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這本書的寫作從本世紀初就已開始醞釀,作者是國內較早一批關注控製權市場產生、發展的學者之一,當時已基本完成對新古典理論等控製權市場理論文獻的梳理以及相關實證研究的歸納,並嚐試首次運用博弈論的觀點分析、解剖控製權市場。其時,我國經濟正從計劃經濟體製向市場經濟體製轉型,資本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尚未有效發揮,國內控製權市場初具雛形,並購案例不多見、方式也較簡單,難以支撐係統而落到實處的研究。
股權分置改革期間和股改後,上市公司並購井噴式發展,成為我國行業整合、產業升級的戰略方式。大量不斷創新的並購案例為控製權市場理論及實證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使得作者曆經十多年的思考和實踐經驗不斷沉澱,這本書最終水到渠成,奉獻給讀者。
本書彙集了集體的才智和心血。得益於在證監會上市部從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監管工作的平台,作者接觸到了大量並購案例的第一手資料,了解其從方案形成到實施的基本過程;我們的同事長期致力於促進和規範並購市場的發展,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寶貴的研究,他們的辛勤努力也為本書創作提供了智慧的源泉。
在寫作過程中,作者得到了各方麵領導的關懷、指導。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教授雖然已不再從事證券監管工作,但一直密切關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興旺和改革方向。他首次提出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穩定的基石,核心是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在閱知本書成稿後,他欣然做出評價。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教授,既是中國金融領域研究的領軍學者,也曾任證監會並購重組委員會的專家,是作者誌同道合的研究夥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經常就控製權市場發展、並購重組實踐進行交流論證。中國石化集團董事長傅成玉,大型央企集團掌門人,旗下控製了多家上市公司股權,多次主導境內外並購,擁有駕馭控製權市場的全球視野和實戰經驗。尤其感謝中國銀監會前主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明康教授,雖然不是資本市場的直接領導者,但作為主導中國金融界發展、金融市場體係建設的巨擘之一,時刻關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在百忙之中慨然為本書作序。感謝以上諸位領導、專家給予本書充分的肯定。
感謝中信出版社的副總編輯季紅,本書是作者與她的第二次結緣,她一如既往地給予了本書以大力支持。感謝本書責任編輯譚惠芳的細致和辛勞。此外,感謝高琳、黃嶽等對基礎數據和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
本書在案例分析過程中以公司的公開披露文件為基礎,並未征詢相關公司的意見,相關事實和分析可能還需要進一步論證。控製權市場的特征之一在於相關各方在博弈中不斷推陳出新,處於“新興+轉軌”階段的國內市場尤其如此,我們將繼續關注控製權市場的發展變化,“上下而求索”。希望本書的探索能引發社會各方對我國現階段控製權市場的共同研究與培育,促進控製權市場的健康發展。
楊樺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