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角色定位的心理認同
角色是由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身份所決定的,並符合於一定社會期望的行為模式。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純生物性的個體,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社會的人。在社會的大舞台上,每個人都扮演著一定的角色。
作為男人,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時,不僅要以生物學意義上的性別約束自己,還要以心理學意義上的性別約束自己,而社會也是從這兩個方麵來評價我們作為男人這個性別角色的。我們永遠要記住,男人就是男人,男人要有勇氣、豪氣、魄力和責任感。這是男子漢的氣概!第一節兒子角色的定位與心理認同
每個男人從出生降臨的那一刻起,就擔負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兒子,而且這個角色還被賦予了神聖的曆史使命。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自己一天天地長大,長成一個可以承載社會重任以及承擔家庭責任的男子漢。此時,要懂得不辜負父母的養育之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於父母的付出,我們應該能夠理解並盡力回報。
1.兒子的困惑
兒子是指子女中的男性。不論農村還是城市,父母養育我們都是付出了一輩子的心血。他們含辛茹苦,十分不易。作為父母的兒子,我們要深懷感恩的銘記於心。
隨著光陰轉動,在生活中我們會漸漸長大成熟,會結婚成家,還可能會搬離父母身邊。但無論我們身處人生中哪一個階段,我們父母在我們生命中永遠是最親近的人,也永遠扮演重要的角色。
我們當然愛父母。但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發覺我們需要比想象中有更多的耐性和技巧去維持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係。
從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壓力可能越積越大,衝突也會悄然出現。如不好好處理,這些壓力和衝突可能會漸漸破壞我們和父母的珍貴關係,更不用說對我們精神健康方麵的損害。
還有我們配偶的父母。對於我們許多男士們來說,與嶽父嶽母相處可能是極具挑戰性的一回事。
與嶽父嶽母的不愉快關係可能會對我們的婚姻帶來不良影響。相反,如果能夠與嶽父嶽母融洽相處,可能代表我們將得到更多的支持。
我們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是,即使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的父母仍然把我們當小孩子一般看待。
我們的父母仍然會希望在每一件事情上給我們提出意見,並期望我們依從他們的意思。
雖然我們愛惜自己的父母,但他們有時也會令我們很生氣。我們的父母會埋怨我們已不再愛他們,他們可能會不斷提醒我們在沒有結婚前曾經多麼聽他們的話。除往事外,你會發覺自己與父母並無多少共通話題。
你的太太似乎太在乎她父母的想法,並期望你會為他們做很多事情。
你可能還會發覺你的嶽父嶽母對你生活上的事情有很多意見,他們太多的要求甚至會使你困惑而厭煩。但是,他們卻似乎不知道自己煩擾著你,並對你們的婚姻生活造成壓力。
你希望你能向他們說“不”,但你卻說不出口。
2.扮好角色,盡到責任
作為父母的兒子,父母們會把很多自己的遺憾和很美好的願望寄托在我們的身上。然而,我們真正能成為國家棟梁的畢竟還是很少的,大部分人也隻是很普通的平民。那麼,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兒子呢?
(1)懂得感恩
從個體的角度來說,在從性愛到生育的環節中,我們父母具有跳出這一圈子的能力。他們既然能跳而不跳,當然不能說對我們一點恩都沒有。
退一步來說,即便父母將生看作是滿足性欲的副產品,沒什麼恩可言,那麼育呢?難道一點恩都沒有嗎?
我們隻有懷著感恩的心對待自己的父母,才可能以感恩的心麵對這個世界。
(2)懂得體諒
父母對於我們的養育,從來都是含辛茹苦,盡心盡力。他們並不期望能有什麼回報,如果能夠得到一句關切的問候,在他們看來已經是很快樂的事情了。
我們如果像債主一般天天逼著父母作那些力所不及的奉獻,對他們來說幾乎就是人世間最大的心靈折磨。
我們都需要體諒,父母當然也不例外,要學會體諒別人,首先就要學會體諒父母。
(3)負起責任
等到我們慢慢長大,我們就得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份責任,無論是對自己,對父母,還是對他人,對社會。而單從做好兒子一麵來講,我們尤其需要早日自立,盡量減輕父母的負擔,同時多為他們做一些可以做到的事情。
我們不一定非要成才,能成才那當然是最好的了。但我們一定要成人,也就是說,當我們長大以後能憑自己的一雙手,自食其力養活自己和家人。
(4)善於處理家庭矛盾
作為兒子,結婚以後的角色尤為重要。兒子是父母和愛人之間的一個橋梁,要做好還真的比較難。在我國,婆媳之間的關係是最微妙的,也是最難相處的。
我們做兒子的夾在中間有時真的很難,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技巧,在一個家庭,誰對誰錯並不重要,對了又能怎麼樣?錯了又能怎麼樣?所以,作為兒子要在父母和愛人之間去和和稀泥,兩頭多說點好話,問題和摩擦就會減少了。
(5)懂得尊重父母
尊重長輩、孝敬父母,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做到的!我們的父母把我們拉扯大真的很不容易,所吃的苦也許你根本就想不到。
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當你有能力或者認識到應該對父母孝敬的時候,而父母卻已失去了,那你一輩子心裏都不會安寧的。因為你已經無法挽回了!所以千萬不要等到那個時候才想起來孝敬父母,天下最不能等的事就是孝敬父母。
作為一個中國的男人,你不僅要做父母眼裏的好兒子,更要做一個人民的好兒子,這才是我們中國男人最崇高的精神境界!
貼心小提示
與父母相處,有很多的方法技巧,處理得好,才能有和美的家庭關係。現在我來給你介紹一些有用的方法吧!
當你長大,你會轉變,你會進入成年人不同的階段,並麵對人生不同的挑戰。當你轉變,你與你父母的關係同樣需要轉變。你需要鍛造新的關係,是兩個成熟的成年人之間的關係,而並非停留於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除了愛和你們共享的美好回憶之外,應互相尊重和尋求共同的興趣,這樣將有助你與父母找到一個更稱心如意的關係。將他們當成人夥伴看待,而不單是父母。
幫助他們讓你長大。在你的父母麵前要表現得像個成年人。這樣,他們會傾向多些把你看待為一個成年人。與他們相處時,反問自己一條很有用的問題:“假如我的父母是朋友或普通相識的人,我在這樣的情況下會怎樣做?”
和父母談話時要好像和朋友談話一般。不要局限你們話題。跟你的父母講一些你和朋友都會談論在周圍發生的事情。這樣你們才能夠一起成長。
假如他們做了一些困擾你或影響你的事情,讓他們知道,因他們可能並不為意。當然,態度要溫和及給他們應有的尊重。對父母為你所做一切表示欣賞。不要以為什麼都是應得的,要表現出你的感激。他們都需要感到被欣賞。
尊重他們的建議,就如你會珍惜朋友給你的建議一樣。然後,作出自己的抉擇而不需內疚。
如同許多其他人際關係一樣,如果能夠一起開懷一笑,你已經做得很好。
培養一些你可跟他們分享的活動。一起做一件事或參與一些活動是建立親密關係的一個好方法。
你的父母同樣需要有自己的生活。例如,不要以為他們隨時都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幫你照顧孩子。
要記住,在維持你太太和父母之間的良好關係中,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讓他們互相知道一切對方對自己的感覺有時並非好事,選擇性地告訴他們是關鍵。
一段良好的關係應該是充滿關心的關係。你的父母漸漸老邁,你會希望確保他們能照顧自己和保持健康。
然而你的父母未必會承認他們在家中需要幫助,所以你要多留意一下有關你父母健康方麵的重要警示征兆。
在沒有刻意減肥的情況下而體重下降,可能顯示有重要的健康問題。
你父母在處理家中起居事情上任何方法上的大轉變都可能反映他們的健康狀況。
不能如常進行日常活動,如洗澡及其他基本梳洗,可能顯示一些健康問題。
每個人都有開心和不開心的日子,但情緒或外表的極大變化可以是抑鬱症或其他健康問題的征兆。
假如你父母的腳步不穩,他們可能有摔倒的危險。假如你察覺有不對勁,向他們說出你的憂慮和表現你的關懷。
與他們討論和找出方法去幫助他們。如有需要,鼓勵他們向專業人士求助。第二節父親角色的定位與心理認同
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長期以來,我們總是習慣強調母愛的力量,強調母愛最崇高,但事實上,父愛的力量同樣偉大。就像一隻鳥兩個翅膀、一個人兩條腿一樣,母愛和父愛是缺一不可,無法替代的。
1.認識父親的角色
父親是父親,母親是母親,他們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因為其角色不同而產生差別。但我們往往把父親與母親的作用混為一談,使家教效果不明顯。
實際上,家教過程中父親與母親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人、成才。但為什麼在有共同目標的前提下,仍然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之間沒有協調好各自的家教角色。
曆史上我們男人因力氣及性格而一直被視為雄偉的象征,我們男人往往象征著判斷力、領導力、勇氣以及供養家庭的能力。在以往,我們父親多半是一個家庭或團體的核心。
在現代家庭中,許多婦女走出家門,在男人世界裏工作,許多男人卻在做女人的活,比如帶孩子、做飯等。
盡管我們許多男人歡迎有這樣的機會來密切自己與孩子的關係,但是這樣做會招致一種極壞的後果,即孩子會認為他有兩個媽媽,而不是一個爸爸、一個媽媽。
孩子需要有一個能起父親作用的爸爸,男子氣概不能從課程中學到,它隻可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從父親這個榜樣的身上學到。
作為父親,我們必須保護母親不受孩子的淩辱,他還應該保護孩子使其不被過分寬容的母親寵壞。父親的作用就是給孩子正確的愛,但這種愛既要起到保護的作用,又要有利於孩子自由地成長。母親的慈愛可向孩子表明他是可愛的,而父親的信任則告訴孩子他自己是有能力的。
正因為父親是父親,所以我們作為父親就應該掌握整個家庭成員的生存方式,也就是要掌好舵。這就是父親在家庭成員中的作用。
家庭成員中的每一個人,既是家庭成員,又是一個獨立的人,都有各自的獨立見解。不過,並不能因此就認為我們每個家庭成員都可以有各自的生存方式。由於父親是父親,作為父親要使全家人成為一體,這就是父親的主要作用。
還有,作為父親,要讓孩子學會自立。父親在孩子教育中所承擔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先於家庭裏的其他成員教會孩子自立。父母對孩子的期待當然是很多的,但是其中最大的期待,可以說是希望孩子在社會上能夠誰也不依賴而過著獨立自主的生活。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顯而易見,母親比父親在這一方麵對孩子的教導要遜色很多。因此,承擔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職責,應該是父親。
為了孩子能夠在社會上獨立生活,我們做父親的就要發揮對孩子進行社會訓練的作用。如果父親也像母親那樣,事必躬親,對孩子的一言一行不是喜就是憂,那麼,孩子無論到什麼時候也是很難自立的。
正因為父親是父親,所以必須果斷、高屋建瓴,要從廣泛和高度的社會角度去教育孩子,這便是作為父親最重要的職責了。
“子不教,父之過”,這句流傳了千百年的家教古訓,對於今天的父親來說,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一個好父親的標準是很難衡量和確定的,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過我們可以設定這樣幾個指標:能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附屬品來培養的父親,是好父親;能和孩子相互理解和溝通的父親,是好父親;能注意孩子自己提出目標的父親,是好父親;經常注意孩子的心理發展的父親,是好父親;不斷從孩子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的過程中來尋找滿足的父親,是好父親;把做父親作為自己希望承擔的義務和責任的父親,是好父親。
2.做好父親角色的方法
教育子女,父親的作用不可低估,父親的角色不可替代。魯迅先生就提出過“我們怎樣做父親”的問題,直至今天,這個現實而尖銳的問題,仍然困擾著許多人。其實,我們隻要掌握得當的方法,把握住有利的時機,就能恰當地擔當起教育孩子的責任,並能做一個好父親。我們該如何做呢?
(1)注意懲罰方式
父親要重視對孩子的管教,學會怎樣去懲罰孩子,但不要體罰孩子。
管教就是訓練孩子為人做事。一個人既然生存在社會中,對社會有所求,他就要遵照社會對他的要求,而去適應社會。隻有經過父親的管教訓練後,孩子才能知道如何適應與麵對社會。
管教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懲罰。懲罰的目的在於促成孩子做一件事或禁止孩子做一件事。適當的懲罰是有教育性的。
懲罰的方式有很多。瞪孩子一眼,或簡單的一個字對某些孩子來說就算一種懲罰。但對另外一些孩子來說,父母一定要責罵或打屁股才會生效,這要因人而異。通常懲罰可分以下數種:申斥,取消孩子的某一項權力,體罰等。
懲罰的最大功用是阻止孩子重犯某一過錯。犯錯就要懲罰,要把要求對孩子講清楚。在懲罰之前,先對孩子警告,警告就會讓孩子警惕,他必須改正自己的行為,否則就會受懲罰。
懲罰開始與結束要明確,不要讓家中整天都充滿了積憤氣息。懲罰完畢,一切便算過去。犯錯後立刻懲罰,在懲罰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釋懲罰他的原因,否則孩子便不懂他為什麼受罰。
還有,作為父親應該盡量避免體罰孩子,體罰的錯誤在於,它教給孩子處理惱怒的錯誤方法,教給孩子親自品嚐弱肉強食的滋味。這一點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其有害的。當孩子掌握了正確發泄的方法,當父親學會了製定和執行規矩的更好方法時,懲罰才會變得更有意義和效果。
(2)鼓勵創造思考
每個人都有創造的天賦,作為父親,我們要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創造性,發展他們的創造力。
多項研究表明,在沒有任何壓力,允許孩子自由回答、畫圖、操作,對他們的回答表示讚賞、鼓勵的條件下,將大大激發了他們的思維活動和創造性。
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作為父親必須具備有關這方麵的豐富知識和修養,才能教育好孩子,要結合年齡特點,既傳授必要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又引導孩子進行發散思維;既要誘導孩子觀察、思考、操作,又注意培養孩子主動性、創造性,使其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具體來說,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創造才能呢?
首先,我們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要鼓勵孩子發問,並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
我們還要鼓勵孩子大膽思考。一般來說,孩子開始思考問題時是大膽的、自由的、無拘無束的,當然也是經常出錯誤的,許多家長都習慣於糾正孩子的錯誤,這是應該的。
但也要注意,如果糾正過多,管教過嚴,就會喪失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考慮問題就會有怕犯錯誤的擔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感到自己什麼也不行,隻能從成人那裏接受現成的結論。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鼓勵孩子大膽思考,如果是新奇的,即使錯了也要鼓勵,因為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敢於思考和靈活思考的思維方式。
另外,我們還要加強對孩子的求異思維的訓練,讓孩子能夠多角度看問題。
(3)激發學習動機
作為父親,我們在孩子學習上的教育責任,主要是開發他們學習的意念,幫助並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教育需要我們親身參與,不是僅供給兒女金錢與時間就可完成的,一定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教育他們。
我們對兒女的最好幫助是引發並保持他們的學習動機,由於每個正常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學習欲望與本能,父親所要做的是培養這種欲望和本能而已。
孩子最初的學習經驗對他將來的學習生活有重大影響。假如我們能夠了解一點教育方法,就可以想辦法教育兒女,使他們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有趣的事,孩子有了這種快樂與經驗,他在學習上就向前邁了一大步。
對於父親來說,這並不是一件難事。當孩子入學以後,父親要表示出你對學校的關心。父親可時常問孩子:“今天留家庭作業了嗎?”或“學校裏又有什麼新聞嗎?”等類似問題。
假如孩子知道父親關心他的學校,願意見他的老師,願意參加學校的活動,甚至幫助孩子完成一件與學校有關的工作,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上學的事非常重要,因此他就會特別的勤奮。
父親要在家中培養起一種學習的氣氛。培養這種氣氛的方法是,家中的人都喜歡討論一個新意見。孩子提出問題時,不論他多麼幼稚,都要受到父母的歡迎。
(4)樹立自身威信
威信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所謂威信,就是威望和信譽。威信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意誌服從,使人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而信賴的情感。
父親的威信,是父親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孩子自覺接受教育的重要條件,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沒有威信的父親,整天管教孩子,效果總是不佳。有時聲色俱厲,大吼大叫,甚至拍桌子,打棍子,孩子也不理解,照樣我行我素;有時裝著表麵聽話,事後依然如故;有的甚至遭到孩子的嘲笑、捉弄或公開反抗。
而有威信的父親,別人很少見到他們怎麼管孩子,沒有枯燥的說教,沒有恐嚇威脅,更沒有棍棒體罰。他們對待孩子,態度溫和,關切得體。有時還“沒老沒少”地同孩子一起嬉戲玩耍。但是,他們的孩子很尊重父母的。
貼心小提示
隨著育兒觀念的變化,我們做父親的往往也很願意將部分精力用於教養子女,這對我們來講不僅是義務更是一大樂趣。如果你是一位年輕的父親,並參照以下準則,一定會事半功倍,體會到為人父親的無窮樂趣的!
1.幫助妻子就是對孩子的愛
一個既定的事實是,在家務負擔和養育子女方麵,男子的付出總是占第二位的。所以現代父親應該自覺地盡可能地幫助妻子做家務。使夫妻雙方能輕鬆地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撫養子女的任務中。將一切可能的時間都獻給孩子,形成以孩子為主的工作、生活日程表。
2.不要以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
父親對孩子的教育重在支持並鼓勵孩子走他自己選擇的道路,不應該強迫他(她)接受大人的意願。大多數父親之所以要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子女,可能是希望子女將父母夢寐以求的理想變為現實。
3.持之以恒,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好的習慣需要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培養教育才能形成。切不可斷斷續續,隻有持之以恒才能卓有成效。
對孩子不應隱瞞生活中的陰暗麵,要根據其年齡和成熟程度慢慢給他(她)解釋。無論事情如何嚴重,父親都應該主動將真相告訴孩子,否則他(她)會通過其他途徑得到某些信息,而道聽途說的東西往往不那麼真實可信,這會令孩子迷惘。
與妻子共同研究如何培養子女教育和培養孩子是雙方的義務,父親一手包辦是不合適的。隻有夫妻雙方經過協商取得一致才能防止偏差,收到有益於孩子的最佳教育效果。
4.重返童年
稱職的現代父親會經常帶著孩子去電影院欣賞動畫片或者陪他(她)一起玩拚圖、搭積木,這些活動對成年人來講毫無意義,但對孩子的成長卻必不可少。
5.父愛無價
不要吝嗇對孩子說:“我愛你,孩子!”盡管有時讓男子漢口頭表達這幾個字有些難為情。此外還有許多方式可以傳遞父愛,比如說臨睡前給孩子一個親切的吻,或者婉轉地告訴他:“謝謝你,我的孩子,爸爸和你在一起真開心。”第三節定位丈夫角色及心理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