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際交往的心理疏通(1 / 3)

第五章人際交往的心理疏通

人際關係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的重要能力,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資源,不僅是日常生活的潤滑劑,也是事業成功的催化劑。

正處於青春年華的青年朋友們,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發,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他們力圖通過人際交往去認識世界,獲得友誼和同事之間的交往,滿足自己精神上的需要。

但在交往過程中,有的交往順利,心情舒暢,身體健康。有的交往受挫,心情鬱悶,身心受損,產生各種不良的後果。

所以了解人際交往的心理態勢,學會與周圍的人進行良好地溝通,對於化解人際交往的障礙,營造並維係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節交朋友是一個交心的過程

交朋友是人際交往重要內涵。一個真正的好朋友傳遞著一種友誼,一種互助,一種微笑,一種溫暖,不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藉、心靈的安撫,還可以互相砥礪,相互激發,共同前進。

青年是人生最關鍵、最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裏,他們往往希望涉足社會,參與社交,尋找真正的朋友和情誼。因此,針對目前青年的交友問題,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認識不良交往的危害

青少年由於心理上還不成熟,對交往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這樣很容易交到不良友,或者在交往中出現不良的舉動。不良的交往不利於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因此,青少年要學會控製不良交往。

(1)製約品德培養

對於青年違法犯罪團夥形成及演變過程,曾有一批專家對其進行粗略分析,從中可以看出很多犯罪的青年的早期教育都存在缺陷,未能及時彌補從而逐步導致不良品德和惡習的形成,並積習難改,進而在不良群體乃至社會交往中學習、模仿違法犯罪,隨著個人無政府主義和強烈的占有欲的上升,不斷的使違法犯罪思想及行為深化,最終演變成了集體犯罪。

(2)對方潛移默化

馬克思說過:“一個人的發展,取決於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極少數在校學生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並惡性發展,與其不良交往息息相關,他們交往地越廣,交往夥伴越複雜,交往夥伴的品質越壞,交往活動越頻繁,墜入違法犯罪泥坑越迅速,陷入程度也越深。

很顯然,一個人的不良交往必然導致思想、感情、行為形成惡性循環,而他們交往對象的類型也決定了他們罪錯的類型、性質的嚴重程度。

在校學生不良交往主要是一般性的不健康娛樂、打鬧、遊蕩、交談等,其作用主要是提供結夥途徑、媒介、對象等。於是他們經常糾合在一起,長期受不良觀點和信息的影響,在思想上泛起積澱在心底的觀念沉渣,排斥一切健康性的東西,片麵地探求感官刺激,必然會在行動上有所表現。具體表現為拒絕社會道德、紀律乃至法律規範的約束,繼而嚴重違紀、然後向違法犯罪的方向發展。

2、遠離不良朋友的方法

青年朋友們要知道,一味遷就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遷就來的友情會讓自己很累。所以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學會交友,學會選擇性的交往良師益友,如果你交往了不良朋友,那麼要怎樣去麵對不良朋友的不合理要求呢?

(1)委婉拒絕

當你拒絕別人時,通常要用最委婉、最溫和的方式表達你的不同意見。必要時,要用委婉和坦誠的語氣,向對方詳細解釋不能答應其要求的理由,而不是生硬冷淡的拒絕,因為那樣隻能傷害並有可能失去朋友。所以,麵對這種難題,有時我們不得不使用謝絕的語言。

(2)巧妙轉移

不好正麵拒絕時,轉移話題也好,另有理由可以,主要是善於利用語氣的轉折——溫和而堅持——絕不會答應,但也不致撕破臉。

(3)肢體語言

有時開口拒絕對方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在心中演練多次,所以就要好好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一般而言,搖頭代表否定,別人一看你搖頭,就會明白你的意思,之後你就不用再多說了。另外,微笑中斷也是一種掩體的暗示,當麵對笑容的談話,突然中斷笑容,便暗示著無法認同和拒絕。

類似的肢體語言包括,采取身體傾斜的姿勢,目光遊移不定,頻頻看表,心不在焉,但切忌傷對方自尊心,使自己失去一個朋友,而多了一個敵人。

(4)學會拖延

這裏所說的拖延法,並不是讓青年對自己已經承諾給別人的事來進行拖延。而是當別人想讓你幫忙時,可以暫不給予答複。當對方提出要求,你遲遲沒有答應,隻是一再表示要研究研究或考慮考慮,那麼聰明的對方馬上就能了解你是不太願意答應的。

(5)借口拒絕

雖然找到借口來謝絕對方是不禮貌的。但是,借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許多情況下,要拒絕對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說明理由,也不便向對方說什麼道理,不妨尋找恰當的借口,以正當的,不至於被對方責怪的理由來逃避對方的要求,這樣既解決了問題,也維護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3、正確交友的要訣

真正的朋友可以與你同甘共苦,不計較利害得失,可以和你談心;真正的朋友是打不散的朋友,是傷心時最想見的人,是打擾時不用說對不起的人,是幫助時不用說謝謝的人,是步步高升也不會改變稱呼的人,是天涯海角都彼此掛念的人,在你難過的時候,朋友會來安慰你,所以,我們要學會怎樣去正確的交往到良師益友。

(1)建立正確的交友觀

青年的交友往往沒有原則,沒有一個辨別審視的過程,因而容易交上不三不四的朋友。講哥兒們義氣也不是真摯的友誼。朋友之交,貴在知心,真正的友誼要靠忠誠去播種,熱情去澆灌,諒解去護理,原則去維護。

另一方麵青年學會正確的擇友,隻有找到真正的摯友,才能使自己取長補短,不斷進步,不斷完善。

首先,要了解他和你交友的心理是否真誠;其次要了解他的人品,比如:心地善良,言行體現了美好的社會道德規範;最後,要誌同道合,可以理解你、支持你。欲他人為之的必先己為之,你要求朋友如此,自己必須要先做到。這樣的朋友、友誼理想化了,如同陽春白雪。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不斷地完善自我,在完善的過程中建立理想的友誼。

建立在酒肉基礎和哥們義氣上的友誼是最不可靠的,隻有患難相濟的友誼才是真正的友誼。哥們義氣是社會的毒瘤,是思想的毒瘤,是犯罪的滋生地,必須將其鏟除。

(2)學會辨別交往對象

對方是否真誠,真誠是人與人交流溝通的橋梁,隻有以心換心,以誠相待,才能使雙方相互同情和理解。建立信任感,進而建立良好的關係,而有的同學幫助別人是圖回報,對不同觀點不是直抒己見而是口是心非,對朋友的不足和缺點不能誠懇批評,而是當麵奉承,背後誹謗,表現得十分虛偽。我們在交往時要留意交往對象真誠與否。

對方會否相互尊重,尊重是一種信息,能夠引發人的許多積極情感。縮短相互間的心理距離,而這種信息反饋必然是也為他人尊重。而有的同學隻希望別人尊重自己,自己卻從來不尊重別人。以自我為中心,不承認他人在交往中的平等地位,這類人是很不值得交往的。

對方會否互相幫助,有的同學不堅持互助互利的原則,在物質上隻關心自己,采取一切手段處處想獲得自己的利益和好處。甚至自私自利,偷偷摸摸,喜歡占小便宜,經常損害他人的利益;在心理方麵隻要求別人給予關心、慰問、支持,隻關心自己的處境,而不關心別人的悲觀情緒,甚至把別人作為自己使喚的工具。我們要懂得,人際交往作為滿足雙方交往需要的途徑,隻有在滿足雙方需要時,其關係才能繼續發展。

對方是否寬容,寬容是一種成熟的表現,有助於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有的同學對別人渴求、挑剔、缺乏熱情、沒有同情心,不願幫助他人,不能容忍別人的錯誤。這樣的人自然無法擴大人們之間的交往空間。

總之,在你有困難的時候,朋友會來幫助你;在你快樂的時候,朋友會和你一起分享快樂的喜悅;在你失敗的時候,朋友會拉著你繼續忘前走,這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青年朋友們,交友得法,友誼長久,反之,朋友之間的友誼會如同曇花一現,稍縱即逝,下麵幾點提示,希望大家交到伴隨一生的良師益友。

一是傾聽朋友的訴說,作為朋友,你要學會傾聽,朋友也要分親疏,雖然都交際圈中最為友好或可靠的交際對象,但是,人性複雜,與朋友交際,也要深思慎交,分出親疏。

二是求人要適可而止,人們交朋友,自然離不開人情往來。然而,人還是不可多求。在朋友最需要時到場,麵對魚龍混雜的社會、變化多端的社會,誰也不能保證自己萬事周全不求人,誰也不誇口自己終身無危難,因此,人們遇到難處總渴望得到別人幫忙。

三是交際住來要掌握度,過往甚密,反容易出現裂痕;而把握適中的度,才能使朋友間的友誼成為永恒。不要將朋友理想化,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

四是正確把握友情與愛情,男女之間除了愛情,應該有友情的一席之地。朋友之間也要說“不”,朋友之間常常有事相托相求,這是正當的。

五是不追求功利交往,交友互利是人之常情。給朋友留有自由的時空,人們跟朋友交際,是為了友誼,但朋友除你這外還可能另有交際圈。第二節消除社交恐懼症的心理障礙

社交恐懼症是一種對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心理障礙。從心理學來看,恐懼是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青年時期在交往中最容易出現這種恐懼心理,對此應學會克服和消除的方法。

1、了解社交恐懼症的原因

青年在社交時出現的恐懼心理主要以自閉、恐懼、焦慮為主的綜合心理障礙。它的表現形式是不敢交友、害怕社交的一種自閉心理;有些青年有社交的欲望但得不到滿足,因此就會產生焦慮、孤獨、害怕麵對挫折的恐懼心理。

由此他們開始逃避現實,總是覺得沒人注意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其實,社交恐懼的特點是強迫性的恐怖情緒,在心理想象出恐怖的情景來自己嚇自己。

青年的社交恐懼是在後天形成的條件反應,它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而引起的。具體原因如下:

(1)經受挫折

一般青年出現社交恐怖的心理來源於往日的直接創傷經曆。他們在交往過程中屢次遭受失敗和挫折,就容易在心理上產生沉重的打擊,在情緒上產生不愉快的心理表現。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一種緊張、焦急、不安、恐懼等不良的情緒狀態。

(2)性格導致

有社交恐懼的青年與不良的性格也有密切關係。像那些有害羞、依賴、膽小心理的青年就容易產生過度的焦慮和緊張,所以,這種類型的青年在交往時就會被個性左右,多思多疑成了他們社交恐懼迅速滋生的土壤。

(3)他人影響

如有的青年看見或聽別人說在交往中所遭受的挫折及困境,聽後自己就會感到痛苦和害怕。於是就產生情緒緊張、焦慮、恐懼,由於情緒的繁衍化,導致了出現社交恐懼心理。

(4)內心矛盾

青年時期由於性生理的日漸成熟及覺醒,開始產生對異性充滿好奇或好感,於是想接近異性。但由於父母管教太嚴,也不提倡異性交往。導致青年內心壓抑、沒有傾訴對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協調的心理衝突,不敢與異性對眼神,害怕與別人講話,上課也不認真聽講,出現憂鬱、煩悶的不良情緒表現。

2、認識社交恐懼症的分類

社交恐怖症主要是由一種怕心理引起,如怕見陌生人,怕難為情,怕表現自我等,在多年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形成的。

(1)一般社交恐懼症

如果青年朋友患了一般社交恐懼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都會害怕自己成了別人注意的中心,會發現周圍每個人都在看著你,觀察人的每個小動作,害怕被介紹給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場所進餐、喝飲料,會盡可能逃避去商場和進餐館。從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進行爭論,捍衛你的權利。

(2)特殊社交恐懼症

如果青年朋友患了特殊社交恐懼症,會對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場合特別恐懼。比如,害怕當眾發言,當眾表演。盡管如此,在別的社交場合,卻並不感到恐懼。推銷員、演員、教師、音樂演奏家等,經常都會有特殊社交恐懼症。他們在與別人的一般交往中,並沒有什麼異常,可是當他們需要上台表演,或者當眾演講時,他們會感到極度的恐懼,常常變得結結巴巴,甚至楞在當場。

社交恐懼症患者總是擔心會在別人麵前出醜,在參加任何社會聚會之前,他們都會感到極度的焦慮。他們會想象自己如何在別人麵前出醜。當他們真的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說不出一句話。當聚會結束以後,他們會一遍一遍地在腦子裏重溫剛才的鏡頭,回顧自己是如何處理每一個細節的,自己應該怎麼做才正確。

這兩類社交恐懼症都有類似的軀體症狀:口幹、出汗、心跳劇烈、想上廁所。周圍的人可能會看到的症狀有:紅臉、口吃結巴、輕微顫抖。有時候,患者發現自己呼吸急促,手腳冰涼。最糟糕的結果是患者會進入驚恐狀態。

3、消除社交恐懼症的辦法

社交恐懼症的朋友通常對群體的看法都是很負麵的,除了幾個親近的人之外,他們很難和外界溝通,這些人無法主動走出自我的世界,也不願意加入人群。

這些人在人多的地方會覺得不舒服,擔心別人注意他們、擔心被批評、擔心自己格格不入,情況輕微的人還是可以正常的生活,情況嚴重的話卻會造成生活上的障礙,導致無法正常求學或工作,那麼該如何正確解決?

(1)樹立自信

青年要正確地認識自己,不要拿自己的弱點和別人的優點作比較,過於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沒有必要,隻要你明確:“我並不比別人差,別人能做到自己照樣能做到。”要經常用這種心態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保持一個良好健康的心態,相信自己並敢於麵對他人。

(2)改變性格

一般害怕交往的青年大多都是比較內向的,這種類型的青少年要注意改變自己的性格。多參加一些有益的公眾活動,要積極主動地與同伴或陌生人交往,慢慢地你就會改掉羞怯、恐懼的不良心理,進而使自己成為一個開朗、樂觀、豁達的人。

(3)學會交流

青年要把握好時度,在合適的場合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快樂時與朋友一起分享,不愉快或有困難時向朋友訴說。時間久了你就會體會到友誼的價值。

內向的青年在青春期過程中如果不注意調整心理狀態,就會懼怕與人交往,從而引發社交恐懼症。

因此,遇到這種情況,青少年應及時端正態度,並遲早糾正不良的人際交往,並不斷地給自己鼓勵。在此,最需要一提的是,注意訓練用大膽而自信的眼光看待別人,為建立自信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4)掌握技巧

有社交恐懼心理的青年,要與善於交往的人接觸,你可以從他們身上學些有關社交的知識和技巧,來彌補自身的缺點和不足。

總之,有些青年認為社交能力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或屬性。譬如,一個社交能力高的人天生較外向,善於交際。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社交能力確比移山更為艱難。多數的心理學家並不讚同這種看法。反之,青年認為隻要能辨認出可以預測社交能力的因素,便可以設計一些課程來培訓這種能力,這並不是絕對的,關鍵是靠後天的培養。

貼心小提示

我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要正視和解決不願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問題,塑造自身形象,以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對待人際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一是不否定自己,不斷地告誡自己“我是最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是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就做到什麼地步,隻要盡力了,不成功也沒關係。

三是不回憶過去,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沒有什麼比現在更重要的了。

四是要善待別人,助人認為快樂之本,在幫助他人時能忘卻自己的煩惱,同時也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存在。

五是找傾訴對象,有煩惱是一定要說出來的,找個可信賴的人說出自己的煩惱。可能他人無法幫你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讓你發泄一下。

六是每天要思考,不斷總結自己才能夠不斷麵對新的問題和挑戰。

七是要麵向眾人,讓不斷過往的人流在眼前經過,試圖給人們以微笑。

因此,如果能夠克服心理障礙,青年就能夠大膽的麵對社會,與他人溝通交往,沒有必要處處追求十全十美。因此,要善於自己激勵自己,鼓勵自己,讓自身能夠擺脫社交恐怖症狀。第三節擺脫公眾場合講話的恐懼情緒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進行過一次有趣的測驗,題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麼?”測驗的結果竟然是“死亡”名列第二,而“當眾講話”卻名列榜首。有41%的人對在公眾麵前講話比做其他事情感到恐懼,可見,在大多數人看來,當眾講話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