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婚姻情感的心理掌控(1 / 3)

第四章婚姻情感的心理掌控

婚姻情感心理是進入婚姻適齡期後,男女雙方在選擇是否進入婚姻這一圍城前的一種心理考慮、自我設定,以及締結成婚之後的心理感受、婚前婚後的體驗比較。

婚姻是戀愛的歸宿,是一個最美好的情感話題。但婚後的夫妻生活與戀愛中的戀人相處是大不相同的,既新鮮、又陌生,既甜美、又苦澀,會感到許許多多意料不到的麻煩和心理問題,所以,要求青年人必須懂得把握婚姻情感的心理。第一節要樹立正確的婚姻觀

一項有關“中國人婚姻幸福”的調查顯示,相對於健康、事業、收入等因素,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婚姻幸福占到其總體幸福感的50%以上。隻要一個人有了美滿的婚姻,大抵就有了美滿的生活。

要獲得美滿的婚姻,就不能將婚姻遊戲化。婚姻不像工作那樣想換就換,婚姻涉及孩子、家庭等相關問題。所以追求婚姻幸福的年輕人,必須要有正確的婚戀觀,這是通往婚姻幸福乃至總體幸福的路標。

1、認識錯誤的婚戀觀

人們結婚的理由何止千千萬萬,很多時候都並不是因為他人尋求到了生命的另一半。目前,在有些大城市中,每5對夫妻中就有一對離婚。如此高的離婚率在多是由於婚前沒有樹立正確的婚姻觀而導致。如果您是因為以下原因而打算結婚的話,請千萬三思而後行。

(1)改善關係而結婚

一對戀人相處時間久了,激情就會像加了冰塊的紅酒,漸漸淡化,可又不願放棄這段感情與另外一個人重新開始。這時,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結婚也許能使兩人和好如初。真的會這樣嗎?不是的。

實際上,這樣的事情從來不會發生。蜜月一結束,兩人的矛盾會擴大,問題會越來越多。想通過結婚來改善關係,那純粹是天真的空想。

(2)因年紀而結婚

據調查,人至25歲就會開始考慮婚嫁。至30歲,不論多麼有事業心的人都要急於找一個生活伴侶。85%的人一生至少結婚一次。每個人都會給自己規定一個婚嫁年齡。如果過了這個年紀婚姻還沒有著落,大多數人會感到恐慌。一旦找著一個對象,很容易因害怕失去機會而草率地決定結婚。

(3)為了孩子結婚

如果青年朋友們本著給自己的孩子找個好爸爸的原則而結婚,將來可能會發現這樣選擇的人既不適合做孩子的爸爸,又不適合做自己的丈夫。需要記住的是:青年人是有義務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的家,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定要嫁給第一個對孩子感興趣的人。

(4)擺脫控製結婚

據調查,有一半的年輕人因急於要擺脫父母的控製結婚。基於這種動機,青年朋友很可能選擇一個與父母格格不入的人結婚,這是一種逆反心理。

有時認為隻有結婚才會使父母相信自己完全長大了。除非要嫁的人真心相愛,否則一定要知道:父母的關愛隻可能給青年們帶來幸福,不可能帶來災難。

(5)迫於壓力結婚

親戚朋友的旁敲側擊有時產生很大的壓力。特別是當自己也存有疑慮,對自己估計不足時,很容易被他人說動。但是,我們要知道,一旦婚姻失敗,這些人就會說:“我早就說過不要跟他結婚。”

(6)一時衝動結婚

眾所周知,因一時衝動而結婚十有八九要失敗,但仍有很多人樂此不疲。當一段久經考驗的感情結束時,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平靜下來。如果這時有人乘虛而入,成功係數會很大。假設想通過與別人結婚來刺激以前離開的人,別忘了我們自己也許會後悔。因為當他醒悟過來時,已經成為別人的妻子。

(7)受蒙蔽結婚

當人戀愛時,常看到的是對方的優點,對其缺陷往往熟視無睹。沒有經過長時間考驗,因一見鍾情而結婚的人,結局總是不愉快的。結婚後,現實會暴露所有的假象和幻想。

(8)為做新娘結婚

這作為結婚理由可能有些荒唐,但還是很有吸引力。有的人結婚不是為了與對方永結同心,而且急於嚐嚐做新娘的滋味。看看滿大街的婚紗影樓,這裏麵的新娘形象,可是多少女孩的美妙夢想啊!另外,對別人的羨慕也可導致對婚禮的渴望。當朋友們一個個舉行婚禮,房間裏堆滿各式禮物,此情此景,很容易讓人顧影自憐。

那麼,兩個人到了何種程度就可以結婚了呢?從戀人發展到夫妻要經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頭腦發熱的相愛階段。這時,兩人往往隻注重彼此相似的地方,對差異熟視無睹。兩人均舍棄個性,以求能夠相處在一起。但是這階段並不會永遠維持下去,從而進入第二階段。此階段中,兩人都會開始尋求獨立,想在不分你我的親密關係中找回自我,這其中必定會產生磕磕撞撞。最後一個階段是兩人深深滿足於對方的階段。這時,兩人均能找回自我,而又確立自己在兩人關係中的位置,這就是該結婚的時候了。

2、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因失戀,失誌、失德者,雖屬少數,但影響很大。對於青年朋友們戀愛所出現的新特點,解決的辦法就是樹立一個正確的戀愛觀,正確的戀愛觀對戀愛實踐有導向作用,並促進人們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遵守戀愛道德

談戀愛時,遵守戀愛道德的主要內容是相互尊重戀愛自由、彼此忠誠,行為端正文明。舉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隨心所欲,無視社會公德。

(2)處理各種關係

青年人正確認識,對待和處理愛情與事業的關係,主要表現在如何正確認識,對待和處理戀愛和學生的關係,正確處理戀愛與集體活動、社會工作的關係,正確處理戀愛與其他同學團結的關係等方麵。肩負重任的青年朋友們應處理好愛情與學業關係,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積極意義。

(3)認識戀愛挫折

莎士比亞說過:“愛是一種甜蜜的痛苦。真誠的愛情不是走一條平坦的道路。”愛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但在戀愛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處理失戀的問題上,正確的態度是做到失戀不失德,失戀不失態,失戀不失誌。

作為當代青年,應當樹立良好的愛情觀,正確處理好戀愛問題,同時當遭遇戀愛困難時也應比較強的,能體現青年素質的方法來解決,做到堂堂正正的戀愛。

(4)理性選擇婚姻

婚姻必須是一種理性的選擇,而不是激情的結果。愛情很容易點燃,不同的事物很容易擦出火花;但婚姻卻需要更實際內容。它是一種伴侶關係,是非常現實的。婚姻必須要“做你自己”,對自己真實,對方也真實。絲毫的對個人的不真實都不可能在婚姻中蒙混過去。

幸福的婚姻需要成熟的人生觀、智慧的支持,我們要至少能夠展望在激情淡漠以後,是否能夠承受鍋碗瓢盆的實際生活內容。在婚姻前就不存在浪漫的幻想的婚姻通常穩定、幸福。浪漫的幻想是文學家的特權,而理性地思考生活、浪漫地投入生活才是我們的特權。

婚姻本身是一個人生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也是對我們回歸自我核心的一個艱難曆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會真正明白,什麼是屬於你自己的,是無法拋棄的,什麼是虛幻的和主觀的美好願望。成熟後的體驗,通常在事件平靜之後才能靜心品嚐。從這一點說,也許離婚、情變、痛苦,對女人的內在成長來說並非一定就是壞事。

但是,如果不能夠將生活的視角放大到看得見生命的全景,這些痛苦並沒有任何意義。改變一個婚姻,換一個伴侶並沒有解決自己的實質問題。真正的成長不是通過改變外界,而是通過內在的覺悟。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朋友們樹立正確的婚姻觀是要以正確的戀愛觀為前提來發展的,那麼如何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有以下幾個提示:

一是注意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現代人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不求天長地久,隻求曾經擁有”。一些大學生把戀愛當做一種感情體驗及時行樂,尋求刺激,滿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學生為了充實課餘生活,排除寂寞,填補空虛,把戀愛當做一種消遣文化。這種行為實質是隻強調愛的權利,而否認了愛的責任。

二是主觀學業第一,客觀愛情至上,真正在客觀上、行為上能夠正確處理好學業與愛情關係的青年朋友雖然也有,但為數不多。更多的是一旦墜入情網就不能自拔,強烈的感情衝擊一切,學習同樣受到嚴重影響。很多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成就事業的熱情一天天冷卻,愛情逐漸成為生活的唯一追求。

三是戀愛觀念開放,傳統道德淡化,隨著時代發展,當今大學生戀愛觀念日益開放,傳統道德逐漸淡化。雖然我國傳統文化及倫理道德對大學生影響較深,但隨著對外開放的範圍不斷擴大,大學生的戀愛觀也逐漸變得開放起來。

四是失戀態度寬容,承受能力較弱,大學生中有情人雖多,但同眷屬者少,這樣就產生了一批失戀大軍。第二節丁克一族的心理根源

丁克一族的定義是:雙職業,能生育但選擇不生育,並且主觀上認為自己是丁克的夫婦或者個體,稱之為丁克。

成為丁克的首要標準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

自20世紀80年代起,丁克一族悄悄在我國出現,當時這樣的家庭會被別人議論或者譴責,甚至被別人懷疑有生理問題。而現在,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和輿論環境的改善,這種家庭已經開始被社會和公眾理解和接受。

1、了解丁克現象的心理根源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丁克家庭很難成為全社會的生活潮流,但在夫妻文化程度都比較高的家庭裏,這一觀念卻大有市場。

證據之一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至90代末,在我國的各大城市裏,丁克家庭的數量正穩步上升,其成為某個特定階層的婚姻時尚,也就在所難免。

(1)自我價值較高

一些文化素質較高、事業心強的夫婦,他們有他們的人生觀、生育觀。覺得人生苦短、精力有限,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為了讓自己的才華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內得到最大、最有效地發揮,為實現自我價值,婚前雙方就訂立了一輩子相知相守而不生育的協議。

如一對雙方均為博士、研究生婚前訂了自願不育協議的夫婦,當有人勸他們說“一輩子不當父母的人不算完整的人……”

當丈夫的回答:“當了父母無法體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更是不完整的人!”

他的妻子更是直截了當說:“把沒有當過母親的女人視為不完整的女人的論調是完全錯誤的,是對南丁格爾等以及全世界1/7女性的侮辱!”

(2)享受兩人世界

在現代社會中,在富貴場的誘惑、影視文化的裹挾、商業信息的糾纏下,一些夫婦追求現代化的享受、高質量的生活。

他們吃要生猛海鮮,穿要名牌服裝,行要有私人轎車,身材要保持少女身材,玩要進歌廳、舞廳、酒吧、網吧……

看到現代人為撫養、教育子女所付出的昂貴費用,現代社會生存競爭的劇烈,也使這些城市新潮人物望而生畏。

而丁克家庭由於可以省卻養育子女的大筆開銷,生活質量肯定高於普通家庭。

(3)願意放棄生育

有的婦女特別是從事婦幼工作的婦女,看到婦女分娩的痛苦、婦科疾病的折磨以及養育兒女的艱辛,而在婚前就向男方提出不唱“搖籃曲”。在大城市的大醫院,在婦產科中的醫護人員中丁克家庭往往占較高比例。

(4)生活環境不好

也是自願不育的原因之一,有的家庭婚後住房問題不能解決,蝸居鬥屋,為此不願承受添丁加口所帶來的煩惱。這在上海、北京等人口較密集的城市較為突出。

有一對女士夫婦與公婆同居一屋,她的婆婆是個囉嗦得叫人難以忍受的老太太,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事,她可以嘮叨幾個鍾頭。而她的公公又非常粗暴魯莽,對老伴的汙言穢語、拳腳相對,老兩口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雖然老頭老婆抱孫心切,但這位女士苦惱地對別人說“把孩子帶到世界上來,就應該給予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沒有一個充分的親情,否則寧可不要孩子,保持丁克狀況。”

(5)婚姻缺乏穩定

一位女士婚後3年一直沒有孩子,當她的知己好友問及緣由時,她說:“我們婚後性格不合,生活目標不同,吵架幾乎成了家常便飯,常常打冷戰,各自為政……孩子一出生,就得尊重他的人權、生存權。讓孩子出生於一個爭吵不休的家庭,是對孩子的人權和社會義務的不負責任!”

2、認識丁克現象的男女心理

我國大約有10%的育齡夫婦不準備要孩子。這些丁克家庭夫婦兩人平均教育水平一般都在大專以上。

而在這些家庭中,由男性提出不要孩子的比率占到60%,比女性要高,那麼,這些不想做爸爸媽媽的男人們到底在想什麼?

(1)工作壓力大

緊張的工作帶給無限的壓力,這也是一個主要原因。有一位叫珊珊的朋友,由於能力很強,沒工作幾年,就已經是北京一個機關裏的部門領導,丈夫是某公司的業務經理,經常外出,兩人結婚4年,要孩子的問題一直沒有擺到兩人生活中的議事日程。加上雙方的老人都不在身邊,他們不知道要了孩子能否應付得了。

一些丁克家庭的青年朋友無奈地說:“不是我們不喜歡小孩,平時很忙,競爭又激烈,根本沒有精力考慮。如果要孩子就要對孩子負責,如果要了又無法照顧好,那還不如不要。”

(2)避免孩子受罪

這類人認為,所謂的“受罪”並不單指經濟上的問題,更多的是來自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

從小到大為學業、為工作、為社會地位奮力拚搏,在將來的社會,競爭更加激烈,隻有更奮力地拚搏,才能掙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們吃的苦夠多了,不想再讓孩子吃這個苦。看看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沒有星期六、星期天,背著書本去上這個班、那個班,這是沒辦法的事。

如果現在不學習“十八般武藝”,將來就會被有“十八般武藝“的人擠垮!

(3)消除孩子打擾

這類人多為前衛青年,不想做爸爸的理由似乎很簡單:“我不想被孩子打擾。我和妻子都覺得二人世界很好,我們有很多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也有各自的自由空間。如果有了孩子,我們就不能去旅遊,不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說白了,我覺得孩子是個負擔。”

當問這類人覺不覺得這種想法有些逃避責任的時候,而他們說:“我倒覺得我這是負責任的表現。如果我有了孩子,可我沒有耐心和時間去照顧他,那叫負責任嗎?”

3、正視丁克一族的人生影響

在新人類看來生兒育女要耗費青年人的很多很多的精力與財力,孩子這個“第三者”不僅插足於夫妻之間,分散、淡化夫妻感情,還給離婚後造成拖累。

這種丁克家庭的選擇,別人無權幹涉。不過當事者隻注意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長遠利益,隻注意到享受而忽視了自我使命。

以偏概全,舍遠求近,其心理歸屬不健全心理或偏執心理的範圍。

就人的一生來說,既有童稚之趣,又有情愛之歡;既有事業之求,又有天倫之樂,從而構成了情趣盎然而又複雜多變的人生樂趣。我們除對丁克家庭給予必要的理解之外,還應負責任地指出,丁克族的顧其一點而不及其餘的做法,不能說不是陷進了心理的誤區。

(1)人類發展的損失

人生在世,應該說肩負著人類繁衍和創造人生價值的並行不悖的雙重使命。人類不能繁衍,人才必然斷檔,社會就不能發展。我們雖不主張將人作為生育的機器,無所控製地繁衍後代,但必要的繁衍,特別是高素質的人類適度繁衍,還是應該提倡的。

從目前的丁克家庭來看,基本上都是高素質的人才,為了眼前的事業和夫妻的生活享受而放棄良性基因的延續,對人類發展隻能是一種損失。

(2)學會感受心情

人生在世,不是工作狂,也不是享樂狂,萬紫千紅才是春,豐富多彩才是情。人要創造,要開拓事業,要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但這與家庭生活,與生兒育女並不矛盾。

同時人作為有感情的高級動物,其感情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這裏有夫妻間的愛情、父子(女)和母子(女)間的親情、祖孫間的隔輩情,構成了人生的生命交響曲。在這支交響曲中,情愛之樂、親情之樂和天倫之樂是最強勁的樂章。

(3)展望美好未來

不要因暫時的勞累和孩子的負擔,而放棄未來。有的丁克家庭憂心於分娩的痛苦、尿布煩惱、青春的“荒蕪”,把育嬰的每一步都視為選擇的失誤。其實育嬰艱難,隻有一兩年的光景,與人生的長河相比,隻不過是短短的瞬間。

總之,要辯證的看待問題,首先要認清事物的本質,認真衡量自己是否適合丁克一族,不要給自己的人生留下許多的遺憾。

貼心小提示

產生丁克一族的也是由於心理因素的影響,社會的發展節奏過快,心理承受的能力跟不上飛速發展的多方因素,就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