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中藥篇9
第十七章驅蟲藥
使君子
【性味歸經】甘,溫。入脾、胃經。
【功效主治】
1.殺蟲用治蛔蟲,常配伍苦楝皮、蕪荑、檳榔等;用治蟯蟲,常配伍百部、大黃等;用治鉤蟲,常配伍榧子等。
2.消積用於小兒疳積,常配伍人參、白術、蘆薈等,方如肥兒丸。
【用量用法】成人6~10克,水煎服。小兒每歲1粒,總量不超過20粒。去殼取仁炒香嚼服,空腹連服2~3天。
【禁忌】服藥時忌飲濃茶,以免引起呃逆、眩暈、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
【按語】使君子味甘氣溫,既益脾胃,又能殺蟲,為驅殺蛔蟲之要藥,適用於蟲積腹痛、小兒疳積、消化不良等證。本品毒小氣香味美,嚼後吞服,使用方便,且不必加用瀉藥,故尤宜於小兒。
苦楝皮
【性味歸經】苦,寒;有毒。入脾、胃、肝經。
【功效主治】
1.殺蟲用治蛔蟲、鉤蟲、絛蟲,可單用或配伍檳榔、蕪荑等。
2.療癬用於頭癬、疥瘡,可用本品研末,用醋調塗患處。
【用量用法】6~15克,鮮品加倍,水煎服。外用適量。
【禁忌】體虛及肝病患者忌用。不宜持續和過量服用。
【按語】苦楝皮功專殺蟲,內服驅殺蛔蟲力強而效顯,外用可治頭癬、疥癬,效亦頗佳。
檳榔(附:大腹皮)
【性味歸經】辛、苦,溫。入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
1.殺蟲消積用於絛蟲、薑片蟲、蛔蟲、蟯蟲等多種腸道寄生蟲,可單用,或與南瓜子、使君子等同用。
2.行氣導滯用於積滯瀉痢,裏急後重,常配合木香、枳實等同用。
3.利水用於腳氣疼痛,常配伍吳茱萸、木瓜等;用於水腫實證,常配伍商陸、木通、澤瀉等。
4.截瘧用於瘧疾,常配合常山、草果等。
【用量用法】3~9克,驅絛蟲、薑片蟲30~60克,水煎服。
【禁忌】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按語】檳榔殺蟲作用較為廣泛,而以治絛蟲、薑片蟲的療效佳,尤以豬絛蟲最為有效,若與南瓜子同用,效果更為顯著。本品辛開苦泄,溫可通行,故又有利水、消積、行氣之功。
附:大腹皮
大腹皮味辛性微溫,入脾、胃、大腸、小腸經。功能下氣寬中,利水消腫。主治濕阻氣滯,脘腹痞悶脹滿,大便不爽,水腫,腳氣等證。用量3~10克,水煎服。
雷丸
【性味歸經】苦,寒;有小毒。入胃經。
【功效主治】
殺蟲消積用於蛔蟲、絛蟲、鉤蟲,常配伍檳榔、牽牛子、木香等,方如追蟲丸;用於小兒疳積發熱,常配伍使君子、胡黃連等。
【用量用法】6~10克,宜入丸散,不入煎劑。
【按語】雷丸苦寒清降,能驅殺多種腸道寄生蟲,並能消積,尤長於驅殺絛蟲,對蛔蟲、鉤蟲、腦囊蟲亦有良效。
榧子
【性味歸經】甘、澀,平。入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
1.殺蟲緩瀉用於蛔蟲、鉤蟲、絛蟲所致蟲積腹痛,並有緩瀉作用,常配伍檳榔、蕪荑、鶴虱等。
2.消積用於小兒疳積,常配伍雞內金、山楂、木香、麥芽等。
【用量用法】10~30克,單用每次10~20粒,宜炒用,作丸、散劑服。
【按語】榧子甘澀氣平,既甘緩性潤,滑利大便而不傷脾胃,又能治療諸種蟲積腹痛,毒性小,使用方便,是一種比較有效而又安全方便的驅蟲良藥。
貫眾
【性味歸經】苦,寒;有小毒。入肝、脾經。
【功效主治】
1.殺蟲用於蛔蟲、鉤蟲、絛蟲等蟲積腹痛之證,常配伍使君子、蕪荑、檳榔等。
2.清熱解毒用於熱毒瘡瘍,痄腮腫痛,常配伍銀花、連翹、公英等。臨床又常用於預防流感、流腦、麻疹等病。
3.止血用於血熱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常配伍側柏葉、仙鶴草、棕櫚炭等。
【用量用法】10~15克,水煎服。止血宜炒炭用,殺蟲及清熱解毒宜生用。
【禁忌】虛證、寒證及孕婦不宜用。
【按語】貫眾驅蟲,可治各種蟲積腹痛;其清熱解毒作用較佳,可用治熱毒瘡腫等證,並為預防流行性疾病之要藥。又善止血,尤以對血熱子宮出血療效更好。
南瓜子
【性味歸經】甘,平。入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
殺蟲用於絛蟲病、蛔蟲病,可單味生用,或配合檳榔同用。對急性期及晚期之血吸蟲病均有一定作用,對改善症狀,增強體力具有一定作用。
【用量用法】60~120克,連皮或去皮,研末服或炒熟食。
【按語】南瓜子古書未見記載,近年經實驗及臨床實踐,發現有較好的驅蟲作用,且很少毒性,特別對絛蟲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對血吸蟲、蛔蟲、蟯蟲亦有治療作用。
鶴虱
【性味歸經】苦、辛,平;有小毒。入脾、胃經。
【功效主治】
殺蟲用於蛔蟲、絛蟲、蟯蟲引起的蟲積腹痛,常與使君子、檳榔等同用,方如化蟲丸。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
【按語】鶴虱苦辛氣平,有小毒,能驅殺蛔蟲、絛蟲、蟯蟲等多種腸道寄生蟲,但效力不大,多配入複方中應用。驅蟲以北鶴虱為佳。
蕪荑
【性味歸經】辛、苦,溫。入脾、胃經。
【功效主治】
殺蟲消疳用於蛔蟲病、絛蟲病,常配伍使君子、檳榔、鶴虱等;用於小兒疳積,瀉痢日久,可配肉豆蔻、訶子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