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其他非藥物療法
除了以上的一些方法外,我們老年人要降低血壓,還可以選擇減輕體重、限鹽、戒煙和控製飲酒等措施。美國的一個群體研究結果指出,控製體重可使黑人高血壓的發病率下降25%,減輕體重適用於所有的高血壓患者,肥胖者效果最明顯。其他如重度飲酒者、吸煙者、嗜鹹食者,通過戒除和控製,也可以成功起到降壓效果。
貼心小提示
老年人高血壓病十分常見,它對健康的危害最嚴重的莫過於隨著血壓升高並發心腦猝死,而且常常發生在夜間。因此我們老年高血壓病人應安排好自己的休息與睡眠,注意以下“五大要訣”。
一是中午小睡,吃過午飯後稍稍活動,應小睡一會兒,一般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個別老年人也可延長半小時。無條件平臥入睡時,可仰坐在沙發上閉目養神,使全身放鬆,這樣有利於降壓。
二是晚餐宜少,有些老年人對晚餐並不在乎,有時毫無顧忌地大吃大喝,導致胃腸功能負擔加重、影響睡眠,不利於血壓下降。晚餐宜吃易消化食物,應配些湯類,不要怕夜間多尿而不敢飲水或進粥食。進水量不足,可使夜間血液稠,促使血栓形成。
三是娛樂有節,睡前娛樂活動要有節製,這是高血壓病患者必須注意的一點,如下棋、打麻將、打撲克要限製時間,一般以一小時至兩小時為宜,要學習控製情緒,堅持以娛樂健身為目的,不可計較輸贏,不可過於認真或激動,否則會導致血壓升高。看電視也應控製好時間,不宜長時間坐在電視屏幕前,也不要看內容過於刺激的節目,否則會影響睡眠。
四是睡前泡腳,按時就寢,養成上床前用溫水泡腳的習慣,然後按摩雙足心,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解除一天的疲乏。盡量少用或不用安眠藥,力爭自然入睡,不養成依賴催眠藥的習慣。
五是緩慢起床,早晨醒來,不要急於起床,應先在床上仰臥,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頸部,伸一下懶腰,使肢體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複適當張力,以適應起床時的體位變化,避免引起頭暈。然後慢慢坐起,稍微活動幾次上肢,再下床活動,這樣血壓不會有太大波動。第五節正確地看待心理因素與頭痛
頭痛是人們時常會遇到的一種常見性疾病,尤其老年人出現頭痛的情況更為普遍。頭痛的原因複雜多樣,然而有些老年一旦出現頭痛總以為患了嚴重的腦病,而整日憂心重重,惶惶不安。其實,新的醫學研究表明,很多頭痛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所以防治頭痛的最好方法常常是調整心理。
那麼心理問題究竟何頭痛有何關係呢?我們老年人該如何調整心理以防治頭痛呢?
1、了解頭痛的概念和分類
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之一,通常是指局限於頭顱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輪上緣和枕外隆突連線以上部位的疼痛。
按國際頭痛學會的分類,其功能性頭痛分類如下: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從急性頭痛和慢性陣發性半邊頭痛、非器質性病變的頭痛、頭顱外傷引起的頭痛、血管疾病性頭痛、血管性顱內疾病引起的頭痛、其他物品的應用和機械引起的頭痛、非顱腦感染引起的頭痛、代謝性疾病引起的頭痛、顱、頸、眼、耳、鼻、副鼻竇、牙齒、口腔、顏麵或頭顱其他結構疾患引起的頭痛或麵部痛、顱神經痛、神經幹痛傳入性頭痛及頸源性頭痛等。
2、認識心理問題與頭痛
頭痛,是臨床經常遇到,醫生診斷較為棘手的病症,故有“病人頭痛,醫生更頭痛”之說。難怪日常生活中,人們把最難辦的事情說成是“頭痛的事情”,最難解決的問題成為“令人頭痛的問題”了。
我們知道,頭痛作為一個症狀來說,其原因是很多的。如感冒發燒可引起頭痛,眼疾和耳疾可引起頭痛,頭部外傷可引起頭痛,顱內感染和腫瘤也可引起頭痛等,但臨床上見到最多的則是由於情緒變化而引起的緊張性頭痛。
緊張性頭痛往往表現為頸部肌肉持續性收縮,枕、頸、額部持續性鈍痛,有緊束感、壓迫感和牽拉感,肩背酸痛、暖氣、頭暈,有的人早上起床後開始疼痛,直到晚上才有所減輕。
國外許多專家研究表明,在各種頭痛疾患中,緊張性頭痛占90%左右,且與人際關係發生矛盾衝突有關,病人常顧慮重重,“是否腦子痛,腦子裏是否長東西”的念頭經常在腦海中回旋。其實,緊張性頭痛是由於某些心理因素,引起頭頸部肌肉過度收縮或痙攣所致,並非“腦子”痛。
3、治療頭痛問題的方法
由於緊張性頭痛的發生與精神因素有關,所以人們主要依靠心理療法防治,如保持增強自信、自我鬆弛等方法,都是我們老年人預防和治療頭痛的常用方法。
(1)接受檢查
我們老年人遇到頭痛,首先要做相關檢查,看是否有器質性病變的可能。7%的慢性頭痛是器質性的,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頭痛,如腦血管畸形、腦瘤等,還有一些突發的頭痛甚至是致命的,如蛛網膜出血等。
有些高血壓病人會有長期的頑固性頭痛,如果病人在長期頭痛之後突然有劇烈的頭部疼痛,並伴有惡心、嘔吐等症狀,就要小心顱內出血性中風。
有些人長期用止痛藥,可能忽視了對頭痛病因的檢查。如果是器質性頭痛或繼發性頭痛,必須找到病根,加以治療。如果是心理問題引起的則要注重從心理方麵進行調整。
(2)增加自信心理
自信是治愈各種功能性頭痛的必要前提。一些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老年人,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是懷疑的,往往會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產生憂慮、緊張和恐懼情緒。
因此,作為一個神經性頭痛的老年患者,我們首先必須自信,減少自卑感。應該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頭痛及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點,恢複和建立自信,也最有利於驅逐頭痛、焦慮。
(3)做到心寬體胖
神經性頭痛、偏頭痛及各種功能性頭痛都與脾氣暴躁有很大關係,要做到寬容勿怒,必須加強修養。因此,寬容勿怒、自得其樂是我們老年人防治頭痛的一個好方法。
具體做法:其一,遇事要不燥不怒,從理智上明白發怒不但無助於事情的解決,反而會損害身體;其二,要養成讓步的習慣,不要過分自負、固執己見,要合理適當的退讓,這樣有助於保持寧靜的心境;第三,加強精神磨練,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做到寬恕與諒解,而且,要學會幽默、自得其樂,保持心情舒暢,心態平和,愉快的歡笑能使全身鬆弛,緊張、抑鬱、煩惱的心情也隨之消失,可有效的防治情緒憂鬱導致的頭痛。
(4)學會淡泊忘憂
憂愁與思慮是最常見的情緒表現形式,神經性頭痛、偏頭痛及各種功能性頭痛都很可能與長時間憂心忡忡、愁腸百結、思慮無窮、終日不得寬解有關,要做到正確對待挫折與失敗,對挫折與失敗要從容不迫、泰然處之,不要怨天尤人,耿耿於懷。
(5)學會自我鬆弛
自我鬆弛,也就是從緊張情緒中解脫出來。比如:我們在精神稍好的情況下,去想象種種可能的危險情景,讓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現,並重複出現,我們慢慢便會想到任何危險情景或整個過程都不再體驗到頭痛、焦慮,此時便算終止。
(6)學會自我反省
很多老年人神經性頭痛、焦慮症是由於對某些情緒體驗或欲望進行壓抑,但它並沒有消失,仍潛伏於潛意識中,因此便產生了病症。
發病時,我們隻知道痛苦焦慮,而不知其原因。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進行自我反省,把潛意識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訴說出來。必要時可以發泄,發泄後症狀一般可減輕或消失。
(7)學會自我刺激
神經性頭痛、焦慮性神經症患者發病後,腦中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異常。此時,我們可采用自我刺激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亂想時,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讀,或從事緊張的體力勞動,忘卻痛苦的事情。這樣就可以防止胡思亂想再產生其他病症,同時也可增強你的適應能力。
(8)進行自我催眠
焦慮等原因引起的頭痛患者,大多數有睡眠障礙,很難入睡或突然從夢中驚醒,此時我們可以進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數數,或用手舉起書本讀書等以促使自己入睡。
(9)和諧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中的矛盾衝突是產生緊張情緒的主要根源。所以,改善人際關係就是我們老年人要防治頭痛的重要方式之一。而要改善人際關係,關鍵是嚴於責己,寬以待人,寬容忍讓,不斤斤計較。隻要做到這些,與人的矛盾衝突自然就少,人際關係當然和諧融洽。
貼心小提示
頭痛是一種常見病,祖國醫學曆代醫家認為,頭部經絡為諸陽經交會之處,凡五髒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都上彙於此。若六淫外侵,七情內傷,升降失調,鬱於清竅,清陽不運,皆能致頭痛。如患有頭痛,需要在平日的生活中注意自我護理,其中食療就是我們老年人常常選用的一種方法。
因外感頭痛應膳食清淡、慎用補虛之品。宜食有助於疏風散邪的食物,如蔥、薑、豆豉、藿香、芹菜、菊花等。風熱頭痛者宜多食綠豆、白菜、蘿卜、芹菜、藕、百合、生梨等具有清熱作用的食物
因內傷頭痛虛症者以補虛為主,同時應辨明具體病因和兼症等不同情況,選用性味適當的食療方劑,配合富於營養的食物,如肉類、蛋類、海味類以及山藥、龍眼、木耳、胡桃、芝麻、蓮子等;肝腎虧虛及氣血不足者,宜食大棗黑豆、荔枝、龍眼肉、雞肉、牛肉、龜肉、鱉肉等滋補肝腎,補益氣血的食物。
內傷頭痛的實症,治以攻邪,屬痰濕、淤血者,宜食有健脾除濕或活血化淤作用的食物,如山藥、薏苡仁、橘子、山楂、紅糖等。
頭痛的病人,應禁食火腿、幹奶酪、保存過久的野味等食物,少吃牛奶、巧克力、乳酪、啤酒、咖啡、茶葉等食物。還應禁煙、禁酒、禁喝濃茶,因為這些食物可導致心率加快、小動脈痙攣,而導致頭痛加重,而緊張性頭痛的患者,多因與肝脾有關,飲食方麵,注意晚飯可進食早一些或適當減少晚餐的量。第六節正確地看待心理因素與潰瘍
潰瘍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又叫做消化性潰瘍。潰瘍病以反複發作的節律性上腹痛為臨床特點,常伴有噯氣、返酸、灼熱、嘈雜等感覺。出現潰瘍的病症除了生理性的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與心理因素有關,即心理問題常常能夠引發潰瘍。
那麼潰瘍和心理問題究竟有何種關係呢?我們老年人該如何麵對潰瘍這種疾病呢?
1、了解心理問題與潰瘍
有關專家認為,潰瘍的病因很多,而精神因素就是眾多病因的一種。多項醫學實驗發現,人們在精神愉快時,胃粘膜血管充盈,胃壁運動和消化液分泌增加;痛苦、悲傷和失望時,胃壁粘膜蒼白,胃腸功能降低;長時間的情緒激動或憤怒可使胃酸分泌持續增高,造成胃粘膜損傷或糜爛。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戰爭最緊張的時刻,德國士兵曾有整個聯隊突然患“應激性胃腸潰瘍”的現象;英國首都倫敦由於經常遭到德國飛機的空襲和擾亂,居民長期處於恐慌不安的精神狀態之中,患消化道潰瘍和潰瘍病穿孔的大大增加。
這是因為較長時間的情緒異常,削弱了大腦皮層的正常功能,使下丘腦、植物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的功能紊亂,胃粘膜脆性增加,失去保護作用而發生出血糜爛,形成潰瘍。
如果有胃腸潰瘍的老年人有以下表現,更應該注重心理調整,以免加重胃潰瘍。
緊張不安、頭痛頭暈、心悸胸悶、神經過敏、乏力倦怠、注意力渙散、嘔吐噯氣等表現。
做事認真負責、積極進取、競爭意識強烈,一旦不能被客觀評價時,易受壓抑,並進行被動性攻擊,如口服心不服、自戀自卑、自殘自傷等壓抑表現。
灰心喪氣、長籲短歎、悲觀失望,並對往日所看的、所想的、所講的、所做的常有深深負罪感,使食欲下降,不僅影響胃腸消化、吸收功能,還使之發生功能紊亂。
急於在各方麵勝過別人,顯示自己的聰明才幹、與眾不同,希望得到他人讚許和好評,但內心深感惆悵空虛,活得非常疲憊,常影響進食情緒,麵黑消瘦。
總之,那些遇事過度思慮、患得患失,注重細節完美、內心想象豐富,情誌表現異常的老年人常常會潰瘍結緣。
2、防治潰瘍疾病的方法
既然潰瘍病的發生與情緒因素關係極為密切,那麼,潰瘍病的預防和治療,單靠藥物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而針對每個老年人的特點,消除心理和環境因素的刺激,保持樂觀情緒,對潰瘍病的痊愈將大有神益。
(1)堅持長期服藥
由於潰瘍是個慢性病,且易複發,要使其完全愈合,必須堅持長期服藥。切不可症狀稍有好轉,便驟然停藥,也不可朝三暮四,服用某種藥物剛過幾天,見病狀未改善,又換另一種藥。一般來說,一個療程要服藥4周至6周,疼痛緩解後還得鞏固治療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2)避免精神緊張
潰瘍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對胃潰瘍影響很大。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過分憂慮對大腦皮層產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丘腦下中樞的調節作用減弱或喪失,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和潰瘍的愈合。因此,保持輕鬆愉快的心境,是治愈胃潰瘍的關鍵。
(3)保持豁達樂觀
臨床發現,多數潰瘍病患者是腦力勞動者,而且是性情偏激或多愁善感的人,往往又在工作過度繁忙時發病。這是因為不良的精神因素,使大腦皮層的機能降低,處於失調狀態,結果引起胃和十二指腸功能失常,使胃酸分泌增多,胃平滑肌痙攣,胃腸蠕動減弱,進而發生或加重潰瘍。
所以,明智老年人應當以寬闊的胸懷、樂觀的心情對待日常生活中的挫折、煩惱和苦難,知足常樂,心寬體胖。
(4)注意勞逸結合
無論是腦力勞動者還是體力勞動者,無論我們老年人是忙是閑,都要安排充分時間休息,解除精神緊張,消除身體疲勞。專門從事腦力勞動的,還要在工作之間,安排10分鍾至20分鍾的體力活動,如到公園走走等。總之,避免精神和體力的長期緊張狀態,是防治潰瘍病所不可忽視的。
(5)講究生活規律
胃潰瘍病人生活要有一定規律,不可過分疲勞,勞累過度不但會影響食物的消化,還會妨礙潰瘍的愈合。潰瘍病人一定要注意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潰瘍病發作與氣候變化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潰瘍病人必須注意氣候變化,根據節氣冷暖,及時添減衣被。
(6)忌用刺激藥物
有些藥物,如阿司匹林、地塞米鬆、強的鬆、消炎痛等,對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加重胃潰瘍的病情,應盡量避免使用。如果因疾病需要非得要服用,或向醫生說明,改用他藥,或遵醫囑,配合些其他輔助藥物,或放在飯後服用,減少對胃的不良反應。
貼心小提示
傳統中醫認為,胃病三分治、七分養,潰瘍作為胃病的一種自然也不例外。所以,飲食療法是預防和治療潰瘍病的重要環節。為了養好胃,我們老年人在飲食上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戒刺激性的食物,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這些會刺激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受損的食物,應避免食用。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都有特異性,所以攝取的食物應該依據個人的不同而加以適當的調整,毋須完全禁食。
二是戒酸性食物,酸度較高的水果,如:鳳梨、柳丁、桔子等,於飯後攝食,對潰瘍的患者不會有太大的刺激,所以並不一定要禁止食用。
三是戒產氣性食物,有些食物容易產氣,使患者有飽漲感,應避免攝食;但食物是否會產氣而引起不適,因人而異,可依個人的經驗決定是否應攝食。
此外,炒飯、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粽子等糯米類製品,各式甜點、糕餅、油炸的食物及冰品類食物,常會導致患者的不適,應留意選擇。
平時吃飯要定時定量進餐要細嚼慢咽,且心情要放鬆,飯後略休息再開始工作。少量多餐,可以避免胃漲或胃酸過多,胃酸過多可能會逆留至食道,刺激食道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