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生發展的心理塑造(3 / 3)

二是不要依賴僥幸心理,僥幸不是基於現實的,甚至是和現實相反的,它的作用就是暫時穩定人的精神;但是僥幸心理就如同心理上的嗎啡,如果過度依賴僥幸心理來安慰自己,就是一種自我催眠了。

三是做事情要腳踏實地,僥幸心理是人人都會有的,隻是比較腳踏實地的人不太會在意自己的這種心理,他們更看重自己的實幹取得的成就;而一些存在投機心理的人,則比較容易相信自己的僥幸心理,相信運氣,所以要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拋棄這種不健康的僥幸心理。第七節拋棄眼高手低的思想

眼高手低是許多青年人的通病,其表現一是隻想做大事,不屑於做小事,甚至於看不起做小事的人;二是在觀念上認為自己什麼都行,而實際上又往往不行。

凡事要腳踏實地,不能好高騖遠,如此才能最終成功,所以青年人要懂得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道理。須知,不做一的人,永遠做不成二,不能做小事的人也不可能做成大事。

1、了解眼高手低的原因

我們在各行各業中都會遇到這樣一種人,他們能力一般卻總是覺得領導對自己不夠重用,自己的才華在現有的工作崗位上得不到充分發揮,自己的抱負在周圍人中的不到理解,那麼,造成這種眼高手低的思想原因有哪些呢?

(1)不能對現實正確認識

青年朋友們正處在浮躁期,“眼高手低”的人有很多。這樣的人總是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他們過多地思考“未來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而對於“現實的自我”沒有一個客觀的評判能力。

比如,他認為自己具有管理才能,這隻是他內心的想象,或者說是理想和願望。從另一個側麵分析,他們在無意識間拒絕接受“低水平的自我”。在他們的內心獨白中,滿是“我應該……”句式。比如,“我應該做個成功的人”、“我應該具有領導才能”等,而對於我實際是個什麼樣的人很少關注。

(2)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

“眼高手低”這樣的評價往往是當事人的同事給出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人際關係不盡人意,究其原因,我們可以發現“眼高手低”的人往往過於以自我為中心,很難體會別人的情緒,隻看到自己看不到別人,對同事的才能視而不見。

對自我評價過高的人往往還有自卑的一麵。當自卑的那一麵出現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感到自己是最可憐的人,非常無力、無助,這也是由於沒有正確認識自己造成的。

2、認識眼高手低的表現

(1)過分自負

大學生眼高手低一般表現為過分自負,即對自己的評價高出自己的實際水平,具有不切實際的擇業期望值與自我評價。在擇業期間表現為:把待遇是否優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寬敞等作為選擇標準,不願承擔艱苦的工作,不願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學校去工作。

(2)沒有定位

青年朋友們的眼高手低現象的表現還在於,沒有自己的職業定位,一味追求熱門職業或熱門行業。盲目攀比,往往和同專業或同年齡段的同學相比較,如:進外企,工資,福利等,並且對自己的職業競爭力沒有理性的分析,職業技能偏弱,但工作的期望缺很高,薪資要求不合理。

沒有自己定位的青年朋友們往往不夠務實,非常看重企業外在的光華,如上班地點、工作環境、外企等。求職中很計較企業能給予的東西,如薪資待遇,但工作中卻不敢承擔責任。

(3)過於自信

青年們表現出過於自信,急於成功,頻繁跳槽。當問起跳槽原因時,總是這企業不規範,那家企業不正規或沒有發展空間,不能找自身的原因。沒有社會經驗,沒有突出的能力和資源,而急於創業。由於缺少社會閱曆,創業成功的可能性也很低。

造成目前很多大學生“眼高手低”的問題,學生的父母、我國的教育機構和整個社會也是有責任。而大學生“眼高手低”問題對家庭、社會和他本人的危害都很大,直接會導致學生在職場上競爭力下降、職業發展走下破路、缺乏健康的職業心理、甚至影響家庭的建立和家庭的和諧等。

3、克服眼高手低的方法

不切實際,眼高手低是職場大忌。有職場經驗的人都知道,常常有一種人,而且常常是新人,他們一進公司,就非常“眼高”,急於表現自己的才能,會提出一些激情衝天,大而無當、不切實際的計劃。結果證明往往非常“手低”,以失敗告終。打仗要一場一場地打,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即使你要登上月球,也還是要從地上出發。

(1)正確看待自己

青年朋友們要學會正確看待自己,並且尋找自己的長處。然後,讓自己的長處得以發揮。這是最基本的獲得自信的條件。獲得自信,要先獲得滿足感,讓自己覺的自己很行,這是最基本的。因此,你要好好利用自己的長處,盡量發揮自己的長處。要多做,隻有這樣才能盡可能的品嚐到成功時的滿足感,那麼你才建立起自信。如果總認為自己不行,而什麼都不去做,什麼都不敢去做。就會變的越不自信,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2)要從小事做起

青年們要培養做小事的心態,把小事做漂亮、做精致的心態。世界上再難的事情,再宏大的工程,也都可以分解成細小的具體事情,要想做成大事情,就必須把分解後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所以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開始做起,隻有從一做起,才能做到二、做到三,才能最終成功,不做一的人,永遠做不成二,也永遠不會成功,不能做小事的人也不可能做成大事。

“眼高手低”的青年們大多過於關注自己的能力,希望得到別人的讚許,但關注別人感情的能力往往較差,從這一點入手也是比較可行的辦法。比如,可以學習傾聽同事的談話,參與討論,但注意不要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眼高手低的朋友們也不妨客觀的總結工作失敗的原因,那樣會對於未來的工作非常有幫助,既不要將失敗全部歸結於自己,更不要講責任全部推給他人或客觀條件。學會客觀地分析失敗,也能幫助自己找回真正的自我。有的時候承認自我的渺小是需要勇氣的。

貼心小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年輕人在求職時念念不忘高位、高薪,並且對自己說:“英雄需有用武之地”,然而當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時,就會對自己說:“如此枯燥、單調的工作,如此毫無前途的就業就不值得自己付出心血”!當他們遭遇困難時,通常會說:“這樣平庸的工作,做得再好又有什麼意義呢?”漸漸地,他們開始輕視自己的工作,開始厭倦生活。

一是學會調整心態,那些在取得一定成就的人,無不是在簡單的工作和低微的職位上一步一步走上來的,他們總能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中找到個人成長的支點,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用恒久的努力打破困境,走向卓越與偉大。

二是發現工作樂趣,年輕人應該像哥倫布一樣,努力去發現自己的新大陸,沉湎於過去或者深陷於對未來的空想是沒有前途的。你正在從事的職業和手邊的工作,是你成功之花的土壤,隻有將這些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更正確、更專注,才有可能將尋常變成非凡。

三是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年輕人心目中要有遠大的理想,但在實際生活中又必須腳踏實地,衡量自己的實力,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一步一步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第八節摒棄自暴自棄的心理

自暴自棄就是指悲觀失望,不求進取,心灰意冷,自甘墮落的一種厭世情緒。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青年思維敏捷,精力充沛,但自我控製能力不強,缺乏堅強的意誌和頑強的毅力。生活中一旦受挫或失敗,容易自暴自棄,喪失信心。所以一定要注意摒棄這種心理。

1、認識自暴自棄心理的原因

自暴自棄心理源於外部環境,也有個體自身的原因。從外部環境來講,如果個體與環境不協調,有過多的挫折感,就可能產生壓抑心理。

(1)行為規範的影響

行為規範是調節、約束個體行為的行為準則。如果行為規範太多,過於嚴厲,或者規範與個體的接受程度差距甚遠,個體極易產生壓抑感。例如,有些社會對婦女有許多清規戒律;有些家長過分地管教孩子;有些單位與部門對下屬有過高的要求,都會使之產生壓抑心理。

(2)工作生活壓力

人活於世必然要進行工作、學習、生活等實踐活動,若這種實踐與人的能力相適應,個體就能取得預想的成績,就有成就感;若人的能力不能承擔這些實踐任務,或者長期超負荷地工作、學習、生活,不堪重負,個體就可能感到痛苦與壓抑。如有的學生麵對繁重的學習負擔,成績下降,就會感到壓抑消沉。

(3)緊張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指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人有合群性,希望自己能被他人接納。親密的人際關係能增強人的自信心,滿足人的社交需求;而緊張的人際關係使人的精神與社會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個人的誌向處處受挫,或"懷才不遇",或遭人冷遇,自然會產生孤獨無援的感覺。結果可能導致個體采取逃避現實的行為。

(4)個體條件較差

如生來長得醜陋,有生理缺陷,或者才能不及人等,都可能引起他人的譏諷和嘲笑。在他人的消極評價中,個體極易產生自卑感和自我否定感。有些人可能加倍努力,化壓力為動力,有些則可能感到壓抑和痛苦,變得自我封閉或自暴自棄。

(5)會產生壓抑感

氣質是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按心理學上的說法,人有四種典型氣質即膽質汁、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根據氣質的特點屬抑鬱質的人具有敏感、多愁善感的特點,對同一事物,他們的壓抑感可能比其它氣質的人更明顯。

性格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和行為模式,一般而言,外向性格的人遇事往往用情感將它表現出來;內向性格的人則常常把感情壓抑在內心,其中消極的情感會轉化為壓抑感。可見調整改造個人的性格、氣質對克服壓抑感是十分必要的。

2、調適自暴自棄心理的方法

當青年人過高的期望不能實現時,往往對身邊的人充滿敵意,對前途悲觀失望,這是很危險的因素。一個人的快樂,並非來自於他擁有得多,而是他計較得少,舍棄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種更廣闊的擁有,那麼應該怎樣來麵對自暴自棄的自我調適呢?

(1)正確麵對現實

要知道社會是一個由多元子係統組成的大係統;社會有光明,也有陰暗麵;世上有好人,也有壞人。看待社會不能過於理想化,要看到社會成員之間實際上存在不平等的地位,待遇上的差距。人與人不能互相攀比,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社會的公平性,而應正視社會、承認差別、努力去縮小與別人的差距。

(2)正確看待自己

遇到挫折,應先從自己的主觀方麵去尋找原因。“勤能補拙”,用自己的勤奮特長去彌補不足之處;堅信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短處,隻要積極有為,長善救失,“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停止自我比較,不要擔心不如別人,要自己接受自己,確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心態。

(3)閱讀名人傳記

聖賢名人之所以成功,就是他們能從挫折中走出來。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挫折,如何戰勝挫折,到達成功的彼岸?聖賢們的思想與足跡能予以我們許多啟示。孔子講學“三虛三盈”,但他不氣餒,不斷努力,終於培養出3000弟子。南非現總統曼德拉為反對種族歧視坐牢26年,終於取得鬥爭的勝利,這些都能給人以希望和勇氣。

(4)健康快樂生活

許多沮喪的人放棄了他們最喜愛的業餘活動,這隻會讓事情弄得更糟。為了扭轉你目前的心情,不妨每天做些激烈的活動,多參加社交活動,如朋友聯歡會、聚餐或看電影等。

讓微笑常寫在你臉上。心理學家通過深入的研究發現,行為能夠影響情緒。當你感到壓抑時,不要拖著雙腳垂頭喪氣地走路;不要躬背坐著,而要挺直身子;不要愁眉苦臉,要露出笑臉,這樣做本身就能夠讓你感覺良好。

(5)堅持鍛煉身體

英國教育家斯賓認為"健康的人格寓於健康的身體"。有許多精神壓抑者通過體育鍛煉,出一身汗,精神就輕鬆多了。科學家認為,呼吸性的鍛煉,例如散步、慢跑、遊泳和騎車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為這些行動讓人肌體徹底放鬆,從而消除緊張和焦慮的心情。

總之,要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堅強、樂觀、開朗、幽默的性格,培養廣泛的愛好和興趣。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同時應當加強意誌和魄力的訓練,培養自己不畏強手,勇於拚搏的精神,不斷提高對壓力的承受能力,抵抗自暴自棄帶給我們的心理影響。

貼心小提示

一是勞逸結合尋求樂趣,爬山遠眺、呼吸新鮮空氣等活動都能夠開闊視野、跳跳舞、唱唱歌、聊天逛街,也是消除疲勞、讓緊張的神經得到鬆弛的有效方法和精神良藥。

二是學會運用彈性思維,一個富有彈性思維的人,往往能冷靜地應對各種變化,化逆境為順境,變壓力為動力。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彈性思維,抱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瀟灑氣概,為自己創造一個積極、有序、寬鬆、和諧的生存環境。

三是積極地自我暗示,不要對自己過於挑剔,設立太高的期望值。試著接納自己、欣賞自己,沒有必要過分在意別人的掌聲、稱讚與關注。

四是適度的進行鍛煉,心情壓抑者,通過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提高大腦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而且可使肌體放鬆,消除緊張、焦慮的心情,從而信心倍增。第九節正確消除急功近利的觀念

急功近利是指一個人心浮氣躁、毛手毛腳、眼高手低,急於求成,缺乏耐心的一種心理。其表現是做事總想一口氣吃出個胖子、一鋤頭挖出口井等等。

過於強烈的急功近利心理會讓我們難以平靜地、耐心地、仔細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越是想要很快地做好一件事,越是不能夠沉下心去做,容易犯敷衍了事的錯誤,這樣隻會讓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所以青年人必須消除這種觀念。

1、了解急功近利的原因

急功近利是一種情緒,一種並不可取的生活、工作態度,人變得急功近利了,會終日處在又忙又煩的應急狀態中,脾氣也會變得暴躁,神經也會緊繃,最終被生活的急流所壓迫。

那麼,產生急功近利心理的重要原因有哪些呢?

(1)社會心態

從社會方麵講,主要是社會變革,對原有結構、製度的衝擊太大。伴隨著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利益與結構的大調整,每個人都麵臨著一個在社會結構中重新定位的問題,於是,心神不寧,焦躁不安,迫不及待,急功近利就變成了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社會心態。

(2)個人主觀

從個人主觀方麵來看,個人間的攀比是產生急功近利心理的直接原因。通過攀比,對社會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生存狀態不滿意,於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因而使人們顯得異常脆弱、敏感、冒險,稍有誘惑就會盲從。

急功近利是一種衝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交織的病態社會心理,它與艱苦創業、腳踏實地、勵精圖治、公平競爭是相對立的。急功近利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使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對組織、國家及整個社會的正常運作極為有害,必須予以糾正。

2、認識急功近利的表現

一個急功近利的人是很難按照一定的步驟去按部就班地認真做好一件事的,因為他們已經形成了一種不好的習慣,總想著投機取巧,連自己都控製不了自己的行為。

(1)不成熟表現

青年朋友們之所以會有很強的功利心理,就是因為在做事情的時候把結果看得高於一切,這就是典型的不成熟的表現,結果的好壞往往推動著他們的心理變化。一個好的結果能夠讓人欣喜若狂,而一個不好的結果則讓我們從此一蹶不振。於是為了追求一個好的結果,為了讓這個好的結果早一天來到,我們在實踐過程中總是想方設法地走捷徑,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2)草率的表現

急功近利與草率是連在一起的。急功近利的青年人,辦事毛躁馬虎,對什麼事情都是不求精細,這種人往往不適合從事科學研究、精細加工等工作,這些科技含量高而且要求十分精密的工作,一旦遇上這種急功近利的人,容易把事情辦砸。

如果這些情緒經常發生,長期受到這種負性情緒折磨,心的平靜勢必被打破,情緒的紊亂狀態就會出現。

3、克服急功近利的方法

在工作中的急功近利心理一般是為了盡快讓自己在同事中脫穎而出,有些人不惜采取一些極端的甚至是卑劣的手段,弄虛作假,蒙混過關,以期獲得同事和領導的另眼相看。殊不知詭計遲早是會被識破的,這樣做可以說是把自己推到了一個很危險的境地,如果有一天事情敗露了,便再也沒有退路了。

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呢?下麵我們就此提出了幾點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1)要有務實精神

務實就是“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精神,是開拓的基礎。沒有務實精神,開拓隻是花拳繡腿,這個道理是人人應弄懂的。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也是青年朋友們克服急功近利心理的重要一點,例如,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去比,從而得出的結論就會是虛假的。有了這一條,人的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減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

(2)遇事善於思考

考慮問題應從現實出發,不能跟著感覺走,看問題要站得高、看得遠,切實做一個實在的人。

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力量使我們茫然不安,急功近利不僅是人生最大的敵人,而且還是各種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現形式呈現多樣性,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說的就是如果青年朋友們能安下心來認真做一件事情,並且貝托急功近利的心理狀態就沒有做不好的事。

青年朋友們做事情很多時候都是半途而廢,在開始的時候是一腔熱血,然後是熱情消退,最後完全放棄,總是在想著事情的最後成果,急於看到所作的工作的成果,而這些卻不是一天兩天能看得出來的,所以就覺得這些工作是沒有意義的,於是選擇了放棄。

如果青年朋友們能夠堅持,真正的靜下心來,認真地去學習、工作,做的會比現在好很多。青年們都急需在心中添把火,以燃起某些希望。在很多時候,又急需在心中灑點水,以澆滅某些欲望,這樣才會擺脫不良的心理狀態,做到開心快樂的工作和生活。

貼心小提示

親愛的朋友們,麵對急功近利的情緒你可以嚐試以下幾種辦法,希望對你會有所幫助。

一是培養韌性,避免和克服急功近利心理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性格磨慢、變韌。平時可以做一些需要很大的細心、耐心和韌勁才能做好的事,針對自己的性格弱點,有意識地加以磨煉。隻要持之以恒,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目標適當,避免急功近利心理,幻想依靠“短促出擊”而能立竿見影,想經過一陣子的奮鬥就一鳴驚人,是十分不現實的。青年朋友們如果真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就得做好長期奮鬥的思想準備,不要急躁,辛勤耕耘,終將守得雲開見月明。

三是保持心平氣和,心平氣和是青年朋友們急功近利心理的對立性反應。保持平衡的心態來麵對工作上的一切事物,這樣才會取得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