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重或複發。
從顏色上獲得健康
赤、橙、黃、綠、青、藍、紫是太陽的本色。大自然為什麼賜予人類絢麗七色的陽光,因為它們不僅是光和熱的
象征,也是人類七情六欲的反映。
也有人把顏色的視覺效應升華為味覺和嗅覺感知結果。認為明亮的黃色是酸的。從粉紅、橙黃等嬌豔的色彩中能
感受到四溢的芳香。更奇妙的是有人在吃醬油時聲稱看到了藍色。這種視覺、聽覺、味覺和嗅覺等的奇妙結合和
轉換,不是憑空捏造的,可能是人們感覺神經末梢的共振連網,或大腦皮質細胞的聯想活動。
總之,顏色對人體引發的生理和心理反應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對人體健康有明顯的影響。所以人們往往把顏色與
人類感情、情緒結合起來,分為暖色和冷色。暖色包括紅、橙、黃、赤,而冷色則以藍、白、綠、紫、黑為主。
紅色代表熱情,見之令人激奮,因此在人們麵臨失敗,頹喪境地時盡量為自己創造一個紅色世界。反之,若在人
們滿腔怒火,心急如焚時,則應盡量避開紅色,以免火上加油。故患有高血壓和心髒血管疾病,應盡量不留戀紅
色。黃色也屬於暖色但較弱,一般在心煩意亂時,在精神病患者麵前,不宜出現黃色。草綠色或綠色屬於冷色,
冷靜、平和。人們置於綠色環境中,脈搏減慢,呼吸平穩,體溫降低1~2攝氏度,頓覺心胸開闊情緒寧欣、極利
於修身養性。難怪人們把醫院、療養場所建於綠山碧水之間,庭院布以花木草坪,室內四壁塗以淡綠,床前擺上
盆景花卉。居室環境的色彩對兒童智力發育很有影響。淡黃、淺藍、嫩綠和橙色等比較鮮豔的色彩對提高兒童智
力有正性效用,反之,暗色則為負性。另外,居室顏色還可有效地治療職業性疲勞。例如冶煉、司爐工人,每天
接觸高溫烈火和奔騰的鐵水,滿目火辣的紅光。因此,大腦皮層長期保留著強烈興奮,極易發生疲勞。若在休息
室或居室塗以冷色基調色彩如白、淺黃、淡綠等,則可驅除興奮,恢複心理緊張、消除疲勞。還有紡織工人、醫
護人員、科研人員,整天浸沉在白色海洋裏,不能不產生冷漠心理和疲勞狀態。因此,他們的居室宜塗以暖色。
反之,若整天接觸五花十色的印染工、售貨員,其家庭居室最好塗以冷色。
從負離子中獲得健康
負離子是存在於空氣中的一種帶負電荷的氣體離子。它是來自陽光中紫外線、宇宙線以及土壤和水中微量放射性
物質等的輻射作用和空中的雷電作用,使空氣不斷產生電離而形成的負電荷離子。
當漫步在波濤洶湧的濱海區;置身於從天而降、水花飛瀉的瀑布前;臥於枝葉翠綠、姹紫嫣紅的花圃間或跋涉於
茂密蔥鬱的森林中時,會使人感覺到心胸開闊、精神振奮,如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樣的忘我歡快,這就是負離子對
人類的無私奉獻。反之,若居住在人口稠密、煙囪林立、高樓疊起的城市或廠區,以及處於通風不良、環境窄小
的環境裏,負離子雖然存在,但含量極微。城市室內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含有負離子40~50個;戶外約有180~200
個;公園裏可達400~600個;郊區田野可增至600~1500個;海濱可達15000~20000個;瀑布區和山穀中為
20000多個,而森林中的負離子每立方厘米含量可達1萬~10萬個。當每立方厘米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少於25個時,
人們會感到疲倦無力,生理活動受限。若負離子濃度陡然下降,人們會出現頭痛、頭昏、胸骨痛及關節疼等症狀
。而負離子濃度增加到每立方厘米1萬~10萬時,則人體各種生理功能皆將非常活躍,因為負離子經鼻腔吸入肺
泡後,可隨血液循環到達身體組織細胞,加快其新陳代謝功能和提高免疫力。尤其是負離子還有增加紅血球和血
紅蛋白作用。使血壓穩定,血運良好。
從室內環境裏獲得健康
人們一生有2/3以上的時間是生活在室內環境中,包括廠房、工作間、車間、居室、教室等,故室內環境如何,對
健康影響尤為重要。一般室內汙染源有四種:
揮發性有機物
迄今為止,在室內空氣中可檢出307種揮發性有機物。有的間接來自戶外,如位於化工廠、冶煉廠、油漆廠、水
泥廠和交通幹線旁的住宅、學校或工作間,室內會有多種有機物存在。除此以外,室內建築材料、裝飾品、家具
衣物、化妝品、燃具等,皆可釋放一些有機物。其中甲醛占首位,苯及甲苯次之。它們的允許濃度分別為130微
克/立方米及30微克/立方米。若兩項超出此濃度,輕則危害眼、咽鼻腔粘膜以及暴露的皮膚部位,重則引起頭
痛和植物性神經失調。苯與甲醛對人體有致癌作用。
商品汙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上升和追求,化妝品、清潔劑、殺蟲劑、油漆、塗料、除味劑、衣櫃中的樟腦球、家具、皮
革上光劑等都是用錢賣來的“毒物”,嚴重的汙染室內環境,不注意通風將會使人們中毒。
建築材料汙染
現代家庭普遍進行裝修,買進化纖地毯、絕緣物品、隔熱建材等這些材料不斷向室內釋放出多種有毒化學物,其
中最為有害的是甲醛和氡汙染。氡是建材、自來水和煤氣中所含放射性元素——鐳蛻變而成。氡與肺癌的發病有
關。預防的主要辦法是室內通風換氣。
人體排出的化學物質汙染
人們長時間在室內,自身排出的各種化學物質的濃度會逐漸增高。人呼氣可排出25種毒物,室內空氣常見11種毒
物高於室外。因此,提倡戶外活動,室內一定要通風換氣。
現代室內的密閉程度越來越高,室內汙染日益加劇,室內空氣汙染已經成為現代人們不容忽視的特大問題,也是
當今健康的大敵。目前,各國都提倡戶外活動,慎用化學物品,樹立健康生活的新觀念、新時尚。特別提醒臥室
一定保持無汙染,有排氣換氣措施,確保人們的健康。
室內汙染的預防措施:
創建幽雅的居室人有一半多的時間是在居室內度過的,所以居室幽雅關係到每個人的身心健康。
居室的光線宜柔和明亮。如果室內昏暗,會給人以壓抑感、孤獨感,使人精神萎靡,易疲勞。相反,如光線柔和
、明亮,會使人感到心情舒暢,精神振奮。一般10多平方米的居室內,安裝40瓦日光燈照明,再裝一盞25瓦的白
熾燈,這樣晚間室內光線就會接近白天的亮度。晚上寫字可用25瓦的台燈,置以淺綠色燈罩,有利於保護眼睛。
床頭上方的壁燈以淺藍色為好。長期臥床的慢性病人,尤其是重病人室內,應通宵亮一盞光線柔和的照明燈,有
利於病人隨時拿取物品和觀察病情。
居室內不同的顏色,會對人情緒和心理活動長期產生不同影響。除可使人產生冷暖、明暗等感覺外,還能產生興
奮、煩躁、輕鬆、安定、緊張、憂鬱等心理效果。居室牆壁可刷成偏暖的米黃或桔黃顏色,使人安定平和。窗簾
顏色按四季更換,冬天用淺紅或淺黃,使人感到溫暖;夏季用淺綠或淺藍色,給人以涼爽感。室內牆壁可掛山水
蟲鳥風景畫,書櫥盡量不放在臥室,以防因樟腦球、油漆等物汙染臥室空氣,臥室內最多放一盆龜背竹花(此花夜
間能放出氧氣),書櫥上可擺放一盆吊蘭,案頭上擺放造型優美的盆景。
居室盡量使人感覺到清新、幽靜,臨街窗戶要密封,防噪音和灰塵進入。
創造居室良好的衛生條件居室衛生的好壞,與全家人的健康更是息息相關。條件優良的居室,應當有適宜的微小
氣候,陽光充足、照明良好、空氣清新、安靜整潔。室內氣溫、濕度、氣流、輻射、粉塵濃度等都要合乎標準。
溫度夏季以20℃左右,冬季18℃~20℃左右。晝夜氣溫變化最好不超過4℃~6℃。空調製冷不要持續時間過長。
溫度舒適的範圍,隨氣溫的高低而定,一般室溫在18℃~20℃時相對濕度以60%為宜,夏季室內濕度不高於70%
,冬季最好不低於35%。室內濕度過高、過低對人體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濕度過高,冬天可感到寒冷;夏天不
利於人體汗液的揮發散熱。濕度過低會使人口、鼻、氣管及咽部粘膜幹燥、毛細血管易破裂出血,還會發生上呼
吸道感染。
氣流對室內氣體的交換和對人的舒適感影響很大,可增強體溫的調節,可在廚房安裝向外抽吸的排風扇,每天借
做飯做菜時打開使廚房、室內均得到一次換氣。
居室空氣汙染主要來源有:人體皮膚、器官、衣服鞋襪、被褥及汙穢物品等發出的各種不良氣味;吸入氧氣,排
出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增加;人在呼吸、咳嗽、打噴嚏和生活活動帶入空氣中的微生物和灰塵;生活活動中產
生的有毒物質汙染空氣,如煤爐燃燒不完全時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
為保證居室清潔,每天應將外衣、鞋帽等汙染物不帶進居室。常用濕抹布拭除容易落塵的地方。還應勤換、勤曬
被褥、衣服。應經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最少早晚各一次,每次15~20分鍾以上。對居室要定期消毒,每周1~2
次,用食醋蒸熏,或乳酸蒸熏,或安裝負氧離子發生器,使空氣得以淨化。室內陽光要充足。防止看電視視神經
疲勞,可在坐位背後安裝一個綠燈。
從空氣裏獲得健康
陽光、水、空氣是人類生存的三大前提條件。陽光與健康的關係,前麵已有記述,現在談一下空氣與健康問題。
人類的生命活動,一時一刻也離不開空氣。通過呼吸運動從空氣中吸入必需的氧,呼出廢氣二氧化碳,借以維持
人類正常的新陳代謝。通常一個成年人每天要進行2萬多次呼吸,吸入空氣有一萬公升左右。正常情況下,由於空
氣隨時流動,其比較穩定。其中含氮78.0%,氧20.95%,氟0.93%,二氧化碳0.02%。當今,工業和交通
迅速發展,城市高樓林立,人口密集,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和機動車產生的尾氣以及高樓室內煤氣燃料和家庭的
廢氣等往往集中存在,短時難以消散,因而形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飄塵、粉塵、碳氫化合物、油
霧等一次汙染物以及由這些一次汙染物因光、化學作用而產生的臭氧、乙醛、三氧化硫、光化學煙霧等二次汙染
物。這些汙染源可分別引起呼吸道、循環和神經係統的急慢性中毒事件和致癌作用。特別是近來發生的全球性環
保事件,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粉塵的冷化效應以及臭氧層的破壞等,皆與大氣被汙染有關。關於防護大氣汙染
的措施,不外乎下列幾方麵:工業布局要統籌兼顧、合理布局,使之做到大分散、小集中,城鄉結合,工農結合
,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山野造林,庭院綠化,使植物發揮其過濾毒物淨化空氣作用;改變燃料組成和燃燒方式
,以達到節約燃料,少排廢氣的目的。采用區域供暖和除塵措施,降低空氣中粉塵和煙霧排放量;綜合利用廢氣
和粉塵,變廢為寶,化害為利,以最積極的措施防護。
從飲水中獲得健康
水是除陽光、空氣之外的人類生存三大自然要素之一。水孕育了生命。一般來說,嬰幼兒體內水分占體重的70%
,成年婦女占52%,成年男性占61%。一個成年人每天約需2000的水才能維持正常生存,如果缺水數日就會死亡
。
地球表麵的3/4為水的海洋所覆蓋,所以水是人類重要的外環境之一。同樣水也是人類內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為水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介質。人的機體需要不斷地從外界吸取水分和養份,既要通過水把各種營養物質輸送到
機體各部去,又要通過水把代謝產物排出體外。而且水中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若水質不良,或中途被汙染,其
對健康後果可想而知。
天然水是無色、無臭、無味且透明的。例如一條河流,從發源地開始就是如此。但流過漫長的河道,流經大大小
小的工廠區和村鎮,彙集四麵八方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後,使本來清澈的河水增加了大量的病原體、化學物質
和懸浮物,河水已受到嚴重汙染。汙染原因有自然的和人為的兩方麵。汙染的水是絕對不能飲用的。如果未經衛
生處理的汙染水被人們飲用,根據汙染情況,可發生由病毒、細菌、寄生蟲、昆蟲汙染而引起的各種疾病;可由
水中所含的有毒金屬而引起急慢性中毒;可由於水中所含致癌物質引起癌症。當然,應用這些汙染水也會影響工
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水質衛生防護原則:防止水源一般性汙染。首先要預防腸道傳染病等的發生和流行,搞好環境衛生,進行飲水的
淨化和消毒;防止水源被工業廢水汙染。首先搞好工業布局,將排放工業廢水的工廠建於水源的下遊。其次在工
業工藝中盡可能使汙染物消除在生產過程中,少排或不排出廢水於廠外,再次是進行工業廢水的綜合利用和回收
處理,變廢為寶。
從睡眠中獲得健康
睡眠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中,生活、學習、工作極大地加快了競爭節奏,而且伴隨著改革開放,各種新生事物的層出不窮,造成
我們的生活工作更繁忙更緊張,總覺得時間不夠,必然要擠占睡眠休息時間,如何科學地安排好休息和睡眠,為
工作和學習創造條件成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們平時都會認為睡眠重要,但在行動上多數人根本做不到按時睡眠,常常是時至三更四更才入睡,第二天帶著
滿眼血絲上班,天長日久嚴重影響了體質和工作。
有的員工四點鍾前後就起床工作,上班後一直忙到晚上八九點鍾才休息,減除吃飯、辦家務事的時間外,一天隻
能睡眠五六個小時。這樣日積月累,周而複始,很多人因此生病乃至最後死亡。不僅在過勞發病期間有猝死的,
就連從未就醫的健康人也有猝死的,占總猝死者18.3%,毋庸置疑,這就是不尊重人體內在規律的後果。它警
告人們在維護自然界生態平衡的同時,更要維護人們自身生理的“生態平衡”。為此應大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既注重競爭與工作,也注重休息,保證睡眠。
睡眠的時間要求
睡眠不存在考驗什麼時間的常數。睡眠時間之長短“因人而異”,與生活習慣、身體素質和從事職業乃至遺傳等多
種因素關係密切。
“人該睡多久”實際上無實際意義,一切還是“順其自然”為好,有其價值的是如何提高睡眠質量,睡眠是否夠充足
,不決定於睡眠時間的長短,而取決於睡眠質量的好壞。對睡眠質量的評價一是早晨起床有無疲勞感、精力是否
充沛、能否心神專注地工作,這是一個通過自我感覺進行測定的指標。計算睡眠效率值,計算公式為:睡眠效率
值:(實際睡眠時間÷上床至起床的總時間)×100%,如果睡眠效率值在90%以上說明睡眠良好;90%~80%為睡
眠正常或偶而失眠;80%~70%為一級睡眠障礙;70%~60%為二級睡眠障礙;……40%~30%為五級睡眠障礙
。確定自己要睡眠多長時間為好?可以將第一、二項測定指標(自我感覺與效率值)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判斷。這就
提示我們要保證睡眠質量,必須養成好的睡眠習慣和良好的睡眠環境。多年來一致認為成年人的睡眠需要量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