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案例就非常出彩。本書所提及的一個案例,也是四方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營銷案例,是寶馬做的。它展出了一台寶馬車,並聲稱誰在最後一刻還是這個地方的市長時,這台車就歸誰。於是人們瘋狂地簽到這個展廳,以獲得市長頭銜。但市長隻有一個,後來者還可以通過頻繁簽到來爭奪這個位置。最終大獎花落誰家,誰也不知道。這個懸念以及豐厚的產品刺激,成就了一番簽到狂潮,自然眾人拾柴火焰高,寶馬這台mini車得到了很大劑量的推廣。
但這種案例其實是有負作用的,一個社區內如果都是這種很明顯的“營銷信息”時,它的活躍率會飛快地下降。一個用戶參與一次寶馬活動,可能還能獲得朋友們的諒解(因為會出現頻繁刷屏),但如果每天都在搞這類事,則會麵臨所謂“掉粉”的結局。而且,這個活動獎品實在太大,用戶的瘋狂可以理解。但你為了一杯免費咖啡去頻繁刷屏,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我看來,四方尚未走到絕境上,但它可能要稍稍修正一下它為它的廣告客戶服務的內容。利用用戶簽到,向世界喊一嗓子這裏是什麼店,是最淺層次的服務,商業上而言,四方本身也賺不到錢。這是典型的媒體路徑。四方應該考慮的是:服務路徑。
對於商家而言,無非就是新客戶、老客戶。新客戶通過吆喝推廣而來,它的開發成本在老客戶的運維成本的3倍以上。大部分商家,更喜歡如何挖掘老客戶的價值:重複購買。這需要比較強大的CRM管理工具(客戶關係管理),四方,是可以起到這類作用的,隻要它在麵向客戶的後台上加大投入和開發。當商家意識到這是一個不斷挖掘老客戶價值的通道時,他們會再度回歸,從而激發起用戶真正意義上的使用需求。
但這一步已經比較艱難。一來四方本身已經不是浪尖上的應用,用戶也好,客戶也好,目前的興趣點不在這裏。四方需要更長時間的沉澱去重新獲得他們的關注。二來,正如這本書裏所反複提到的各種營銷案例,我對四方的轉型思維,深表懷疑。
不過,就個別商家、個別案例,利用一下LBS類的定位簽到,也有可能收獲不錯的效果。這本書案例極多,商家從中或許能夠得到靈感。
鏈接
1、《打造Facebook——親曆Facebook爆發的5年》
作 者:王淮 祝文讓 著
出 版 社:印刷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2-1
作者王淮是Facebook早期員工,寫這本書是想剖析Facebook文化的精髓,還有這裏麵的思考過程和前後的變化,詳細解釋其中最有價值和最值得學習的那幾點。尤其作為早期員工,他們奠定了Facebook文化的基礎。
2、《永無止境:Google傳》
作 者:(美)愛德華茲 著,劉純毅 譯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12-1
Google的企業宗旨“不作惡”是從何而來的?為什麼拉裏和謝爾蓋有能力吸引矽穀中首屈一指的風險投資公司支持他們?瀏覽器工具欄競爭中,微軟和Google掀起了秘密決戰,最後勝敗如何?這是一部最詳細、最全麵、最真實地記錄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發展曆程的書。
3、《一鍵下單——傑夫·貝佐斯與亞馬遜的崛起》
作 者:(美)理查德·勃蘭特 著,馬誌彥 譯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1-1
貝佐斯的成功歸功於他的遠見卓識,以及冷酷的商業敏感度。勃蘭特詳盡記述了貝佐斯從電腦黑客到改變世界的企業家這一過程,回顧了亞馬遜在貝佐斯帶領下走向輝煌的點點滴滴,揭示了貝佐斯成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