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飲食與健康的關係
飲食是維持人體生命機能的源泉,合理的飲食是保證我們健康的基礎;反之,不合理的飲食則無異於是在透支我們的健康。
健康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健康長壽是人們追求的理想。健康的價值,貴重無比。人類為了追求它,不惜付出時間、血汗、勞力和財富,因為健康是生命的源泉,事業發展的本錢,家庭幸福的基礎,民族興旺的標誌和國家昌盛的保障。有這樣一個比喻,把一個健康的人比做1,這個人可以依自己的聰明才智、知識層次、個人素質、道德修養、綜合能力,創造出10倍、100倍、1000倍乃至無窮大的社會財富。這些財富是後麵的無數個零,而他一旦倒下,心髒不再跳動了,即使他身後有數不盡的“零”,終歸還是零,他再也不能為人類、為社會創造任何財富了。這個比喻有一定的道理,它告訴人們,健康是基礎,健康是保障,健康是根本,健康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
那麼,到底什麼是健康呢?
健康是一個動態的概念,人類的健康觀念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變化的。不同時期,人們賦予健康的內涵不盡相同。詞典裏,健康的定義是:人體生理機能正常,沒有缺陷和疾病。這就是過去講的“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下的健康定義。
1953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就是金子”的口號,旨在喚起人們珍惜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識。1992年,由維多利宣言的健康四大基石精辟概括了當代世界預防醫學的最新成果,其實質就是提倡健康的自我保護。可以說,誰掌握了健康的鑰匙,誰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動權。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下的定義是:“所謂健康,不單單是指不生病,而且還包括以積極的態度去認真對待任何事情的精神、肉體和社會適應狀態。”由此可知,“健康”概念包含著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方麵指“體能健康”,另一方麵指的是“精神健康”。這就是說,人的健康不僅是在生理上沒有疾病,軀體健全和不虛弱,而且還應該是心理和精神方麵的平衡狀態,並且還包括人對社會的良好適應,達到與社會和諧相處。“健康”的新概念是把人的軀體與精神結合和把個體與社會結合所提出的,是對健康的一個全麵定義。
在陳舊的健康觀念中,隻有疾病才是健康的殺手。事實上,生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比疾病對健康的影響更大。以飲食和起居為主要因素的不良生活習慣是健康的最大威脅,如嗜煙酗酒、高脂肪飲食、作息時間不規律、休息不充分等,都會直接導致人的健康狀況下降,成為健康的隱患。
細算一下“生命賬”,你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有正負抵消的情況。例如,人們根據“生命在於運動”的觀念積極運動鍛煉,這是有利因素;但運動過度則又是不利因素,兩者相互抵消,甚至“倒找”(非但不能儲存健康,還要將已儲存的付出)。令人擔憂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缺乏自我保健意識的自覺不自覺地“透支”身體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些現象恐怕也是腦血管病、心髒病、腫瘤、糖尿病的發病年齡段越來越年輕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就向人們發出了一個強烈的警示信號:不可“透支”生命。在每個人的身上,總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並存,這就要求每個人都要掌握鑒別的本領,多學一些醫學知識,多認識一些自己,以便準確地把握自己的身心健康。
飲食是維持人體生命的源泉
營養是人生命存在的主要依靠,是人體維持生命的基礎,而營養主要來源於飲食。
飲食能給人體提供大量的熱量。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要消耗2000~3000千卡熱量。在生長發育期或活動量增加、發熱時,人體消耗的熱量更多,如不及時補足營養,會影響機體的生長發育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每1克蛋白質產生熱量4千卡;每1克脂肪產生熱量9千卡;每1克糖產生熱量4千卡。你可根據以上數據製定食譜,合理安排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