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曹叡今天的心情分外的不錯,一大早喜鵲啥的就在書上嘎嘎的,預示著有什麼大好事傳來。
果不其然,西蜀和東吳在巫山談崩了,雙發都把對方的使節趕滾蛋,其中劉禪還砍了好幾個人。
皇上的心情好,下邊的群臣就跟著不錯,一時間各種語言甚囂塵上,大有一語而定天下的氣概。
曹叡的心裏很清楚,這會兒大臣說的話也就僅僅體現在說說上,可千萬別當真。不錯這些話聽起來還真是舒坦,比起司馬懿天天在自己耳邊叨嘮的那些好多了。
說起司馬懿,曹叡的心中竟然泛起一絲喜悅。這次吳蜀兩國談崩一事,司馬太傅似乎沒有預料到,看來你也不是像世人所說的那樣料事如神嘛。
心情舒暢,思路就比較開闊。已經有大臣開始分成兩派,各自支持攻打西蜀或江東,並且還爭的不亦樂乎。
曹叡有些惱恨,這些廝危急的時候一律沉默是金,怎麼到打落水狗的時候都是奮勇向前呢。
突然看到有一個人始終沒有說話,不禁有些疑問:“子棄啊,你朝中老臣,現在的局麵可有什麼良策?”
劉放一躬身說道:“陛下,臣雖通政務卻不精軍事,昭伯將軍乃大都督曹真之後,熟讀兵書戰策,想來此時已經有了定計。”
斜眼看了看不遠處的曹爽,曹叡準備檢驗一下他最近的學習效果,便開口問道:“昭伯啊,你的看法如何呢?”
曹爽一躬身說道:“回陛下,吳蜀交惡的根源就是交州,上次打的有點憋手蹩腳,主要還是礙於盟友的顏麵。現在既然雙方撕破了麵皮,陛下不妨給他們留些時間去解決交州之事,僅需置酒把盞一旁觀看即可。”
秦朗不禁質疑道:“吳蜀交惡不正是大魏攻伐其一的好時機麼。現在燕王督兵與荊襄,大可趁著江東政局不穩一鼓而下,收複江東指日可待。”
孫資曬然一笑道:“元明將軍好氣魄。”
夏侯獻跟著笑道:“元明將軍正氣可嘉,彥龍先生明斷。”
眾臣心中都是一凜,劉放、孫資和夏侯獻、曹肇及秦朗,這五位都是陛下的親信曹氏宗族係的代表,可偏偏他們又組成了兩個陣營互相攻伐。
曹叡心中哀歎,這幾個都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要是大家能擰成一股繩共同為朕效力,朕還需要擔心一個司馬懿麼。
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說道:“昭伯啊,燕王就在荊襄厲兵秣馬苦等良機,現在機會出現了,你卻說要按兵不動,說說你的理由。”
曹爽整理了下昨晚張震的分析,恭恭敬敬的說道:“陛下,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西蜀和東吳兩隻虎既然有了在交州大打出手的苗頭,就給他們時間去爭鬥。兩國兩敗俱傷,大魏任意出手攻伐其一必定事半功倍,如未傷筋骨,則大魏一心平複遼東,何樂而不為呢。”
曹叡舒心的向後靠了靠:“愛卿言之有理,朕自然樂見其成。嗬嗬,擬召司馬懿和曹宇郭淮,詳細告知朝廷的決議。”
眾臣山呼海嘯,一片讚譽中曹叡神采飛揚的結束了早朝。
孫資回到府邸,書房裏斐景已經等待多時,自從大都督統兵出征之後,這還是第一次親臨孫府。
“景見過彥龍先生。”
“伯淩見外了,你我之間無需客套。太傅已經離去多日,伯淩怎麼今日才來找我。”
“大都督臨行前專門囑咐,見彥龍先生一定要謹慎。今日得知有巫山的消息傳來,景特來聽先生教誨。”
孫資想了想歎息道:“一切都如太傅所料,一旦他離開朝廷中樞,曹氏宗族內部一定會爭鬥不止,今日朝議便可一窺端倪。”
聽完孫資的陳述,斐景有些狐疑的問道:“曹爽何時變得思路清晰,這番分析似乎不是他能想到的。”
“說起這件事,有一個人必須要加以防範,此人便是張合的兄弟張震,據我觀察,這些天來曹爽深得陛下寵愛,很多言論皇上非常讚賞,估計都是出自張震之口。”
斐景沉吟了一下說道:“此人已有防範,他本是大都督安排前往成都,不想成都事變之後,就一頭紮進了曹爽的身邊,可惜二公子身死異鄉,很多事情連大都督都沒想明白。”
孫資點頭說道:“應該是對木門一戰產生了懷疑,不過也無所謂,畢竟他僅僅是曹爽的一個門客而已,撼動不了太傅的大計。”
斐景躬身一禮道:“景連夜修書一封,告知大都督今日之事。先生還要保重自己,沒有什麼緊要事情,咱們便不要聯係了。”