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贇、傅海峰的成長故事完結篇
文:劉紫園
第五章 緣聚國家隊
雙劍合璧,風雲初露鋒芒
“不死鳥”返回國家隊
當一種生活方式成為習慣,要將其徹底推翻,是何等的不容易——做完心髒手術後的蔡贇在父母身邊休整了兩三個月。雖然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霍,但他卻很難適應,總感覺“渾身的骨頭都快閑鬆了”。
就在百無聊賴之時,國家隊再度向他拋來了橄欖枝。
原來,經過協商,國家隊總教練李永波表示,隻要醫院能夠出具相關證明,保證蔡贇術後身體健康並能從事大運動量訓練,隊裏就可以重新把他召回北京。懷著忐忑之心,蔡贇找到了為他做手術的醫生。在弄清對方來意後,大夫會心一笑:“這就是個小手術,我保證絕對沒問題,真的不用擔心。”手握醫生證明,蔡贇仿佛抓住了一根纖細卻足以決定命運的稻草。
考慮到蔡贇自身的能力並不是很強,再加上剛剛動過手術,國家隊安排他由單打改成雙打。得知這個消息後,蔡贇心裏非但不失落,反而很高興:單打獨鬥了這麼多年,他已對形單影隻的感覺心生厭倦。而雙打項目,不僅訓練時人多熱鬧氣氛好,還可以大笑大叫釋放自己,而且到了賽場上能依靠兩個人相互配合,同心協力獲得勝利。再者,自己的雙打技術還可以,應該不會有太長的過渡期。想到這裏,蔡贇對未來又充滿期待。
2002年的春天,如鳳凰涅槃般重獲新生的蔡贇返回北京。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隊裏竟通知他去單打組報到。迎麵兜頭涼水,他心裏極其別扭,積蓄多時的力量與心氣兒瞬間灰飛煙滅。於是,回到北京的最初兩個月,蔡贇幾乎是在混日子。直到6月的一天,男單主教練鍾波在訓練課前通知他“明天去雙打組報到”時,蔡贇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高興得差點笑出聲來。
變換項目沒多久,蔡贇就參加了全國男雙大集訓。在此期間,他認識了後來的搭檔傅海峰。盡管沒有正式配對,但在平時的訓練中,機靈的蔡贇常常觀察這個廣東小夥兒,覺得他雖然技術有待提高,但確實很有特點,尤其是後場殺球,讓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傅海峰是左手持拍,正好和自己形成互補,實在難得。因此,在集訓臨近尾聲時,蔡贇趁著湯仙虎教練讓大家選搭檔的機會,把傅海峰的名字工工整整地寫在了小紙條上。事到如今,他早已忘記自己當時寫的另外兩個名字了。或許,命運注定他們將“從一而終”。
丹麥,傅海峰的第一個國際舞台
自打2002年9月進京,為備戰釜山亞運會做“陪練”後,傅海峰就憋著一股勁兒,一定要努力在國家隊站穩腳跟。這氣勢自然和當初給廣東省隊女雙做陪練不能同日而語。隨著隊伍出征,傅海峰也圓滿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就在他為能否留下來而擔心時,教練宣布讓他和朱利華配對、蔡贇和桑洋配對參加當年10月底的丹麥公開賽。“既然能打比賽,而且還是出國比賽,這就代表著我能留在北京了吧?”傅海峰心裏盤算著,“這機會,終於讓我給等到了!”
這是傅海峰生平第一次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從機場到酒店,沿途風景令他目不暇接。然而,童話王國並沒有想象中那樣美好——要知道,傅海峰可不是遊客,他要集中精力打好第一場國際比賽。因為排名太低,身兼男雙和混雙的傅海峰需要從資格賽打起。一天下來,得拚6場球,整個人累到說不出話,恨不得小腿肚子朝前轉。比他更慘的是蔡贇。同是一日6場,身體稍差些的他晚上回到房間就止不住地渾身哆嗦。嚇得傅海峰他們慌忙衝到隔壁那棟樓找隊醫。大家一邊跑還一邊高喊:“劉醫、劉醫,快來,蔡贇抽得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