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貨幣(1 / 3)

宴會在娥城的回字形大廳中舉行,這種建造巨大房屋的技術夏城還不具備,所以夏城的大廳比之這裏要氣的多。 Ww WCOM

從榆錢兒的酒肆中提前準備的餐飯味道不錯,榆錢兒知道陳健的口味,所以吃起來很舒服,淡淡的粟米酒很甜,經過茅草過濾後不算太渾濁。

歡宴中,娥黽忽然向父親提出,希望去夏城的學堂,並且請求父親給予陳健教育自己的權利,為期一年。

娥鉞略有些驚訝,這次為人質娥黽的表現已經讓他很滿意,此時出這些話更讓他吃驚。

誠然,夏城值得學習的東西的確很多,夏城的井、代田、種植、戰車這些技術,總要有人去學,娥鉞雖然不願意居於人後,可麵對夏城層出不窮的古怪東西,他也清楚這些東西學到手最娥城最有利。

娥城不是明確意義上的父死子繼製度,娥鉞繼承領之位也是眾人同意的,因為他在年輕時展現出了可以擔當這個重任的力量。

他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得到族人的認同,或許經過四五代之後,血脈已經成為族人眼中能力的象征。

如果兒子真的能從夏城中學到足夠的東西,回到娥城後便可以委以重任,將一些權利從其餘親屬的手中分出來。

同樣是血緣親族,兒子總是比兄弟重要。

娥鉞看了一眼數九,除了夫妻間的敬重,還因為數九的族人在娥城中不少,作為娥城的祭司他即便是領也要征求對方的意見。

數九心中雖然有些舍不得,卻也分得清輕重,表示同意,隻讓兒子在城中多住一些日子再去夏城,並敬了陳健一抔酒,希望兒子能在夏城學到更多的東西。

如今夏城剛剛打完一場仗,需要兩三年時間休養生息,兩城之間還可以享受一段互相信任的和平。

宴會後的第二,陳健便帶著榆錢兒和第一批糧食回了夏城,剩下的族人會分批將糧食利用雪的運輸條件運回去。

半個月後,已經是前世臘月中旬了,糧食已經運送回來,陳健也履行了當初在戰場上的約定。

按照當初約定好的,奴隸換取的糧食分出了一半作為這次戰鬥的戰利品,分給所有參與了戰爭的士兵,其餘在城中的分到了少許,剩下的作為公產。

士兵們歡呼雀躍,因為這些糧食是屬於他們的而不是族中的,他們有權利支配這些糧食,可以交換他們想要的東西。

參與戰鬥的士兵一共六百餘人,五百名奴隸換了四十多萬斤糧食,一半之後每人還能分四百多斤。

但在分糧食之前,陳健前往冶銅的作坊讓族人做出了一些很的銅貨幣,半個手掌大,看起來像是骨耜或是鋤頭。

這些新出現的貨幣暫時還沒有圓地方的哲學概念,隻是勞動概念,因為糧食是用耒耜耕種出來的,糧本位的貨幣也就長得像是鋤頭,有點類似於前世的布幣。

錢幣並非然是圓的,從一開始的海貝作為交換物,再到銅做等價物一直到貨幣有了人所賦予的價值需要一個過程。

前世楚國征服了吳越,靠近大海大澤,作為然過度用貝殼作為貨幣,因此所鑄造的錢幣有些像貝殼,被稱為蟻鼻錢。

而中原諸國則靠農耕較早,他們鑄造的錢多數長得像是農具,用來代替作為媒介的布匹,長得有點像是刨糞的鏟子,不可能指望一個一輩子沒見過大海的諸侯用海貝形狀來做貨幣。

陳健計劃的貨幣是畸形的,並非一般等價物,隻是糧食的計數品,更像是糧本位的代幣。

分戰利品的時候,所有參與了陽關之戰的族人都分了一枚半手長的銅鏟,做工很粗糙,甚至並非是一樣大。

這些人領取了貨幣後,紛紛看著陳健,陳健道:“每個銅幣,可以換三百斤糧食,咱們的戰利品都算好了,錯不了的。可是三四百斤糧食給你們,你們能放在哪呢?放在坊市裏,榆錢兒每都要給你們記住,太累,所以我就弄出了這個,和當初的陶環一樣,可以換糧食。”

一個族人在手中掂量了一下銅幣,奇道:“這麼輕的銅,能換那麼多糧食?咱們和娥城交易的時候,銅雖然換得多,可這麼點也換不到那麼多啊?”

有人便笑道:“這和當初的陶環一樣,那陶環都覺得換不到那麼多的陶罐,可姬夏還不是給咱們換了嗎?”

“為什麼這麼的銅就能換三百斤糧食?我知道姬夏話算數,但我就是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隻是話算話就行,是不是用樹皮也能換?那我把這個銅幣放到爐子裏燒掉變成銅汁,為什麼就換不了那麼多糧食了?少的這些糧食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