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杯”大賽上的“瑞士派”
創業平台
作者:孟夏
“‘春暉杯’大賽讓我們更加知己知彼。所謂‘知己’,就是對自己項目和團隊的優缺點認識得更充分了;所謂‘知彼’,就是對市場和投資人的喜好領悟得更真切了。”
2008年,在中國駐瑞士使館教育處的建議下,瑞士中國學人科技協會(以下簡稱為“協會”)開始組織留瑞學人學者組團參加“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春暉杯’大賽”),至今已5次。作為高層次科技人才高度雲集的瑞士代表團,一直以來成績斐然。
近年來,組織參加“春暉杯”大賽一直是協會傾力打造的品牌項目。在駐瑞士使館教育處對“春暉杯”大賽宣傳工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留瑞學人參賽入圍名單占所有入圍名單的比例由2008年172人中的4人,到2012年125人中的16人。考慮到瑞士國家小,與周邊歐洲國家相比,所有留學人員不足2000人,這一入圍人數比例之高,一度被稱為“瑞士現象”。
參與大賽不僅給留瑞學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對外宣傳展示舞台,更給有誌於回國創業報效祖國的莘莘學子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台。細數當年參賽的留瑞學人,他們當中很多人已經完成學業,有的回國成為了高校的教職人員,有的留在瑞士工作,繼續等待回國的良好時機。雖然參與大賽距今已時隔幾年,但從他們的談話中,依舊能夠感受到那份熾熱的創業理想,並沒有因為他們遠離了“春暉杯”大賽而被塵封起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一個身在海外的學子心中都有一個報國夢,這些夢在參與“春暉杯”大賽的過程中相互碰撞,把對祖國的深深情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
收獲
“春暉杯”大賽作為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創新創業、為國服務的平台,已經進入了第7個年頭。留瑞學人5次參賽,入圍比例逐年提高,充分展現了瑞士代表團的優勢明顯:其一是有國際上領先的技術及設計完備的商業化解決方案;其二是對產業界的深入了解和完善的可行性評估;其三是留瑞學人中對“春暉杯”大賽的準備和商業計劃書的撰寫積澱深厚。這是2011年的獲獎選手洪文晶博士的總結。
參賽的最大收獲,對於2010年獲獎選手晏佳而言,“一是對選手進行了商業思考的係統性訓練;二是極大地鍛煉了團隊精神;三是擴大了共同創業人員的人脈,彼此之間可互相鼓勵;四是對國內創業的環境及業內市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的確,從“春暉杯”項目計劃書的撰寫,到廣州留交會與各國學子同台競技,與各地創業園區負責人、各種投資公司洽談可行性,這一路努力付出和獲得的經驗都是留瑞學人在課堂上或者實驗室裏無從體驗的。
2009年獲獎選手張磊博士分析得更透徹,“‘春暉杯’大賽讓我們更加知己知彼。所謂‘知己’,就是對自己項目和團隊的優缺點認識得更充分了;所謂‘知彼’,就是對市場和投資人的喜好領悟得更真切了。”
大賽的瑞士平台
提到留瑞學人準備充分,2011年大賽入圍者倪魯賓認為,“這應該與使館教育處和科協的大力支持和宣傳密不可分。”在使館教育處的大力支持、科協積極組織以及全瑞各地學聯的全力配合下,從2008年起,“春暉杯”大賽宣講活動都會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在瑞士幾個主要城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