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覺
這是一種沒有現實刺激物作用於相應的感受器官,而出現的一種虛幻的感知和體驗,就是外界環境並不存在某種
事物,而主體卻堅持認為感知到該事物的存在,因而是一種無中生有的虛假、空幻的感知覺。幻覺有幻聽、幻視
、幻味、幻嗅、幻觸等。病人可能完全受幻覺所吸引,被幻覺命令所支配,出現種種反常的行動。
妄想
這是一種毫無事實根據但是病人卻堅定不移的病態想法,它是一種歪曲的信念、錯誤的判斷和推理。包括疑病妄
想、關係妄想、鍾情妄想、迫害妄想、嫉妒妄想等。病人對周圍事物疑心重重,或者誇大自己的能力、地位和財
產,盡管這種想法極端荒唐無稽,完全沒有事實根據,但是病人卻堅信不移。無論旁人怎樣解釋,甚至把無可辯
駁的事實擺在他麵前,也絲毫不能動搖或糾正他的錯誤信念和想法,認為已經沒有希望再活下去了。
興奮
這是指病人情緒激動,活動增多,煩躁不安,說話時喋喋不休,騷動不安,有時會衝動起來,出現傷人毀物的破
壞性行為。
憂鬱
這是指病人情緒低沉,精神沮喪,整天愁眉苦臉,唉聲歎氣,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絲毫不感興趣。這樣的病人
有自責自罪的想法,悲觀絕望,甚至會有自殺的念頭和行為。
木僵
病人幾乎靜止不動,不說話也不動彈,不吃不喝,經常保持一種固定姿勢,整天僵坐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對外
界刺激反應遲純或毫無反應,即使有人在他耳邊敲鑼打鼓,也無動於衷,就像“木頭人”一樣。
癡呆
這是慢性腦損傷的症狀。病人的智力、記憶力明顯減退,喪失正常的理解力、判斷力和計算能力等。
避免心累的方法
人累心不累,累也不累,心累人不累,不累也累。心累不同於體力勞動後的累,它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累,許
多的中年人都會感歎自己“真累”!
為什麼會這樣呢?在過去生活不怎麼好的時候,人們吃飽了喝足了,有房住有書讀就很滿足了,而到了物質生活
比較豐富的今天,人們轉而追求更多的精神享受,如情愛、尊嚴、成功、舒適等等,所以就有了更大的應激壓力
。同時社會人口的增多、環境汙染和惡化、社會競爭激烈和殘酷、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各種信息過多過濫等等現
代問題的出現,使人們要考慮的事情超過了自我的承受能力,心理健康問題才變得突出和重要起來。
那麼如何避免心累呢?以下方法幫你緩解心累,感到輕鬆。
完善健全人格
人格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以自我為中心,珍惜友情,尊重他人,寬容地待人接物
,培養自己的愛心,培養誠實、坦率、開朗、嚴謹等健康的心理品質,才會做到處世泰然,笑口常開,健康長壽
。
多點人際交往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人生的需要,也是事業的需要。在交際中人與人心理溝通,彼此訴說內心體驗,共同表達喜怒
哀樂,會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互相之間產生吸引力,從而得到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心情愉悅地麵對生活。
學會適應環境
俗話說:入鄉隨俗。現代人必須培養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在不同的環境中要學會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能與周圍
的人格格不入,否則煩惱肯定會多。在家裏也一樣,年齡的增長會使情感有所改變,但不能因此而忘記過去,老
有所樂,情有所歸。
正確評估自己
人總會有不足或弱點,不管生活中的你取得了多少成功,都要記住生活中必會有失敗,所以要善於正確評估自己
的能力,不要將自己過高地定性為無所不能,否則會一遇到一點挫折就情緒一落千丈。反之也不能過度看低自己
,要自信地麵對生活。
少些感情用事
人們的惱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人的精神狀態與性格有關,但更主要是由後天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所決定
的。性格偏激的人容易產生過多有害的應激狀態,有的人對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極為敏感,甚至發火動怒,這樣會
將事情變得不可收拾,使自己的情緒進一步惡化。因此,人要學會超脫,學會理解,學會從情緒危機中突圍。
學會婉言拒絕
交際應酬繁多,人又愛麵子,寧可為一些不必要的應酬而奔波,人累心更累。所以,現代人要學會拒絕,這是向
自己的麵子挑戰,對自己的自卑、懦弱和虛偽開刀,把自己變得真實、自信和勇敢,這樣不會傷別人的麵子,自
己也會輕鬆自在。
多運動少心病
生命在於運動,身體在於鍛煉,心理健康也在於運動。運動能使人產生許多的愉悅感,在運動中忘記塵世中的煩
惱,尤其是在運動中技術提高了,一場球勝利了,又結交了新的朋友了,都能促使人產生更多的滿足感,精神愉
快心舒暢。
知足才會常樂
現代人對知識的追求要永不滿足,使自己的生活充實和美好,但對物質生活享受的許多方麵則應有知足心才會常
樂。看看我們周圍的消費世界五彩繽紛,如果太愛攀比,會失去心理的平衡,多慮心極累。要與自己的過去對比
,現在生活已經太好了。
理順自己的工作
檢查一下自己的日常工作,把日常活動逐項列下,看看時間是怎樣花掉的,並找出精力的最佳時間。工作和生活
要有計劃,把最吃力的工作放到精力最旺盛的時間去做。如果感到心理疲勞或長期疲倦,應進行全身的體格檢查
,使自己更能了解本身的健康狀況,從而精力充沛、樂觀開朗地去工作和生活。
心理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又稱精神治療)是指以一定理論(如心理學、精神醫學、社會學等有關學科理論)體係為指導,通過一係
列的方法,達到減輕乃至消除心理障礙和疾病帶來的痛苦。簡言之,心理治療就是用“心靈”的鑰匙去醫治人們的“
心病”。分為一般心理治療和特殊心理治療。
一般心理治療
最常用的方法是解釋和指導。即以心理學的原理向病人說明所患疾病的因由、性質、演變規律、處理方案及預防
,從而解除其顧慮,指導其如何減輕或緩解緊張、焦急情緒。
心理治療本身含有教育治療的意義。某些心因性疾病是由於患者無知或偏見和錯誤而引起。由於認識上的偏見和
錯誤,過分恐懼或內疚,久而久之可能導致神經症。對此應及時幫助、教育其提高認識,消除顧慮,建立良好習
慣,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工作等有意義的活動中去,就會不藥而愈。對於受到委屈、內心苦悶痛楚難言者,應
以同情、諒解的態度傾聽他們訴說心理上的壓抑、怨氣以及內心難言的隱情,並恰當適時地給予勸慰、疏導和積
極評價。有時鼓勵他們把滿腹壓抑之情全部傾述出來,病情就會大有好轉,就是痛哭一場,也是有利於調整機體
平衡的一種防禦方式。
特殊心理治療
行為療法這一療法是把各種心理病態和軀體症狀看作是異常行為,通過學習調整和改造它們,建立新的健康行為
,所以行為療法又稱做行為改造或行為矯正療法。它的指導思想是使人具有自我調整和自我控製的能力。行為療
法包括下列幾個過程:了解病人病態行為產生的原因,確定病人的主要病態行為和治療目標,記錄病人病態行為
的嚴重程度和出現頻率,列出治療基線,作為治療的對照;向病人解釋清楚心理治療的方法、意義及所要達到的
目的,建立其治愈信念,使之主動配合治療;根據行為改變的情況,有進步時,則給予強化,如表揚鼓勵和物質
獎勵,以增進療效,無進步或退步時,則給予批評,撤銷獎勵等,促進改變病人行為。這樣循序漸進,依次遞增
。
催眠與暗示療法催眠與暗示是相互關聯、互為滲透、交叉作用的。如在催眠狀態下,有利於進行暗示,暗示性高
的情況下也有助於被試者進入催眠狀態。
生物反饋療法將被測試者體內某些自己意識不到的、看不見的生理變化和內髒活動情況(如血壓、體溫、心跳、胃
腸蠕動、生物電變化等),通過電子儀器監測係統,以聲、光指針、數據等信號直接、連續地顯示給病人,這些信
號稱為反饋信息。根據這些信息,指導病人下意識地調節和自我控製,使之達到理想的水平。這種方法稱為生物
反饋療法。它常應用於治療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癲癇、功能性障礙、口吃、焦慮症、恐怖症、心身疾病等。
音樂療法音樂能通過人們的心理作用影響人們的心身功能協調和行為變化。音樂對心理障礙、精神疾病的治療價
值,早已被實踐所肯定。音樂能夠振奮人的情緒,消除煩惱和不安,使之平靜,引起鬆弛、愉快和舒適的感覺,
改善植物神經功能和神經內分泌的功能,從而更好地協調各器官的正常活動,利於健康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藝術療法病人參加某些藝術活動,以達到治療目的。藝術活動本身具有自己的魅力,可緩解或消除內心衝突,調
節個人與外界的矛盾。藝術活動通常有繪畫、書法、雕刻等,也可以根據病人的不同特點組織一些舞蹈、戲劇、
音樂、詩歌、攝影、錄像等活動。藝術治療可適用於老、中、青年、兒童等不同年齡病人。療養院或康複醫療機
構、精神病院中的工娛治療都含有藝術治療的性質。
森田療法針對有的患者常為自己的健康狀況、生命安全和精神安寧擔憂,越是過分擔憂“症狀”則越重,久而久之
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患者要陶冶情操、改變疑病素質,消除惡性循環。病人對自己的“症狀”要不以為然,讓自己
習慣。這樣便會解決主客觀的矛盾,改變惡性循環,症狀隨之消失或減輕。
冠心病人的心理保健
寬心常樂
冠心病人的病情發展有兩種可能,即趨向好轉或者趨向惡化。在人的心髒裏有一些像樹梢一樣的細血管,分別從
左、右冠狀動脈向對側延伸,直至相互溝通,形成側枝循環。這種側枝循環可以代替被堵塞的冠狀動脈向心肌缺
血部位供血。這就是許多人患了幾十年冠心病,甚至幾進幾出搶救室,至今仍活得很好的奧秘。即使側枝循環係
統建立不起來,必要時做側枝搭橋手術,也能夠維持生命。因此,冠心病人隻要保持心情舒暢,精心防治,就有
可能爭取病情好轉,避免惡化的結局。如果整天愁眉不展,就會加重病情,縮短壽命。
平氣製怒
緊張暴躁的人冠心病發病率高於悠閑自在的同齡人的3倍。因此冠心病人應當避免情緒緊張、急躁憤怒。如何平氣
製怒呢?
以理製怒。在遇到要生氣的事時,想一想發怒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既傷身體又傷和氣;轉移。在觸及可能發
怒的因素或場合時,將思想和行為轉向別的目標,去想或做另一件事;回避。當雙方發生衝突時,設法離開衝突
現場,出去走走,或者去旅遊、療養;謙讓。冷靜分析衝突的起因,主動承擔責任,寬待對方;消氣。碰到不平
之事,心裏有氣,及時跟配偶、兒女和知心朋友傾訴,或者大哭一場,抑或用幽默語言發泄,避免憂鬱成疾。
良性思維
一般說冠心病人情緒易波動。往往對陰暗麵憂心忡忡,對不順眼的事看不慣,對不公之事耿耿於懷,總是衝不出
這種自尋煩惱的怪圈。這種心態極易引發心絞痛或加重病情。其實仔細琢磨,任何社會,任何個人,無不有光明
的一麵和陰暗的一麵。陰陽相隨,相輔相成,曆來如此,隻是各自占的比例不同而已。
中年人跨過婚姻倦怠期的心理調理
人到中年,無論從外貌形體方麵,還是從精力體力方麵都早已失去風姿和活力,戀愛時期和婚姻早期那種把對方“
理想化”的色彩已經淡薄了。隨著長期共同的生活,相互了解的加深,婚姻已逐漸進入“倦怠期”,雙方的優點已習
以為常,而缺點卻更加明顯一些了。那麼,中年人如何跨過婚姻倦怠期,從心理上積極保持新婚時那種和諧的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