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永得到父皇允許後,第一時間趕到了鹹寧宮。見到母妃,他恭恭敬敬地向母親行禮:“兒臣給母妃請安,母妃萬安。”
密妃見是兒子前來,不由喜上眉梢:“起來!孩子,快起來!”
“謝母妃。”敬永這才起身,隨母親坐至炕上。他端詳著已憔悴不少的母親,甚是心疼。
而密妃則親熱地拉過兒子的手道:“孩子,母妃聽說了,你父皇已下旨要派你去江南巡視旱情,這是你表現的好機會,隻是山高水長,一切還需小心哪。”
“兒臣明白,這不,父皇許兒臣行前先向母妃辭行,兒臣這才得以入鹹寧宮陪伴母妃。隻是,宮規森嚴,兒臣多日未見母妃,貌似母妃的臉色不太好。”
“不妨事。”密妃故作無所謂地道,“如今我兒總算有機會為國效勞,為娘是激動啊。母妃不奢求其他,隻求你平安歸來便是了。”
“母妃放心,有父皇和母妃在,兒臣一定不會有事的。隻是,兒臣此番南下,怕是一時半會回不來,母妃獨自一人在宮中,凡事,還需小心為上。想來,父皇已許久未來母妃的鹹寧宮了。”
“母妃,慣了。”密妃說著,有些哽咽,繼續道,“母妃,現下不求旁的,隻求你兄弟三人快快長大,身為匈奴後人,乃是母妃欠你們兄弟的,既為匈奴後人,在這等級森嚴的皇宮,咱處處都得低人一等。不求你們兄弟仨能為你們的父皇分憂,隻求你們來日通過自己的努力,不讓後宮眾人笑話就行。說起來,還是母妃連累了你們……”
“母妃快別這麼說。”敬永不忍地打斷母親的話道,“兒臣從未怪我母妃,反而一直以母妃為榮。母妃身為匈奴後人,不僅維護了我匈奴的尊嚴,更為父皇誕育了三個皇子,按理應是我大周的有功之人,怎的父皇偏就對母妃視而不見呢?再者,如今江南大旱,不僅旱情多日未解,就連當地官員都是魚龍混雜,人人皆曰此乃燙手山芋,而父皇卻聽信許尚書的讒言,要兒臣接下這個差事,實在不是什麼好兆頭啊。”
“快別這樣說,小心讓人給聽見。”密妃警覺地看了看周圍,確定沒旁人這才繼續道,“正因此乃燙手山芋,你才要好好珍惜,是挑戰,更是機遇。你若辦得好了,豈不是提升了你在你父皇和眾臣心目中的地位和才能?”
“如若,兒臣此番辦不好呢?這可如何是好?”敬永仍難免存有疑慮。
“孩子,記住,你是匈奴後人,向來都是勇猛善戰的,且你是陛下的皇子,陛下的孩子自然是有勇有謀,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你還年輕,又有朝氣,沒有任何理由去懼怕。萬一真若失敗,也不要氣餒,母妃,永遠是你的堅強後盾。”
“有母妃這番話,兒臣就沒有什麼好顧慮的了。”說著,他突然重重跪下,“請母妃放心,兒臣一定竭盡全力履行好此次任務,不讓父皇和母妃失望,不讓所有看不起匈奴的人失望。兒臣歸來之日,便是母妃揚眉吐氣之時!”敬永的話鏗鏘有力,有股匈奴和中原並存的剛毅與堅韌。
密妃看著滿臉朝氣的愛子,心疼地扶起了他,語重心長地道:“母妃身為匈奴後人,在這宮中為嬪妃們所不齒。你的四哥敬敏是母妃的長子,可這孩子不懂上進,都成親了還這麼無所事事;你的九弟尚年幼,母妃的希望全在你的身上,你能明白母妃的苦心嗎?”
“兒臣,明白。”敬永臉上閃過一絲痛楚,隨即道,“四哥是母妃的親生孩子,兒臣煩請母妃不要太過責怪於他,至於九弟,年紀尚小,兒臣自認對他寵愛有加,請母妃放心,我們兄弟三人一定會好好孝敬母妃,不會讓母妃失望。”
“母妃知道,你們仨的孝心,母妃全知道。隻是在這宮裏,除了你們仨,母妃實在是找不到可以說話的人。你又要去往江南,母妃這心裏,總覺得空落落的……”
“母妃別多想,兒臣去了又不是不回來,左右還有四哥和九弟呢。四哥雖說已成婚,但依規矩可以定時進宮陪伴母妃,再不濟,九弟尚未婚配,隨時可以過來陪母妃。”
密妃忽然啞然失笑:“瞧我,都糊塗了,你來給母妃辭行,母妃卻在這兒向你訴苦,這不是給你平添了幾分憂愁嗎?!”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無妨。”敬永道,“隻是兒臣近期不能陪母妃左右了,母妃可要多保重身體。待兒臣凱旋歸來一定會多陪陪母妃,還會向父皇提請多來母妃的鹹寧宮,如此,母妃便真的開心了!”
“你這孩子,最會油嘴滑舌了!”密妃開心地笑著,看著日益長大成人的愛子,眼神中滿是憐愛。
從鹹寧宮出來,敬永便著手整理衣物細軟,準備明日出城去往江南。之所以親自動手,是因他自出身時起便明白他是匈奴後人,同是皇子,與其他皇子有所不同,故而對於生活瑣事,他都極力親自出馬,以防被人議論。即便如此,仍有人會說,到底是低人一等的匈奴的孩子,有了奴才伺候也不會使喚;不過,若是敬永他們非親自動手而著人去做,隻怕是又要說成是:一介匈奴的孩子,怎的也配使喚人?!如此種種,怎麼做,都是錯。步步走來,步步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