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知識修養的人容易想不開。一個人知識多了,立足點就會提高,眼界也會開闊,待人處事就會著眼於大處,“大
肚能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對“身外之物”拎得起,放得下;對他人的傷害、甚至侮辱能寬恕,丟得開,能夠
認識到,仇恨對自身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比被仇恨者要大。當然,滿腹經綸、心胸狹窄的人也有,但這並不意味知
識有害於修養,也許這種人不加強修養,危害會更大,隻能說明我們應該知行一致而已。培根說:“讀書使人明智
。”因此,經常讀一些名人傳記、人際交往、心理衛生等方麵的好書,對於矯正自己“氣量小”的毛病,是大有裨益
的。
淡化自我意識
氣量小的人大多是自我意識過於敏感,對人對事疑心重重,總認為他人對自己不懷好意,斤斤計較別人的一言一
行。他人無心的一件小事,也硬往自己身上拉,結果“疑人偷斧”,庸人自擾。社會交換理論認為:人們在交往中
的付出(態度、行為、物質)和獲得是等價的。如果遇事豁達,謙讓對方,對方大多也不好意思再斤斤計較。反之
,如果對別人的一點傷害就耿耿於懷、睚眥必報,結果引來的多是“以牙還牙”的惡性循環,將自己困擾在這些雞
毛蒜皮的小事之中,最終是“得來皮毛輸去牛”。總之,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淡化自我意識,人的氣量就會不知不
覺地大起來。
加強自我監督
人的氣量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積以時日。在這個過程中,隻要循序漸進地為自己規定性格陶冶日程
,經常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警示,並逐日記下自己的性格表現,就會使自己的性格一點點地完善起來。
驅散抑鬱悲觀情緒的方法
抑鬱情緒是一種自我封閉、內心苦悶的非常心態,幾乎人人都會出現。但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有抑鬱情緒的人並
不都是抑鬱症,因為可以是偶然的或短期的。而少數人由於長期處於抑鬱之中不加遏製,最終發展成為抑鬱症。
抑鬱症是心理疾病
抑鬱症的主要症狀是:
心境鬱悶苦惱,情緒低落寡歡,情性孤僻沮喪,易傷心落淚,對事物喪失興趣;
失眠、早醒或其他睡眠障礙;
容易激動或行動緩慢甚至遲鈍;
食欲不振、體重減輕;
常感疲勞,缺乏精力,活動減少;
注意力分散,思考力減弱,記憶力下降;
自卑自責,對未來喪失信心,嚴重時可出現幻覺或牽連性妄想;
反複出現自殺的意念,嚴重時有自殺的企圖或行為。在這8項中,如果有4項症狀符合,就應考慮患有抑鬱症。
抑鬱症,可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一是躁狂抑鬱症,二是心因性抑鬱症。
所謂躁狂抑鬱症,其症狀常有以下表現:首先是常常無緣無故地情緒低落,經常獨自傷心落淚,羞於見人。其次
是感到自己思維變得十分遲鈍,腦筋轉動不靈。同時,有自責自卑觀念,認為自己已成了沒有用的人,成了社會
的寄生蟲,甚至用自殺來了結自己的一生。再次是行為活動變得特別緩慢,不願活動,或者獨處一隅終日臥床。
所謂心因性抑鬱症,是由於嚴重的精神因素的作用,如親人突然死亡、失戀、被誣陷以及其他天災人禍等造成的
抑鬱症。它與躁狂抑鬱症有明顯不同。如失眠表現並不是早醒而是入睡困難,甚至常常徹夜不眠。躁狂抑鬱常無
明顯原因而突然發生,心因性則有明顯的環境精神因素。在軀體症狀方麵,躁狂可有便秘、食欲不振等,而且十
分明顯,但心因性抑鬱則沒有軀體症狀或極不明顯。
驅散抑鬱悲觀情緒
首先要搞清楚是哪一種類型的抑鬱。然後及時進行心理治療,同時輔以抗抑鬱藥物治療。這樣效果會更好。但須
在醫生確診後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以喜勝憂
患了抑鬱症,應當想方設法使自己高興愉快起來,例如多參加集體活動,特別是文娛體育活動,從中獲得人生的
樂趣,減輕抑鬱悲觀情緒。因為一個人融入集體之中,就能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同時也可以體會到作為集體一員
的自己的力量,這樣就可以增強自己生活的信心和動力,從而減輕情緒上的抑鬱。
傾訴渲泄
心情苦悶時,可以找親朋好友談談心,把自己心頭的積鬱全部傾訴出來,使不良的情緒得以疏泄。這樣,精神上
就會變得輕鬆愉快。
豐富生活,轉移注意
要把生活安排得充實而豐富,特別是在工作或學習之餘,要盡可能多地進行一些野外活動,接受大自然的熏陶,
以豁達胸懷,怡然自樂,也可以多逛逛公園或動物園,在欣賞園庭美景、自然風光或動物的風趣之中,增加自身
的生活樂趣,使精神有所寄托;還可以多看馬戲、喜劇等,借助演員的幽默風趣表演,在愉快的笑聲中引發自身
的愉悅情懷。
注意培養豁達的性格
性格開朗、豁達,心胸豪爽開闊的人不易患抑鬱症。而性格內向且心胸狹隘、孤僻多疑,對人對事多不感興趣的
人,易患抑鬱症。要注意培養自己遇事不愁、處世不憂、容人容事、不計小節的開朗性格,努力擺脫心胸狹隘、
目光短淺、自私自利、斤斤計較的小農思想和市儈習氣。
治療焦慮神經症的方法
焦慮症病人指“期待性焦慮”,總是時刻等待著不幸的到來,無論什麼事總是擔心會出現最壞的結局。而且為自己
預想的這種壞結果而憂心忡忡。
典型的焦慮是“無名焦慮”,病人感到非常不安和害怕,但說不出怕什麼或究竟會發生什麼不幸,也知道這是一種
無根據的焦慮,並沒有事實根據,然而正是這種無對象內容的恐怖不安使病人十分焦慮。
行為療法
假如是急性焦慮症,除給予安慰和鼓勵之外,讓病人暫時休養,可以脫離焦慮狀態。有時,焦慮症病人的病理問
題並非是易於緊張,而是在於緊張過後不易緩解下來,持續保持其恐懼狀態。所以,應用行為療法,如全身鬆弛
法,可以幫助病人解除緊張而鬆弛下來。有時,焦慮症的產生,與潛意識裏的不安和症結有關。宜做心理分析治
療,來處理其緊張不安的根源。
自我暗示療法
就是以思想、語言不斷提醒自己,調節和控製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的情緒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通俗地講,就是
進行自我說服、自我開導。這種辦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語言能夠通過心理對整個機體發生作用,既可能使人驚
恐、不安,也可使人鎮靜下來。因此,在遇到可能引起情緒波動、焦慮的事情時,可以自己告誡自己:要鎮靜,
千萬不能緊張害怕,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樣,在不長的時間裏,就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健全性格、陶冶性情
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對於培養良好的性格和陶冶性情、有效地預防和治療焦慮症也有重要意義。興趣廣泛不僅指人
的知識廣博,而且包括對文學、藝術和音樂、繪畫等方麵的愛好。廣泛的興趣、健康的愛好,能夠豐富和充實人
的精神生活,有助於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保持樂觀的情緒和穩定愉快的心境,從而有利於克服焦慮、緊張等不
良情緒。
防止恐怖症的方法
恐怖症,又稱恐怕性神經症,是指思考對某些事物或特殊情景產生十分強烈的恐怖感,而這種強烈的恐懼感都和
這種事物或情景極不相稱,令人難以理解,但患者不能自我控製,因而極力回避引起恐懼的事物或情景。恐怖症
的心理異常表現比較複雜,若以患者產生恐怖的對象為標誌,恐怖症的表現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
1.社交恐怖。患者見到生人害怕,特別害怕公共場所。在生人麵前臉紅、出汗、發抖、拘束、手足無措、行為笨
拙。患者的社交活動受到極大的限製。社交恐怖比較常見的是臉紅,因此又被稱為“赤顏恐怖”。
指患者在經過空曠的大地方時產生恐怖,並伴有強烈焦慮和不安。因此患者怕越過曠野,嚴重時甚至怕越過任何
空間。曠野恐怖多發生在15~35歲,患者中女性約占三分之二。
2.疾病恐怖。主要表現在患者怕得某種疾病,為了防止受傳染,患者和他人握手前總要戴上手套,或根本不敢和
人接觸。患者常從多方麵尋找證據,表明自己已患上某種疾病。
3.動物恐怖。患者表現在害怕看見或接觸某種動物,如蛇、狗、鼠等長皮毛的動物和昆蟲等。動物恐怖多發生在
童年期,但是常持續到成年期。
此外,還有利器恐怖、黑夜恐怖、雷雨恐怖、男人恐怖、女人恐怖等等,對恐怖症的治療一般采取心理治療為主
、藥物治療為輔的方法。
心理治療主要是通過談話解釋的方法,鼓勵、疏導和勸告患者,幫助他們擺脫對某些事物或情景的恐怖情緒。
領悟性心理療法。
引導患者設法把過去經曆(包括幼年時期)中已經被遺忘了的精神創傷引進意識中,加以“領悟”,用成人的眼光重
新接觸、認識和體驗,以便減輕和消除症狀。
係統脫敏法
有計劃、有目的地鼓勵和指導患者親自去接觸那些使他們產生恐怖情緒的事物或環境,即便是暫時會引起害怕焦
慮,也要鼓勵患者用最大的勇氣和毅力忍受、習慣和適應。堅持接觸,循序漸進,直到最終把恐怖情緒減輕或消
除為止。
采用係統脫敏療法,最好要及早進行。這樣可以及早防止恐怖情緒的發展和鞏固。由於恐怖症屬於嚴重精神創傷
之一,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及時強迫自己去接觸可能引起恐怖的事物和環境。關鍵是要樹立起控製自己恐怖情緒的
信心和決心。
藥物輔助治療
恐怖症也可以使用藥物作為輔助療法。一般說來,這種輔助藥物都采用抗焦慮藥物,如安定、利眠寧等,以及抗
抑鬱劑,如三環類藥物或單胺氧化酶抑製劑等。經常服用抗抑鬱劑,不僅對疾病有治療作用,而且可以預防疾病
的複發。
防治疑病症的方法
疑病症是神經症的一種,也是常見的心理疾患,主要特點為一個人過分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經常擔心自己是否
會生病,甚至懷疑自己已經患上了某種疾病,為此非常憂慮。對此種病心理治療的重點,在於先滿足病人的需要
,盡量使病人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依賴感。避免與病人爭論他所訴說的身體症狀,但應幫助病人如何處理麵對
存在的問題。首先利用解釋性心理治療。用親切、關懷、同情而又通俗易懂的言語說明身體根本沒有器質性病變
,而他現在所有這些症狀,是由於在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使自身對內髒的感知敏感起來,從而使原來並不
注意、也感覺不到的一些內髒活動被注意和感覺到了,而心理上的過分緊張又使這些信號的感知擴大化,從而出
現精神緊張、兩腿軟弱無力等症狀。如此心理上的惡性循環反映使他自覺症狀越來越嚴重,以至於不能自拔。在
他接受了醫生解釋的基礎上,再指導他進行行為操作技術,最終使他感覺自己“痊愈”了,恢複正常的生活。
患疑病症的人,一般來說性格追求十全十美,因此對事物敏感、多疑、主觀、固執、自憐和孤獨,常以自我為中
心,外界或自身的細小變化都會引起注意,甚至導致心理疑病。故預防疑病症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
1.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富於理智,意誌堅強,切不可“無病自憂”。
2.要生活在人群中,把已經集中於自我的興趣,轉移到日常生活所接觸的他人身上。
3.要多了解自己的環境,不管是什麼理想和計劃,一切得緊貼著日常的現實生活,鼓起麵對生活的勇氣。
4.要建立自信心。除了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外,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
總之,理智地糾正自己的生活,正確地對待人生,事事持樂觀的態度,是預防疑病症的關鍵所在。性生活保健中
年夫妻性愛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