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教給你中醫保健妙方,做自己的家庭保健師3(1 / 3)

第五篇教給你中醫保健妙方,做自己的家庭保健師3

第二十章用藥如用兵,科學用藥才能治好病

婦科第一補血藥方——四物湯

四物湯是補血、養血的經典方劑,也是婦科最常用的藥物。其神奇之處在於這四味藥經過加加減減,衍化成一係列"子方"、"孫方",據不完全統計,四物湯的係列方達八百多個,真可謂是"子孫滿堂"。

四物湯是由當歸、川芎、白芍和熟地四味中藥組成,其中又以當歸、熟地為主藥。熟地含有甘露醇、維生素A等成分,與當歸配伍後,可使當歸補血活血的療效增強,能治療女性臉色蒼白、頭暈目眩、月經不調、量少或閉經。

中醫認為,四物湯主要調理肝血,而女性血虛,應該注重調肝,因為肝和血密切相關。肝髒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就像一個人體"血庫"一樣,當人體因為疾病或者生理活動,需血量增加時,這時肝髒就把貯藏的血液排出來,以供機體活動的需要。如果肝髒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等於"血庫"枯竭了一樣,根本不能滿足人體的各項功能。比如,不能滋養眼睛,則兩目昏花、幹澀、夜盲;不能充盈血海,則婦女月經量少,甚至閉經;若是肝失疏泄,就像"血庫"漏水一樣,則藏血不固,易引起出血性病變,如衄血、婦女月經過多或崩漏等。

四物湯的神奇之處在於隨著四味藥物的比例不同,此湯發揮的功效也不同。如重用熟地、當歸,輕用川芎,則是一個補血良方;當歸、川芎輕用或不用時,可以幫助孕婦保胎;重用當歸、川芎,輕用白芍則能治療月經量少、血淤型閉經,等等。

此外,四物湯衍生出的無數"子方"、"孫方"在治療婦科病方麵也功不可沒。較著名的有桃紅四物湯,該方劑是由四物湯加桃仁、紅花而成,專治血虛血淤導致的月經過多,還能對付先兆流產和習慣性流產;四物湯加艾葉、阿膠、甘草後取名為阿艾四物湯,用來治療月經過多,是安胎養血止漏的要方;四物湯加四君子湯後,名"八珍湯",能氣血雙補;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再加上黃芪、肉桂,則成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補湯。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盡管四物湯是補血調經的基礎方,但最好請中醫師根據自身情況把握好劑量和比例。

補脾潤肺的良藥——甘草

古代醫家對甘草的使用非常廣泛,直到今天,甘草依然是中醫常用藥。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急止痛,緩和藥性之功效。相對而言,甘草生用清熱解毒,蜜炙後用則能補中緩急。

甘草含有甘草甜素、甘草苷、有機酸等成分,有解毒、抗利尿作用,並可抗炎症、抗過敏。對臨床上病因較複雜的阿狄森氏病、尿崩症、席漢氏綜合征,以及消化性潰瘍等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但需要引起警惕的是,長期大量使用甘草,會引起浮腫、高血壓、胸腹脹滿、嘔吐等不良反應。同時,中醫認為甘草不可與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同用,以免發生毒副作用。

柴胡可用於防治感冒

中醫認為,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可入心包絡經、肝經、三焦經、膽經,其主要功效是和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實踐證明,柴胡對全麵緩解感冒症狀具有極佳的療效。

柴胡能防治感冒主要在於它具有以下幾種功效:

1.解熱作用。柴胡中含有柴胡皂苷和揮發油,對多種原因引起的發熱均有明顯的解熱作用,且具有毒性低、退熱迅速的特點。

2.抗菌抗病毒作用。據研究證實,柴胡除具有抑製流感杆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外,對大腸杆菌、綠膿杆菌、痢疾杆菌也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因此,柴胡對各種感染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3.鎮咳作用。柴胡中的柴胡皂苷有很強的鎮咳作用,其鎮咳作用與西藥相當,但沒有西藥所具有的胃腸道反應和成癮性。

4.調節免疫功能作用。柴胡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防病、抗病能力,同時又能預防和治療由感冒引起的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它還有一定的鎮痛作用。

所以,家庭可以常備一些小柴胡顆粒之類的藥,以防止感冒。

車前草可利尿解毒

在古代,車前草常被醫家用於治療小便不利、尿血、小便混濁、淋濁等症,近年來也常用於老年人前列腺增生所引起的小便不利。此外,車前草研末敷瘡瘍也有悠久的曆史。

車前草性味甘、寒,具有利水清熱、明目祛痰之功效,且種植麵積廣,價格便宜,深受患者的歡迎。在臨床采用車前草療疾,用途很廣,可治療中老年人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痢、泄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膚潰瘍等症。用量一般在15~30克,水煎服即可。

新鮮車前草搗爛外敷治療瘡瘍、蟲咬引起的紅腫熱痛,敷後能夠很快好轉。

取鮮車前草葉,以銀針密刺細孔,以米湯或開水泡軟,整葉敷貼瘡上,日換2~3次,有排膿生肌作用。

對尿毒症初起的患者,采用車前草30~50克,通利小便也很有效。

滋陰補腎之寶——枸杞

枸杞,味甘、性平,歸肝、腎經。滋陰補血,補肝益腎,養血,益精明目,潤肺。主治肝腎陰虛及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眼目昏花、視力下降、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等,善治消渴症。具有補虛、明目、降糖、延年益壽功效,對糖尿病體虛、目澀者有效。

1.枸杞肉絲具有滋陰補腎,明目健身之功效。適用於體弱乏力,腎虛目眩,視物模糊等症。

原料:枸杞、青筍、豬油各100克,豬瘦肉500克,白糖、醬油、食鹽、味精、香油、料酒各適量。

做法:將豬瘦肉洗淨,切成長絲;青筍切成細絲;枸杞洗淨待用。

炒鍋加豬油燒熱,再將肉絲、筍絲同時下鍋,烹入料酒,加入白糖、醬油、食鹽、味精攪勻,投入枸杞,翻炒幾下,淋入香油,炒熟即成。

2.枸杞芽,又名枸杞苗,為枸杞的嫩莖葉。春季采摘其嫩葉,老者不堪食用。枸杞芽性味苦、甘、涼,入肝、腎經,有清退虛熱、補肝明目、生津止渴之功,適用於肝腎陰虛或肝熱所致的眩昏、夜盲、目赤澀痛、視力減退、熱病、津傷口渴等。

枸杞芽煎雞蛋可養肝明目,適用於肝虛血少,眼目昏花幹澀,或夜盲等症。

原料:雞蛋2個,鮮枸杞苗30克。

做法:將枸杞苗洗淨切碎,加入打散的雞蛋中,再入食鹽少許調勻,以食油煎熟服食。

3.枸杞芽的其他做法

涼拌杞芽:初春嫩莖葉,開水焯燙涼拌,按口味喜好調味後食用。

油炒杞苗:急火熱炒,加水燜煮片刻,調味起鍋即食。

杞芽豆腐:二者熱油拌炒,加水燜煮片刻,勾芡調味起鍋,做湯、羹皆可。

需要注意的是,最適合吃枸杞子的是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枸杞子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正在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最好別吃。

此外,使用枸杞不能過量,一般來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子比較合適;如果想起到治療的效果,每天可以吃30克左右。

中藥滋陰上品——麥冬

麥冬性甘寒質潤,有滋陰之功,既善於清養肺胃之陰,又可清心經之熱,是一味在清兼備的補益良藥。常用量為10~15克,亦可入丸、散,或熬膏,或泡茶飲服。

傳統醫學認為,養陰潤肺、益胃生津多用去心麥冬,清心除煩多用連心麥冬。麥冬性寒,如因脾胃虛寒而見有腹瀉便溏、舌苔白膩、消化不良者及外感風寒咳嗽者均不宜應用。

1.治療腸燥便秘:麥冬15克,生地15克,玄參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2.治療暑天汗出虛脫:麥冬10克,人參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2劑。對汗出虛脫、心慌心悸、血壓過低、汗多口渴、體倦乏力有良效。

3.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麥冬45克,加水煎成30~40毫升,分次服用,連服3~18個月。對緩解心絞痛、胸悶及改善心功能均有一定作用。

4.治療鼻出血:麥冬15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天1劑。對鼻出血且血色鮮紅者有治療作用。

5.夏日防中暑:鮮蘆根100克(或幹品30克),麥冬20克。煎湯代茶飲,對夏日炎炎人體大量出汗所造成頭暈、煩悶和胃腸不適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6.治療尿路感染:麥冬15克,牛奶200克,白糖30克。先將麥冬洗淨,放入鍋內,加水1000毫升,用武火燒沸,文火煎熬20分鍾,用紗布濾去麥冬不用。然後將牛奶燒沸,同麥冬藥液混勻,加入白糖燒沸即成。每日2次服用,每次100克。具有滋陰清熱、利尿消腫的作用。

7.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體虛者:雞蛋5個,枸杞、花生米、瘦豬肉各30克,麥冬10克,鹽、濕澱粉、味精各適量。先將花生米煎脆,枸杞洗淨,入沸水中略汆一下。麥冬洗淨,入沸水中煮熟,切成碎末,瘦豬肉切丁,雞蛋打在碗內,加鹽少許打勻,隔水蒸熟,冷卻後將蛋切成粒狀。然後鍋置旺火上,放花生油,把瘦豬肉丁炒熟,再倒進蛋粒、枸杞、麥冬碎末,炒勻,放鹽少許及濕澱粉勾芡。最後放味精適量,脆花生米鋪在上麵,佐餐食。具有滋補肝腎的作用,健康人也能食用。

利水健脾薏苡仁,藥食兼可用

薏苡仁性甘,微寒,無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等功效,常用於久病體虛及病後恢複期,是老人兒童較好的藥用食物。

下麵介紹三種常用的薏苡仁食用方法。

1.百合薏米粥:將薏苡仁50克、百合15克洗淨,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薏米熱爛,加入蜂蜜調勻,出鍋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