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融歸附後,劉秀準備以武力進攻隗囂,隗囂稱臣於公孫述,公孫述派兵援助隗囂。建武七年秋,隗囂步騎三萬侵犯安定,至陰槃(今陝西長武縣西北),大將馮異率諸將拒之。
建武八年春,來歙從山道襲擊略陽城(今甘肅泰安縣東北),隗囂率眾圍來歙,公孫述派其將李育、田拿助隗囂,攻略陽,連月不下。
劉秀率領諸將西征,竇融率五郡太守及西羌、小月氏等步騎數萬,與大軍會於高平第一城(今寧夏固原),共擊隗囂。
劉秀兵分數路上隴,迫使隗囂大將十三人、屬縣十六部眾十餘萬投降。
建武九年(公元33年),隗囂病死,立其子隗純為王,漢軍趁機發動軍事進攻,竇融率軍配合夾擊,十年十月,來歙等大破隗純於落門(今甘肅甘穀縣西)。
得隴望蜀,至此,東漢對割據巴蜀的公孫述形成南北夾擊的鉗製攻勢。劉秀兵分兩路攻蜀,一路自北南下入蜀,一路溯長江而上。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吳漢奉命兵發荊州六萬餘人,騎兵五千,與岑彭在荊門(今湖北宜昌附近)會合。岑彭裝備戰艦數十艘,趁東風狂急,逆流而上,以火攻燒毀了公孫述設防的橋樓,蜀兵大亂,漢軍長驅直入,抵達江州(今四川重慶),直指墊江(今四川合川縣),破平曲,回收大米數十萬擔。自北南進的一路,六月,來歙與蓋延攻克下辯(今甘肅成縣北),在乘勝前進中,來歙被公孫述暗中派遣的刺客刺殺,漢軍暫時受阻。
公孫述以全部兵力重點防守廣漢(今四川射洪縣南)、資中(今四川資陽)一帶,岑彭避實就虛,派藏宮率五萬大軍自涪水而上,分兵回到江州,溯都江而上,星夜行軍,直抵武陽(今四川彭山縣),使精騎馳至廣都(今成都市南),勢如破竹,蜀地駭然。
藏宮一路星夜進軍,采取“多張旗幟,登山鼓噪”的策略,水陸並進,大破公孫述的延岑諸部,迫使王元投降。十月,公孫述垂死掙紮,暗地派刺客詐降岑彭,並將之刺殺。但吳漢奉命自夷陵(今湖北宜昌)率三萬人溯江而上,繼續討伐公孫述。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春正月,吳漢圍武陽,直取廣都,派輕騎燒成都市橋,公孫述部下恐懼,紛紛叛離。吳漢率步騎二萬進逼成都,與公孫述八戰八克,進軍至成都附郭。
當時,藏宮所率一路攻克綿竹(今四川綿竹東南),破涪城(今四川綿陽東),又攻破繁縣(今四川彭縣),郫縣(今四川郫縣),與吳漢勝利會師。
十一月,公孫述親率數萬人攻吳漢,吳漢部下數萬擊之。述兵大亂,漢將高手奔陣刺中公孫述右胸,公孫述當夜身亡。次日,延岑據成都投降,巴蜀平定上報。
最後隻剩下盧芳,因為有匈奴援助,劉秀屢次遣吳漢、杜茂前往擊之,均不克。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盧芳知劉秀已統一中國,孤立不能相敵,便逃亡於匈奴。至此,全國統一的局麵基本實現,而光武皇帝劉秀也完成了漢室中興之任。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