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日常保健食譜
飲食在中國相當發達,可以說形成了一種藝術,一種文化。中國人愛吃,也善於吃。長期以來,在與自然的拚搏中,人們不斷地食人以求得生存,因此,食譜的範圍極為廣泛。中國人頗得飲食之道,中國飲食文化也博大精深。
中國飲食文化的發達還包括人們對飲食不斷地精研與發展。從飽食到美食,之後又到吃得健康——既是享受,又是保健,這裏就涉及到食療的問題。食療就是起源於這種需要與追求的變化。今天人們已擺脫饑餓的威脅,已經不再滿足於吃飽肚子和單純吃得豐盛,而愈來愈重視到自己的健康,食療順應這一潮流而複出,並迅速發展起來。
人類疾病的70%以上與飲食不當有關,飲食保健自有人類始就有了。飲食保健應該說是最早和最重要的防病治病措施。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都必須有飲食營養物質來維持,即古人雲:民以食為天。
“藥食同源”,最早的藥物實質就是人們日常的食物,後來的藥物實際上是從食物中逐漸分化出來的。在長期的飲食生活實踐中,人們發現了許多食物不僅能充饑,而且能防治疾病。基於此,本書推鼢一係列健康食譜以饗讀者。
粥類
蔥薑粥
◆用料生薑10克,蔥白1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將粳米淘洗幹淨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煮熬成粥;生薑切片,蔥白切段,粥熟時投入鍋中,再煮片刻,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辛溫散寒,發汗解表。
薄荷粥
◆用料鮮薄荷30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薄荷煮沸5分鍾,去渣留汁備用;粳米加水適量煮成粥,粥熟後加入薄荷湯,再煮片刻即成。
◆功效疏散風熱,清利咽喉。
枇杷葉粥
◆用料枇杷葉15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枇杷葉用紗布包好,入沙鍋內,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加入粳米,再加水適量,煮成粥後加冰糖即成。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氣。
薄荷大棗粥
◆用料鮮薄荷10克,大棗15枚,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沙鍋內加水適量,先煮大棗,待大棗脹大時投入粳米,煮熬成粥;粥煮好後,將薄荷撒人粥內,加白糖攪勻即成。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解表。
百合杏仁粥
◆用料鮮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杏仁入沸水中焯一下,去皮備甩;粳米洗淨人鍋內,加水適量,煮沸後放人杏仁、百合,煮熬成粥,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潤燥,化痰止咳。
薏米杏仁粥
◆用料薏米50克,杏仁10克,白糖20克。
◆做法薏米洗淨,入鍋內加水適量,煮至半熟;杏仁入沸水中焯一下,去皮後投入粥鍋中,粥熟後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健脾祛濕,化痰止咳。
沙參粥
◆用料沙參30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先用水煎煮沙參約20分鍾,去渣取汁;粳米洗淨人沙鍋中,加水適量,加入沙參汁,煮熬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潤肺養胃,祛痰止咳。
人參蛤蚧粥
◆用料人參粉3克,蛤蚧粉2克,糯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糯米洗淨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煮熬成粥,加人人參粉、蛤蚧粉一冰糖攪勻即成。
◆功效補益肺腎,益氣定喘。
天門冬粥
◆用料天門冬20克,粳米50克,冰糖20克。
◆做法將天門冬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熬成濃汁,去渣;將粳米與天門冬汁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煮熬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滋陰潤肺,生津止咳。
甘蔗玉竹粥
◆用料甘蔗2根,玉竹20克,粳米50克。
◆做法玉竹洗淨人鍋中煎取濃汁、去渣;甘蔗去皮,榨取甘蔗汁120毫升;粳米洗淨放入沙鍋中,加入玉竹汁和甘蔗汁,加水適量煮熬成粥。
◆功效清熱生津,養陰潤肺。
糯米阿膠粥
◆用料糯米50克,阿膠30克。
◆做法將阿膠搗碎,置炒鍋中炒至焦黃,研末備用;糯米洗淨,放人沙鍋內,加水適量,煮熬成粥,下阿膠末,攪勻即成。
◆功效滋養腎陰,潤肺止咳。
檳榔粥
◆用料檳榔15克,粳米50克。
◆做法檳榔切片,人沙鍋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粳米洗淨,入沙鍋,加入檳榔汁,加水適量,同煮成粥。
◆功效下氣消積,化食導滯。
中雞內金粥
◆用料雞內金6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雞內金用文火炒至黃褐色,研成細末;粳米、白糖同人沙鍋,加水適量,煮成稀粥,調入雞內金粉,一沸即成。
◆功效消積導滯,健脾養胃。
山楂神曲粥
◆用料山楂30克,神曲15克,粳米50克,紅糖20克。
◆做法將山楂、神曲搗碎,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約300毫升;粳米洗淨入沙鍋加水適量煮開,加入藥汁,共煮成粥,加入紅糖即成。
◆功效消食化積,健脾化濁。
香菇牛肉粥
◆用料香菇50克,牛肉50克,粳米100克,蔥、生薑、精鹽適量。
◆做法牛肉煮熟,切成細末;將粳米、牛肉、香菇共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熬成粥;加入蔥、生薑、精鹽,一沸即成。
◆功效溫中和胃,補虛止痛。
中木耳大棗粥
◆用料黑木耳10克,大棗10枚,粳米50克,冰糖50克。
◆做法黑木耳溫水泡發洗淨,粳米、大棗淘洗幹淨,同入沙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轉文火熬至粳米、大棗爛熟,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滋養胃陰,養胃生津。
肉蓯蓉粥
◆用料肉蓯蓉30克,羊肉60克,粳米50克,生薑3克,蔥白6克,精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肉蓯蓉人沙鍋煎煮約40分鍾,去渣取汁;將藥汁與粳米、羊肉一同下鍋,加水適量煮粥,粥將熟時下蔥、薑、精鹽、味精,再沸即成。
◆功效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肉桂薏米粥
◆用料薏米30克,肉桂粉1克,粳米30克。
◆做法薏米研成細末,與粳米同入沙鍋,加水適量,煎煮成粥,粥成時加入肉桂粉攪勻即成。
◆功效溫腎散寒,健脾利濕。
白木耳粥
◆用料白木耳20克,粳米50克,冰糖30克。
◆做法白木耳用溫水泡發洗淨,切成細末,與粳米一同下鍋,加水適量,煎煮成粥,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養胃生津,健脾止瀉。
梅花粥
◆用料白梅花5克,粳米50克。
◆做法粳米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煮粥,待粥成時加入白梅花,煮2~3沸即成。
◆功效舒肝理氣,健脾養胃。
人參魚膠糯米粥
◆用料人參10克,魚膠30克,豬肉50克,糯米50克。
◆做法人參切片,豬肉切末,魚膠用清水浸泡一天後切細絲;粳米洗淨與人參、豬肉、魚膠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煮熬成粥。
◆功效益氣助陽,溫中補腎。
茯苓薏米粥
◆用料赤茯苓150克,薏米300克,白糖50克。
◆做法用水300毫升煮薏米至稠狀;用水200毫升文火久煎赤茯苓;將兩者合並再煮至稠爛,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清熱利濕。
中黃芪蓮子粥
◆用料黃芪20克,蓮子30克,生山藥30克,葡萄幹30克。
◆做法用500毫升水煎黃芪,去渣;在黃芪水中加入蓮子、山藥、葡萄幹,文火煎煮成粥。
◆功效益氣健脾。
防風粳米粥
◆用料防風12克,粳米100克,蔥白2根,生薑2片。
◆做法將防風、蔥白、生薑水煎後取汁;粳米洗淨加水煮粥,粥成時加入藥汁,文火再煮15分鍾即成。
◆功效祛風解表,散寒除濕。
牛肉粳米粥
◆用料牛肉100克,粳米50克,精鹽適量。
◆做法牛肉煮熟切成末,將粳米與牛肉末一同入沙鍋,加水適量,文火煮粥,粥熟時調入精鹽即成。
◆功效補益元氣,溫經通絡。
百合粥
◆用料百合30克,粳米50克,白糖20克。
◆做法粳米、百合一同人沙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轉用文火煨燉,待百合爛時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滋陰養心,安神定誌。
山藥桂圓粥
◆用料山藥30克,桂圓15克,荔枝10克,五味子10克,粳米10克。
◆做法將山藥、桂圓、荔枝、五味子、粳米一同人鍋,加水適量,文火煨燉,待全部爛熟即成。
◆功效清熱,滋陰,潤燥。
構杞子羊腎粥
◆用料枸杞子30克,羊腎1隻,肉蓯蓉15克,粳米60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羊腎剖開,去內筋膜、切碎,同枸杞子、肉蓯蓉、粳米一同下鍋,加水適量,文火煎煮,粥熟時加入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壯骨。
茅根薏仁粥
◆用料薏米300克,鮮白茅根30克。
◆做法鮮白茅根水煎20分鍾,去渣取汁;薏米入鍋,加藥汁,加水適量,文火熬煮成粥。
◆功效清熱涼血,除濕利尿。
茅根綠豆粥
◆用料鮮茅根30克,澤瀉15克,綠豆50克,冰糖20克。
◆做法先將茅根、澤瀉加水煎煮15分鍾,撈去藥渣,加入綠豆、冰糖,煮至綠豆開花蛻皮後即成。
◆功效清熱除濕,涼血解毒。
生地粥
◆用料生地黃25克,粳米?5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生地黃洗淨切細後,入鍋加清水煎煮30分鍾,取汁,再加水煎煮30分鍾取汁,合並兩次藥汁濃縮至100毫升;粳米人鍋加水適量煮熬成粥,趁熱時加入藥汁、白糖攪勻即成。
◆功效清熱涼血。
苓術二米粥
◆用料雲苓100克,白術100克,薏米200克,糯米200克。
◆做法將雲苓、白術放人沙鍋水煎約20分鍾,去渣取汁;薏米、糯米人鍋,加入藥汁,加水適量,煮熬成粥。
◆功效健脾利濕。
桂枝當歸粳米粥
◆用料桂枝10克,當歸15克,粳米60克。
◆做法桂枝、當歸放入沙鍋,水煎20分鍾,撈去藥渣,加入粳米,文火煮熬成粥。
◆功效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桑椹大棗小麥粥
◆用料桑椹10克,大棗30克,小麥100克。
◆做法將桑椹、大棗、小麥一同放人鍋中,加水適量,文火煮熬成粥。
◆功效補益心腎。
糯米赤豆粥
◆用料糯米50克,赤豆20克,生山楂10克,紅棗50枚,薏米2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薏米、紅棗、山楂、赤豆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煮5分鍾,放入糯米,文火煮粥,至熟時加入紅糖即成。
◆功效燥濕祛痰,活血通經。
山藥扁豆粥
◆用料山藥30克,白扁豆15克,粳米15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白扁豆、粳米洗淨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轉用文火煮至八成熟時加入山藥片、白糖,繼續煮熬至熟即成。
◆功效健脾,除濕,止帶。
黑豆菟絲粥
◆用料黑豆30克,菟絲子30克,糯米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