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

高崗檢查完了以後,饒漱石也在會上作了檢討。

饒漱石在題為《關於我的錯誤的自我檢討》中,雖然涉及一些具體事實,但是浮皮潦草得使人吃驚。比如在蘇北黃花塘整陳毅,他用心那麼詭詐,手段那麼陰毒,可他這時怎麼說呢?他說:“我與陳毅同誌在華東敵後共事時,曾一度關係搞得不好。”原因呢?他說是“由於我對客觀情況估計不足”,陳毅有“豐富的革命戰爭經驗”,而他卻“既無革命戰爭經驗,在人事和工作上又都很生疏”,他本來“應該采取一切可能的辦法來保證和陳毅同誌團結共事”,可他卻沒有這樣做。他做什麼了?沒有說。

這也叫檢討?

饒漱石也說了幾句“我已經開始認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及其對黨的危害”這類話,但是沒有實際內容,用那個時代的習慣用語,叫做“大帽子底下開小差”。

同高崗一樣,饒漱石檢查完了以後,會場上的反應依然是冷淡。

在壓抑、煩躁、氣悶,渾身不自在之中度過了幾天的高崗,終於挨到了會議結束的一天——2月10日。

這一天發言的有陳雲、周恩來,最後通過決議。

陳雲的發言,哲學性強,言簡意賅,抓住要害,也生動活潑。

陳雲發言的主旨是:我們黨有可能出現張國燾這類人物搞分裂主義,問題在於我們怎樣才能有效地防止這類分裂主義,不使亂子鬧大。

張國燾是何許人,高崗是清楚的,作為黨的高級幹部,在延安時批評張國燾,他參加了。1938年,張國燾借祭黃陵之機,跑到西安,又跑到武漢,最後他獨自一人投到蔣介石國民黨的懷抱,當了特務,連他的警衛員也不跟他去。這些,高崗也都清楚。

陳雲說:“過去出過張國燾,以後是不是還有李國燾、王國燾呢?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決不能說沒有。說沒有,就要犯錯誤。寧可說,可能出現。”

聽話聽音兒,這個普通道理高崗自然懂得。陳雲說的是“張國燾這類人物”、“李國燾、王國燾”,這不是分明把高崗歸入張國燾一“類”了嗎?

陳雲說:“過去有許多同誌設想,像張國燾這類野心人物,可能不會再在我們黨內出現。理由是什麼呢?有這樣幾條:第一條,黨已有三十多年的曆史,革命已經勝利,幹部都經過鍛煉,都希望我們黨裏不出張國燾這類野心人物。第二條,隻要加強黨內馬列主義教育,就可以不出現張國燾這類人物。第三條,說我們有毛主席在,大概可以不出,把希望寄托在‘毛主席萬歲’上。”

“現在看來,這三條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隻有這三條,我看還不足以保證我們黨內不再出張國燾這類的人物。”

關於第一條,陳雲說:“原來想,革命已經勝利,似乎可以不出張國燾這類人物了。現在看來,恰恰相反,革命勝利了的國家,更容易出。現在比起秘密工作和在山溝裏打遊擊的時代,更容易出野心人物。大家是為革命來的,還是為做官來的呢?回答這個問題也容易。起初是幹革命來的,以後是革命加做官,既革命,又做官。後來官越做越大,味道也越來越大。”

這時,會場上發出了笑聲。高崗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但他還是尷尬地咧了咧嘴。

陳雲繼續說:“有人就隻想做官,不想革命了,把革命忘光了。”——這句話,在高崗拉陳雲一起拱劉少奇的時候,陳雲對高崗說過。

陳雲接著說:“在勝利了的國家裏頭,有電影,有照片,開會時熱烈鼓掌 ,閱兵時可威風啦。火車站歡迎的時候,送鮮花,夾道歡呼。物質享受是很具備的,很可以腐化。從前在瑞金、延安時,想腐化也很難,現在腐化很容易。”

這時,坐在高崗前麵的人不住地點頭,左麵、右麵,也有人點頭。陳雲說的好像並不是講什麼道理,而是擺事實。常常有這種情形:越是深刻的道理,就越不像是道理,而是實際,是事實——無可辯駁的事實。

陳雲繼續提醒說:“我們不能盲目樂觀的。所以,希望我們黨內不出野心人物,這種好心腸,我看是會落空的。把希望寄托在這一點上,是很危險的。”

關於第二條,陳雲說:“加強黨內馬列主義教育,這是很好的,但我看隻靠教育也不能保證黨內不出李國燾、王國燾。張國燾不是老黨員嗎?他比一般幹部受的馬列主義教育還少嗎?但是他叛變了。這證明什麼呢?證明隻靠馬列主義的教育,還不能保證我們黨內不出野心人物。”

關於第三條,陳雲說:“至於說有毛主席在,我們黨內就可以不出野心人物,我看也是靠不住的。毛主席當然是偉大的領袖,是我們黨團結的核心,但是,這是否可以保證我們黨內不出李國燾、王國燾呢?也靠不住。我看,隻能出得少一些,出得慢一些。有些露了頭以後,因為毛主席在,容易解決,解決得快一些,但並不能保證不出。‘毛主席萬歲’這是一個政治口號,但是毛主席在生理上是不能萬歲的。我在這裏,在四中全會上,說毛主席生命不能萬歲,這似乎不太好,但我們是唯物主義者,毛主席實際上是不能萬歲的。”

這時,會場上的氣氛很有些異樣,這氣氛分明格外嚴肅,但又活潑;分明格外莊重,但又輕鬆。高崗想,陳雲說這些話真夠大膽的了,他自己可不敢這麼說,特別是在這大庭廣眾之下。但他又朦朦朧朧感到,大概越是內心坦蕩,才越敢實話實說,心懷鬼胎,才拐彎抹角,吞吞吐吐。

陳雲最後的意見是:

“我們翻來覆去地想一想,可靠的是什麼呢?我們黨內可能出現分裂的危險,就沒有什麼辦法防止了嗎?我看可靠的、永久的辦法,可以傳到我們子孫後代的,就是提高高級領導人的革命覺悟和革命嗅覺。出了野心人物的時候,亂子鬧得大不大,關鍵是什麼呢?我看關鍵是在幾百個高級領導人,就是省(市)委書記以上的幹部及軍隊中的負責幹部。如果這幾百個人有高度的革命覺悟,有高度的革命嗅覺,那麼,出了李國燾、王國燾也容易把他揭露。如果這幾百人覺悟不高,嗅覺不靈,出了野心人物的時候是可能鬧不團結的,甚至可能鬧到黨的分裂。出大亂子出在什麼地方呢?就在這幾百個人裏麵,首先是在座諸公,穿黃衣服的,穿黑衣服的,黨頭、政頭、軍頭這幾百個人。如果出了野心人物,能否迅速地把他揭露,不鬧成大亂子呢?那也決定於這幾百個人。隻要這幾百個人頭腦十分清醒,革命勝利就會有保證。”

陳雲發言完畢,該輪到周恩來了。

周恩來的發言,篇幅相當長。當講到黨的團結,建議全會通過《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時,周恩來說:

毛澤東同誌和中央政治局向全黨敲起警鍾,反對任何共產黨員由滿腔熱忱地、勤勤懇懇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貴品質墮落到資產階級卑鄙的個人主義。

為什麼把問題提得這樣嚴重呢?這是從蘇聯共產黨、各國共產黨乃至我們黨自己的曆史中吸取教訓而得出的結論。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們的黨已是勝利的黨、執政的黨,因為黨中央和毛澤東同誌在全黨和全國人民中的威信又是這樣高,所以個人主義的反黨活動已不甚可能以公開麵目反對黨的領導,而會是躲藏在黨的正確路線的旗幟下,利用某些領導同誌的缺點和個別錯誤以及黨內某些不同的意見,進行暗中挑撥和散布流言,有時更假借名義,進行非法活動,以便達到個人企圖。

我們之所以特別著重地反對黨內一部分幹部中首先是高級幹部中滋長著的一種極端危險的驕傲情緒,是因其如不受到嚴厲的批評和糾正,這樣的幹部就會一步一步地發展成為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野心家,或者被這種野心家所利用。我們黨內目前主要的危險就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思想。而黨內幹部中首先是高級幹部中的驕傲情緒,正好是這種思想滋生的溫床。

驕傲的起因,多由於在工作中有了一些成績就沾沾自喜,忘記了共產黨員所必須具有的謙遜態度和自我批評精神。我們高級幹部中若有這種驕傲情緒,又不加以製止,其危險性就最大,因為就他的地位、權力、威信、影響來說,最容易生長出個人主義野心,對黨、對共產主義的事業也就危害最大。

我們又要區別流言蜚語、個人攻擊與黨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前一種,那些話是見不得人的,是拿不到桌麵上的;後一種,應該是言行一致的,表裏如一的。這中間的界限就是我上邊說的,屬於後一種的,不管當麵也好,背後也好,會裏也好,會外也好,都是可以說的,因為都是有利於黨的團結的言論和行動嘛!前一種就不同了,那些話不都是可以到處說的,隻可以在背後說,在會外說,在一群人中說,在一個地區說,這就有了見不得人、拿不到桌麵上來的短處了。我們要區別破壞團結的非法活動與一般性的自由主義。我們也要區別嚴重的個人主義與一般的驕傲情緒。當然,一般的自由主義和驕傲情緒可以為個人主義的非法活動所利用,並且可以發展成為嚴重的個人主義。這中間有沒有界限呢?有的,決定的界限就是有沒有發展到了個人野心,爭奪權位,破壞黨的紀律,進行反黨活動。

剛才說的是一般性問題,我在底下說一說特殊性問題。

在這次四中全會上,根據毛澤東同誌所提議的方針,大家充分開展了自我批評,對報告和決議草案中所提出的破壞黨的團結的危險狀況已給了嚴肅的原則批判,並一致要求犯這種嚴重錯誤的同誌迅速徹底改正,不要錯上加錯。

我現在先對犯下不利於黨的團結的嚴重錯誤的同誌提一些意見。他們的初步檢討是值得歡迎的,但應該指出:還不完全,還不深刻。我們希望他們能誠懇坦率地繼續反省,來滿足大家對他們迅速徹底改正錯誤的要求。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我以為犯這種錯誤的同誌應該端正自己檢討錯誤的態度。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首先,應該依靠黨。

其次,應該求教於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第三,應該努力反省。自己做錯的事,自己總是知道的。有些話,有些事,一時想不起來,多回憶幾次,重要的總會記起來的,同誌們也可以幫助對出來的。自己反省,一定要用黨的尺度來衡量,並且要準備經過一個認識、鬥爭和痛苦的過程。屬於思想覺悟方麵,可能因為認識的關係,一個時候將“是”當成“非”,或者挖得不深,等到認識進步了,自然允許修正或者改變。這在我們檢討當中是常有的事。可是,若屬於思想本質的問題,則不能容許把有當成無,把黑的當成白的,抵賴和造謠是資產階級思想本質的反映,不是我們無產階級的思想本質。沒有想通的可以等待,但事實俱在,人證俱全,就不應該否認。

第四,應該靠同誌們的幫助。共產黨人是靠集體生活的,一個人如果平常批評不得,或者不將心事告人,這個人的短處或弱點就很難在平時得到補救。這種人不犯錯誤則已,一犯就會摔大跤,犯大錯誤,這次犯錯誤的同誌恰恰就是這種情況。犯了這樣嚴重的錯誤,如果歡迎同誌們的幫助,就要承受得起同誌們的徹底的尖銳的批評,要認識隻有這樣的同誌才是良師益友。推動和鼓勵是需要的,掩飾和隱瞞是有害的。經過同誌們的幫助,揭露出更多的錯誤,在政治上會更加健康起來,而不是更加衰弱。應該歡迎同誌們開刀治病,不應該仇恨醫生。

周恩來發言結束後,進行《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和《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決議》的表決。

當《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一致通過”的時候,春筍般林立的手臂中,也有高崗的一隻手臂。但是,高崗覺得自己的這隻手,好像是被一種浪濤浮力托上來的,那麼機械,那麼僵硬。這時的高崗,腦子裏盡是周恩來發言中的那些名詞、那些短語,什麼“卑鄙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個人野心家”、“個人主義的反黨活動”、“暗中挑撥”、“非法活動”、“把有當成無,把黑的當成白的”、“抵賴和造謠”、“賴掉一些,隱瞞一些”、“還不完全,還不深刻”、“繼續反省”、“見不得人”、“拿不到桌麵上來”,等等,等等,像是一大盤韭菜炒豆芽,亂糟糟攪作一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