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又是一年。 WwW COM
在陳健把所有的實驗器具堆放到船上準備北上之前,剛剛成立的墨黨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內部大會。
幾年的時間,陳健仔細研究了這個族群和這個所謂的共和國。究其根本,不過是一個掛著共和國名義的貴族寡頭共和國。
隨著大範圍戰爭的結束,以及極為不合理的議事會等級人數和推選製度,真正操控實權的已經淪為了幾十個家族的暗中統治。隻是一種打著共和名義的門閥、沒有血統神聖的貴族家族裙帶的聯合。
也就是土地足夠多,五六百年時間以致人口還太少,冶鐵和農業技術的進步支撐,暫時並沒有出現尖銳到極點的矛盾。
這種寡頭和重新貴族化的趨勢仍在繼續,陳健猜測如果不能走出迷霧、沒有技術的快進步,用不了多久內戰就要打起來。
利用底層支持的稱帝來緩和大族和底層的矛盾,這或許是技術停滯情況下的一種進步,如今已經有了這樣的趨勢。
到底,從一開始隻是為了留下一個非帝製的樣板和思想。但是某種程度上帝製未必就不如偽共和,民選皇帝仍然有著極大的存在的基礎,工商業資產階級的力量還不足以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未來到底應該怎麼樣,沒人知道。除了陳健確信迷霧之外還有一個廣闊的世界、技術帶來的進步和對外殖民可以緩和矛盾之外,沒有人相信。因為還沒有經過證實。
這種情況下,新成立的墨黨從成立之初,其實就已經開始了分裂的倒計時。
這就不可能是個嚴密的組織,形形色色的各種人懷揣著不同的目的加入進來。
有手工業時代的空想家、有無政府主義的自治派、有集權製約重稅派,還有將這個黨派當成一個鬆散的討論組的娛樂派。
一共二百八十七個人,開了七的會之後,九十四個人退出,成立了形形色色的鬆散組織,徹底決裂。
時代決定了陳健要什麼樣的話,也決定了將來生內戰的話必然是一場資產階級奪權的戰爭,所以他明白自己應該站在誰那一邊。
七的大會上,陳健借用了都城郵寄來的冊子中關於人本性追逐私利的法,定下來黨派內部的詭異基調,歪到了際之外。
此時尚沒有生產的相對過剩,所以一些東西也根本不需要提出來,相反還要以生產相對過剩為目的,堅決地支持自由放任的資產階級思想。
這些東西他所知不多,隻能提出一個大概的想法,定下基調慢慢討論。但既然是啟蒙或是開頭,也就自然可以動很多人支持。
他人是追逐私利而又充滿理性的,所以無數個追求私利的理性個體將會然地將自己的資本擴大生產,以追求更多的利益,所以社會財富的總量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斷增加的。
新的機器、新的技術,都是推進這一切進行的。也是讓社會財富增加的最主要的辦法。隻有社會財富足夠多,才能夠使整體的生活水平上升,使所有人都受益。
新技術帶來的暫時性的失業和破產,都是社會進步所必須的代價,要相信在理性的自私的人的存在下,可以自我調節。
所謂的兼相愛、交相利,並不能指望一個人的善心,而應該指望他追逐私利並且理性地為自己的私利去考慮。比如一個種麥的農場主,不要指望他善心送給別人麵粉,而是希望他出於自己的私利去考慮而擴大種植的麵積和產量,可能他的本意隻是為了自己財,但在客觀上增加了麥的數量……
至於慈善商社本身,陳健的法是如果底層徹底絕望難以生存以致反抗,所花費的更多,所以慈善本身就是一種長久的、理性的富有者的自私。
同時為了吸引中底層,陳健又提出了爭取擴大票權、國家稅收二次分配給予象征性失業補償和工傷死亡賠償等。要求完善教育體係,擴大議事會權利,議事會有資格推選一些政務官等等要求。
並且提出了點滴進步跬步千裏的法,從閩郡開始進行一些合作社之類的資社會改良的空想嚐試。
這就是一個大雜燴,將來這些思想可能會彼此仇恨為敵,互相指責。
但就現在來看,這一切卻都是進步的,都可以吸引到很多擁躉的。
古典自由不可能和二次分配福利改良共存,互為異端;手工業時代的空想和大工業資本彼此仇恨,難以融合。
但在資產階級和它的孿生子同樣脆弱的時候,這種大雜燴卻是可以最廣泛地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