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生發展的心理塑造(2 / 3)

四是各種應試不要怯場,你莫以為主考官都是洞察一切的,都是初次見麵,你不了解對方,對方對你也不了解。不要妄自菲薄,不能自己先亂了方寸。應該這樣考慮:茫茫人海之中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不可能是萬能的,每個人都各有其長短。第四節正確地看待一夜成名

當今社會,一夜走紅的人已不再是神話。比如“小沈陽”、“鳳姐”等都是一夜走紅的紅人,為此很多人也期盼能如此走運。對此,青年人須知,任何人的一夜成名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經過千百次的努力才換來的。所以對待一夜成名的問題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1、產生一夜成名心理的原因

法國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盧梭曾講過:“青年期是一個狂風暴雨的危險時期”,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性混亂與同一性形成相衝突,從而獲得新的同一性的時期。這是一個複雜的心理時期,容易出現複雜多樣的心理問題。

一夜成名,一方麵吻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麵也折射出了當今青少年中的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更多青年朋友一夜成名的期望。

那麼產生這種一夜成名的心理原因有哪些呢?

(1)對生活認知膚淺

青少年對事物缺乏足夠的分析判斷能力,思考上具有較大的非理性,因而會產生缺乏思考的膚淺行為。很多青少年盲從一夜成名的精神號召,不惜巨額的代價,而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社會狂潮。然而也有的青少年缺乏對自己的見解,隻是受到他人影響而做著一夜成名的美夢。

(2)浮躁心態下夢想

從“灰姑娘”變成“白雪公主”,一夜成名的“明星”之路是無數女生夢寐以求的終南捷徑。

我們看到,青少年對成人世界有相當強的模仿能力,成人社會的思維方式和社會風氣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的心理狀態與行為表現。成人社會對物質利益追求的短期行為,也已經潛移默化中滲透進青少年的思想生活。

從總體上看,在浮躁的社會風氣中,青少年往往心比天高,卻不能腳踏實地。

他們喜歡設計未來、幻想未來,但不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所以對家長或老師的監督、教育和批評,常有抵觸情緒甚或反對和敵視,經常在白日夢中想象或補償其實際的成功。

正是這樣的浮躁心理和媒體的有意引導使少數的成功特例不但成為青少年共同向往、追捧的成功榜樣,還被無限放大成極具可能性的成功機會。

(3)過度的攀比心理

有一些青年是為了成名的夢想,也有一些青年則認為上電視出鏡本身就是成名,甚至有人將“出鏡”看成在朋友、同學和親戚中炫耀的資本。“別人參與了,我也要參與,因為我並不比別人差”,這是一些青少年的真實心理。

不當的比較心理很容易演變成攀比之風,這種導向下,一夜成名這種思想就會從個體行為變為一種集體的從眾行為,進而上升到一種大眾化的群體行為。

2、一夜成名對青年人的影響

一夜成名似乎可以從這個社會現實來重新審視今天的社會環境和人文思想,現在太多的人都追求時尚,追求刺激,但這種時尚和刺激往往成了一種非常表麵化的東西,其內心的東西相信很少人能夠理解和清楚。

(1)導致價值取向錯位

青年們喜歡設計未來、幻想未來,但不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選秀節目所營造的“一夜成名”、“一炮走紅”的成功特例助長了青年的浮躁風氣,使他們夢想著一蹴而就、一舉成名、一鳴驚人,滋長投機取巧的心理,而缺乏腳踏實地、積極進取的精神,這給青年帶來片麵追求個人私欲的利己主義心態、崇尚感觀享受的享樂主義心態,而人生思考的理想主義成分大大減少。可見,“一朝成名”的急功近利價值取向正在青年的心靈裏作祟。

近年來,各大媒體的選秀活動搞的紅紅火火,一首節目的主題曲可以迅速唱遍祖國大江南北;包裝良好的男男女女在短時間內就會家喻戶曉。傳統的藝人道路在他們這裏大大縮短,原來要花10年,甚至幾十年才可以成名的藝人到了這裏就可以“一夜成名”。

青年人活力充沛、適應性強、更願意去接觸新事物,參與的積極性也相當的高,然而國內近年來,模仿國外選秀節目而製作的選秀“舶來品”卻存在著一些問題,這類選秀節目辦得過多過濫,充斥著炒作、緋聞和各色謠言,甚至淪為某些商家牟取暴利的工具,不僅流於膚淺和庸俗化,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當代青年人的價值觀。

(2)社會價值觀受挑戰

在電視選秀節目所渲染的熱鬧氣氛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已不再是青年的唯一價值目標。“條條大路通羅馬,行行都能出狀元”正是電視選秀節目的價值觀念。

電視選秀節目在青年群體中獲得成功,正是基於青年的價值需求的極大滿足。電視選秀節目使青年獲得價值體現的同時,也把自身的價值觀傳遞給青年,作用於青年心理狀態。電視選秀節目漠視年齡心理差異,強調平民參與、平等參與;推崇和樹立平民偶像、明星夢想,無限放大選手的成功幾率;大膽改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知識改變命運”的傳統價值觀。在這種價值理念的引導下,更多的青年將放棄對於知識的追求,對於道德的崇尚。

(3)影響青年審美觀念

一般來說,青年對於時代“潮流”和“現象”的出現,一方麵是盲從,另一方麵渴求與眾不同,表現為追求時尚、標新立異等個性化行為。電視選秀節目正是把青年追求個性化的心理通過種種“個性行為”表達出來,而引發青年共鳴。“個性行為”通常表現為“出位”,一般是審美的出位。審美的出位行為在贏得群體確認後,往往會形成一種風氣和時尚。

也許,選秀火爆現象的出現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不能一棍子打死。但是,我們還要看到選秀節目作為大眾文化商品,本身也存在著明顯缺陷。目前我國的選秀節目所傳播的價值取向對正處於價值觀形成時期的青年朋友而言,不可避免產生了一定的負麵影響。因此,需要我們社會、高校、媒體各方麵共同努力,矯正“選秀”對青年朋友們價值觀所帶來的負麵的影響。

3、正確看待一夜成名

在“選秀熱”的環境裏,如何促進青年的健康成長,是一個事關民族前途的重大社會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1)改進家庭教育

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行為對子女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應該做好表率,提高自身素質,與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充滿善意的關係,而不能溺愛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

家長應該培養孩子高雅的興趣愛好,把課餘時間的旺盛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正當活動中去。當孩子使用零花錢不當時,家長應該及時製止並指正,讓他們合理進行消費。

(2)創造社會環境

不可否認,娛樂媒體在“選秀熱”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然而,大眾媒體本來就是一種社會資源,應該擔負起其應有的社會責任。因此媒體應該少點經濟利益的考慮,多點社會責任的思量,給正處於明星崇拜期的青年學生以正確的價值影響。

正如旅美小說家裘小龍指出那樣,媒體善用“明星效應”,草根偶像們更是身體力行,宣傳、引導和鞏固社會正麵的、主流的價值觀。另外,選秀節目還應有度,而且要保證其質量。好的選秀節目不僅可以娛樂大眾,還可以讓青年從中學到知識。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選秀熱”的環境下,我們要做的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青年,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接班人。

貼心小提示

一夜成名的現象讓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原本讓人們娛樂放鬆的選秀節目,卻成了許多青年的生活重心。“選秀熱”對青少年帶來的負麵影響不可忽視,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那麼我們能從中看到以下幾點不利方麵:

一是讓許多青年變得浮躁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夢想一夜成名,成為眾人矚目的明星。青少年隻看到了一夜成名的光環,忽視了報名人數龐大的事實以及其中許多人多年來辛苦耕耘的積累,而隨波逐流,隻夢想成為明星,不能再靜心學習,也失去了自己以往所追求的理想。

二是青年是各個選秀明星的“粉絲團”的主力軍,他們是選秀明星身後最強大的人氣支柱。他們用大量的時間去追捧自己喜歡的選手,在百度建立貼吧,為選手建立各式各樣的支持網站,在選手的博客上留言等。

三是青年也成了各種娛樂產品的主要消費者,如購買選秀明星的唱片、寫真集、雜誌等。粉絲們為了給各個地方的銷售排行榜充銷量,抱著“可不能讓偶像受委屈”心裏,甚至重複購買同樣的產品。他們為加入粉絲團繳納各種入會費,還購買各式的禮物送給喜愛的選手,甚至千裏迢迢去看選手的比賽、演唱會。第五節不要被暴富的心理所危害

有暴富心理的人,往往有投機心理,這是一種幼稚的觀念,也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就實際來說,社會上林林總總的騙局很多,騙術也多樣。由於很多人心盼暴富,聽信謊言,結果陷入種種圈套之中,深受其害。所以青年人要善於抵製誘惑的騙局,防止上當受騙。

1、認識暴富心理的原因

暴富心理發展到了極端的人,就會喪失社會公認的道德,變得極端自私,唯利是圖,這樣的社會成員如果達到一定規模,社會控製體係將麵臨崩潰的危險。所以,對暴富心理的危害不可小看,那麼引發這種暴富心理的原因是什麼呢?

(1)功利心理

這種心理在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朋友或其他知識分子身上常常可以看到。他們求職或擇業的動機既有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作出貢獻的強烈願望,也有獲取高收入、高地位的渴求。

當今社會大學生求職擇業的功利心理,特別是知識分子的清貧、社會潮流的影響以及校園經商的啟發,誘發了擇業中追求高經濟收入的暴富心理。

(2)求閑心理

求閑心理是指在求職擇業中追求舒適、清閑的心態。在一些大城市裏常有一種怪現象,即有些工作無人願意幹,而有些人無工作幹,使大批農民工填補了空白,然後每天幻想著一夜暴富的場麵,其實都是空想而已,這種求閑心理在青年朋友們的求職隊伍裏可能隻占少數。

2、消除暴富心理的方法

受社會風氣的影響,許多青年朋友渴求走捷徑成功,夢想比爾·蓋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舉成名,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不願從小事做起,從基層做起,踏踏實實地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業,那麼應該怎樣正確的去看待,並且消除這種一夜暴富的心理呢?

(1)客觀評價自我

每一個青年朋友都要認清自己,有一個適當的自我定位,客觀評價自己,明白自己能幹什麼和不能幹什麼,其次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同時樹立職業的社會意識和長遠意識,在求職和擇業的過程中,既有對自己正確的評價,也有對社會長遠的認識和判斷,從而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坐標,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將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把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形成開放的大職業觀。

(2)保持良好心態

良好的心態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同時作為社會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應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麵對求職失敗,應該認真反思,吸取經驗教訓,努力爭取新的機會。

在對部分成功就業畢業生調查中,絕大多數都談到自己在擇業過程中,注重發現自己的“賣點”、自身的優點或長處,並設法在應聘中突出自己的“賣點”,最終達到目的。

(3)樹立創業意識

成功的事業有時會由於良好的機遇而變得一帆風順,但是絕大多數必須付出艱苦努力。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立誌成才不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對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請青年實現自我價值、實現理想抱負、獲得幸福的良方,青年隻有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付出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隻有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做起、從基層做起才能最終取得輝煌的成就和業績。

(4)做好技能準備

青年朋友們一進校門就要自覺把自己的專業與以後的就業聯係起來,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掌握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隻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總之,幻想著一夜暴富的心理是極其不健康的,如果時間一久不僅會影響到我們的工作同樣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理健康,所以我們要腳踏實地地看清自己,知道自己的道路到底在哪裏,學會衡量自己的價值,努力學習經驗,這樣才能使得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也會擺脫日益的幻想加劇帶給自己的煩惱。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我們有了這種一夜暴富的心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好心理調適呢?

一是樹立正確人生觀,社會賦予青年的任務是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一個人是否活得有價值,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盡了力,並不是看他的財富有多少。

二是轉移注意力,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行業,投入力量,爭取好成績,之後再遷移到其他行業。這樣,自己的信心就會逐步增強,空想就會步步退卻。除了學習之外,還應多參加活動,多與別人交往,以期改善內向性格,培養多方麵的興趣和樂觀的情懷。

三是增強意誌力,當空想來臨時,運用意誌力自我克製。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自我暗示、自我命令。暗示、命令自己不要空想;暗示、命令自己把精力調到學習和生活上去。如果不行,還可以離開現場去訪友或逛逛公園。第六節不要被僥幸的心理所驅使

僥幸心理的產生存在於不同領域和不同層麵的人之中,它是指人們希望由於偶然的原因而獲得成功或免去災害的一種心理寄托,如經營生產者重利益輕安全,認為不會輕易出事而導致重大事故頻頻發生就是僥幸心理驅使;酒後駕車導致的宗宗人間悲劇和順手牽羊的盜竊等,都是懷有僥幸心理,而最終使自己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

1、認識僥幸心理產生的原因

從法律法紀的角度分析,心存僥幸也是指人對自己能夠逃避法律追究的自信想象或可能逃避法律製裁的賭注心理,因此它是有很強的腐蝕性和傳染力的心理病菌,是突破思想防線的殺手,是違法違紀的禍根,它更是一種自欺欺人的不健康心理。

(1)從眾結果

生活中很多人的僥幸心理都是與旁人的行為息息相關的。有人闖紅燈,實際上就是因為周圍的人都在闖,人們的違規行為降低了他自己對規則的遵守與對危險的認識。可見,從眾也會誘發人的僥幸心理,僥幸也是會傳染的。

(2)偶然強化

有的時候,我們一次偶然冒險經曆的成功會鼓勵下一次的冒險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僥幸心理往往是被尊為上賓。例如賭徒,偶然的一次獲利,就加大了他再次參賭的可能。還有貪官,第一次受賄可能是被行賄者所牽製著的。但是“天知地知”的結果,卻讓他看到了收受賄賂並沒有那麼危險。因此當再次受賄時,他就會坦然許多,甚至成了習慣。

(3)規避危險

僥幸心理有的時候有它的實際價值,這就是當我們麵臨大的危險時,一定的僥幸心理可以幫助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和勇氣去麵對危機,否則,人的精神就會因為絕望而失去勝利的希望了。曆史上著名的“空城計”就是一次以僥幸心理為最底線的冒險行為。當然,這樣的僥幸是在危及生命的情況下,沒有選擇的選擇,也是在當事人具有一定控製能力的前提下,采取的無奈之舉。

僥幸是一種心理預期,也是一種自我安慰。它是在人們趨利避害的心理需求基礎上產生的,因為人們都不喜歡做遺憾性的選擇,所以僥幸就有了它的市場。

所以,僥幸常會蒙蔽人們,使人們達到心理上一時的平衡,而失去對事物真實情況的評估。於是,在多數情況下,人們就很容易成為僥幸的俘虜。

2、克服僥幸心理的方法

僥幸就像是一劑麻醉藥,使人失去正確判斷事物的能力。因此,我們應當善於辨別僥幸、控製僥幸心理,將僥幸的出現當做一個警鍾,使自己能夠有足夠的能力,規避由僥幸帶來的不幸,而不能一葉蔽目、糊塗做人。

僥幸心理是人的不正常心態,通過適當的心理調適,是可以克服的。那麼僥幸心理它作為人的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也是可以克服的。

(1)要加強道德修養

人的僥幸心理的產生,與個人道德修養、意誌品格、文化修養等有著密切的聯係。道德修養、意誌品格好,有文化修養的人,是很難做出沒有原則的事情來。隻有個人修養差的人,才容易產生僥幸心理,而做出愚蠢的事情來。因此,平時我們一方麵要注意加強學習,改造自己的世界觀。

古人說:書能養性、修身。我們可以通過讀書學習,從書本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像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社會學知識、法學知識、道德倫理知識等,學會遇事用腦認真冷靜地思考,正確認識自我,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規範,符合法律規範。

這樣,當你頭腦中有了不正確的想法時,就可以很好地思考一下,這個想法是否符合法律、道德規範,它將產生的後果如何,你就不會出現過激的行為。

另一方麵,在工作中磨練。通過工作實踐,可以磨練個人的意誌品格,改善心理結構。良好的環境熏陶和實際工作的磨練,會使性格變得豁達一些,說話變得涵養一些,使你越來越走向成熟。

(2)學會要轉移注意力

僥幸心理也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或利、欲的誘惑而產生的謀求個人利益的興奮點。但這個興奮點,受到內因或外力影響時,會發生改變的。

比如,一個人一味地想弄到錢,他要經常地尋找弄錢的機會,像打麻將賭博、個人單獨活動等,那麼在這段時間內,無人勸阻,有了機會就可能去實施。如果參加了法紀教育,或者聽到領導的講話或提醒,當這方麵的想法時,自己想到以身試法的後果,可能就會打消這個念頭。同時你還可以堅持參加集體活動,像打球、唱歌、生產勞動,或者專心致誌地去做某項工作,分散自己不正常想法的精力,也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別是你感到參加集體活動有了樂趣,工作中有了成績,生活充實的時候,你的心理就會產生一種滿足和安慰。

(3)學會增強自控力

僥幸心理有了第一次,可能就會想到第二次,有了想做越軌事的僥幸心理,最終會將你陷入違法犯罪的泥潭。因此,我們平時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養成,培養自己的自控能力。

當你有了非分之想的時候,你想一想達不到預想的結果給自己帶來的後果,或者說這樣做違犯了法紀受到處罰,得不償失,你就會停止你的行為。總之,遇事用法紀觀念來約束,掌握做事的原則,就一定能消除你的不正常心理,就不會發生違法違紀的行為。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青年朋友們,如果你現在也存在著這種僥幸心理的話,請千萬不要慌張,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來自我調節:

一是樹立樂觀的情緒,僥幸心理是人們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比如當人們遇到壓力、風險、危機而感覺焦慮時,心理會失去平衡,為了防止這種不平衡無限製地擴展下去從而導致人出現精神問題,這就需要一種樂觀情緒來支撐起人的精神層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