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生發展的心理塑造(1 / 3)

第八章人生發展的心理塑造

所謂人生發展的心理塑造,簡明地說,就是人生發展心理學,它是指從一個人一生發展的角度來對人生心理發展進行解釋和分析,力求通過對人生心理發展的研究,揭示各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通過對人生發展心理學的學習,可以使青年朋友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能科學地運用一些知識和方法,成功地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發展問題,從而以積極的心理麵對人生。第一節理想是人生發展之路上的明燈

理想是暮色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是黑夜裏指路的燈塔。理想不像空想、幻想、夢想如空中樓閣,海市蜃樓那樣的虛無飄渺,它似春日裏姹紫嫣紅的花朵,是天空中潔白的雲朵,那樣的美好。一個有崇高理想的人他的生活態度是激昂的,向上的。

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先確立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並為之去努力,去奮鬥。隻有這樣你才能有幸品嚐到成功的喜悅。

青年朋友們,能夢的時候不要放棄夢,能飛的時候不要放棄飛。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拚搏奮鬥吧!

1、認識理想的作用

理想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指人們希望達到的人生目標和追求向往的奮鬥前景,是由人所設定的。理想以人為主體,如果離開人對未來的想象,就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從這個層麵上來說,理想是人生的奮鬥目標,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有可能實現的想象。一個人的理想可以有很多種,在每個人的意識中,受認識和價值的影響理想也具有其多樣性和變化性。理想既不同於幻想,也不同於空想和妄想,它作為人頭腦中的一種意識形態,是一個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集中表現。

理想是人的心靈世界的核心。人生有無理想,有什麼樣的理想,決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實,還是庸俗空虛。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是青年朋友們健康成長、成就事業、開創未來的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

在人的生命曆程中,理想和信念是如影隨形相互依存的。理想是信念的根據和前提,信念是實現理想的重要保障。理想也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當理想作為信念時,它是指人們確信的一種觀念和主張,當信念作為理想時,它是與奮鬥目標相聯係的一種向往和追求。

理想作為一種精神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既追求眼前的生產生活目標,渴望滿足眼前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來的生產生活目標,期盼滿足更高的物質和精神要求;理想是一定社會關係的產物,它既帶著特定曆史時代的烙印,又帶著特定階級烙印。

理想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它激勵著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一步步地為實現理想目標而奮鬥。理想是多方麵和多類型的,而它也是推動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那麼具體來說,理想有什麼作用呢?

(1)指引人生目標

人生是一個在實踐中奮鬥的過程。要使生命富有意義,就必須在有意義的奮鬥目標的指引下,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理想對人生曆程起著導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定向器。

理想一旦確定,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確,精神振奮,不論前進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複雜,都可以使人透過烏雲和陰霾,看到未來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進的方向。

(2)提供前進動力

理想是激勵人們向著既定目標奮鬥前進的動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個人有了堅定正確的理想,就會以驚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業,創造奇跡。

古今中外無數英雄豪傑之所以能在充滿困難的條件下最終成就偉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胸懷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具有鍥而不舍、披荊斬棘的動力。與此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就有可能渾渾噩噩,庸庸碌碌,虛度一生,甚至腐化墮落,走上邪路。

(3)提高精神境界

人生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相輔相成的統一過程。理想信念作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內容,一方麵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麵統一起來,使人的內心世界成為一個健康有序的係統,保持心靈的充實和安定,避免內心世界的空虛和迷茫;另一方麵又能引導人們不斷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一個人的理想越崇高、越堅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會越高尚。

(4)消解自我迷惘

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各種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和願望,以及對自己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係的認識、體驗和願望。

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是心理成熟的標誌,對心理健康有明顯的正麵效應,它可以促進社會適應和諧人際關係;可以促進自我實現,創造最佳心理質量;有助於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2、樹立遠大的理想與信念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進,不畏艱險,奮力拚搏,方能中流擊水,抵達光明的彼岸。

科學的理想信念,正是當代青年人乘風破浪、搏擊滄海的燈塔和動力之源。

我們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在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是自身成長成才的現實需要,是國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客觀要求。

那麼,作為當代青年人應該樹立怎麼樣的理想信念?

(1)遵循符合實際的原則

每個青年人的性格、心理、特長也都是千差萬別,不盡相同的。不要拿自己的與別人進行簡單的比較,這樣有可能會打擊到自己的自信心。有的青年朋友不擅長學習,不見得就不擅長其他,隻要把自己的特長和特質發揮好,甚至發揮到極致,照樣可以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不要勉強自己一味的重“學習成績”輕“生存技能”,重“仕途成功”輕“綜合成才”的錯誤做法,這樣隻能使自己未來的道路越走越窄,使自己距離最初的理想越來越遠。

(2)遵循艱苦努力的原則

有了明確理想的青年人要比那些稀裏糊塗的學習和生活的孩子更堅定更成熟一些。當然,在自己樹立理想的同時,也要把自己本身的理想從個人興趣出發引導到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聯係到一起;引導自己把理想建立在較為實際的基礎上,去掉帶有幻想色彩的成分。

要懂得,理想不是輕而易舉就會實現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光有理想而不去努力,不在日常的學習、勞動和生活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那麼再好的理想也隻能是水中之月和鏡中之花。

(3)遵循落實行動的原則

青年朋友們要學會促使自己的理想落實在行動之中。比如在家裏,要教育培養自己獨立的生活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勞動和生活習慣,每做一件事都要堅持到底,不怕困難。使自己深刻認識到,要實現自己理想必須從現在做起。

青年朋友們還要積極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興趣活動小組,提高競爭意識;要鼓勵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誌願者行動,培養自己的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在這些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活動中,青年朋友們的意誌品質包括實現自己理想的意誌力都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總之,當你的內心感到迷惘時,當你對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無助時,你要嚐試著讓自己走出迷惘,學會樹立正確的理想與信念,那些才是人生經曆中最重要的東西。

在人的生命曆程中,理想和信念總是如影隨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據和前提,信念則是實現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況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朋友,人生是短暫要盡早的確立自己的理想與目標才會使得我們的生活有真實存在的意義,那麼應該如何去做?

一是確立目標,確立具體的目標,明確目標才能實現,否則是無意義的美好願望而已。

並且告訴自己的潛意識:這是真的,一定能實現這個目標的價值和意義。理由越有價值越好。這樣有助於認識目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增加實現目標的使命感,獲得內驅動力。

人活著是為了獲得幸福,而痛苦卻伴隨著人生。確認阻礙,是了有備無患。同時要記住:阻礙是考驗我們的問題,但不能阻礙我們的前進。每前進一步都會有阻礙,實現目標的過程,就是克服阻礙的過程。

二是製訂實現目標的措施,一旦確定了目標及實現目標的方法,就要製訂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計劃。列出目標分解一覽表。沒有行動再好的設想也隻是願望。

忘掉昨天,把握今天,不等明天,立即就做,現在就做。你的目標層次越高,眼界就越寬闊,你心裏的世界就越大,你的思想也就越積極。更高的目標,更易發揮潛能,催人奮進。你所做的事情,都應該指向你的人生目標。第二節保持一份崇高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言論、行動、許諾等,持認真負責、積極主動的態度而產生的情緒體驗。它能夠有效地提高青年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覺加強意誌鍛煉,促進個性的全麵發展。

1、認識責任意識淡泊的原因

責任是指分內應做的事情,即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在現在這樣一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中被更多的關注。

責任意識,就是知道什麼是責任,並且自覺、認真地履行社會職責和參加社會活動過程中的責任,責任意識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於各方麵的影響,不少青年人的責任意識比較薄弱。那麼導致青年社會責任意識淡泊的原因有哪些呢?

(1)不良行為影響

由於社會上的一些不良行為的泛濫,如隨地吐痰、夾塞兒、“規則意識”淡、出租車“宰客”等。這些看似小節和個人習慣,其實質反映了人們個人意識過強,較少考慮社會和他人,缺少社會公德心,文明素養差。“小毛病”造成的直接後果是社會秩序混亂、城市環境淩亂、人們心態紊亂。這些惡習勢必影響青年一代的心理健康。

(2)生活環境影響

現代的青年從小享受著家庭的溫馨,父母的嗬護,生活在關愛甚至溺愛之中。過於優越的環境造成了他們生活能力弱、個體意識強、心理脆弱、缺乏責任感的現狀。

(3)應試教育影響

素質教育講求“麵向全體”和“全過程”,以培養品德和能力為核心。但在一些學校、一些部門、一些教師的思想中還存在著:重學習、輕品德;重知識、輕能力;重灌輸、輕培養的現象。造成學生高分低能,放鬆對自己品德的陶冶,影響了青少年良好世界觀的形成。

青年將承擔起國家重任,迎接知識經濟、國際競爭的挑戰。沒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沒有健康良好的思想品德,沒有應對挫折的能力是不可能完成這一光榮而艱巨的曆史使命的。

2、培養社會責任意識的方法

現實社會生活中,青年朋友們的責任意識也在漸漸地淡化,重個人利益,輕社會集體利益,事不關己或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情就不去做,對自己行為不負責任,知行不一致,公德意識差等。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意識呢?

(1)家庭教育

家庭責任意識教育不僅是幫助孩子走向成熟的一種手段,更是造就人才和使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不能過分寵愛,不能把孩子當做盆花養護,應改變一切包辦代替的做法,要有意識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讓他們從小就懂得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自己應該盡的社會責任。

其次,要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家長要有不斷接受新知識,接受新思想的意識,並通過不斷地學習完善自己的各方麵素質,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要做孩子的好榜樣,家長自身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心如何,對孩子來得到及時的保障。

(2)社會實踐

青年責任意識的形成是其認識過程、行為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統一,三者統一的基礎就是實踐。社會實踐是公民磨煉意誌、砥礪品格的重要方式。在實踐的大課堂中,青年公民可以了解社會、認識國情,正確把握社會發展的主流和本質,認識社會發展的趨勢和遠景,樹立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承擔責任

責任意識是一個人追求的內在動力,責任意識的培養直接影響到青年朋友們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和追求,影響到他們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對其今後的成長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隻有能夠承擔責任,善於承擔責任,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賴的人。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隻是智商、領導力、溝通技巧等,還有責任意識。責任是實現人生價值和走向成功的階梯。

總之,社會責任意識是人們道德情感的重要表現形式,它能強烈的折射出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水準。它也直接關係到社會秩序的安定,社會文明的高低和民族的凝聚力、發展力。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朋友們,社會是不斷進步發展的,所以培養自我的社會責任意識及其的重要,那麼提高自我的社會責任感有哪些小對策呢?

一是提高認知水平,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應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和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社會價值的最大實現才是自我價值的真正實現。理想信念是青年朋友們社會責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動力,遠大的理想信念,能激發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社會責任感就要從具體工作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具體的活動中培養。

二是樹立心中的榜樣,榜樣示範既是一種責任教育方法,也是一種責任教育手段。在心中樹立社會和道德行為的榜樣,能夠幫助幫助自己培養社會意識和責任心。

一般來說,社會責任感是基於對社會、國家的深厚熱愛,並在這種強烈的感情支配下,主動承擔義務和責任的精神。所以青年朋友們要培養這種情感,擁有一顆感恩之心。第三節去除前途渺茫的消極思想

自我感覺前途渺茫是一種消極而失望的意識,是一種自卑灰暗的心理,它往往會泯滅人的勇氣和鬥誌,讓人陷於不思進取的沉淪之中。

前途渺茫感的產生,往往並非認識上的不同,而是感覺上的差異。其根源就是人們不喜歡用現實的標準或尺度來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應該達到某種標準或尺度。如“我應該如此這般”、“我應該像某人一樣”等。這種追求大多脫離實際,隻會滋生更多的煩惱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鬱和自責。

對此,青年朋友們要學會樹立自信心,克服前途渺茫的心理。

1、認識前途渺茫感的原因

許多青年朋友都有這種前途渺茫的心理,雖然青年朋友們的年紀不大,但是,也有這種渺茫感的時候。青年人的前途渺茫心理的產生,常來源於以下的原因:

(1)懷疑自我能力

在青年朋友們所產生懷疑的眾多因素中,最可怕的莫過於對自己的工作能力缺乏自信了。如果一個青年人內心深處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心理上就會產生障礙,而這種障礙又直接阻礙了他的前途的發展。在經曆過幾次不成功的工作之後,這種怯生生的懷疑就會變成沉重的精神負擔和自卑心理。

青年人人一旦在能力、創造力等主要前途方麵缺乏自信,就會將自己的優越感忘得一幹二淨,墜入前途渺茫感的泥潭難以自拔。

(2)懼怕他人拒絕

青年朋友們盡管有時候因懷疑自己的能力而表現出猶豫和膽怯,然而更多的是在更多的情況下,還是敢同厄運做殊死搏鬥的。青年朋友們真正懼怕的是在求職的時候被拒絕。

無論是求職,還是與上司溝通,都怕遭到拒絕。—旦青年朋友們在關於工作燈方麵被直截了當地拒絕了,很可能從此患上心理疾病,嚴重者可導致自信的喪失。被拒絕後所產生的渺茫感,一般很難通過理智消除,往往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複自信。

(3)失敗產生恐懼

青年朋友們比較注重成就感,因而對失敗恐懼要強烈得多。事情偏偏就是這樣:怕鬼偏有鬼,內心深處越是懼怕失敗,就越顯得神經質、越容易出差錯。

總之,當一個人自信的力量不足以抵抗這種不安和恐懼時,就容易感覺力不從心,產生無力感,從而喪失信心,產生前途渺茫之感。

2、克服前途渺茫的方法

一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優勢與不足。要學會揚長避短有助於形成自己獨特的自信心。人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我們需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對自己的認識,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好和更完美,才能有助於克服心理上前途渺茫的思想。

(1)樹立自信心

首先,青年朋友們要學會樹立自信心,認為自己幹什麼事情都能行,隻有認識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一定能達到目標的。這樣才能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充滿強大的信心,並且從心靈上確認自己能行,自己給自己鼓勁。隻要有心理準備,你就不會為一點困難而退縮。

青年朋友們的發展目標在時時發生變化,隻要克服前途渺茫的心理,樹立自信心,做自己幸福的締造者,學業或者事業就會成功。

(2)會自我調節

青年朋友們要經常注意自我調節,即使對自己的工作現狀不太滿意也盡量不要放在心上,時常做些放鬆我的事情,例如玩玩遊戲,看看電視一類的。

青年們造成前途渺茫究其原因,就就把工作等方麵看得太重,要學會換一種方式來考慮問題,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要學會超越自我,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心裏不要總想著前途、總想著工作;隻要努力了,那也是超越了自我。這也就是說,不與別人比,就與自己比,這樣心態就會平和許多,就會感到沒有那麼大的壓力,試著按照這種方式來調整自己,青年朋友們就會發現,在不經意中,心情會舒暢很多。

總之,青年朋友們要擺脫這種前途渺茫的心理狀態,要記住:過去不等於未來,不管一個人已有多少失敗的記錄,它們都已經過去了,它們都不能成為自己未來是否成功的理由,未來始終在自己的手心裏。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青年朋友們怎樣去擺脫前途渺茫問題,關鍵一步在於做好求職,求職麵試心情的緊張是必然的。眼見周圍強者如林,前來應聘的競爭對手個個氣度不凡,越發使自己產生一種自卑的心理,這對麵試是很不利的。應從以下幾點出發,做好自己的心理調適。

一是要從心理上戰勝自己,要深知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所在,應考慮在麵試時怎樣才能揚避短,巧妙地避開或彌補自己有所欠缺的地方,更好地表現出自己的長處。隻有戰勝你自己的過分緊張狀態,才能在麵試時保證正常發揮的基礎上爭取超常發揮。

二是對理想的期望值不要過高,有一種說法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意思是說無論對什麼事情,期望值都不要太高。因為事情的結果往往和所預想的有一定差距,要有從最壞處著想,向最好處努力的思想準備。

若理想職位期望值過高,勢必會對較不理想的結果過分恐懼而產生不必要的緊張,當然也就無法正常發揮了。事實證明,適度的緊張是有益無害的,適度的緊張可以使你更加嚴肅認真,注意力更集中,而過度的緊張隻能破壞心理平衡,使頭腦遲鈍、思維混亂、發揮失常失敗。

三是要正確對待求職麵試,要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此處不識君,自有識君處”。即使應聘不成,也隻不過是“大路朝天,各走半邊”。隻要是千裏馬,何愁遇不見伯樂!隻有大方、真誠、坦然地麵對求職麵試,才能在應試中舉止得體,思維敏捷,妙語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