“我記住了。”朋友很驚訝,愛因斯坦笑著說:“這是兩打與19的平方組成的一串數字。”原來愛因斯坦采用了規律記憶法。

在一次晚會上,大家邀請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出個節目,華老推卻不過,答應背圓周率數字,此語一出,四座皆驚,麵麵相覷,圓周率有上百位數字,如何背得出,大家都為他捏了一把汗。然而,華老卻不慌不忙,準確流暢地背出一串串數字,博得滿座掌聲。

大家詢問華老為何有這般超人的記憶力,華老詼諧地說,我隻不過是利用了這些數字的諧音,講述一個故事:“山巔一寺一壺酒(3.14159……)”原來華老是利用的諧音記憶法。

另外,還有歌訣記憶法、聯想記憶法、對比記憶法、循環記憶法等,均可供我們老年人在記憶過程中借鑒。

(4)反複記憶內容

俗話說:“複習是學習之母”;孔子說:“溫故而知新”。不斷地反複學習某一項內容,是記憶的有效途徑。

有一位學者說,高中時有個朋友,記憶力非常好,很多別人記不住的英語單詞,他都很熟悉。一次,同學們發現他的英語單詞本上寫著很多“正”字,就問他是怎麼回事,他答道:“在必須記住什麼東西的時候,就決心反複記憶13次,那樣記住的事情就不會忘記。因此,每當學習時就劃正字,直至13次為止。”

原來他記憶超人的秘訣在於不斷反複。古人說:“厚積言有物,勤練筆生花,”就是這個道理。

(5)記憶重在理解

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所學的知識,才能經久不忘。有的人不求甚解地讀自己喜歡的書,或者養成挑書讀的壞習慣,不去深究其意,結果讀一本忘一本,到頭來什麼也記不住。

(6)注意合理休息

休息是記憶的潤滑劑,有助於我們老年人順利地進行記憶。常常有這樣的情況,頭一天晚上怎麼也解不開的問題,第二天早晨吃飯時或上班的路上,突然迎刃而解,可見休息對提高記憶力是非常重要的。

(7)選擇正確記憶方式

老年人的記憶尤其有特點,麵對老年人記憶力衰退問題,老年朋友應該依據自己的記憶特點,選擇正確的記憶方式。

①從記憶的性質來看老年人有意識記憶占主導地位,無意識記憶很少應用。有意識記憶指的是有明確識記目的並運用一定方法的識記;無意識記憶則是事先沒有明確識記目的。老年人要充分發揮有意識記憶的作用,以補償無意識記憶的不足。

②從記憶的內容來看老年人的抽象記憶占主導地位,具體的形象記憶則相對地減少。老年人要盡量運用抽象記憶,提高記憶效果。

③從記憶的方法來看老年人的機械記憶效果差,而意義記憶效果較好。老年人要發揮意義記憶的優勢,避開機械記憶的劣勢。

(8)經常地寫筆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日常生活中做某些事情也可用文字幫助記憶。如,家人的生日、朋友聚會的時間都可用筆記下,甚至去超市購物前,也可將欲購商品寫個字條放在口袋內,購物時拿字條做對照。

(9)形成習慣思維

人老了家裏的常用物品,鑰匙,手提袋,雨傘等最好放在固定的地方,用時順手可得,用完後記得仍舊放在原來的地方,強化記憶到時候就不愁找不到了,這樣就容易形成習慣性的思維模式。

總之,老年人一是要勤於用腦,經常閱讀和寫作。堅持讀書、看報、寫作的良好習慣,使腦細胞老化進程大大減慢;二是要學習新事物,如學英語、學電腦等,不但要學還要記,尤其要加深理解。三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延緩腦細胞的減少和老化。

貼心小提示

也許記憶力減退是你深感苦惱的事情,其實,你的記憶力衰退是可以克服的。下麵就向你介紹幾種增強和改善記憶力的方法。

一是打坐冥想。每天進行打坐冥想,可以使得大腦皮層負責決策、注意和記憶的部分增厚。具體方法是:在早晨或傍晚,采用盤坐式,閉上眼睛,集中精力,進入較深的意識狀態,可以試著專注想象一個圖像、一種聲音或是隻注意你自己的呼吸聲,冥想20分鍾,就會產生積極的效果。

二是穴位按摩。現將按摩的兩個穴位介紹如下:

大鍾穴:位於足內踝後5分(即太溪穴)直下與後跟筋腱側邊的交點上。

天柱穴:位於第一、二頸椎水平正中(即啞門穴,一般人在頸項後頭發際上5分處)旁1.3寸的頸項後大筋(斜方肌)外緣。

按大鍾穴時,以大拇指腹自下而上揉摩120次。按天柱穴時,可用食、中、環三指相平,自上而下均勻推按120次。兩穴均早晚各按摩一次。

三是中藥治療。中藥遠誌是增強記憶的妙藥。其配製方法為:每次取遠誌100克,水煎3次,取汁濃縮,煉蜜成膏,每日早晚各服食一湯匙,溫開水送服。服完後再另配製。如不服用蜜膏,也可用遠誌10克,大棗10枚,水煎服,每晚服一劑。常服遠誌可使耳聰目明、思維敏捷、記憶良好。第六節有效減緩老年人語言功能衰退

老年語言功能衰退的主要表現是口齒不清,有時甚至出現表達障礙。這會讓老年人鬱悶、沮喪,感到生活失去樂趣。尤其我們老年人本來與外界交流就逐漸減少,如果語言功能再逐漸衰退,那麼進一步減少我們與別人交流,這無疑會加劇我們的孤獨感。因此,老年人應該及時采取措施,應對語言功能衰退,以使我們的老年生活不再那麼孤獨。

1、認識語言功能的衰退

語言是人類所獨具的一項重要功能,更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老年朋友語言逐漸變少起來,與別人的交流也逐漸減少。這種減少,有時可能並不是他們不願意,而是由於口齒不清、言語含糊、口頭表達能力下降導致的“語言功能衰退”。

導致老年人語言功能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主要是生理方麵的變化,如患帕金森症等。生理的變化致使我們老年人口水分泌多、咽喉部肌肉緊張、肌肉協調性差,這些變化都會造成我們語言表達出現一定的障礙。

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是缺少鍛煉。隨著我們老年人機體的老化,身體各個部分缺少運動,加之與外界交流的減少,致使我們的大腦反應速度變慢,這也會加劇我們的語言功能衰退。

2、應對語言功能衰退的方法

隨著語言功能衰退的出現,我們老年人的語言障礙越發明顯,發音吐字不夠清晰,表達自己意思困難,這不僅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也因此使我們變得少言寡語,孤獨寂寞,精神抑鬱。為了減緩語言功能的衰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努力克服:

(1)勤於動腦

大腦是人類神經係統的中樞,語言能力也要受大腦支配。適宜地動腦,腦細胞會更發達,腦力更強,壽命也更長,語言能力衰退就慢;反之,懶於動腦,腦子會發生退行性變化。因此勤於用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等於老年人精神上的長跑。

勤於動腦的做法可以是多讀書、多看報。這不僅使老年人了解更多的國家大事和獲得更豐富的知識,而且能陶冶情操,使生活過得更加充實,並對未來產生新的期望。

有位日本科學家用超聲波測量不同生活方式的老年人的大腦,發現平時勤於用腦的人,腦血管經常處於舒展狀態,腦神經細胞得到良好的保養,使大腦不會過早衰老,從而也會使人的語言能力不會出現衰退。

(2)勤於動嘴

嘴是腦的近鄰,它的一舉一動,都會牽涉到腦。平素多說笑、多咀嚼,都會對大腦產生積極的影響。老年人應廣交朋友,多說話,多談心,也可以在空閑時,多給兒孫們講講故事,說說笑話,這種勤用語言功能的“大腦體操”,能使大腦思維更加靈活。

多咀嚼,同樣可防止大腦退化,增強記憶力,促進腦部血液循環,腦血管經常處於舒展狀態,腦神經細胞得到良好的保養,從而使老年人的語言能力不會過早衰老。

(3)勤於動手

人的一雙手,是人體中最為靈活的器官,也是人體各器官中用得最多的器官。在大腦皮層的運動區,管手指運動的區域遠遠大於其他器官運動的區域。人的雙手通過神經末稍與大腦有著極其密切的聯係,運動或者刺激雙手,就能通過手腦反射,活化大腦功能。

經常活動手指,可以刺激腦子,防止大腦語言能力的退化。具體做法如如彈奏樂器、打撲克牌、學繪畫、練書法、寫文章、打毛衣,轉動“健身球”等,都會使大腦反應更加靈敏。

(4)勤於動腿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的確,四肢肌肉、關節的功能是否強健,是衡量一個老年人是否健康的首要標誌。多讓腿部肌肉、關節得到鍛煉,不僅可以防止腿部的衰老,還可增強人體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強化呼吸道功能,擴大肺活量,使心髒跳動有力,腸胃蠕動加快,腦子反應靈敏,不易患心腦血管方麵的疾病。

此外,“腳為心之泵”,勤洗腳,搓腳心,可刺激“湧泉穴”與腳底神經,可調節情緒,活躍思維。而要使大腦靈敏不衰老,經常參加鍛煉更為重要。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健身操、跳交誼舞等,不僅能改善血液循環,使人精神愉悅,而且會使大腦得到更充足的供血,促進大腦的正常思維活動和記憶功能,這對於防止大腦的語言能力衰退很有益處。

總之,我們老年人語言能力的衰退既有身體疾病引起的,又有缺少鍛煉,大腦功能推脫引起。我們老年朋友如果出現了語言功能衰退,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具體措施。如果是疾病引起的,那就從治病開始;如果大腦等身體功能退化引起的,我們就應該端正心態,勤於鍛煉。

貼心小提示

老年朋友們,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語言表達困難,出現語言表達能力衰退時,請不要害怕,下麵我就介紹幾個克服語言表達障礙的小秘方,希望對糾正你語言障礙有所幫助。

一是舌運動的鍛煉。保持舌的靈活是講話的重要條件,所以要堅持練習以下麵的動作:舌頭重複地伸出和縮回;舌頭在嘴間盡快地左右移動;圍繞口唇環行盡快地運動舌尖;盡快準確地說出“拉——拉——拉”、“卡——卡——卡”、“卡——拉——卡”,重複數次。

二是唇和上下頜的鍛煉。緩慢地反複做張嘴閉嘴動作;上下唇用力緊閉數秒鍾,再鬆弛;反複做上下唇撅起,如接吻狀,再鬆弛;盡快地反複做張嘴閉嘴動作,重複數次;盡快說“嗎——嗎——嗎”,休息後再重複。

三是朗讀鍛煉。緩慢而大聲地朗讀一段報紙或優美的散文。最好是朗讀詩歌,唐詩、宋詞或者現代詩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詩歌有抑揚頓挫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既可以治療語言障礙,又可以培養情操,好的詩歌還可以激發您的鬥誌,是一個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